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战 编辑
巷战,一般也被人们称为“城市战”,这是因为巷战是在街巷之间逐街、逐屋进行的争夺战,发生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庄内。其显著特点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城市巷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巷战将仍不可避免,并将成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
中文名:巷战
拼音:xiàng zhàn
注音:ㄒㄧㄤˋ ㄓㄢˋ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拼音
xiàng zhàn
释义
在城镇街巷中进行的战斗
出处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帅幕》:“巷战,城市之内接战也。”
例句
《新五代史·杂传·范延光》:“ 汴 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 延光 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
明·张煌言《滃洲行》:“又闻巷战戈旋倒,阖城草草涂肝脑。”
清 赵翼 《题阎典史祠》诗:“铁骑平明满街市,短兵巷战血尺深。”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百人驰突巷战。
杨朔《百花山》二:“外围早在前几天突破,那晚间,市内展开巷战。”
在街巷中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狭窄的街道、复杂的环境、看不见的敌人、杀人于无形的枪火......这一切都使现代背景下的街道战争充满了诡异和不可预知的复杂因素。
巷战与城镇游击战有许多相似点,都是在城镇街巷进行的战斗,特点是短兵相接,对坚固建筑物,主要街道,制高点进行激烈争夺,军队行动受到限制,常常形成许多局部的独立战斗。
战略
从战略上看,巷战双方通过短兵相接的交火,主要争夺城镇能源,交通,通信枢纽及金融,新闻,医疗,政府机构,居民密集点等要害部门。因为,控制了上述部门,就等于是控制了整座城市。而这些要害部门所在地,往往是城市建设最好的建筑,它们坚固,高大,结构复杂,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环境极为复杂,有时,往往为了争夺一层楼,而打得不可开交,敌对双方在建筑物内交融作战,可能是你在上,我在下;你在里,我在外,谁先占领,先熟知建筑物的地形,谁就会少吃亏。
战术
从战术来观察,巷战最主要的特点是争夺制高点。这些制高点可能会是一栋摩天大楼,也可能是一座过街立交桥,还可能是一座小山丘,谁拥有它就可组织交叉火力,控制一大片地区。战争的宗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隐蔽作战也是巷战的一个特点。无论是攻还是守,都必须充分利用地形,组织射杀火力,在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时,要想速战速决,困难是较大的,攻方除了包围,短兵相接等战斗形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气候环境,采取断水,断电,停暖等手段,置对方于死地,瓦解敌军。
人员
参加巷战的人员,可能是职业军队,民族主义战士,志愿人员,也可能是雇佣军等。他们意志坚强,勇敢善战,军事素质较高。试想在一座生活安逸的城市里,如没有胆量,勇气或金钱,谁愿去送死。巷战时,或许有一方会受到市民的支持,如站岗放哨,押送俘虏,运送给养,输送伤员等,这种战勤保证非常能鼓舞士气,可以说,正义的一方会受到人民的支持。
武器
巷战图片1
狙击手/机枪小组在制高点处也可以在巷战中有效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同样,现代巷战已离不开重型火力。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因为通讯设备和观瞄修正设备(卫星、无人机等)的发展已经可以随时在巷战中精准打击火力点。武装直升机早已介入巷战。因为可以及时到达随时撤离战场,携带大量对地武器,所以对于摧毁那些隐藏顽固的火力支撑点,非常有效,能有效减少己方伤亡。另外核生化作战也已介入其行列。现代巷战已是正规部队作战的一个内容,无论是争夺哪一个要塞,敌对双方都有一个相对的后方,而这些相对后方则没有界线,是已双方实际控制的地盘来划分的。
拐角观察
巷战和野战的最大不同在于,战场被无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建筑分割,任何战术单位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而狭窄的场景之中,这给本方观察、火力的运用都带来了限制。同时,对于你的敌人而言,这个问题也是同样存在,只不过他们对于场景的构造更加熟悉,并且处于守势,这一切都更为使得巷战术成为最复杂的步兵战术,街道两侧的墙壁阻碍着敌人视线,也保护着本方战术单位免于火力的直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巷战战术就是围绕墙壁而展开的战术,这直接体现于对各种拐角的运用——无论是观察还是攻守,都是通过拐角来实现的。
