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园 编辑
中华民族园(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坐落在北京市亚运村西南,占地50公顷,是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国际展示民族文化传统的窗口。1992年,中华民族园由总设计师王平院长主持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中华民族园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中华民族园南园建成开放。
中华民族园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56个,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南北园内各有民族村寨28个,建有中国最大的铸铁望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少数民族村寨均采用1:1的比例,按各地区民族风格,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中文名:中华民族园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健翔桥东路口)
开放时间:全年08:30~16:30
门票价格:旺季:北园门票60元/人、南园门票60元/人 淡季:南北园一律45元/人
占地面积:50 公顷
著名景点: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等
园区:南、北两园
开建时间:1992年
建成开放: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市
兴建发起者:雷学金
官方电话:010-62063646、62063647、62063645
1992年,中华民族园由总设计师王平院长主持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中华民族园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中华民族园南园建成开放。
中华民族园
北京中华民族园,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园地。园内建有国内最大伯铸铁雕塑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树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沧源岩画、阿里山神木等。南园也已建成完毕,主要有民族博物馆和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以及二十余个民族村寨。
在民族村寨,可欣赏和参与各民族歌舞、节庆、生产、竞技和技艺等表演活动。整个公园集民族建筑、文化展示、歌舞表演、体育竞技为一体,是一座露天的少数民族人文博物馆。10多支民族表演队活跃在各个村寨中,进行吹笙、对歌、纺纱、蜡染等表演,构成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
中华民族园
中华民族园全园占地约50公顷,分南北两园,北园占地20公顷。北园内建有民族村寨二十八个,包括藏族、苗族、彝族、侗族、台湾高山族、朝鲜族、布依族、哈尼族、羌族、傣族,景颇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撒拉族、锡伯族、满族、黎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俄罗斯族、土族、阿昌族、门巴族、珞巴族、京族、汉族等景区。园内修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雕塑及仿真热带榕树林、水中溶洞、盘龙瀑布、岩图画、阿里山神木等。南园有民族博物馆、雕塑广场以及28个民族村寨。(包括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德昂族、基诺族、回族、蒙古族、鄂温克族、保安族、东乡族、瑶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土家族、壮族、普米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畲族、裕固族、独龙族、水族、怒族),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建设有中国各民族的56组建筑,包括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建筑。建筑形式涵盖中国传统建筑的所有典型形式——地穴式、干栏式、窑洞式、帐篷式、碉楼式、干井式、天井式、独院式、吊脚楼、土掌房。中华民族园在园区中特别建造了园林自然景观,这些园林自然景观将各民族的生活同溶洞、瀑布、悬崖、石窟、栈道、异型树木、河湖、农田融合在一起。
白族民居建筑:中华民族园中白族民居建筑多为内相院落式封闭建筑组合,其典型布局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民居外装修的处理是白族民居建筑与文化、艺术融合的特点。外部均以白灰、墨画为主调,点缀以石蓝、赭色等彩画。木屋架,青瓦屋面,青石板封檐,与高原地区的大自然空间色彩相映,使建筑、人、环境融为一体。
傣族建筑:傣族景区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7平方米,建筑复原按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典型建筑,规划形式为“寨”。傣寨由寨门、民居、曼飞龙塔、傣寺、寨心、泼水亭、水井、孔雀亭、桥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社区。傣族民居为竹木结构,由数十根木柱高架成干阑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阴凉宽敞,可圈养畜禽,置放生产生活用具。墙壁为木板或片竹,屋顶通常为歇山草顶或瓦片顶,下层亦常设有腰檐、陡屋面、斜墙板的独特民族形式和地方特色。
