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 编辑

浙江省温州市辖区

龙湾区龙湾区

龙湾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陆域面积32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8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22年10月,龙湾区辖10个街道。 区政府驻永宁西路506号。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常住人口74.81万人。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西汉系东瓯国。龙湾依山临江形势险要,在明、清两代均为海防重地。民国元年(1912年),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1984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 以永昌堡为代表的古堡文化、以汤和信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和以张璁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为龙湾区三大文化品牌。龙湾区是浙江省温州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和先行区,是温州城市东移的重要承接基地。区内有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港龙湾万吨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站。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横穿境内,机场大道、瓯海大道贯穿东西,海陆空立体交通便利。

2022年,龙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58亿元,同比增长4.5%,人均生产总值达118000元,增长3.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湾区

外文名:Longw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303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

面积:323 km²

下辖地区:10个街道

政府驻地:永中街道永宁西路506号

电话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013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74.81 万(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瑶溪风景区、永昌堡

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火车站:温州东站

车牌代码:浙C

地区生产总值:868.58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夏至三国时期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三国()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黄阳、乐成4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

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年),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温州路改为温州府,属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属浙江布政使司;永乐间,司下设道,温州府属温处道,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同年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同年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同年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田、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田、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

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

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

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

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

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龙湾区辖10个街道:永中街道、蒲州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海城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星海街道。 其中区本级管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状元、瑶溪等6个街道。沙城、天河、海城、星海等4个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区政府驻永宁西路506号。

龙湾区行政区划

街道/镇

社区/行政村

永中街道

永上社区、罗东锦苑社区、镇中社区、万顺社区、永昌社区、龙水社区、万新社区、龙北社区、沧河村、镇南村、桥北村、石浦村、郑宅村、刘宅村、度山村、前街村、殿前村、城南村、新城村、城北村、青山村、龙华村。

蒲州街道

蒲江社区、天鹅湖社区、雁湖社区、创客小镇社区、上江村、上庄村、屿田村、汤家桥村。

海滨街道

锦海社区、宁城社区、沙蟾社区、沙中村、蟾钟村、沙南村、建新村、北新村、城东村、宁村、江一村、蓝田村、小陡村。

永兴街道

民乐社区、金海社区、南园社区、北园社区、永康社区、乐二村、沙园村、南桥北村、萼芳村、榕树下村、祠南村、乐一村、永乐村、永民村、大塘村、小塘村、下兴村、五溪村、水潭村。

状元街道

龙跃社区、龙腾社区、罗西社区、状元桥村、横街村、御史桥村、山西岙村、西台村、石坦村。

瑶溪街道

南洋社区、瑶溪社区、滨江社区、苏川村、雄心村、永胜村、瑶溪村。

海城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上涂村、东溪村、埭头村、屿门村、石坦村、邱宅村、东门村、中星村、西一村、东成村。

沙城街道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七四村、七三村、永福村、八甲村、七五村、大郎桥村、七二村、烟台村、七一村、永寿村、永恩村、沧宁村、永阜村、庄桥村、顺江村。

天河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天津村、新川村、庄泉村、二甲村、司南村、金益村、中和村、新河村、高轩村、郑岙村、蒲门村、西前村、筑成村、建丰村、天凤村、三星村、泰河村。

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望海社区、旭日社区、金海湖社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湾区位于温州市东南部,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洞头区隔海相望,现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区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陆域面积32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8千米。

龙湾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

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

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

海涂:龙湾拥有68千米长的海岸线,蕴含这丰富的滩涂资。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766.67公顷、丁山606.67公顷、永兴826.67公顷、天城626.67公顷、海城606.67公顷。

气候

龙湾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夏季较长,冬季稍短,春秋均匀。年平均气温19.4℃,年降水量1660.5毫米。总日照时数1190.7小时,较常年平均值明显偏少。

水文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6月8日龙湾区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一)耕地3263.57公顷(48953.5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31%。其中,水田3022.31公顷(45334.65亩),占92.61%;旱地241.26公顷(3618.90亩),占7.39%。耕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永兴街道和海城街道,占全区耕地的70.26%。