在敌情不明的区域进行拐角观察,无疑是对执行者勇气和智慧的双重考验。在战况复杂多变的特殊环境下,延迟一秒往往就会给己方小队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所以飞虎队成员们在潜入渗透作战时所使用的光纤探头,在街道战场中的价值往往要大打折扣,因为这些器材的使用会拖慢整体行动节奏。美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的,旨在提升数字化单兵作战能力的“大地勇士”系统(其中就包括传输到头盔中液晶显示器上的拐角观察探头)迟迟通不过最终评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设备的特性,可能导致士兵在激烈战况中丧失最有效的对敌反应时间,况且当电池在消耗战中用完之后,身上的大量科技装备就如同废铁。所以,拐角观察在21世纪的高科技战争中依然要依靠肉眼来完成,而如何在执行这个危险动作的过程中既清楚观察到敌情,又能有效保护自己,就要看对拐角观察战术运用的熟练与否了。
巷战图片2
拐角射击
在巷战中,交火才是真正的主题。如果在拐角观察中发现敌人,就必须进入下一步——拐角射击。在以4 人小分队为单位的战斗模式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小队长以蹲姿紧贴墙壁,机枪长手持机枪面向墙壁站在拐角处,要尽量保证不提前暴露。这样做的好处是,机枪手只需向外跨一步便能进入交火,将腿收回便能退回墙内。小队长身后的一名队员做好救援的准备(如小队长或机枪手中弹受伤,需将其拉回墙角并顶替其位置继续射击)离墙角最远的一名队员则警戒整个小队身后。
交火时,小队长率先探头射击,尽量杀死或杀伤敌人。机枪手向外跨一步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而小队长则继续“点杀”敌人。然而,这种作战方式只适合用于三名以下的敌人。当敌人人数有三名以上时,这种作战术对机枪手的生命将构成极大威胁。机枪手以站姿向敌人射击无疑增加了被敌人击中的几率,而且机枪手可能会因敌人火力过猛而感到紧张加上机枪巨大的后坐力而误伤到小队长,甚至是墙后的队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队长的拐角位置应让位给机枪手,机枪手将机枪三角架打开,以卧姿向敌人射击,力求压制住敌人火力。而小队长则在机枪手身后蹲姿向敌人射击,必要时可让另一名队员进入交火。
当敌人躲要掩体后射击时,可考虑让所有队员冲出墙角,站成一排火力全开压制敌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队员冲出墙角的行动必须迅速,而且必须是火力全开,要将敌人打得连将枪举过头顶盲射的勇气都没有。在这种火力全开的压制方式下,弹匣的消耗也是迅速的。一旦弹匣耗尽,出现集体换弹匣的场面,将给整个小队带来极大的危险。所以,一旦有人弹匣耗尽一定要高喊“换弹匣”。让周围的队友调整射速,保证压制火力。当然,这种火力全开的压制方式也适用于撤退。美军将其称为“地狱火”撤退。在《太阳之泪》结尾处,美军面对潮水般的非洲叛军用的就是这种“地狱火”撤退。
速度火力
在复杂多变的巷战环境中,在各条街道上快速移动到目的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复杂的街道环境,幽灵般的敌人,突如其来的冷枪,都将严重制约着整个小队的行进速度。在这里,就必须要用到街道移动战术。如果是狭长的小巷中,比较安全的行进方法是所有队员背靠墙面作横向移动,这样整个小队能在第一时间压制住对面窗户中的敌人的火力,而自己又处于上方窗户敌人的射击盲角之中(上方窗户的敌人如果想要对你射击就必须将身体探出窗外)。在电影《黑鹰坠落》中,占据明显地利的索马里民兵被游骑兵队员死死压制在窗户内正是得益于这种战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过程中,枪的指向必须与视线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眼睛看到哪里,枪就必须指到哪里。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敌人进行打击,端着枪左右张望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是,如果是在宽阔的大街上,这种战术就与自杀无异了。在宽阔的街道上,敌人的火力点要比小巷多得多。所以,在大街上移动,应采取交替掩护移动,这就是经典的2x2掩护战术。首先将小分队分为两组,在分组中小队长应与机枪手分开。一组先向前移动,由另一组负责掩护。一组到达一处掩体后,立即进行警戒,掩护另一组移动。这时,先到达的一组的队员应专心警戒,绝对不能回头观察队友是否就位。另一组就位后,应轻拍前一组队员的肩膀,表示“我已就位,你可以移动”。以此反复。同样,在撤退时,也应该逐个撤退,绝对不能一哄而散,将整个小队的背后暴露给敌火。在街道中移动应尽量在阴影处进行(如屋檐下),因为在类似中东的强光的照射下,敌人对阴影处的人将不再敏感,并且可以躲避敌方的侦察卫星。就像在《黑鹰坠落》中,美军的侦察卫星只能告诉车队哪条路最近,不能告诉车队哪条路最安全,因为敌人可能躲在屋檐下,卫星也无法捕捉到他们。
斯大林格勒巷战
1942 年9月13日,德军50多个师开始攻城。保卢斯第6集团军担当主力,从城北实施猛烈突击。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9月15日,德军对马马耶夫高地实施重点突击。该高地是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崔可夫中将的第62集团军司令部即设在这里。经过一天最为残酷的战斗,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16日,苏近卫第13师渡过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突然向德军发起反冲击,又夺回了该高地。很多重要据点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达一周之久。德军不顾一切,一步步向市中心逼近。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27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29日又被苏军夺回。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共计6人)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进行抵抗。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
