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云松 编辑
陈云松,男,1975年10月生,江苏如皋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研究生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MSc)、博士(DPhil)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现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
中文名:陈云松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江苏如皋
出生日期:1975年10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学历:研究生
教学职称:教授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研究生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MSc)、博士(DPhil)学位。
2017年11月—2020年09月,任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09月—2020年10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
2020年12月—2023年02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其间:2021年01月任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
2023年02月—2023年06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保密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
2023年06月—2023年08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保密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
2023年08月—2023年11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南京大学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
2023年11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南京大学办公室主任(兼)。
2023年6月2日消息:上级决定,陈云松同志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持学校办公室工作。负责法制、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文科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档案、工会、教代会和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共建工作。分管法制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社会科学处、校报编辑部、工会、妇联、图书馆、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博物馆、出版社、学报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和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系哲学系(宗教学系)、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社科大数据和计算社会学、社会心态与治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学术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和Social Network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Poetics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序号 | 名称 |
---|---|
1 | 陈云松:《当代社会学定量研究的宏观转向》,《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
2 | 陈云松、范晓光:《阶层自我定位、不平等和流动感》,《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 |
3 | 陈云松、张翼:《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与社会融合》,《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
4 | Chen, Yunsong and Xiaoguang Fan. 2019.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Income Inequality and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Mobility (2003-2013).”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40(3):70-88.《中国社会科学》(英) |
5 | Chen, Yunsong and Yi Zhang. 2016. “The Inequality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37(4): 117-135. 《中国社会科学》(英) |
参考资料来源: |
序号 | 名称 |
---|---|
1 | 陈茁、陈云松:《计算扎根:定量研究的理论生产方法》,《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4期 |
2 | 陈云松:《观念的割席: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群内区隔》,《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4期 |
3 | 胡安宁、吴晓刚、陈云松:《处理效应异质性分析》,《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1期 |
4 | 陈云松、吴晓刚、胡安宁、贺光烨、句国栋:《社会预测》,《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3期 |
5 | 柳建坤、陈云松:《公共话语中的社会分层关注度》,《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 |
6 | 陈云松、朱灿然、张亮亮:《代内文化反授》,《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 |
7 | 刘伟峰、陈云松、边燕杰:《中国人的职场交往与收入》,《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2期 |
8 | 陈云松:《大数据中的百年社会学》,《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1期 |
9 | 范晓光、陈云松:《中国城乡居民的阶层地位认同偏差》,《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4期 |
10 | 陈云松、沃克尔、弗莱普:《“关系人”没用吗》,《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3期 |
11 | 陈云松、沃克尔、弗莱普:《“找关系”有用吗》,《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 |
12 | 陈云松:《逻辑、想象和诠释》,《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6期 |
13 | 陈云松、范晓光:《社会资本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估算》,《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 |
14 | Chen, Yunsong, 2023, “Segregation of Ideas: The Intra-group Polarization in the Cyberspa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社会学研究》(英) |
15 | Chen, Yunsong, Xiaogan Wu, Anning Hu, Guangye He, and Guodong Ju. 2021:8(15), “Social Prediction: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8:1《社会学研究》(英) |
16 | Liu,Weifeng, Yunsong Chen* and Yanjie Bian. 2017, “Occupational Interactions and Income Level.” |
17 |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4:3.《社会学研究》(英) |
18 | Chen, Yunsong and Xiaoguang Fan. 2015. “Discordance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al Status in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2:14《社会学研究》(英) |
参考资料来源: |
序号 | 名称 |
---|---|
1 | Chen, Yunsong, Guodong Ju, and Guangye He. 2022. The Hidden Sexual Minorities: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to Estimate the Sexual Minority Orientation Among Beiji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3(2):128−138 |
2 | Chen, Yunsong*, Fei Yan, Guangye He, and Wei Yan. 2020. “The Werther Effect Revisited: Do Suicides in Books Predict Actual Suicides?” Poetics 81, 101441. |
3 | Chen, Yunsong, Guangye He, and Shuanglong Li. 2019. “Guanxi Networking, Associational Involvement, and Political Trust in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9(125): 714-730. |
4 | Chen, Yunsong*, and Fei Yan. 2018.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as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provinc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76:23-39. |
5 | Li, Shuanglong, Yunsong Chen*, and Guangye He. 2018. “Laugh and Grow Fat: Happiness affects body mass index among urban Chinese adult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8:55-63. |
6 | Chen, Yunsong*, and Mark Williams. 2018.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in Transitioning China: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99(1):406-422. |
7 | Chen, Yunsong, and Beate Völker. 2016. “Social Capital and Homophily Both Matter for Labor Market Outcomes.” Social Networks 45:18-31. |
8 | Chen, Yunsong*, and Fei Yan. 2016.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ublic Concerns about Social Class in 20th Century Book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9:37-51. |
9 | Chen, Yunsong*, and Mark Williams. 2016.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New China: Religion,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7(4):719-46. |
10 | Chen, Yunsong*. 2011. “The Causal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in the Labor Market: Identificatio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4(2):76-100. |
参考资料来源: |
著作译著
出版有Understanding China through Big Data (Routledge)、Causal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in Labor Markets (Palgrave Macmillan)、《社会远观》(商务印书馆)等中英文专著多部。
主持汉译《牛津社会学词典》,主编《定量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论点
2020年4月2日,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刊发了包启挺、陈云松等100名中国学者联名《致美国社会各界的公开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并回应了欧美舆论中甩锅中国的论调。
曾获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首届“青年学者奖”(2018),两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2020),获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优秀成果奖、《社会学研究》创刊30周年荣誉作者(新锐)奖、《社会》十年优秀作者奖等。
Social Science Research等多种知名SSCI期刊编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