张新木 编辑

南京大学教授

张新木张新木

张新木,汉族,1956年8月生,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2012年评为南京大学二级教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新木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6年8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

简介

编辑

张新木张新木

张新木,1975年9月入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学习,1978年11月-1981年7月赴法国上布列塔尼大学(Rennes II)留学3年,获法国现代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7月回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教研室任教至今。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南京大学外文系在职攻读符号学博士学位。1990年11月-1991年10月在法国巴黎三大法语教学法专修班,获法国法语教师资格证书。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3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5月增补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法国文化部翻译奖励金。1997年8月-2000年5月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2000年5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任一等秘书,分管教育交流工作。2003年8月底回校继续任教。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201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符号学与文学。

学术成果

编辑

译著

1、《大街》(合译),法国中篇小说,《当代外国文学》1992年第 4期。 后被收入《自己的安身之处》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6月。

2、《巴黎圣母院》,法国古典名著(合译),第二部,译林出版社,1995年初版,2002、2009年再版。

3、《选举制度》,法国《我知道什么?》丛书,商务印书馆,1996年。

4、《公有部门与私有化》,法国《我知道什么?》丛书,商务印书馆,1997年。

5、《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思想》(汉译法),南京陆指教材,军事出版社,1997年。

6、《恐怖的权力》,克里斯蒂瓦著,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3月。

7、《中国南京》,(汉译法:Nanjing Chine),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2月。

8、《往事烟云》,庞克拉齐著,漓江出版社,2005年9月。

9、《冬季宿营地》(合译),庞克拉齐著,漓江出版社,2005年9月。

10、《天命号马夫》(校对),西姆农,张璐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5月。

11、《游荡的影子》,基尼亚尔著,译林出版社,2007年10月。

获2008年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

12、《日常生活的革命》,瓦纳格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13、《冷记忆(1)》,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4、《冷记忆(2)》,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5、《冷记忆(3)》,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6、《冷记忆(4)》,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7、《冷记忆(5)》,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8、《论诱惑》,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9、《文学在思考什么?》(合译),马什雷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

20、《南京青奥会申办手册》(汉译法:Nanjing),南京市政府新闻办编印,2009年12月。

21、《魅力江苏》(汉译法:Charme de Jiangsu),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编印,2010年5月。

22、《电影书写札记》,布列松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3、《冷记忆1980-1985》,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24、《模糊性的道德》,波伏瓦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1月。

25、《皮洛士与基尼阿斯》,波伏瓦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1月。

26、《冷记忆1987-1990》,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新校版,下同)

27、《冷记忆1991-1995》,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8、《冷记忆1995-2000》,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29、《冷记忆2000-2004》,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30、《视觉机器》,维利里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31、《游戏与警察》,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32、《无边的艺术》,维利里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33、《图像的命运》,朗西埃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34、《沉默大多数的阴影》,波德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35、《我永远的激情》,福雷斯特,上海文汇出版社(待出版)

36、《文学的政治》,朗西埃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37、《普鲁斯特的空间》,乔治-普莱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待译出版)

学术论文译文

1、《和平》,载《世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2、《从争斗中解脱出来》,载《世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3、《巴黎人看外国人》载《世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4、《小说与电影语言模式:空间的再现》,《世界文论》(8),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编译, 电影出版社,1997年。

5、《一位异乡女》,克里斯蒂瓦著,载杜拉斯《写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

6、《青少年文学、批评与文学史》,马古安著,载《跨文化对话》2004年8第5期。

7、《协同治理的精神:技术、伦理和民主》(校对)S.拉维勒 成昌伟译。载《跨文化对话》1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8、《知识协同治理的展望》(校对)A.裴纳-维加 齐悦译。载《跨文化对话》1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9、《我之汉学研究之方法》,汪德迈,载《跨文化对话》2008年第23期。

10、《思想史研究:目的、方法及地位》,罗赛,载《跨文化对话》2009年第25期。

11、《法国初中法语教学报告》,《法国基础教育教材报告》,载《外国学者评述本国语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12、《“感觉”作为“认识的相对性”的视野》(校对),(法)罗赛著,张璐译,《跨文化对话》2010年第27期。

13、南京申办青年奥运会网站法文版:

14、克里斯蒂瓦,《阅读圣经》(校对),紫雯等译,载梁工主编《圣经文学研究》第四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