10月份一个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超过了其战略价值,非要攻陷它不可,当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团军北翼漫长的顿河战线面临着危险,建议将第6集团军撤到顿河河曲。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至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
格罗兹尼战役
格罗兹尼成了俄罗斯士兵最大的墓地
对抗方:俄罗斯正规军VS车臣武装
时间:1994—1995年,第一次巷战;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战。
兵力对抗:(俄)12万人;(车)约3万人。
伤亡人数:第一次巷战(俄)上千人;(车)不详。第二次巷战(俄)1173人死;(车)不详。
巷战图片3
摩加迪沙巷战
对抗方:美国维和军VS索马里人
时间:1993年10月3日
兵力对比: (美)160人(索)不详
伤亡人数: (美)19人(索)大约300—500人
巷战图片4
顺化巷战
对抗方:北越军队VS南越军队和美军
时间:1968年1月31日—1968年3月
兵力对抗:(北越)7个师;(南越)1个营+(美军)1个师。
伤亡人数: (北越)共6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4000多人; (南越)不详;(美军)142人死亡。
尽管舆论总把它当成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最著名的一次失败。事实上,美军在那次巷战中大获全胜,但这种胜利完全靠非巷战的手段获得。问题就出在这里:顺化巷战不仅证明了美军的确是“巷战弱智”;还证明了美军已堕落为心狠手辣的屠夫。媒体的全程报道暴露了美军的凶残,使美国民众的反战浪潮迅速白热化,迫使政府不得不暂停对北越的进攻。作为北越军发起的“春节攻势”中最惨不忍睹的一役,顺化巷战成了美军败笔的象征。
柏林巷战
柏林城最大的巷战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德)100万人, 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
巷战图片5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纳粹却没有停手。5月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德军终于在魏丁格将军的率领下投降。短短6天,苏军有10多万士兵阵亡。
城市化发展迅速,巷战更多。
在现代战争中,巷战仍然是其重要的一环。而在侦察卫星等高新技术在战场上的运用,巷战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城市巷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未来社会,世界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 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意味着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巷战将仍不可避免,并将成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
2004年11月,美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美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死亡30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代价,打死和俘获了1200名伊拉克武装人员。这是美军在21世纪的首次大规模城市巷战,凸显了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城市作战的许多新特点。
巷战图片6
第三,打击目标趋于精确化。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用传统的攻城略地所用的地毯式轰炸,将给战后重建工作带来很多问题。费卢杰之战,美军以微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在消灭反美武装的同时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市内建筑,也没有过多殃及无辜平民。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将更强调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