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伾山 编辑
大伾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浚县大佛而著称于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
浚县大佛始建于北魏,古时,黄河流于大伾山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
中文名:大伾山
地理位置: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开放时间:9:00-16: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50元
占地面积:约1.66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幸运钟 盘山路 大石佛 恩荣坊
别名:东山
联系电话:0392—5530283
历史意义
大伾山
大伾山
说起大伾山,还要和浮丘山、浚县县城联系在一起。浚县是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风景区又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大伾山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山势奇特,气象峥嵘。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自古即为"河朔胜景"。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揽胜者代不乏人。大伾山与浮丘山东西对峙,相去1里有余,卫河环城傍绕,"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系吕祖祠建筑群之部分,院内有"三丰啸台"为明初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张三丰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珑 ,完整无损,坊横额一面书"到此心清",一面书"引人入胜"。东门面对陡壁悬崖,摩崖题记遍布其间,诸如"旧地重游"、"瞻彼淇澳"、"千仞岗"等等,内容丰富,字体苍劲隽秀。崖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入夏积水于此,明丽如镜。据云:"池中沿崖下有一水泉,虽小且水流时断时续,后干涸而泉绝"。院内古柏参天,诗词歌赋之碑碣林立,颜、柳、欧、赵各具风格。北墙壁嵌有刘德新书之"似瀛洲"硅刻。院内存有王守仁(号阳明)的"大伾山赋","大伾山诗"和王阳明画像碑等石刻。故后人称之"阳明书院"。
大伾山
明·高尚志
紫雾通危嶂,苍山逼古城。
诸峰伏地起,独岫入云横。
俯带淇滨险,遥襄晋岭平。
河隍中野曲,沙势大江迎。
窈窕开幽径,参差构绮甍。
松巢留鹤羽,兰若问僧名。
洞久含灵润,花奇照晚晴。
乘高瞻巨迹,寻古辨深铭。
兴洽攀藤藟,怀舒委旆旌。
浩歌安终极,万里望蓬瀛。
【题解】
大伾山“危”、“险”、“幽”、“绮”、“洞久”、“花奇”,有大禹治水的“巨迹”,有漫山“深铭”。到此一游,令人“浩歌安终极,万里望蓬瀛”,感慨万千,心旷神怡。
【注释】
大伾山:位于浚县城东南,山势巍峨,秀丽幽静。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商周时,浚地称黎,山称黎山。西汉初,朝廷于黎山脚下、黄河之滨置县。“县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阳”,因称黎阳,山亦名黎阳山。东汉初年,刘秀在山巅筑青坛祭告天地,遂赐名“青坛山”。明初,俗称浚县东山。金代明昌以前,大伾山为黄河转折点,黎阳津(又名黎阳关,对岸为白马津)为黄河重要渡口。黎阳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因为“山阻河险”,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张仪劝赵王守白马津,苏代约燕王决白马口,秦末郦食其劝汉王塞白马口,白马津、白马口说的都是这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命张耳、陈余率兵三千渡白马津攻取赵地。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以幽并二州兵取天下,首先在黎阳立营,作为河北的屏障。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交兵,皆以黎阳为制胜之地,几经争夺。两晋与前赵、后赵、前秦、后燕在黎阳曾多次大战。后赵大将逯明曾筑垒于大伾山东。后燕慕容德南迁,巧遇黄河结冰,军民踏冰过河,摆脱追兵。于是慕容德改黎阳津为“天桥津”。隋末,李密率瓦岗军攻占黎阳,打开这里的国家粮仓赈济灾民。时间不长,李密就招募了20余万兵士。唐初,朝廷在这里设置黎州总管府,辖四州八县。五代时,朱温、李克用曾在黎阳争斗。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进军黎阳,宋守军烧掉大伾、凤凰、紫金三山之间的两座浮桥后溃退。金兵乘小舟从这里渡河南进,直捣京师。清嘉庆年间,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天理教在大伾山设立了据点。天理教起义军在滑县起义后,拟先攻下浚县城,然后北进夺取北京。起义军围困浚县县城数月,始终没有攻克,天理教起义由此失败。清朝时,诗人张端曾任浚县县丞。在游览了大伾山之后,即兴题诗一首:“极目烟霞景万重,太行西峙水朝宗。是谁忽地开生面,第一山头第一峰。”
危嶂: 高如屏障的山峰。此指大伾山。
古城:浚县城。商代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称谓浚县。现尚存明洪武三年(1370)古城墙。
诸峰句:各座山峰。此指大伾山在内的浮丘山、凤山等山峰。
独岫:一座山,指大伾山。
河隍句:旷野中的黄河故道曲曲折折。隍,huáng,没有水的护城壕。此指大伾山脚下的黄河故道。
窈窕:yǎotiǎo,幽深的宫室、山水、道路等。
甍:méng,房屋。
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巨迹:巨人的足迹。指大禹治水曾到过大伾山一事。《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深铭:大伾山有历史价值较高的历代摩崖题字65处,摩崖题记63处,碑刻126通。汇聚了一千多年来的宗教风习、石雕造像、摩崖石刻、民族文字、诗文、书法、建筑、墓葬、园林、风物传说等等遗存。铭,在器物上雕刻文字。此指摩崖石刻。
藟:lěi,藤,葛类蔓草名。
旆旌:pèijīng,泛指旌旗。
浩歌二句:纵情而歌(大伾山)什么时候是个头?放眼眺望蓬莱和瀛洲。意思是说大伾山可歌的内容多得歌咏不完,令人想到它就像万里之外的仙山——蓬莱和瀛洲。神话中渤海里有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方丈、蓬莱、瀛洲。
【作者简介】高尚志,明冠县(今属山东)人,进士。万历十七年(1589)任浚县知县。
大伾山风景名胜区
景区开放时间:8:00-16:002.
票价:60元3.
儿童票:1.4米以下免票。4.
凭老年证60-70岁之间购优惠票,70岁以上免票;现役军官证免票。5.
入园凭证:凭票入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