15、《复杂地行动与思维》,勒莫瓦涅,《跨文化对话》第29期(与熊世英合译)。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16、《行动与思考的集体艺术》,维亚兰,《跨文化对话》第29期(与吕莹合译)。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17、《玉书》——朱笛特·戈蒂耶的梦,伊万·丹尼埃尔著(与高原合译,待发表)

18、《感化、解放与思想操练》,卡萝尔·塔龙-于贡著(待发表)

19、《美学的困惑》,多米尼克·夏托著(与翟月合译,待发表)

20、《利奥塔之后的法国当今美学》,卡萝尔·塔龙-于贡著(与翟月合译,待发表)

学术论文

1、《符号在今日社会中的运用》,《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外文专刊。

2、《食物符号》,《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外文专刊。

3、La Sémiologie de la nourriture,Beijing Information (《北京周报》法文版), 1989第34期。

4、《教育技术与外国文化教学──从符号学看多媒体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 论文集1989年 1月。

5、《符号学与风俗》,南京大学硕士论文提要汇编,1989年 5月。

6、《当代的伽弗罗什──评萨巴杰埃笔下的流浪儿形象》,《当代外国文学》1992年 第 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 1期全文转载。

7、《神话学与社会批评》,《南京大学学报》外语专辑,1993年12月。

8、Nouveau Sans Frontières 1:Apports et limites(《新编无国界》:优势与局限),93北京亚太法语教学国际研讨会,1993年9月。

9、《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范──试释〈追忆似水年华〉的符号体系》,《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第 4期。

10、Approche sémiologique de la traduction(翻译的符号学探讨),法国《翻译论坛》1997年6月,总第172期。

11、《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符号的创造》,《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 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 7期全文转载。

12、《法国当代文学中的空间符号》,《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 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 11期全文转载。

13、《符号学与交际理论的结晶》,《外语研究》1997年第 4期。

14、《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程式》,《国外文学》1998年第1期。

15、《论〈田园交响乐〉的叙事结构》,《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 7期全文转载。

16、《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 2期。

17、Les signes sociaux et leur traduction(社会符号与翻译),加拿大《Meta》1999年3月。SSCI目录。

18、La sémiologie du vêtement chinois(中国服饰符号), 法国Harmattan 出版社,2000年;《第一届广州中法跨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5月。

19、《写作的零度》述评,载《20世纪100部名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

20、《符号化的中国:解读克洛岱尔的〈认识东方〉》,99南京《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国际研讨会论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1、Le monde chinois en signes . Lire Connaissance de l’Est de Claudel(《符号化的中国》法语版),Artois Presses Université, inLes écrivains français du 20 siècle et la Chine. 2001年6月。

22、Approche sémiologique de l'architecture,欧盟与中国·福建: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6 年。

23、Instance narrative dans la Voie royale,法国《Présence d'André Malraux》2006 No. 5/6,Seui mai 2006。

24、《论马尔罗<王家大道>中的叙述体》,《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CSSCI。

25、《瑞士语文教育与课程评介》,载《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6、《法国中小学法语教学大纲评介》,《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8期。CSSCI。

27、《<王家大道>中的叙述体》,载《马尔罗与中国》,秦海鹰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28、《<追忆似水年华中>符号的创造》,载《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20年文选,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

29、《论<我走了>中循环式主题结构》(与戴秋霞合作),《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1期。CSSCI。

30、《改革中的各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

31、Approche sémiologique de l'Architecture(建筑符号学),法国《Synergies Chine》(GERFLINT),Numéro 4/2009.

32、《弥足珍贵的参考文献--读<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新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

33、A Semiotic Study of Characters in French Novels(与戴秋霞合作),Chinese Semiotic Studies(《中国符号学研究》第2辑),No 2, September 2009. p. 26.

34、《波伏瓦及其存在的模糊性》,《法国研究》2009第4期。

35、《第三届依视路杯法语翻译竞赛评点》,《法语学习》2010年第1期。

36、《艺术家的使命--论纪德的自我书写》(合作),《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CSSCI

37、《论文学描写的文本地位》,《国外文学》,2010年第4期。CSSCI

38、La symbolique des animaux dans la culture humaine,In Métodes et pratique- Réflexionx sur l'enseignement du fran&ccedil;ais, Paris, Globe Press, 2011.

