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唢呐艺术 编辑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2006年河南省沁阳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雄浑,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5月24日,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申报的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中文名:唢呐艺术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南省沁阳市
批准时间:2006年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编号:Ⅱ-37
唢呐演奏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o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演奏风格
唢呐艺术
结构
唢呐演奏
唢呐
种类
唢呐品种繁多,按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以杆的长短分五种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灵,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并常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唢呐,还用于说唱音乐“唢鼓”的伴奏。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江西会昌的唢呐,侵子是用银做的,上、下口直径相差特别悬殊,并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装有一个中空管,音响别具一格。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
海笛:发音雄壮,高亢冲霄。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
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37厘米的(又名“黑杆子”)。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柔和。多用于歌舞伴奏。中小唢呐,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北方称之为“南方唢呐”。中唢呐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
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50厘米的(又名“大杆子”)。流行于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哨用芦苇制成,哨片多呈口袋状,吹起来声音雄壮宏大,常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加键唢呐: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开列,健全了半音,转调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种,较传统唢呐音色丰富、音量增大,并扩展了音域。
按筒音的音高分
唢呐按筒音的音高分(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高音唢呐: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
中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
低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
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
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披红挂花》等
唢呐
唢呐演奏
2022年2月,唢呐艺术(童寺唢呐)、唢呐艺术(咪苏唢呐)、唢呐艺术(丹棱唢呐)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沁阳市文化馆(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中心)获得“唢呐艺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唢呐艺术项目保护单位沁阳市文化馆(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庆阳市西峰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