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街道 编辑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下辖街道

淳化街道淳化街道

淳化街道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地处江宁区东部,东与句容市华阳街道相邻,西南与秣陵街道毗连,西北是东山街道,东北是汤山街道,南接湖熟街道,总面积132平方公里。2007年下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2014年户籍人口16.4万。2010年,人口56827人。

淳化街道(淳化镇)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距今逾千年,是南京的千年古镇。镇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南朝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即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淳化街道地势奇特,北高南低,山水相依,黄龙埝库区景色秀美,梅龙湖犹如明境映月。

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1亿元,第二产业15.6亿元,第三产业25.4亿元,完成公共预算收入2.74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淳化街道

外文名:Chunhua Sub-district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地理位置:江宁区东部

面积:132 km²

下辖地区:9个社区,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江宁区土桥集镇桂园东路29号

电话区号:025

邮政编码:2111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气候

人口数量:56827人(2010年)

著名景点:萧正立墓石刻

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火车站:南京站、南京南站

车牌代码:苏A

历史沿革

编辑

周朝以前,淳化地区即有人类活动,到北宋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因“地遮句容,应接京口(今镇江市),形势冲要”而设淳化镇,又名淳化关。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以后,淳化地区成立了江宁第九区人民政府,区政府设在淳化集镇;

1955年9月,江宁县第九区人民政府改称江宁县淳化区人民政府;

1957年7月,撤区并乡,淳化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9月,成立淳化人民公社;

1989年2月,淳化乡改建制为淳化镇;

2004年10月,撤镇改建制为街道;

2006年3月,与原土桥镇合并,成立新的淳化街道。

行政区划

编辑

2020年,淳化街道下辖21个社区,9个行政村。

江宁区淳化街道行政区划

社区

淳化社区

双岗社区

青山社区

青龙社区

索墅社区

墅社区

田园社区

土桥社区

新兴社区

科苑社区

方山社区

横岭社区

杨村社区

成山社区

桥头社区

陵里社区

王墅社区

解溪社区

永宁社区

新华社区

大学城社区

行政村

民主村

茶岗村

西埠村

周子村

周郎村

西城村

滨淮村

柏树村

新林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淳化街道位于北纬31°55’,东经119°,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东部,东与句容市华阳街道相邻,西南与秣陵街道毗连,西北是东山街道,东北是汤山街道,南接湖熟街道,总面积132平方公里。

淳化街道

地质地貌

街道境内北高南低,淳化多低山丘陵,连绵的山峦分布在北部,山体多由泥盆、石炭、二迭、三迭、纪石灰岩、砂岩构成。土桥的东中部、南部多圩田,西城圩、大埝圩、五城圩内共有良田近3000公顷,多为潴育型水稻土,黄白土。境内中部的汤水河纵贯南北,句容河沿东南边境从北向南流经赤山脚下,与汤水河汇流入秦淮河。20世纪70年代开挖的五条人工河与境内的大小水域互相贯通,构成了淳化境内的秦淮河水系。

气候

淳化街道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5℃左右,盛夏时高温不超过42℃,寒冬温度不低于-10℃。年雨日约12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040毫米左右,其中4一10月份降雨时占80%。全年无霜期一般在230天上下,日温差一般为8℃。霜期短,日照长。年平均日照2162小时。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淳化街道农田以生产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丘陵山地种植茶桑、果树等。沟塘库坝发展渔业同时培植菱、藕等水产品。丘陵、山地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自然植被逐渐为人工林木、农田栽植替代。自然草林木趋减少,人为绿化面积日益加大,尤其是行道树、庭院花木住宅区绿化、校园绿化等。在树木品种上,自然落叶阔叶树木不断减少,常绿阔叶林木增多,经济林以茶林、果林为主,少量竹林。

2007年,淳化街道主要植物资源具体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豆类、瓜类、蔬菜类、水产植物、树木、中草药等。其中特色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菱角、茭瓜、茨菇;中草药有明党参,桔梗、观草、苍术、红根、蜀羊泉、木早连、松花粉、夏枯草、沙参、茵陈、黑丑、柴胡、龙胆草、百部、女贞子、射干、商陆、麦冬子等500多种。

动物资源

淳化街道境内动物在区系上属于东洋界,为东部耐温动物群,从动物组成和生态特征看,又属亚热带灌木草地、农田动物群。随着城镇建设、工业用地增加,农田改造,自然地理环境人为改变,多种野生动物逐渐减少。

2007年,淳化街道主要动物资源有家禽家畜、少量野兽、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鱼虾类等。其中爬行动物有七寸蛇、火赤炼、鸡冠蛇等,鸟类有雉、鸨、杜鹃、画眉、黄莺等;鱼虾类有鲢鱼、白鱼、鸟鱼、鲸鱼、白蟮、黄蟮等。

矿产资源

淳化街道东部和北部山地蕴藏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2007年已探明或正在开采的有石灰石、石英石、红砂、陶土、煤、铁等。其中石灰石、陶土、红砂等已被广泛开发利用。而煤、铁分布不均,有效成分含量不高。