全区耕地熟制均属于一年三熟。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233.51公顷(48502.65亩),占全区耕地的99.0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8.59公顷(278.85亩),占0.5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01公顷(135.15亩),占0.2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70公顷(25.50亩),占0.0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76公顷(11.40亩),占0.02%。

(二)园地687.01公顷(10305.1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17%。其中,果园662.23公顷(9933.45亩),占96.39%;茶园14.67公顷(220.05亩),占2.14%;其他园地10.11公顷(151.65亩),占1.47%。园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园地的93.24%。

(三)林地3645.20公顷(54678.0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52%。其中,乔木林地1721.00公顷(25815.00亩),占全区林地的47.21%;竹林地173.67公顷(2605.05亩),占4.76%;灌木林地606.03公顷(9090.45亩),占16.63%;其他林地1144.50公顷(17167.50亩),占31.40%。林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永中街道、瑶溪街道、天河街道,占全区林地的80.44%。

(四)草地1126.84公顷(16902.6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6%。草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兴街道、永中街道,占全区草地的75.61%。

(五)湿地7275.55公顷(109133.2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2.99%。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其中,沿海滩涂7021.00公顷(105315.00亩),占96.50%;内陆滩涂254.55公顷(3818.25亩),占3.50%。湿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占全区湿地的99.7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226.32公顷(138394.8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9.16%。其中,城市用地2344.01公顷(35160.15亩),占25.41%;建制镇用地6072.68公顷(91090.20亩),占65.82%;村庄用地380.89公顷(5713.35亩),占4.13%;采矿用地151.68公顷(2275.20亩),占1.6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77.06公顷(4155.90亩),占3.0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0.70%。

(七)交通运输用地1499.53公顷(22492.9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74%。其中,铁路用地22.70公顷(340.50亩),占1.51%;轨道交通用地65.58公顷(983.70亩),占4.37%;公路用地808.87公顷(12133.05亩),占53.94%;农村道路171.78公顷(2576.70亩),占11.46%;机场用地371.64公顷(5574.60亩),占24.78%;港口码头用地57.98公顷(869.70亩),占3.87%;管道运输用地0.98公顷(14.70亩),占0.0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瑶溪街道、永中街道,占全区交通运输用地的58.09%。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23.37公顷(64850.5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66%。其中,河流水面3212.02公顷(48180.30亩),占74.29%;水库水面95.39公顷(1430.85亩),占2.21%;坑塘水面216.02公顷(3240.30亩),占5.00%;沟渠26.17公顷(392.55亩),占0.60%;水工建筑用地773.77公顷(11606.55亩),占17.9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瑶溪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3.90%。

(九)其他土地599.03公顷(8985.4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89%。其中设施农用地34.36公顷(515.40亩),占5.74%;田坎3.90公顷(58.50亩),占0.65%;裸土地3.52公顷(52.80亩),占0.59%;裸岩石砾地557.25公顷(8358.75亩),占93.02%。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永中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占全区其他土地的92.76%。

(十)三大类中,建设用地11327.84公顷(169917.6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80%;农用地8143.40公顷(122151.0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5.73%。未利用地12175.18公顷(182627.7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47%。

植物资源

龙湾区分为,山地丘陵区:以经济林为主,材林为辅。有天然更新和人工种植的用材毛竹和食用笋毛竹林。水网平原区:自然植物早已被先民利用、开垦,如今均为人工种植。滨海岛屿区:植被有水稻、麦、薯、油菜、花生、豆类、瓜菜、柑橘、糖蔗等。在村庄、堤坝、道路和河道的两旁四围栽培有枳壳、柑橘、桉树、苦栎、木麻黄等。海涂上还生长有咸青、大尾草、盐蒿等。

生物资源

大罗山峦植被覆盖率60%以上,森林覆盖率20.9%,生长乔灌木1502种,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树木27种,药用植物400多种。有野生动物1401种、52目、225科。海涂宽阔,吴淞基面1.5米以上,面积720.7万亩。有缁鱼、细鱼、鲈鱼等鱼类65种,毛虾、对虾、青蟹、虾站等甲壳类76种,怪子、青酣、香螺、龟脚等贝类75种及藻类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大罗山脉花岗岩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钛铁砂储量31269吨,金属钛2158吨。铁砂矿960千克立方米,三氧化二铁65%左右,二氧化钛6%至8%,硫0.03%。