侗族建筑:侗族建筑景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1平方米,建筑复原按贵州省从江、黎平地区的侗族典型建筑。规划形式为寨,由鼓楼、风雨桥、寨门、戏台、民居、水车、碾房、谷仓、稻田等组成。侗族建筑以杉木为原料,民居形式为干栏式。
中华民族园
综述
中华民族园
绣房
“绣房”是中国妇女的“天地”,绣房展馆占地500多平方米,主要展品是绣品、梳妆台等。雕花的木床前,有二架古琴横卧在那里,伴随着昏暗的油灯,摇晃着的缠脚架,浅浅的铜盆,笨重的柜子,冰冷的花瓶,硬硬的脚踏板在那里。
征集地区:江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年代:清——近代,约400年历史。
书房
中华民族园
书房是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修心养性的地方,书房占地约100平方米,主要展品是书籍、古乐器。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的教育思想下,只有男人才有机会读书,因此,在未产生学堂的近百年前,书房担负着教育的责任,象征着教育的殿堂。书房中堂上挂着的字匾,讲述的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书房有文房四宝、四书五经、奇山玉石、名人字画。书房中堂上的太师椅,是准备给先生和父母坐的,学生只能坐在二侧的位子上。
征集地区:江西、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年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约500年历史。
祖宗堂
中华民族园
"祖宗堂"是中国"人"和"神"的统一。祖宗堂展馆占地约300平方米,在这里展出的各种供具,是供奉诸神和展示祖宗牌位的,如神龛、神匾、神台、神柜、神签、神卦;菩萨牌位,祖先牌位,父母牌位,族人牌位;供桌、供台、供品等。不同形式的神龛都象一座座居住人的房屋,有屋架,有房檐,有门窗,还有福、禄、寿、喜、平安。这些丰富多彩的供具、供堂,加强了神灵的致高无上的地位,又继承传播了中国建筑文化和雕塑艺术文化。
征集地区: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江西、湖南等地。
年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约600年历史。
车船驿站
中华民族园
中国是最早使用船和车的国家之一。一部部式样各异的马车虽然都是木质材料制成,但仍是那个时代的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每架车的装饰和轿箱都明显地显示出车主的身份和价值。“轩车”“辎车”“路车”“牛车”,这些在长长的车辕上装饰着刻花的铜饰和铁饰的马车,与今天在大街上跑着的小轿车是一样的性质,有公车、私车、出租车之分。
手推的鸡公车,送媳妇回娘家的独轮车,马拉的轿车,飞奔着的大骡车、四轮木战车、二轮木粪车、毛驴车、蚂蚱车、勒勒车;海船、河船、牛皮筏、竹筏、苗族龙舟、台湾渔船、采莲船、送粪船等,都是老百姓们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产生的交通、生产工具。
征集地区:山东、山西、陕西、贵州、台湾、云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
年代:宋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约800年历史。
特色展览
“特色展览”中展示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园开设的专题展览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专题展览。这些展览,在题材、展示形式等方面,都借鉴了一些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内容和展示方法。在民俗文化的展示方面探索创新。
王进鸟类摄影展
王进,现任中国·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10年以前的创作主要以中画幅和大画幅胶片相机拍摄风光和民俗。2010年后转向生态题材创作,专门进行野生鸟类拍摄,2010年-2013年来足迹遍布近半个中国,拍摄记录野生鸟类500余种,其中不少为国家列入保护的珍稀种类。
中华民族博物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露天形式人类学博物馆,园内以1:1比例建有中国56个民族的五十六座博物馆,馆区环境按照各民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复原,再现少数民族真实的文化生活场景。中华民族博物院从建院起就立志为城市保留一片净土,不仅要保护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还要把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遗产。
中国传统糕饼模具展
地点:南园纳西族分馆四方街
中国传统糕饼模具展
在此展出的170件糕饼印模,征集于山西、山东、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河北,上海、北京、东北等地。年代由清朝至近代,约300余年历史。
新疆传统冷轧铜器展
地点:北园藏族分馆八角街
新疆地区传统生活用具冷砸铜器,是利用铜富于延展的特性,在常温下对铜板进行手工锤打,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器物,泛称冷砸铜器。新疆冷砸铜器在十八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其造型和纹饰具有中亚及西域地区文化特征,是丝绸之路文明遗产中的代表。其器物材质多用红铜、黄铜及锡,经冷砸成形,运用錾、镶、雕、镂手法镌刻,打制光亮。其器物主要是生活用具,为容器、盛具、饮具类,如:锅、碗、盆、盘、罐、瓶、壶等。
