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幺 编辑
杨幺(1108年-1135年),名太。 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祝家岗(今新兴乡)人,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
杨幺出生雇工,幼时读私塾二年,辍学后在商船上佣工糊口。南宋初,钟相起事,杨幺为首领之一。钟相死后,他与夏诚、黄佐、周伦、杨钦等率其余部,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绍兴五年(1135年)春,宋高宗调岳飞前往镇压起义军,又派宰相张浚亲临督战。官军在湖区各要道屯驻重兵,缩小包围圈,加紧经济封锁,并在夏季进兵,蹂践禾稼,造成起义地区严重的经济困难。同时进行政治诱降活动。黄佐、杨钦叛变投敌,起义军内部分化瓦解,杨幺力战不屈,被俘牺牲。
杨幺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盘踞的地方不大,实力有限,但是波及湖南、湖北两路,起义群众多达二十万人,达六年之久,是宋代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9年,“杨幺的民间故事”列入第二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别名:杨幺
所处时代:南宋初期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龙阳祝家岗(今湖南汉寿新兴乡)
出生日期:1108年
逝世日期:1135年
主要成就:跟随钟相起义
本名:杨太
称号:大圣天王
年号:大圣天王
杨幺起义路线
是年6月,南宋王朝委程昌寓为鼎、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府,镇压杨幺起义军,被截击,仅以身免。绍兴元年(1131)正月,义军再败程昌寓,缴获官军车船及督料匠手高宣,并为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车船。战船高两三层楼,可容纳近千人。舱内装车轮,踏车击水,往来飞快。又设拍竿,长10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顶系绳索,遇敌船近,一拉绳索,便可飞石击船。更添木老鸦、鱼叉、弩拿子等投掷武器和长兵器,使官船无法接近。农民军踏动车船沿湖作战,势力伸向环湖各州县,南宋朝廷更加惶恐。
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启用李纲为帅,四路合击杨幺。为适应斗争需要,杨幺于次年4月,由洞庭湖区各县起义军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太子,封黄诚为军师、左仆射,杨钦为军马太尉。设总寨于宝台山(今围堤湖乡宝台村),关口要隘分置水寨70余个,李纲的“四路围剿”被粉碎。宋高宗改派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及荆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镇压,均遭失败。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义区范围日益扩大,杨幺执行钟相“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势力东越岳阳,西至鼎澧(今常、澧一带),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7州19县,拥众20万。南宋、伪齐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杨幺斩首沉江。
绍兴五年(1135)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张浚为监军,从抗金前线调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置使,发起对义军的第七次“围剿”。岳飞引诱黄诚、杨钦等投宋,并用杨钦之计,掘闸放水,伐木塞港,以杂草漂浮水面。义军车船失去战斗力。6月11日,宝台山总寨被攻破,杨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围,于天鹅凼(今围堤湖乡境内)为牛皋所获,英勇就义。
杨幺死后,他的事迹在汉寿和洞庭湖区广为流传,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古典文学《说岳全传》、《后水浒传》等都有杨幺的故事。
立稳脚跟后,杨幺和钟相之子钟子仪等领导层渐渐背叛“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连睡觉的床都要金玉镶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以致于岳飞一来争相投附。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直到岳飞平定杨幺军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杨幺已经成为“金兵,伪齐”之外的第三大祸患。南宋朝廷在屡次进攻失败之后,于1135年,派岳飞军队剿灭杨幺。岳飞根据杨幺不得人心的特点,采用困抚结合的方法,旬日之间,杨幺军将士争相归服,杨幺遂成擒。自此,南宋对抗金兵侵略中最大的内患被消除。
《钟相杨幺佚事》中的杨幺事迹
“杨幺,名太,世居龙阳,里人以其居季,呼之为幺。其父佣于富室高翁,胼手胝足,肆力西畴,十余年不少懈。高翁为娶娄人女,筑茅舍居焉。高翁死,乃助人操舟,载货物往来洞庭,客以其谨愿,且执役勤,多投之钱。逾数岁,辞去,佃种富室田。
幺幼颍悟,里有老懦,为童子师。幺从之受学,阅二载,贫不能继,乃随其父于舟,任浣涤以糊口。尝闻贾客恣谈宋江啸聚水泊,官军莫敢近,然其后受抚,则鲜善终者,辄为叹息。
杨幺既入法,钟相甚倚重之,尝谓左右曰:“杨幺有肠略,堪任繁剧,他日继我志者,必此子夜。
孔彦舟既败,乃遗士卒诣钟相,佯为入法者,相喜而纳之。杨幺谏曰:“我观来者,衣蓝缕,献谀词,殆非善类,愿大王察之。”相曰:“入法皆为兄弟,毋相猜嫌,苟萌恶念,神必殛之。汝何疑焉。”杨幺曰:“苟奸细入,虽悔何及。”
孔彦舟破钟相,杨幺见钟子匿山径,乃负之而遁,间道至龙阳,谋复起焉。
杨幺召周伦、夏诚谋再起,台父老于庭,杨幺缕述往事,语讫而泣,父老惨然。有高叟者,作而言曰:“王爷为孔贼所赚,师衄身陨,此不共载天之仇,苟不为之复仇,非丈夫也。吾老矣,不任执干戈以杀贼,愿以吾子效驰驱。”其子病癞,顶秃,人皆呼为高癞子,然性悍梗,体貌勍勍,多有见而惮之者。高癞子前席眴众曰:“愿奉李杨将军为帅,兴兵诛暴乱,有持两端者,斩。”父老称善,乃推杨幺为帅。”