梅头高岭土矿,矿体段长1000多米,宽度80厘米至175厘米,厚度6米至10米。矿石储量:C级53.12万吨,D级68.98万吨,C+D级122.10万吨。花岗岩矿,青山、弹子山、坦头山、大度山、瑶溪山花岗岩品种20多种,主为黑白芝麻花和粉红褐色。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全区户籍总人口344939人,总户数88556户。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06.4∶100(女性为100),当年出生人口2534人,死亡人口1729人。人口出生率为7.36‰,人口死亡率为5.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4‰。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常住人口74.81万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龙湾区实现生产总值868.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4:58.7:40.9。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为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7%。

2022年,龙湾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557.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76.67亿元,比上年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5:49.7:49.8。

财政

2022年,龙湾区财政总收入86.28亿元,比上年下降24.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8亿元,比上年下降2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2022年,龙湾区本级财政总收入48.98亿元,比上年下降2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4亿元,同口径下降1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民生支出35.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4.5%,分项目看:教育支出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科学技术支出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卫生健康支出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龙湾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5%。交通投资下降1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0.1%,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7.2%。民间投资(包含房地产)下降4.6%,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57.9%,其中民间项目投资下降16.0%。全年投资项目(包含房地产)721个,其中新增项目163个。

2022年,龙湾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5%。房屋施工面积756.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2.5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6.65万平方米,下降37.6%,商品房销售额99.39亿元,下降42.5%。

第一产业

2022年,龙湾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82亿元,比上年下降2.8%;林业产值为355万元,比上年下降51.7%;牧业产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渔业产值7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273万元,比上年增长8.4%。

2022年,龙湾区生猪存栏3.82万头,出栏3.14万头,猪肉产量2518吨;牛存栏17头,出栏17头,牛肉产量4吨;羊存栏9头;家禽存栏19.53万只,出栏15.67万只,禽肉产量176吨,禽蛋产量1434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龙湾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区本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8%。其中,区本级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0%。

建筑业

2022年,龙湾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83亿元,比上年下降5.6%;区本级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60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4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8.13亿元,增长2.6%,其中省内产值222.31亿元,增长2.6%。在建工程房屋施工面积1230.15万平方米,下降19.9%;房屋竣工面积322.70万平方米,下降19.8%;房屋竣工价值85.43亿元,下降5.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龙湾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3613.75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区本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300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2022年,龙湾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区本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43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41.62亿元,比上年下降2.9%。

旅游业

2022年,龙湾区本级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35.4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5.4万人次,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307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6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6万美元。

对外经济

2022年,龙湾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89.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出口额478.90亿元,比上年增长40.1%,进口额2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区本级货物进出口总额5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出口额3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0.8%,进口额20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2022年,龙湾区合同使用外资10218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745万美元,高技术使用外资3228万美元;全年区本级合同使用外资8878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42万美元,高技术用外资3228万美元。

交通运输

编辑

龙湾辖区内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温州市域铁路S1线、金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复线纵贯全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均位于龙湾区内。

截至2022年末,龙湾全区公路密度75.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达率100%。公路里程269.842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23.005公里,一级公路88.639公里,二级公路19.786公里,三级公路10.284公里,四级公路124.17公里,准四级公路3.96公里。2022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9.841公里。实施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7.928公里、县乡道改造提升1公里。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龙湾区新投用学校1所。年末拥有普通中学学校23所,在校生1.8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62人,普通小学学校43所,在校生4.72万人。其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92%。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年末拥有小学专任教师2776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4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02人。

科学技术

2022年,龙湾区专利授权量9233项,比上年增长1.3%,其中发明专利685项,比上年下降6.3%,其中:区本级专利授权量3434项,比上年下降8.7%,其中发明专利347项,比上年下降26.8%。