收藏的300余件新疆传统冷砸铜器,主要征集于喀什、和田、伊犁等地。年代由明代至近代,约500年历史。
新疆艾德莱斯丝绸展
地点:南园维吾尔族分馆土鲁蕃民居
新疆艾德莱斯丝绸展
中国传统灯具展
中国传统灯具展
地点:北园彝族分馆与苗族分馆之间的连廊
油灯是老百姓家的光明。陶灯、瓷灯、铜灯、铁灯、锡灯、木灯、马灯、汽灯、风灯、油灯、挂灯、窑灯、炕灯、矿灯,它们跨越在明代、清代、民国至今六十年代为止的七百年时间里,都是老百姓的生活历史写照。
藏区风情
藏区风情
藏族姑娘辫饰套展览
2001年夏天,时任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院长的王平带领专业考察团,来到青海藏区,深深吸引她们的,不仅有壮美的高原风光,还有垂挂在藏族姑娘后背上的那些辫饰套。听藏族同胞介绍,这些姑娘成长到十三岁左右,长辈就会为她举行“戴敦”的仪式。“戴敦”来自藏语,就是给姑娘戴上美丽的头饰,从此小女孩成了大姑娘,长长的辫子就要藏到辫饰套里了。于是,这些辫饰套便随着王平来到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
神奇的擦擦和嘛尼石
擦擦,是藏语的音译,为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佛塔等。藏族同胞用擦擦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或供奉在嘎乌里带在身上,或供奉在圣山、神湖、寺庙、玛尼堆及江河湖泊中,以求得神佑,消灾祈福。
中华民族园
玛尼,是藏语的音译。玛尼石是刻有藏传佛教佛像或经咒的石块。玛尼石广泛流行在藏族民间,源于原始的灵石崇拜,逐渐转变为藏传佛教的圣物。在这里还可以知道如何制作擦擦和相关的其它知识。
《魅力藏区多风情》图片展
《魅力藏区多风情》图片展
藏族嘎乌展览
“嘎乌”,是藏语的音译,为藏族僧俗随身携带的藏传佛教佛龛,内装擦擦、佛像或护身符,一般挂在项上或背挎在身上。为佩带者所珍爱和景仰。藏族同胞佩带嘎乌,寄托他们的信仰,也成为身上重要的装饰品。嘎乌,被藏族同胞视为护身佛盒。质地一般为铁、铜,上等的为金质或银质。佛盒表面镌刻吉祥图案,或者镶嵌宝石。
藏族火镰展览
藏族火镰展览
藏族大昭寺展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是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供奉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携带的佛像而建。以石块砌基、砌墙,兼采藏族、汉族、印度、尼泊尔建筑风格,气势恢宏,是藏民崇敬的宗教圣地。中华民族园大昭寺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复原建造。主要建筑材料和构件、壁画、雕塑、经幢等,全部来自拉萨。建筑体高14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三层,一层设护法神殿,二层设经堂,三层设活佛修持殿。有藏族僧侣长年住寺修持。1994年4月,藏传佛教高僧为中华民族园大昭寺开光。
坛城
合并图册
坛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道场,存世极少。中华民族园坛城殿正中供奉巨型时轮金刚佛,内环壁绘有12幅彩色坛城图壁画,外环壁绘有16幅黑色护法神壁画,均出自西藏活佛画师之手。中华民族园坛城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复原建造。体高12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特殊材料全部从拉萨运来。整座建筑造型外方内圆,周围有8座时轮塔,体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四面八方”的哲学思想,再现藏族宗教文化。1994年4月,藏传佛教高僧为中华民族园坛城开光。
康巴民居
康巴民居是四川省康巴地区典型的藏族民居建筑,在当地多依山势而建。该建筑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建造,特殊材料全部从拉萨运来。建筑体为木石结构的平顶三层楼房,外墙白色,墙体微收,上窄下宽,窗户小而密闭,也称“碉房”。一层原为牲畜间,现为展室。二层为起居室。
原状陈列
中华民族园(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利用各民族的民居建筑,举办民居生活原状陈列。通过实物深入展现各民族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里,追求陈列的专题性及学术性。《民居生活原状陈列》着重再现少数民族居住文化,并延伸到民居生活的其他方面。
这类陈列散布在各馆景区的民居里,展室与展品融为一体。这里展示有壮族、白族、达斡尔族、苗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民居原状陈列。
传统生活饰品展
民居建筑
一楼展出主题包括:荷包、肚兜围嘴、枕顶、帽子、民族传统鞋、民族挎包、中华银饰、针和它的伙伴们、传统钮扣、手工技艺的小工具。
二楼展出主题包括:水烟具与嗅烟具、旱烟具与鸦片烟具、酒具、茶具、文房四宝、发饰簪钗、民间泥哨、粉扑耳套、筷子笼、弓弩箭具、民族刀具、传统锁具专题展。
荷包
荷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配饰,指随身佩带的囊、袋或装饰性小包。荷包除了实用性外,最主要是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的憧憬,成为一种精神与感情的寄托品。
在这里展示的各具民族特色的288件荷包,征集于西南、西北、山西、西藏及北京等地。跨越时间为明、清至现代约600年历史。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一层。
