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林寺 编辑
东林寺(英文名:DONGLIN MONASTERY) ,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面积300亩。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截至2024年6月,东林寺有两个道场,即东林寺祖庭和东林寺净土苑(大佛) 。
东林寺,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为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一千多年来,东林寺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东林寺现在的建筑,多系近年来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93年,东林寺创办江西佛学院。2006年成立东林慈善功德会。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东林寺集佛教活动场所、佛学教育、慈善机构于一身,还是旅游胜地 。东林大佛是其标志,在阿弥陀佛像里面,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的 。
历史上东林寺对中印、中尼、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有很大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西域佛教界有“东向稽首,献心庐岳”之称 。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鉴真大师、李世民、苏东坡、李白、王阳明等。寺内文物甚多 ,如《复东林寺碑》残碑、《李北海东林寺碑》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中文名:东林寺
外文名: DONGLIN MONASTERY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北麓
气候条件:山地气候
开放时间:7:00-18:00(寺庙有内部活动时不对游客开放)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300 亩
著名景点:东林大佛、大雄宝殿、虎溪桥、六朝松、天王殿
宗派:净土宗
创始人:慧远大师
所属国家:中国
主要荣誉:佛教净土宗祖庭发源地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汉唐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创立年代: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
方丈:大安法师
东林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
世传“先有西林、后有东林”之说。道安弟子慧永乃慧远师兄。慧永来到庐山,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江州刺史陶范为其在庐山西北麓的香炉峰下建造西林寺。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远来庐山与慧永相会,并在西林寺旁筑龙泉精舍,因简陋窄小,慧永请江州刺史桓伊为慧远另建一座寺观,因寺建在西林寺东,所以取名为“东林寺” 。
开创者
东林寺的开创者是慧远和尚(公元334~416年),俗姓贾。慧远大师是山西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到政府官员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开始筹建东林寺 。
发心建寺
东林寺
兴衰轮回
南朝至隋,东林寺受当时社会经济所限,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至唐中期以后,方才香火鼎盛 。唐太宗敕赐增修,并号“太平兴龙寺”,列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9-859年),为东林寺极盛时期,前造山门十二架,后砌僧房五百间,占地20000多平方米,拥有殿、厢、塔、室三百余栋,僧众千余,藏经万卷 。当时,寺内还收藏有江州司马白居易诗稿达2964首,是大文豪白居易文稿三处收藏地之一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来此寺,后与东林寺僧智恩和尚同渡日本传经讲学,东林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日本东林教至今,仍以庐山东林寺为始祖 。
北宋期间,东林寺的兴衰景况辄随世运兴衰而推移。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将曹翰攻陷南唐江州时,劫走五百罗汉,阁随之亦圮。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诏升东林寺为禅寺,常总法师为东林主持。数年后,东林又是厦屋千楹。但在建炎二年(1128年),李成、何世清二盗以庐山为巢,宫殿焚荡无余。一代胜况,到此又陷入“白云流水两凄然”的景象 。
南宋期间,东林寺连遭两次回禄(火灾),第一次是绍兴年间,第二次是淳熙十六年,损失巨大。元建佑七年东林又毁于大火,住持庆哲倡议重建。元洪武六年(1373年),主持祖观法师继续扩建,将东林山门移至虎溪桥外 。明嘉靖九年(1530年),无量殿崩圮,不得不迁佛于后殿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方学者来归,不下二千指 。