“李成命辩士说杨幺,协力略地, 以倾宋室。杨幺骂曰:“吾之所以倔起于阡陌,盖欲内涤瑕秽,外歼丑虏,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赋,屈膝虏延,虔刘蒸民,吾切齿久矣!汝速归,毋污吾刃。””
下沚江之战
杨幺雕像
阳武口之战
杨幺起义
此战,杨幺巧施疑兵,利用车船水上优势,大获胜捷,成为义军击败官军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战役。
社木寨之战
杨幺
洞庭湖之战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至五月,在钟相、杨幺起义作战中,南宋高宗赵构遣岳飞率军入洞庭湖,镇压杨幺义军的水上作战。
建炎末,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幺等率领数十万人占领洞庭湖区,濒湖置寨,据湖为险;兵农相兼,陆耕积粮,打造车船,练兵水战,继续与官府抗衡。绍兴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沚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抗击官军围剿,屡战获捷。社木寨之战中,以车船水军反攻,尽歼守寨宋军,兵势日盛,使官府惧之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20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今属湖南)、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益阳(今属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自上游袭取杨幺、夏诚等寨。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义军龙阳(今湖南汉寿)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3000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幺、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幺寨。杨幺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钟相、杨幺起义被官军镇压。
地名传说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带爆发了以杨幺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的人大多数是贫苦渔民,因被官府压迫相聚造反。为准备和官军作持久战,杨幺的母亲招集当地农民,在沅江县黄茅洲东北角上筑了一座城池,非常坚固。城筑成后,众人要取一个名字,杨幺的母亲想,现在是儿子当权,母亲虽参与决策,毕竟是儿子出头的事,于是决定叫子母城。子母城以子在母先,故大小颠倒了。修成后,义军越来越不景气,而官军则越来越多,杨幺兵力不敌官军,决定避实击虚。他派部将张彪去敌人后方。一天,张彪带人马来到沅江与资江相汇处一条小河边,因一时找不到渡船,只好在此扎营,准备第二天设法过河。不想第二天起来一看,这条小河一夜之间干涸,张彪率军顺顺当当过了河。张彪宿营的地方,现在叫“张家寨”,而那条一夜之间干涸的港,现在叫“干溪港”。
张彪带的人马,后来中了官军的埋伏,一万义兵被困在湖洲的芦苇荡中,被官兵放火烧死。这一万多人殉难的地方,叫作“万子湖”。
杨幺自带残部,与官兵苦斗,终被官军杀败。他率手下几十个亲兵向西北方向逃跑,刚跑不过几里,后面追兵逼近。他的亲兵手中推着车子,车子装着义军最后一点粮饷。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只好将手中车子丢弃,丢车的地方,现在叫“车洲”。杨幺最后逃到湘阴西北面的青山,来到一处地方,正要策马过河,问当地渔民,这叫什么地方,渔民回答:“这是犬口”。杨幺一听,知情不妙,因杨与羊谐音,羊入犬口,必死无疑。恰好这时,官军的大将牛皋赶到。杨幺一见,将手中铁叉一抛,拔剑自刎了。
杨幺抛铁叉的地方,现在叫“铁叉湖”。官军见杨幺已死,就割下他的头颅示众,这头颅在湘阴南湖垸北与益阳交界的资江南岸处挂了三天,故此处地名叫“晒头”,晒与赛同音,现在这里就叫“赛头”了。后来还是杨幺的部下偷了这头颅给埋了,埋头的地方在青山岛下山村,小地名叫“杨幺头”。
杨幺车船
杨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为了抗击南宋官军侵犯,创造了一种作战用的车轮船,称为杨幺车船。
杨幺车船不仅船的左右两侧装有能转动的桨轮,船尾也装有桨轮。桨轮的数目有2个到8个,最多的有24个,每个桨轮上装有8个叶片。桨轮与转轴相连。轴上装踏脚板,轴转轮也转,“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使船后退,只要向相近方向踩踏就可以了。为了保护桨轮不受损伤,桨轮外面设有保护板,这样可以避免桨轮碰坏。还由于转轴装在船舱底部,水手又在舱里踩踏,所以车轮战船上的士兵不易被敌人兵器所伤害。
公元1135年,岳飞镇压了太湖起义军,随后宋军按照俘获的车船式样进行扩建和履行,成为宋水军中的重要战舰之一。所造车船的轮数,有四轮、六轮、八轮、二十二轮、二十四轮、三十二轮等多种。这种车船成为当时南宋水军的先进战舰。宋将曾以此舰在采石矶击败了企图渡江南犯的金兵。
以车船作为战舰,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元末明初,陈友谅同朱元璋在鄱阳湖中决战时,陈友谅水军使用的也是车船,一直到公元1543年,欧洲才出现了能使用的明轮船,它类似于杨幺的车船,但比杨幺车船要晚400多年,这一比较充分显示中国古代船舶的技术水平。及至清朝道光年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也曾使用车船抗击英舰的进犯,英国的侵略军当时还以为是中国人看见其明轮战舰后仿制的,却不知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使用了。据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中世纪时期制造的桨轮船估计已达到50马力,航速平均3.5~4.0海里/小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