帽子
帽子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中国少数民族兵器
中华民族园展出的少数民族兵器,征集于西藏、内蒙古、云南、甘肃、青海、四川、贵州、北京及台湾等地区。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约四千年历史。展出的藏品包括:鄂伦春族弓箭、骨箭头、弩、箭盒、怒族熊皮箭袋、矛、叉、铠甲、头盔、 土族火枪和苗族火药筒。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传统烟具
中华民族园展出的烟具及配件,征集于云南、贵州、陕西、山西、内蒙古及北京等地。展品年代多为清代至近代,约四百年历史。展出的藏品包括:蒙古族清代银錾龙纹旱烟枪、苗族银簪花旱烟杆、土家族旱烟袋、麂子头的烟荷包、羚羊小腿骨旱烟杆、藏族蛇头形旱烟枪、黑色漆皮元宝形烟丝荷包、侗族陶瓷烟锅、彝族石头烟斗、毛竹筒大烟枪、佤族竹蔸烟斗、烟荷包、烟盒、火镰、白族压皮朱漆烟盒、彝族牛皮烟荷包、白族肚兜烟荷包、土族铁火镰与火绒双竹筒、纳西族牛皮烟丝盒、银浮雕大烟枪、白铜镂花大烟灯、大烟锅、铜质大烟膏盒、藏族银烟膏盒、纸烟嘴、象牙烟嘴和红铜火柴盒。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酒具
在这里介绍的民族酒具特点是就地取材、精工细作,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园收藏的各民族传统酒具,征集于云南、贵州、四川、江浙、山西、西藏、内蒙古及北京等地。展品从明、清至近代,约五百余年历史。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中国传统筷子笼
中国传统筷子笼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民间玩具--泥哨
泥哨:又名“泥叫叫”、 “泥泥狗” 、“小泥叫”、 “咕咕虫”,是民间一种带有口哨的泥、陶类发声儿童玩具。由传统小型泥捏彩塑动物造型为主,通常在泥坯内捏有吹气孔和相应的回气孔或是插入一根笛管作为发音哨。
中华民族园展出的泥哨,征集于贵州、河南、陕西、北京及台湾等地。年代为近代。展出的泥哨包括:黄平泥哨、淮阳泥哨、台湾交趾陶泥哨、铜仁泥哨、鱼化寨泥哨。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传统烟具中的水烟具与嗅烟具
水烟具、嗅烟具是中国传统烟具中有着不同时期文化烙印的两个大类,它随着不同烟草品种的使用与淘汰而诞生与消失。
中华民族园的烟具展品征集于云南、山西、内蒙古及北京等地。年代多为清代至近代,约四百年历史。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传统锁具
锁,可启闭的器物,用以锁住某个确定的范围。由锁体、锁梁(亦称:锁栓)及钥匙三大基本构件组成。主要用于门、柜、箱、盒、抽屉、刑具等的开启闭合,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扣件 。
传统锁具
中华民族园展出的是明代至近代各具特色的木锁、广锁、花旗锁、首饰锁等,征集于北京、云南、浙江、河南、黑龙江、新疆等地。跨越时间有500余年之久。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
“文房”之名,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专指文人书房。文房用具初始为笔、墨、纸、砚,指文房所使用的基本用品,后为文房用具的总称。其中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中华民族园展出的“文房四宝”,征集于安徽、广东、浙江、河北、山西及北京等地。展品年代为明、清至近代,约五百年历史。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中国三大民族刀具:阿昌刀、英吉沙刀、保安刀及其它
中国三大民族刀具
中华民族园收藏的三大民族刀具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玉树藏刀”、“蒙古刀”,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其中清代、民国珍品颇多。征集于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甘肃、北京等地。跨越时间有三百年之多。
位置:南园白族分馆,四合五天井二层。
海草石屋
中华民族园
民族大桥
民族大桥取材于四川九寨沟。巨龙般的水流从山顶的杉林中涌出,奔流而下,顺台阶式地形层层跌落,形成瀑布。盘龙叠水瀑布宽80余米,高7.5米,属目前国内最大的瀑布仿真建筑。
海台草覆盖
海台草民居因石头筑墙、海草覆顶而得名。取材于山东省胶东沿海汉族民居。其最有特色处为屋顶。屋顶覆盖由当地浅海捞取的大叶海苔草,该种草含有胶质,经雨水冲刷后即粘成一体,既可防风挡雨,又能保温隔热,耐腐抗蛀,阻燃性强,可用三四十年。山墙附近的海苔草加厚,犹如驼峰高耸,美观大方。
意义
中华民族园作为国际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博物院的宗旨是:展现民族建筑,保护民族文物,传播民族知识,研究民族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景区内收藏文物10万余件。复原陈列展览涵盖建筑、环境、人文、文物等四个方面。社会教育围绕爱国主义主题,扩展到众多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自然,就是中华民族博物院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的新方向、陈列的新形式。
收藏
中华民族园
游客在参观民族村寨时可欣赏和参与各民族的歌舞、节庆、生产、习俗、竞技和技艺等表演活动,从而获得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享受。
文化活动
中华民族园