39、《多媒体环境下的法语阅读教学》,载曹德明等(编)《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1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2/2 第85-94页。(与王晶合作)

40、《论加缪<婚礼集>中的存在意识》(待发表)

41、《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思想及其贡献》,《外国语文研究》,2011第2期。2012年3月。

42、《功能视角下针对商务法语语域的文体研究》(与徐悦虹合作),《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第3期。

43、《论文学符号之分类》,《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5月第3期。CSSCI

44、《普鲁斯特的美学空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9月第5期。CSSCI

45、《法语中关于风雨的词汇辨析与使用》(与吕莹合作),《法语学习》2013年第1期。

46、《<此情可待>中的跨文化景观》,《跨文化对话》第30期,2013年2月。CSSCI集刊

47、《La répressionintellectuelle et la liberté académique》(“法国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待发表)

48、《Le cadre sémiologiquepour un dialogue transculturel》(程抱一研讨会论文)(待发表)

49、《战后法国南方的乡村画卷》,《战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研究》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13年3月。

50、《马丁内的句法功能观及其在介词中的体现》,《外国语文研究》,2012年第2期。2013年7月出版,译林出版社。

51、《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载《洪氏语文》第440-446页,倪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52、《美学现实中的普罗旺斯》(待发表)

53、《诱惑与艺术》(待发表)

54、《法语语言文学导学》,《中国研究生》,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8月。

55、《论索绪尔对符号学发展的贡献》,《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4期。CSSCI

56、《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法国研究》,2013年第4期。

学术专著

1、《法国小说符号学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9月。

2、《母语教材研究》10卷本(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教材与编著

1、《法汉大辞典》 Q词条、R-rag, Trot-tub词条,西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2、《法语》(合编),江苏省职称外语辅导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3、《法语阅读理解·法律卷》,法语阅读理解书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9月。

4、《法语阅读理解·娱乐卷》,(合编),法语阅读理解书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3月。

5、《法国语文教学大纲评介》《法国语文教材评介》,载《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法国语文教材选粹》,《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文集》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7、《法国语文课程教材》,载《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8、《母语教材研究》之《外国语文课程教材综合评介》(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9、《母语教材研究》之《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10、《母语教材研究》之《外国语文教材译介》(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11、《母语教材研究》之《外国学者评述本国语文教材》(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科研项目

1、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课题"巴特文论研究"(09-043) , 2001年5月结项。

2、全国“九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子项目“法国语文教材研究”,2000年10月结项。

3、教育部“十五”课题“母语教材研究”子项目“法国母语教材研究”,2007年12月结项。

4、江苏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符号学与文学"(04WWB010),2008年12月结项。

5、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在研。独立。

6、国家精品课程《法语阅读》建设项目。2008-2011年。

7、教育部项目《普鲁斯特研究》:项目号:09YJA752010。

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和外国文学进程》:11&ZD137,在研,负责子课题“战后现实主义文学”。2011-2016。

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17卷)子课题第9卷《启蒙时期I》,在研。

出版图书

编辑

普鲁斯特的美学

作者名称 张新木

作品时间201-5-08

《普鲁斯特的美学》是201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新木。

法语阅读理解(法律卷)

作者名称 张新木

作品时间2004-9-1

《法语阅读理解(法律卷)》是200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新木。

学生培养

编辑

研究生

1994

谈 方

-

-

1995

彭姝祎

-

-

1996

金嵘嵘

奚 清

-

1998

于 虹*

姜海佳*

-

1999

方颂华*

-

-

2004

罗晓亮

时利和

黄春柳

2005

戴秋霞

王也频

-

2006

潘 博

陈 娟

-

2007

李露露

张驭茜

-

2008

孟 婕

-

-

2010

熊世英

-

-

2011

吕 莹

-

-

2012

高 原

-

-

2013

翟月

张琦MTI

-

2014

孙越

-

-

博士生

2001

黄 荭 @2005

-

-

2004

谭成春#

-

# 未毕业

2005

宋敏生 @2008

姜海佳#

# 未毕业

2006

李万文 @2014

陈凌娟 @2012

-

2007

戴秋霞 @2009

黄春柳 @2012

-

2008

沈 珂 @2011

-

-

2009

陆 洵 @2013

-

-

2010

赵英

-

-

2011

李 巍

徐悦虹

Alain Desflesselles(法国)

2012

咏梅

-

-

2013

李露露

吴博

-

2014

姜海佳

Aleksi LECTEZ(法国)

-

2015

-

-

-

下一篇 赵曙明

上一篇 卢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