清咸丰四至六年(1854年-1856年),太平军与湘军作战于九江、湖口、安庆一带。德化境内寺宇殆遭毁坏,东林寺也同遭劫火,如神运殿、般若台、白莲池、虎溪桥、三笑亭,鬼垒墙以及僧寮精舍等建筑,荡然无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林寺才大体修复。山门“东林寺”三字为康有为亲笔所书 。
东林寺(摄于1920年)
复建及现状
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东林,亲自指示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在历史上有极大的影响,应列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1961年,政府复迎请高僧果一上人主持东林,寺院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1965年,寺院已经初具规模,大略恢复了旧观 。
1966年夏“文革”风暴席卷全国,东林寺当时属四旧之一,一些红卫兵闯入寺院造反,将佛祖金象,法器以及舍利塔,祖师塔,海会塔与香樟古木,连砍带砸,破坏殆尽,连明代所铸的金刚经铜塔,都被打碎作废品变卖。1969年九江县县委党校迁于东林,不到一年又变为赛阳镇化工厂,千年闻名古刹,变得硫酸遍地,恶气熏天 。
1978年,政府重新落实宗教政策,时任住持果一上人向政府请求补助,向四方善信募化,先后修复了慧远祖师塔,佛陀跋陀罗和尚塔,斋堂、莲社、三笑堂、藏经楼等,新建了山门、五百罗汉堂,重新开凿莲池,种植莲花,1989年大雄宝殿竣工。重建后的东林寺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而寺产已达到两百余亩土地。其中可耕田种植农作物,另有一部分山林地,种植松柏杉竹,使寺中常住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 。
1993年,东林寺果公上人发愿启建48米阿弥陀佛接引像,并创办江西佛学院。其后二十余载,传印长老、大安法师两任方丈,广大信众齐心筹备 。
2007年,东林寺净土苑开始修建,是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坐落于庐山市温泉镇境内,与胜山匡庐相毗邻。其肇建缘起,乃为满足新时代海内外广大信众学修之需求 。2008年,东林寺成立了东林慈善功德会
2013年,净土苑之核心建筑——东林大佛,建成并装藏,屹立于观音山之巅。佛像净高四十八米,通身金色,相好殊特,威神无极,世所稀有。东林寺与东林净土苑形成“一寺两址”的格局,同属于东林僧团,平行管理 。
东林寺
位置境域
东林寺
东林寺面积300亩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长江南岸,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寺当庐山之阴,南面香炉峰,北倚灵竹山。山不甚高,为庐山之外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 。寺距九江城南三十余里,有105国道与寺擦肩而过,直达南昌 。
东林寺
东林寺净土苑
东林寺地图
地形地貌
东林寺
东林寺位居匡庐一分支山脉中,登高远眺,若龙挂长空,故相地者谓“倒挂龙格”之地。寺前明堂开阔,香炉峰呈趋拜之势 。东林寺营建在庐山脚下,处幽谷之中,其周围都是群山绿树,寺前有虎溪水流过 。
东林寺净土苑
东林寺净土苑傍山依水,地形错落有致。东西两侧为地层断裂带,断层直通地壳深处,在承压水的作用下,地壳深处的有益元素源源不断地输出到地表,滋润万物 。
气候与水文
东林寺所在地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 。
截至2024年6月,东林寺有两个道场,即东林寺祖庭和东林寺净土苑(大佛) 。东林祖庭与东林寺净土苑,形成“一寺两址”的格局,同属于东林僧团,平行管理 。
东林寺祖庭
东林寺祖庭
东林寺净土苑
东林寺净土苑
东林寺祖庭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天王殿
天王殿
神运殿
神运殿,陆游《入蜀记》载:“神运殿本龙潭,深不可测,一夕,神鬼塞之,且运良材以作此殿,皆不知实否也。然神运殿三字,唐相裴休书,则此说亦久矣。”千年神殿,迭经兴废,“文化大革命”时破败不堪。1978年拆除重建,殿内供释迦迦叶、阿难、文殊、普贤、观音诸佛像 。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于1985年动工,1989年竣工。罗汉堂为廊式殿堂,分列大雄宝殿两侧,各长41米,宽16米,面积656平方米。五百罗汉分别安置于左右殿堂内 。
十八高贤堂
十八高贤堂在神运殿侧,传为慧远及共修净土的6儒12释结白莲社念经的地方,堂内两壁嵌有刘程之、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慧远、慧永、慧持、道生、昙顺、道炳、道敬、昙恒、昙诜、慧睿、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18人的图象,每像高1米 。
三笑堂
三笑堂在神运殿侧,乃民国17年(1928)寺僧禅净所建。堂前临一池,寺僧谓出木池。堂外左壁嵌康有为诗及其清光绪十五年(1889)第一次游寺时寻得柳公柳碑记事;右壁嵌断碑一块,仅存10字,僧妙理于东林街土内掘出。断碑旁又一残石,上书一楷书长字,其下行书数字,尚不辨为何人所书。三笑堂因多年失修,残破不堪,直至1979年始重修一新 。
莲池
莲池位于天王殿前,慧远创建东林,即凿池种莲,并与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共修净业。因历代屡遭兵燹,莲池淹塞,古莲绝种。1990年10月,日中友好净士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腾堂恭俊专程送来原由鉴真东渡时从东林带去的白莲种。经寺僧精心培育,已有重建莲池中再度扎根开花。莲池面积1050平方米,池中有滴水观音,端坐于莲丛之间 。