在民族园内表演的民族体育项目共有9个表演点,分别为:蒙古族、苗族、佤族、土家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藏族、傣族景区,开展的项目有:苗族上刀山,藏族大象拔河、拉木鼓,佤族飞陀螺,土家族高脚马,白族推铁环,纳西族毽球,景颇族跳竹竿,蒙古族摔跤、抖空竹等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游客都可以亲身参与。
中华民族园(北门)
开放时间:全年08:30-16: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各有特色。9月-10月的秋高气爽、枫叶渐红、银杏铺路,此时旅游最佳。
购票须知
1.门票价格:
(1)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北园门票60元/人;
(2)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南园门票60元/人;
(3)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北园门票45元/人;
(4)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南园门票45元/人;
现阶段实行淡旺季统一优惠票价,南北园一律45元/人。
2.门票优惠政策: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6周岁以上且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居民及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均可赴社教部办理入园手续,签订免责书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由监护人签订),免费入园参观。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入园参观须有成年人陪护,1名成年人最多可带3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陪护人不享受免票。
(2)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集体参观,实行预约免票政策,其带队老师不少于所带未成年人的10%,带队老师不享受免票。
(3)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身份证原件(或“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原件),赴社教部办理入园手续,签订《免费游园安全责任承诺书》后,免费入园参观。
(4)持有本市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相关有效证件原件,享受优惠票价。
(5)残障人士凭本人残疾证件,免费参观(严重肢体残疾、双目失明等不能自理残障人士须有健康成年人陪护,1名成年人最多可陪护1名残障人士)。
(6)现役军人、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及退休军人凭有效证件入园,免费参观,集体参观须提前预约。
(7)导游带团来园必须凭国家核发的正式导游证、旅行社行程单、派遣单方可免费入园。无证导游或证件不符合者,一律购票入园。
景区交通
公交
中转方式:38路转55路,票价:38路 1元/人 55路2元/人;首/末班车时间:38路 5:30/23:00 、129路 5:25/24:00;下车后沿民族园路向东直走大约500米,到达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
公交车线路:北京观光3号线,民族园路站下,票价:3元/人,刷卡不打折,下车可直接到景区;北京观光4号线,民族园路站下,票价:3元/人,刷卡不打折;下车可直接到景区;
地铁
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D出口;票价:通票2元/人;下车后出地铁站南行200米右拐可到景区正门。
出租车
起步价13元(3公里),超过3公里每公里2.3元,超过15公里加收50%空驶费(合每公里3元),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温馨提示
1、北京观光线路运营时间: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8:00-18:00,10月16日至4月14日9:00-16:00;
2、北京观光1、2号线联运将会经过以下景点:大栅栏、前门、箭楼、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北海、什刹海、钟楼、北土城遗址公园、民族大道、中华民族园、奥林匹克中心区场馆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北京观光3号线将会经过以下景点:玉渊潭公园、白塔寺、北海大桥、北海公园、故宫、景山公园、什刹海、钟楼、北土城遗址公园、民族大道、中华民族园、奥林匹克中心区场馆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自驾车
途径:天津-G18-G3(武清/北京/G2方向)-京津高速-化工桥(南五环/京津塘高速方向)-北京;需时:2小时
中华民族园网站截图
北京市旅游委此前指出,中华民族园在2016年下半年的A级旅游景区复核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监控数量严重不足、消防设备不完善、卫生死角多以及违法设置功德箱等。但中华民族园方面在公开信中指出,北京市旅游委“对外发布的消息与事实严重不符”。
2017年3月16日,北京市旅游委行业管理处副处长乔剑平表示,在网站上刊发公开信是园方的自由,“他们自己爱怎么说,我们没法管”,而北京市旅游委所作的上述结论有2000多张现场照片可以佐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