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奂 编辑
杨奂(1186年-1255年),本名焕,改为奂,又名英,字焕然,号紫阳,后称关西先生,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官员、文人。
金亡之前,杨奂五赴廷试,均遭黜落。其间曾教授终南山下,门人上百。后出参乾、恒二州军事。大蒙古国时期,连中“戊戌(1238年)试”东平路词赋、策论第一,随即被委派到云、燕充当考试官。受耶律楚材荐,出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任十三年,颇有善政。海迷失后称制三年(1251年)正月,告老,蒙哥汗五年(1255年)九月初一,杨奂病逝。
杨奂部分诗作意境开阔、气象深厚,如《寄长安》《寄商孟卿》《宿南石桥》《抚州》等,写出了离乡万里、人到暮年的深切悲哀,颇具感染力。有时,其诗也有冲淡闲逸之趣,如《宿重阳宫》《饮山家》《访耿君玉隐居》等,但却往往摆脱不了一丝无奈和感伤。大体上,其诗较为平易蕴藉,但也偶有奇谲之作。《四库总目提要》称杨奂“诗文皆光明俊伟,有中原文献之遗,非南宋江湖诸人气含蔬笋者可及”。杨奂原本著述颇丰,其《臂僮记》自云:“兵火流离中,仅存《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概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书》六十卷。”
全名:杨奂
别名:杨焕、杨英
字:焕然
号:紫阳
谥号:文宪
所处时代:金朝末年、大蒙古国
出生地:乾州奉天县
出生日期:1186年
逝世日期:1255年
主要成就:治理河南
主要作品:《还山集》《天兴近鉴》《正统书》
十一岁时,母亲去世,杨奂十分悲痛。金朝末年,考取进士不第,作万言策,指陈时弊,皆是常人所不敢言,没等到上奏而归家,教授乡里。
元太宗五年(1233),金元帅崔立以汴京降,杨奂微服北渡,冠氏统帅赵寿之邀请杨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自京师载书而来,聚而读之。东平路守将严实听说杨奂的名声,数次询问其行踪,杨奂最终也没有一见。
元太宗九年(1237),诏宣德税课使刘中考试诸路儒士。杨奂应试东平路,两中赋论第一,跟随监试官北上,拜谒中书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推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奂即将出发,对耶律楚材说:“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奂以书生,理财赋己非所长,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此时,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摩抚疮瘐,为朝廷万一之助。”耶律楚材认为有道理。杨奂至,招徕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均以简易为要。巡访境内,杨奂亲自询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人进言增加税额,杨奂责之说:“剥下欺上,尔欲我为之也!”即减原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到一月,政成,时论一致称颂,谓从来漕司所未有。在职十年,以老病致仕。
元宪宗二年(1252),元世祖在潜邸,驿召参议京兆宣抚司事。杨奂累次上书,得请而归。
元宪宗五年(1255),病重,处置后事如平时,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
杨奂博学强记,读《资治通鉴》,论汉魏正统,不平其事,著书驳正之。文章务去陈言,以因袭古人为耻。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
取名由来
杨奂出生时,其母亲曾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有一神人以笔授之。杨奂的父亲认为这是文明之象,于是取名为奂。
又名杨英
起初,杨奂跟随元太宗检文,判误奂为英,不敢私改,故又名英。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