莲社殿
莲社殿原殿因风雨侵蚀,日益破损,有蒋倾之忧。1990年9月,新加坡佛教总会原任会长广洽法师,专程来东林捐赠新加坡币17万元,马来西亚币1万元及折合黄金二斤之金箔,帮助重建莲社。1991年7月,香港陈庭骅大居士捐赠港币50万元以资助。1992年落成 。
藏经阁
藏经阁亦称文殊阁,在十八高贤堂后,白居易《白氏长庆文集》、乾隆版《龙藏》及1985年日僧奉赠《大藏经》等珍品藏于此。“依《远公文集》例,不惜外客,不出寺门” 。
唐经幢
唐经幢在地藏王殿前,为3米高的石塔,顶镌有莲花装饰,制作优美,幢身六面,遍刻尊腾陀罗尼经,此幢制于唐高宗永淳年(682),至今1300多年,风雨侵蚀,字体漫漶,无可辩解。近代古直《唐刻经幢》诗云:“千年卓立寺门中,阅尽沧桑世未通。我喜一时高工妙,初唐经刻六朝松” 。
伽兰殿
伽兰殿
玉佛殿
玉佛殿1993年重建。上下两层,斗拱重檐,枯黄色琉璃瓦,占地400平方米。一楼为法堂,二楼供缅甸坐玉佛(长2.5米)及卧玉佛(长3米) 。
六朝松
六朝松
虎溪桥、三笑亭
虎溪桥、三笑亭旆在寺山门外、传为慧远送客处。当年虎溪桥周围风景极美,明薛应邡诗:“霜枫万树倚危岑,急雨飞流涧水深。藻井红莲开十丈,香炉翠黛拥千寻。卑栖已解无生妙,多病真空出世心。月上虎溪谁送客,相携同听白猿吟”。虎溪桥边旧有三笑亭,今溪塞亭祀,石桥仍在 。
聪明泉
聪明泉
文佛塔
文佛塔在寺后山原上方塔基础上新建,9层,1-7层门上有题额,一层为文佛塔,二层为自在天,三层为光音天,四层为满净天,五层为福生天,六层为善观天,七层为仕乐天 。
护法力士
护法力士
远公塔院
远公塔院在东林寺西侧,供奉有慧远大师墓塔。慧远大师圆寂后,后人建塔供奉,是为“远公塔院”,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故又称“荔枝塔” 。原塔院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由于此地气候潮湿,塔院建筑腐朽不堪,后经葺,成为信众流连、游客欢喜驻足的一处幽静景点。2022年9月,远公塔院内一座新落成的供奉东林十八高贤的“远祖纪念堂”正式开放,供信众参礼朝拜 。
远公塔院
东林寺净土苑
山门牌坊
天王殿
穿过净土苑山门,越过水景,一路往山门广场纵深行,即为中轴线三大殿落群的第一重——天王殿建筑群。天王殿建筑群由天王殿、东西配楼、连廊、假山、阿育王柱及金水桥等景观组成,天王殿为“君”殿,东西配楼为“臣”殿,三者以连廊相通,呈“品”字形布局 。
天王殿
金水桥
金水桥
莲池广场
莲池
极乐殿
极乐殿
光严塔
光严塔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
观音殿
药师殿
药师殿
地藏殿
地藏殿
朝礼区
朝礼区
金刚台
金刚台
拜佛台
拜佛台
接引桥
接引桥
紫金台
紫金台
东林大佛
沿极乐路拾阶而上,路之尽头便是中轴线核心朝礼区——大佛台。其位处观音山之巅,乃净土苑中轴线之终点,亦为全苑地势之至高点。大佛台占地一万六千平方,正中须弥台逾六千平方,高七米。“七”表出世间法,寓意“出六道轮回,不堕生死趣”。台之底层为无量光殿,顶层为阿弥陀佛接引圣像 。
大佛台
佛事活动
佛七法会
佛七法会
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
昼夜经行
东林寺每月举行一次昼夜经行念佛法会。汉译本《无量寿经》云:“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东林祖庭的昼夜经行谨依此圣言量而施设。祖庭的昼夜经行分为精进念佛和常规念佛。2017年,东林寺为满足四众弟子修行上的不同需求,常住对经行方式做了重大调整,对于报名参加精进念佛的大众,要求一昼夜离开吃喝拉撒睡,中途若有不能坚持的,退出后只能转到常规板块区域念佛;参加常规板块区域的一昼夜念佛的大众,中途可以进出 。
彼岸行夏令营
彼岸行夏令营
彼岸行·体验之旅
寺院巡礼
公益活动
东林寺依托民间公益组织和义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主动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助学扶教、赈灾克难、扶贫济困、居家关怀、护生放生等慈善公益活动,并倡导多个社会群体机构以及学术界人士共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对古老佛教理念进行现代解读的尝试 。
《复东林寺碑》残碑
《复东林寺碑》残碑
《李北海东林寺碑》
李北海碑细节(东林寺老照片)
《白莲社图》
画的最右端是白莲社社主慧远大师,他站在虎溪桥旁,与“老友”陆
《王守仁碑》
现文物室内·王守仁碑
贝叶经
白十源先生捐赠的贝叶经
1978年,庐山管理局决定恢复东林寺,6月18日请果一法师返东林,重任主持。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林寺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省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内外正式开放 。
1984年,在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信众的支持下重建大雄宝殿,1989年竣工。1990年,东林寺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 。
1990年,东林寺重建莲池。同年10月1日,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藤堂恭敬专程将原自东林引种之白莲种子回馈祖庭 。
2023年,东林寺十八高贤像石刻丰久画面斑驳,故常住决议采用中国古老传统造像技艺“干漆夹苎”(又称生漆脱胎),重新创作十八高贤像,以续莲社千秋之净缘 。
民间传说
天地感应传说
虎溪三笑
石恪《虎溪三笑》图
诗词
