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福明 编辑
胡福明(1935年7月—2023年1月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
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
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 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2023年1月2日,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中文名:胡福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35年7月
逝世日期:2023年1月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性别:男
“东风第一枝”绽放南大”
胡福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时报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前改样
“东风第一枝”绽开在南京大学校园。《光明日报》“特级评论员”文章的主要撰写者,是当时任南大哲学系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刚过“不惑之年”的胡福明讲师。
让思想冲破牢笼
1978年胡福明到北京改稿与编辑王强华合影
但是当“两个凡是”的口号提出以后,拨乱反正寸步难行了,揭批“四人帮”的热潮突然降温了。胡福明强烈地意识到,要抓一个总的问题来推动拨乱反正。要打开闸门,“闸门一打开,拨乱反正就可以势如破竹。”而“闸门”不开,思想解放的激流就将受阻,难以奔涌而下。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胡福明终于在1977年3月意识到:冲破“两个凡是”才是关键。只有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否定“句句是真理”,否定天才论,才可以象《国际歌》所说的那样:让思想冲破牢笼。
2023年1月2日6:40,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在医院走廊写成
胡福明
“两个凡是”
胡福明
如何批“两个凡是”?胡福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宣传“实践论”,二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个把月的分析研究、反复比较,1977年7月初,他确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基本论点来批判“两个凡是”,因为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同时也无懈可击,因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008年11月胡福明与王强华再次会首南京
胡福明
《光明日报》的杨西光、王强华,中央党校的吴江、孙长江等多人参加了对这篇文章的修改,杨西光在题目上加上“唯一”二字,以增强理论力度。胡耀邦亲自审定了这篇文章,批准先由内刊《理论动态》发表,然后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继而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稿。
很少有学术文章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引起高层领导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多次的修改;当然,也很少有学术文章能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深刻地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
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020年10月18日,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大会上,学校为胡福明颁发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2021年3月,入选江苏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对象。
胡福明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