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 编辑

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

繁峙县繁峙县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山西省忻州市。北靠“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与应县、浑县相接,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东邻灵丘县及河北省阜平县,西界代县。繁峙县总面积2368平方千米,辖13个乡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3℃,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0天。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繁峙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66676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

繁峙县始建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繁峙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得名。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繁峙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繁峙县

外文名:Fanshi County

别名:繁峙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忻州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北部

面积:2368 km²

下辖地区:大营镇、砂河镇、平型关镇等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50

邮政编码:0343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五台山,平型关,岩山寺,杨家将抗辽遗址,公主寺等

机场:五台山机场

火车站:繁峙县火车站

车牌代码:晋H

地区生产总值:666766 万元(2017年)

方言:大营话、繁峙话、晋语砂河话

行政代码:140924

GDP:66.7亿元(2017年)

人口:25040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编辑

名称由来

据明朝于慎行《迁城记》:“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

历史沿革

繁峙县在春秋属晋,为霍人邑。

战国属赵,称藿人。

秦属代郡。

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

新莽改为鲁城,

东汉称卤城县,属雁门郡,建安中年废县。

西晋复置繁峙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

北魏复置繁峙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置繁峙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

五代属北汉。

金贞佑三年(1215)升繁峙县为坚州,属太原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坚州为繁峙县,属太原府。

民国初年属雁门道,后直属山西省。

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属察哈尔省。

1949年属山西省忻县。

1958年11月代县与繁峙县合并,属晋北。

1961年繁峙县,代县分置,属忻县。

1983年属忻州地区。

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

行政区划

编辑

截止到2020年,繁峙县共有4个镇,9个乡,共13个乡镇。4个镇分别是繁城镇、砂河镇、大营镇、平型关镇。 9个乡分别是杏园乡、光裕堡乡、下茹越乡、集义庄乡、东山乡、金山铺乡、柏家庄乡、神堂堡乡、岩头乡。

繁峙县地图繁峙县地图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区域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北纬38°58′至39°27′,东经113°09′至113°58′之间。北倚恒山,南临五台山,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总面积为2368平方千米。东于灵丘县接壤,西与代县交界,南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相连,北与应县和浑源县为邻。

繁峙县

地形地貌

繁峙县境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并覆盖着大片森林,西部和中部低洼,构成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势。北部为恒山山脉,南部为五台山脉,主要山峰有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西南马鬃山海拔2440米。东部泰戏山把南北两山连成一体,形成繁峙县的东部屏障,平型关就位于其中。中部为滹沱河上游谷地,为忻定盆地的组成部分。

水文

滹沱河干流横贯繁峙县中部,繁峙县境内全长八十千米。滹沱河干流自大营镇郝家湾至下茹越乡永兴一带形成长二十千米的伏流河,年均清水流量为0.02~2.63立方米/秒。此外,还有涧头河、羊眼河、双井河、下寨河、峨河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2亿立方米,开采利用量为2234万立方米。

气候

繁峙县属北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奇寒。年平均气温6.3℃,1月份0℃~-10℃左右,7月份23℃~24℃,极端最低气温-24.3℃,极端最高气温37.6℃,年平均日照时数2906小时,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份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但地域性和年际差较大。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繁峙县中药材有90余种,收购品种有81种,其中黄芪、党参、黄芩、麻黄、柴胡产量最高,每年都有外调,产量达30万斤以上。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小绿豆、莜麦、山药、小米、黄米、荞麦等。

矿产资源

繁峙县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已初步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钼、锌、硫铁、石灰岩、云母、褐煤等27种,矿床点98处,钼矿探明储量61809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85%,居山西省首位;金矿储量亦居山西省之首,初步探明义兴寨、辛庄、耿庄3个岩金矿床的纯金储量为20吨;铁矿探明储量5亿吨,平均品位达32%。已开采的矿种有铁、金、云母、褐煤、长石、硫等8种。

土地资源

繁峙县面积23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6.9万亩,人均耕地3.3亩;森林面积21.7万亩,天然牧坡140万亩。

人口民族

编辑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繁峙县总人口241938。其中,男性人口128376人,女性人口113562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13.04:100。户籍人口240692人。少数名族人口比重为0.06%,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9.08%。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5324人,乡村人口186614人。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黎族、白族、羌族、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俄罗斯族等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繁峙县人口为266800人。