东林诗碑林立,文人题誉丰富。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等诗人名士留有诗章,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 。有李白的《庐山东林寺夜怀》、白居易的《宿东林寺》、陆游的《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和岳飞的《寄东林慧海上人》等 。
《净土》杂志
《净土》创办于1992年,是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的会刊,是专弘念佛法门的佛教刊物 。其后,杂志经过数次改版,由季刊变为双月刊,逐渐形成了“原创、净土、实修、大众”的办刊理念,引导一代又一代读者了解和深入净土法门,生起欣厌之愿,归心极乐净土,发行量亦逐年递增。《净土》的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影响溢流海外,发行量增加数倍 。
荣誉
1983年,东林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
跪拜登顶
2013年国庆期间,东林大佛工作人员强迫游人“三步一拜”才能登顶。此事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东林寺净土苑(东林大佛管理方)回应称,东林大佛项目仍在施工中,为满足游客的观看心情才提前开放部分区域,但大佛台上还是工地,为游客安全考虑才谢绝登顶。“跪拜”则是出于许多佛教弟子自身的诚意,净土苑并无“强迫”游客之意。据悉,专门开会检讨内部管理事宜之后,寺方已把之前设置的“请三步一拜上”等提示牌撤走,换上“大佛台正在施工”的告示牌,暂时谢绝游客登临 。
土地纠纷
2015年,因临界建房问题,庐山东林寺信众与赛阳镇东林村村民发生纠纷。东林寺周围土地被村民强占修建房屋,寺院里出家师父和诸位居士静坐抗议,很多人被不法分子打伤,有师父还被泼粪尿。事件发生后,庐山区委、区政府组织政法委、公安局、宗教局、镇村等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 。
佛法影响
佛学宗师慧远在东林寺卜居三十六载,直至圆寂,完成了古印度佛学渐进为中国佛学的一次伟大过渡。慧远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是大乘般若学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开创了念佛法门,是净土宗初祖。他在庐山授徒弘法,写下了《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沙门袒服论》等,就“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进行了集中论证和精辟阐发,独具一格地提出了“形尽神不灭”和“法性论”的佛学理论。这个观点,影响深远,直到如今 。
宗教地位
东林寺是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是汉传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
东林寺在宗教文化上,拥有崇高的地位。晋代高僧慧远大师在此创立了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的发源地,后来鉴真第六次东渡前也曾朝礼东林寺。昙邕、昙诜、慧永、山阴、慧静在这里出家,印度觉贤尊者的塔院也在这里。慧远大师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最终形成儒、释、道三家并存的中华文化 。
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祖庭,是汉传佛教第一宗。从东晋太元年间的慧远法师驻锡东林算起,寺庙存在的历史已历时近1700年。东林寺净土宗是佛教在中国最重要的宗派,此宗派专教人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故称净土,是佛教中国本土文化的范本,是各宗派中历史最久、信徒最多、流行最广的宗派。弘扬净土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寺内文物很多,大唐时期,有准确纪年的文物就有十多件,有些还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
传播影响
唐代,东林寺极盛一时,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在历史上,东林寺对于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曾作出了贡献 。
东林寺深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东林净土文化。净土宗风影响所及,遍及全世界。东林寺与新加坡、越南、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界均来往频繁,净宗文化犹如搭起了一座文化的金桥,沟通着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联系 。
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1992年,在时任方丈果一上人首倡下,庐山东林寺成立了“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为拥有十个部门、能够为广大莲友产出净土文化产品的重要机构 。
开放时间
东林寺开放时间:全年7:30-18:00;寺庙有内部活动时,不对游客开放 。
票价信息
东林寺对外开放供游客上香祈福,不收取门票等费用。斋饭也是不收取费用的。寺庙规定不穿长衣长裤的人是禁止入内的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