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良恕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栽培专家

卢良恕卢良恕

卢良恕(1924年11月3日-2017年1月4日),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

1947年卢良恕从金陵大学农艺系毕业后,进入原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麦作系任技佐;1952年担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粮作系助理研究员;1965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工作,担任处长;1980年担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农学会会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2年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1983年担任中国农学会会长 ;1984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1993年担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8年担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2005年担任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2017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卢良恕主要从事小麦育种、栽培,农业宏观战略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卢良恕

外文名:Lu Liangsh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03日

逝世日期:2017年01月04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农学院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农业科技与发展》《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籍贯:浙江兴(今湖州)

性别:男

人物生平

编辑

卢良恕

1924年11月3日,卢良恕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

1943年9月,考入金陵大学农艺系。

1947年1月,本科毕业后,进入原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麦作系任技佐,担任小麦遗传育种工作(至1952年1月)。

1952年1月,担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粮作系助理研究员(至1965年1月)。

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1月,进入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工作,担任处长(至1980年1月)。

1970年,组织领导了建设“太湖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的工作,亲手种植现代化样板田 。

1980年1月,担任江苏省农业科学园院长(至1982年1月),同年担任江苏省农学会会长(至1982年1月),同年担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至1983年1月)。

1982年1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至1987年1月) 。

1983年5月,担任中国农学会会长(至1995年1月),11月任农牧渔业部党组成员 。

1984年10月,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1988年4月)。12月,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1989年3月)。

1993年1月,担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至2009年1月)。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6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至1999年1月)。

1998年1月,担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

2004年开始,卢良恕为制定中国2011-2020年即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做科学调研和规划工作 。

2005年1月,担任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1月,担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至2017年1月)。

2017年1月4日12时7分,卢良恕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卢良恕主持选育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主持完成“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和模式”等多项重大农业宏观战略课题,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造性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食物安全”、“种植业三元结构”等重要战略观点,在高层次决策咨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关注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三角”、黄土高原、西部贫困地区等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突出成效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卢良恕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8.07

《农业功能分区与食物安全研究》

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0

《粮食安全》

卢良恕,王健主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2

《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卢良恕主编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7

《中国庭院经济概论》

卢良恕主编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7

《现代农业新技术》

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04

《农业科技与发展》

卢良恕著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09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 国家食物

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十周年纪念》

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08

《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

石玉林,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10

《中国立体农业概论》

卢良恕主编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01

《卢良恕文选》

卢良恕著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中国西部农业综合开发探索与展望》

卢良恕,刘志澄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全国普及百项农业实用技术丛书》

卢良恕主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05

《中国大麦学》

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02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生物学家 2》

卢良恕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10

《中国立体农业模式》

卢良恕主编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0

《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

卢良恕主编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09

《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

卢良恕主编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05

《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

卢良恕,刘志澄主编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12

《农业实用技术》

卢良恕主编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05

《农学基础科学现状与对策》

卢良恕等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0.09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生物学家 1》

卢良恕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年

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

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总体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年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学术交流

卢良恕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注重了解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从中国台湾到西藏,卢良恕成为中国第一个走遍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农学家;他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农业科技管理经验,先后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墨西哥、菲律宾、朝鲜、韩国、荷兰、以色列等20 多个国家考察、讲学和签订双边合作协议 。

人才培养

卢良恕在从事农学研究这条路上,他能够凝聚一大批杰出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他特别强调团结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对事业成功的作用,他常说:“工作这么多年,我的工作方法是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群众,离不开积累,离不开总结和提高。”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来源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1998年

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1年

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2009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出版图书

编辑

农业科技与发展

作者名称 卢良恕

作品时间2003-4

《农业科技与发展》是2003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良恕。

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作者名称 卢良恕

作品时间2006-12-01

《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良恕。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65年01月至1975年0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03月至1983年0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0年01月至1982年01月

江苏省农学会会长

1980年01月至1983年01月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82年09月至198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3年05月至1995年01月

中国农学会会长

1983年11月-

农牧渔业部党组成员

1987年01月至1992年0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01月至2009年01月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2009年01月至2017年01月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

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图书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农业与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编辑

卢良恕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并恪守不渝,以“等闲风餐露宿”的热忱和激情走遍神州大地,以科研硕果振兴农业、造福国人。他的成就跨越半个世纪,他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他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交织着心系国家、情牵民生的深厚情结 。(中国工程院评)

卢良恕是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是农业科技界德高望重、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当代著名农学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评)

下一篇 徐泽洲

上一篇 邬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