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6480人,比上年末增加1181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3027人,人口出生率10.97‰;死亡人口1846人,死亡率6.69‰;自然增长率4.28‰。

繁峙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各乡镇人口数据:单位(人)

乡、镇

繁城镇

砂河镇

大营镇

下茹越

杏园乡

光裕堡

集义庄

东山乡

金山铺

人口

42722

36113

18023

10539

19494

11506

14709

18501

11261

乡、镇

柏家庄

横涧乡

神堂堡

岩头乡

人口

8034

12502

3994

482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繁峙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

政治

编辑

县委书记:张宇

县政协主席:郭美凤

经济

编辑

综述

2005年—2010年,繁峙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8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3.5亿元,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53亿元,增长1.2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9.37亿元,增长2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866.96元,增长到2010年的达到13839.7元,增长1.4倍。

2013年繁峙县GDP完成33.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5.2%;财政总收入完成3.5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1.45%;工业增加值完成13.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71.1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9.3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3839.7元,同比2012年增长16.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236.5元,同比2012年增长20.5%。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66676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22万元,增长4.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7.8%;第二产业增加值381376万元,增长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7.2%;第三产业增加值233368万元,增长7.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167元,增长5.3%,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579美元。

第一产业

截止2013年,繁峙县县粮食总产达7000万公斤,同比2012年增长22.7%。干果经济林建设达到3.2万亩,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500余亩,日光温室、移动大棚总数达到488座。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7614万元,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314元,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培育出银河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育新养鸡场两个日产值达万元的畜牧养殖企业,畜禽优种覆盖率达80%以上。

2013年发展种植、养殖、农机等农村合作组织73个。投资1611万元用于114处农村饮水解困,解决了3.2万人和8043头大畜的安全饮水问题。2013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科学与技能培训1.9万人次,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00户。

整合涉农资金74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打造砂河、大营、杏园等6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33万亩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余元,粮食总产量达7300万公斤。繁峙县新建设施农业园区5个,农业面积达5000亩。投资210万元,扶持发展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二产业

2010年以繁峙先重点发展倚铁矿,铜矿为主的资源型工业。投资45亿元的金德成信钼矿采选和冶炼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2013年,中兴实业V法配重项目的达产达效和精密铸件项目的开工建设;华茂300万吨特钢投产;宝山公司30万吨非磁性选矿项目的全面投产。振华微晶铸石项目开始建设,预计2014年年投产。

2013年,繁峙县25万千瓦风电场开始建设,2014年并组发电,年产值达25亿元。

第三产业

繁峙县古迹众多,遗存遍布。有岩山寺金代壁画,平型关,三泉洌等景点。2013年规划建设服务业面积50平方千米,涉及10个乡镇,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建成后,带动餐饮、交通、物流等各相关产业发展,可创造近10万个就业机会,每年贡献财税收入40―50亿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繁峙县2012年投入3.52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改善。2013年1—7月份,投入1.46亿元用于教育事业,投资906万元,对16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餐厅进行了改造。为繁峙中学、砂河中学投入500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并分别为这两所中学每年拨付200万元、150万元经费。投资550万元,新建杏园初中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投资164万元,新建杏园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下茹越寄宿制学校。

