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昃 编辑

汉语词语

日昃日昃

日昃,汉语词汇,拼音rì zè,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也相当于计时的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日昃

拼音:rì zè

释义:太阳偏西。

出处:《周易·离》

解释

编辑

太阳偏西。

典籍

编辑

《周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

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寝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后汉书·陈元传》:文王有日昃之劳,周公执吐握之恭。

《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卫君是日竟不朝见,亦不复给廪饩。(齐)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饿甚,恐卫君图己,与夷维数人,连夜逃去。

清魏《默觚下·治篇二》:尧步、舜趋、驰、汤骤,世愈降则愈劳。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下一篇 托词

上一篇 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