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步廊 编辑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

千步廊千步廊

千步廊位于天安门(明时称承天门)南面、大清门(明时称大明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面北为天街,即今长安街。千步廊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千步廊

用途: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

名字来: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

地点:北京

沿革

编辑

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宫殿的创造性发展。后世宫殿群均设千步廊金水桥,就是受到宋的影响。 千步廊是皇宫前御街两侧的廊庑。具有组织空间和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的作用,造成相当开朗而又主次分明的效果。北宋汴京大内正门宣德楼前御街两侧已设很长的御廊。自金到明清,皇宫前面御街均有“千步廊”。据记载,清代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前到大清门内,东西各有144间,共288间。

1915年,著名建筑学家朱启钤主持了北京城的改造,拆除了千步廊,使这里成为一片公共空间,也就是现在天安门广场的主要所在。

功能

编辑

千步廊千步廊

明清两代,由于实行“殿试”的科考制度,所以每三年一次在京都举行科考,时间是在春季阴历三月份。地方各省的举人,皆可进京应考。但进京应考的举人,必需首先集中在大清门内东侧的千步廊,待朝廷礼部经会试考中为贡士之后,再由贡士经殿试考中者,才能被皇帝赐为进士。

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右门,其用途与东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左门截然不同。朝廷规定:每年各省在秋季以前,必须将平时判处死刑并未立即执行的案件上报京都朝廷的刑部。具体而言,各省上报的案件,首先集中于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由刑部会同负责审查案件的官署大理寺等进行审核之后,奏请皇帝裁决。皇帝的裁决亦由天安门送出长安右门,公布于众,名曰为“秋审”,即将胆敢侵犯"王法"的重犯押出长安右门宣明“正法”。这样,老百姓将长安右门呼之为“虎门”,显然好似一比:谁一旦被押入这种虎口,再难生还。

下一篇 桦皮厂胡同

上一篇 北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