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程序 编辑
1951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M.V.Wilkes首先提出了微程序控制的概念, 其基本思想是:一条机器指令可分割成许多基本的操作序列, 这些操作可归为信息的传递, 而信息传递的关键是控制门的打开与关闭。因此, 可用存储阵列中的信息来控制这些门的开与关闭。故可将微程序控制信号以微码的形式构成微指令, 编成多微指令的微程序, 存于存储器中。于是, 取出一条微指令就产生一组微操作控制信号, 去打开一组控门, 控制完成一组微操作。每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这段微程序执毕, 该指令规定的功能也就完成了。
(1)微程序控制
微程序控制和组合逻辑控制是微命令产生的两种方式。组合逻辑控制方式采用许多门电路,设计复杂,设计效率低,检查调试困难,而微程序控制器改进了其缺点。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微地址转移逻辑。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两点:
① 将控制器所需的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存入一个由ROM构成的控制存储器(CM)中。
② 将各种机器指令的操作分解成若干微操作序列。每条微指令包含的微命令控制实现一步操作。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小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2)常见概念及定义
① 微命令:构成控制信号序列的最小单位。
② 微操作:由微命令控制实现的最基本的操作。
③ 微周期:从控制存储器读取一条微指令并执行相应的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通常一个时钟周期为一个微周期。
④ 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存储器):主要存放控制命令(信号)和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地址。由于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是固定的,实现这个指令系统的微程序也是固定的,所以控制存储器采用只读存储器(ROM)。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