2022年,龙湾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累计629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1家,累计2506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累计47家;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6家,累计103家;新增市级研发中心59家,累计376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累计9家。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2家,其中医院1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8家,村卫生室94家,各类诊所187家,卫生所1家,医务室11家,门诊部48家。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553张;卫生技术人员39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29人,注册护士1632人。全年医院年诊疗1272.665万人次。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孕早期建卡率97.8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76%,新生儿疾病(遗传代谢病)筛查率100%,完成“两癌”宫颈癌筛查6242人次,乳腺癌筛查6568人次。按甲乙丙类传染病统计为616.9639/10万,按甲乙类传染病统计为131.5973/10万,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80‰,婴儿死亡率0.80‰。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共有文化站1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城市书房18家,百姓书屋5家,文化驿站17家。公共图书馆藏书970.23千册,比上年增加110.32千册。开展文化走亲8场,送戏下乡100场、送展览讲座237场、受惠人数达30万人次。其中龙湾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共有公共体育场馆2个,业余体校1所,各类公共健身设施20个。全年我区运动员在全国以上比赛获得奖牌14枚,其中全国冠军2枚。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社会保障

2022年,龙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953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686元,比上年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610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32元,比上年增长9.5%。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86万人(含退休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3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0.77万人(含建筑工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67万人。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在册低保对象1948人,其中城镇177人,农村1771人,低保资金支出1821.4万元。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单位数5个,养老机构床位数1139张,建成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1个。全年全区办理结婚登记1813对,离婚登记421对。

历史文化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人,区级传承人46人。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2个,市级非遗体验基地4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1个。拥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2个,市级非遗“瓯越百工坊”3个,开展非遗体验活动200余场。

龙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塑。

龙湾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玻璃银光刻、拼字龙灯、温州鼓词、山歌、张阁老传说、汤和信俗等。

龙湾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浙派古琴、古琴艺术)、传统碑刻技艺、纱面汤制作技艺、温州人家烧酿造技艺、糯米饭制作技艺、鱼胶加工制作技艺等。

地名文化

龙湾这个地名,过去曾作为龙湾寨、龙湾山、龙湾村、龙湾炮台、龙湾公社、龙湾乡等的名称,现在又是龙湾区。龙湾与“龙”结缘,境内的道路和区域命名及风俗习惯等似乎都和“龙”有着密切的联系。

龙湾得名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的,明姜准《岐海琐谈》谈到温州地势与永嘉场多出“显仕巨室”(大官僚、大地主)的关系,用勘舆家的语言解说:“温之龙(山势为龙),自括(括州、今丽水)西驶(来),至海而尽,为永嘉场。……来龙叠嶂,从西南降势,悉为石冈。散气铺阳,而聚之于二、三都之间,又适当海之弓(弯曲处),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据此可知,龙湾之名,是由于其坐落于“温之龙”尽处的“海之弓”地段而来,其含义便是“蟠龙的海湾”。

龙湾依山临江形势险要,在明、清两代均为海防重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为抵抗倭寇,曾在龙湾建寨守卫。《永嘉县志·武备志》载“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东接宁村,西捍府治,坐临深水,颇为险要。”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亦于龙湾建造炮台一座,用来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龙湾炮台”的石额及遗址,至今犹存,炮台现已修整一新。

风景名胜

编辑

永昌堡

永昌堡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是浙江省现存唯一座由民间自发兴建的私家抗倭城堡。始建于1558年,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有11座形态各异的明代石拱桥,状元府、都堂。2001年6月,永昌堡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安寺塔国安寺塔

国安寺塔

国安寺塔,位于瑶溪镇皇岙村国安寺前,宋元祐五年至九年间(1090年~1094年)建。楼阁式青石仿木结构,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高18.6米。台基用长方形条石铺就,周边雕刻“九山八海”纹,须弥座上下枭刻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形态各异的狮兽,底层偏高,置木构副阶。塔刹早毁,1987年,落架大修时恢复。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安寺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梅,栽培历史已有百年,是中国杨梅优良品种产地之一。杨梅品种主要为丁香梅。果实圆球形,单果11.3克,果柄长2厘米,果蒂红黄色,含酸量0.83%,可食率96%。2003年5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授予龙湾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

黄叶早

黄叶早,发芽整齐、轮次分明、老嫩均匀,持嫩性强,抗旱防病能力强,制成干茶条索细紧,色泽翠绿带黄,汤色嫩绿微黄、鲜艳明亮,茶味鲜嫩爽口、香馥如兰。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2月,龙湾区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6月,龙湾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

2020年12月,龙湾区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2年1月,龙湾区获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22年6月,龙湾区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改革探索类试点)。

下一篇 摧锋陷坚

上一篇 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