截止到2013年底繁峙县共有中小学47所。

繁峙县中小学

繁峙县彩璟小学

繁峙县砂河第三中学

繁峙县逸夫小学

繁峙砂河第四中学

繁峙砂河镇第四小学

繁峙县兴旺庄明德小学

繁峙县第二中学

繁峙县育英中学

繁峙砂一明德小学

繁峙县砂河二中

繁峙县金山铺中心校

繁峙腾飞职业高级中学

繁峙县繁城中学

繁峙县东城明德小学

繁峙县东山明德小学

繁峙砂河第二小学

繁峙县季家庄寄宿制小学

繁峙县笔峰小学

繁峙县实验小学

繁峙县新苗幼儿园

繁峙县北城中学

繁峙县东魏明德小学

繁峙县西城小学

繁峙县集义庄中心校

繁峙县砂河第一中心校

繁峙县杏园中心校

繁峙县神堂堡中心校

繁峙县华岩明德小学

繁峙县元山小学校

繁峙博奥计算机学校

繁峙县贾家井明德小学

繁峙县古家庄中心小学

繁峙县砂河第二中心校

繁峙县岩头中心校

繁峙县大沟中心小学

繁峙县东山中心校

繁峙县北城街小学

繁峙县繁城第一中心校

繁峙县下茹越中心校

繁峙县光裕堡中心校

繁峙县柏家庄中心校

繁峙县第二职工幼儿园

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

繁峙县小砂河明德小学

繁峙县教师进修学校

繁峙县繁城第二中心校

繁峙县大营中心校

城市建设

繁峙县2013年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站、体育馆、西环路等100余项市政工程。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0万平米,80%以上的城区面积实现了供热覆盖,繁峙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8平方千米,是“十五”末的近2倍。投资3900多万元完成了砂河镇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多项改造,砂河重点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2013年,繁峙县交通方面投资9771万元,完成了385.6千米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设。投资2790万元,完成了涉及76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示范村总长287千米的街道硬化工程,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公路总里程是“十五”末的1.6倍。电力工程完成了4条总长95千米的输电线路建设,改造增容电站7座,城乡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工程27.5万亩,退耕群众直接受益1.4亿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1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2.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6.8%。

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5年8月,从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繁峙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繁峙县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纳入该县“五城联创”总体工作目标,吹响了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集结号,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思路、狠抓落实,使全县双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形成了军地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

社会保障

2012年,繁峙县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截止到2012年,新增就业岗位2567个,安置4050人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困难群众就业1734人。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9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3%。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784.6万元,共有21714人次受益。

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5个村、15000人、4125头大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扶贫移民工程,2012年完成移民房建设1120套。投资9900万元的集中供热扩容工程,新增加13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2012年9月2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全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投入500多万元取消以药补医,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等制度,提升公立医院公共服务功能。

交通运输

编辑

繁峙县境内有京原铁路、108国道横贯全境,东连首都北京,西接省府太原,另有砂应、砂台、大王、繁五等主干线穿插南北,是晋北交通要冲和旅游循环圈的中心。

名优特产

编辑

繁峙黄芪

繁峙黄芪繁峙黄芪

繁峙黄芪也称恒山黄芪,被誉为“黄芪王”。根入药,味甜,性温和,具有泻阴火、益正气、壮脾胃、去肌热、排浓止痛、活血医疮等功能。

繁峙疤饼

疤饼具有悠久历史,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饼。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鸡蛋及 苏打等。其味香甜,其质酥脆,为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名闻遐迩。

风景名胜

编辑

简介

图片

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8入选《2008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历史年鉴一书五台山景区图。2008年12月山西五台山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之首。在人民网举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的系列评选中,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再次榜上有名,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受关注的30个景区之一。

繁峙县五台山繁峙县五台山

平型关坐落在横涧乡平型关村的瓶形岭上,属国家保单位。始建于明代,有明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维修。平型关四周群峰挺拔,关口狭窄,地势险要,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 师在这里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战,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大胜仗。平型关呈正方形,现北城门保存尚好。

繁峙县平型关繁峙县平型关

岩山寺原名灵岩寺,位于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与永乐宫壁画堪称山西壁画的“双壁”。

繁峙县岩山寺繁峙县岩山寺

公主寺位于山西省杏园乡公主村,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红尘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现存殿堂为明代建筑。该寺建筑完整,规模宏大,寺内壁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珠”。1986年8月18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县公主寺繁峙县公主寺

著名人物

编辑

范慕韩

范慕韩,1917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甘宁边区工业局工矿课课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材料处处长等。1949年建国后,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郑希文

郑希文,1922年出生,砂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繁峙县区委书记等。1949年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干部管理部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郝志国

别名郝治国。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大同市展览馆美术设计、二级美术师,大同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范凌

1953年4月出生,砂河人,中共党员。1970年12月入伍。历任北京军区某部排长,1990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局副局长。2007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谢海

1953年10月生,砂河人。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毕业,高级经济师。2009年3月至今任临汾市委书记。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7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3年,入选2022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推荐案例。

下一篇 静乐县

上一篇 忻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