人口民族

编辑

2006年,淳化街道有18477户,户籍人口57806人;2007年,有18305户,户籍人口58606人,人口密度444人/平方公里。

2010年人口56827人(2010年)。

2007年,淳化街道境内有回族、藏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回族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76.8%,少数民族总人数占淳化街道总人数的0.39%。

交通

编辑

淳化街道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距中华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均为18公里,距新生圩港25公里,104国道、宁溧省道在淳化街道交汇,汤铜公路、宁杭高速穿街而过。

经济

编辑

综述

淳化街道风景淳化街道风景

2007年,淳化街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亿元,比2006年增长17.3%,财政总收入1.62亿元,比2006年增长3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12亿元,比2006年增长9.17%。

第一产业

2007年,淳化街道第一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71亿元,比2006年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8720元,比2006年增长19.3%。全镇养鱼水面达849.2公顷,其中五城牌青虾水面666.66公顷,粮食总产达66211吨,每亩单产489公斤,农业产值35644万元。

第二产业

2007年,淳化街道第二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39亿元,比2006年增长21.4%;工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20.2%;工业销售收入10.83亿元,比2006年增长15.7%。

第三产业

2007年,淳化街道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11亿元,比2006年增长21.2%。企业商品销售额13825.2万元,比1991年增长了3.46倍。

社会

编辑

教育

2007年境内有学校4所(中小学各2所),在校学生数4411人,其中初中生1897人,小学生2514人;教师373人,其中小学教师184人。

医疗

淳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淳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1949年,江宁县卫生院在淳化镇设立卫生所,在解溪镇设立卫生院。1952年,淳化中西医联合诊所成立。1958年淳化联合诊所与淳化卫生所合并,改称淳化公社医院。2005年3月,淳化撤镇建街道,原淳化卫生院又更名为淳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三层门诊大楼,医疗用房1200平方米,占整个建筑的60%,其中病房216平方米。

2007年底,淳化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门诊60488人次,住院628人次。有职工总数62人,其中在编职工53人,卫技人员50人,被评为中级职称的有8人。

旅游

编辑
淳化街道景点简介

老虎洞

老虎洞位于淳化街道西北东山的绝幽之处,洞中曾有千资百态的钟乳石。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即指此。明代诗人黄姬水有“笋玉标为柱,芙蓉削作城”诗句。经时年变迁,“虎洞明曦”之景渐渐不著。清末张通之有诗:“洞既不宽又不臭,只求容膝易于安”,“深山大泽藏凶物,此虎光明另一班”。洞旁曾有一庵,香火颇盛,后亦荒毁,山下的宫氏泉汉时已著,后也荒毁,但洞的“佛”字至今尚存,该字高约3—4米。“佛”字下有一条容一人过的小通道,谓之“一线天”。

老虎洞老虎洞

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淳化街道新庄行政村境内的大连山脚下,泉边竹树繁茂,泉水清澈见底,串串水泡如同珍珠,故名“珍珠泉”。

淳化街道珍珠泉淳化街道珍珠泉

马场山生态旅游村

马场山村位于淳化街道最东部,该村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挑选的一处建造马厩、养马放马的地方,故因此得名至今马场山一带还留下与周瑜有关的“周郎桥”、“吴帅墩”、“姊妹桥”等史迹。 2013年3月,马场山生态旅游示范村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约为136.7公顷。马场山村将以生态休闲、农事体验为主要方向。主要景点有景天生态园、放马场、周瑜大营、古戏台、墩水滩、九莲湖、亲子乐园等。

马场山生态旅游村马场山生态旅游村

萧正立墓石刻

南朝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位于淳化镇西南约3公里的刘家边村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东向,已平,墓前存石狮(俗称辟邢)和神道石柱各一对,南北相对。狮与柱相距约110米。南石狮为雌兽,长2.2米高1.95米,颈长0.3米,体围2.5米,北石狮为雄兽,长2.15米,高2米,颈长0.7米,体围2.47米,两狮相距约16米。石刻身部都有裂纹,神道石柱已严重风化。1964年曾提升加固,石柱上圆盖及小石兽已不存在,柱表作瓦楞纹,一柱23楞,一柱20楞。南柱高3.45米,围1.74米;北柱高3.44米,围1.84米。柱额呈矩形,有文字4行,多已模糊不清,仅南柱石额上“建安”二字尚可辩认。据同治七年(1868)莫友芝所拓“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财石片,得知字都为竖行向里读。又据清《光绪续篡江宁府志》记载:“按石柱凡二,左右文同,顺逆”文日“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

萧正立墓石刻萧正立墓石刻

宋墅失考墓石刻

宋墅村南朝失考墓石刻位于淳化街道原宋墅行政村北面的农田中,墓已平,失考。现存神道石柱,柱础各一。西石柱高约3.6米,柱身扁圆稍方,围1.58米,柱身呈瓦楞纹,计24道。柱上有一小圆盖,益边缘作莲花盖上的小石兽已失,柱额上文字漫漶;东石柱已毁,仅存柱础,距西石柱23米,柱础1.03米见方,高0.5米。以石刻造型可鉴定为南朝墓前石刻,该原刻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墅失考墓石刻宋墅失考墓石刻

下一篇 孝陵卫

上一篇 官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