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楼 编辑
箭楼(jiànlóu),意思是指古城墙上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代表有正阳门箭楼、西安城墙箭楼。
中文名:箭楼
外文名:[battlement;embrasured watchtower near a city gate
地点:北京;西安
拼音:jiànlóu
日本語:やぐら 櫓
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
正阳门箭楼和城楼
明、清时期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前夕,正阳门箭楼在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1901年开始修缮箭楼,1906年竣工。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阳门箭楼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箭楼老图片
箭楼
民国时期的前门箭楼
清末的前门箭楼
西安城墙箭楼是建在西安城墙四门瓮城上的门楼,由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开有箭窗,故称箭楼。
箭楼外侧高于城墙的部分,为箭楼之檐墙,檐墙顶部,与枋相接处,平出一层砖檐,作为过渡装饰。砖檐挑出之部分长约10厘米。
箭楼
正面箭窗共有四层,每层开一十二窗,四层共计四十八个窗户。箭楼左右两侧山墙,亦为砖壁,下部一层皆不开窗口,上部各设箭窗三层,每层三窗,每面设有九窗,左右共计一十八窗。这样,整个箭楼,三面总共有箭窗六十六孔。
箭楼左右侧壁山墙,下部一层不设窗口,是因为左右壁处于城墙之上,考虑到敌方攻上城墙时,守御者可以退入箭楼进行抵抗。如果此墙下层有窗口,则位置距离地面过低,易为攻上城墙的敌方所乘。
箭楼
箭楼之外侧诸窗,防御者可以向外观察,也可以由此进行反击。四十八窗,如果同时向外发射弩箭,会形成很大的杀伤力。箭窗上设有小木门,危险时可以关闭防箭。窗上有铁钩,窗后设有窗栓,闭窗可以上栓固定。
箭楼是很科学的古代军事建筑。明清时箭楼两侧城墙上,还各建有配房一座,今除西门尚存之外,他处皆毁。其配房为硬山砖木结构,面阔三门,面向城内一侧设门窗,并有廊柱。面对城外一侧,设三高窗,窗口甚小。这种配房,如同马面上的敌楼,可以加强瓮城左右城角的防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