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境内公办高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位于城西十里河畔、五周山下的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晋北的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老校,始建于1913年,1921年搬迁至现校址。 1978年开始招收三年制师范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师范专科生,2006年挂靠大同大学更名为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2018又更名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占地487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05万元;设有10个教学系部 ,开设专科专业1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8个均为国控专业,非师范类专业5个。截至2023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6693人;教职工286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文名:Da Tong Normal Technical College(Academy)

简称:大同师专、大师

所在地:大同市

创办时间:1913年

创办人:阎锡山、苑友梅

办学性质:师范

学校类别:公立专科

学校特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

主管部门:山西省

现任领导:校长:裴忠泽、党委书记:岳艺斌

高职专业:13个

院系设置:10个教学系部

校训:立志有为 弘毅笃行

校歌:立志为中华

校庆日:7月10日

地址:正门:平城区十里店村西大塘路 南门:同泉路1081号

院校代码:14627

知名校友:吕日周 王冶秋 王建功 王梦樵

知名教师:苑友梅、郝绳祖、帖升书、王荩臣

历史沿革

编辑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山西省立第三中学

学校最早为1913年设立的山西省立第三中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称“山西省立大同中学”;

解放后的1949年改称“察哈尔省立大同中学”;

1952年,更名为大同一中;

1972年,又与原大同师范学校(前身为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大同一中)互换校名,,转型为师范类学校,名称为“大同师范学校”;

1978年开始招收山西师范大学大同师专班(时称“大同师专”,与雁北师专齐名,1989年撤走搬迁至云中大学)。

2003年,省政府撤销中师建制,大同师范学校遂挂靠当时的雁北师范学院(今山西大同大学)并更名为“雁北师院大同分院”;

2006年,挂靠大同大学,又更名为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

2008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筹建并于2010年按照大同市政府关于教育资整合提格升办“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决定的批示精神,在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原址组建一所旨在培养小教和学前教育人才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

2011年,大同市政府投资5.89个亿于开始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投入5千万新设备,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8月,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暂迁至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址办公。

2018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换牌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八柱校门八柱校门

文物标识文物标识

八柱校门八柱校门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10个教学系部 ,开设专科专业13个。

系部设置

中文系

外语系

数学系

教育技术系

自然科学部

艺术系

体育工作部

社会科学部

教育系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副高职称55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及研究生177人,思政工作“三支队伍”专职人员60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十四五”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

学术研究

编辑

学术资源

校园风景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藏书21.3万册。

合作交流

编辑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与大同市博物馆、档案馆、多家小学、幼儿园开展合作,建成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共37个。

校园环境

编辑

现校址位于城西十里店村西,距大同大学20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8亩,建筑风格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环境优美宜人,素有“小清华”“北开”的美誉,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民国风景观主要有八柱校门、天圆地方办公室(小明堂)、立志大礼堂、12座四阿顶学堂教室、曲尺形图书馆实验室等。

民国老校园的建筑文化的两大元素是象牙塔造型和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寓意。象是民国老建筑构件的最重要造型:立志大礼堂平面布局构图俨然一头头朝北方的巨型卧象,正门门廊似象尾,后门及台阶踏步形成象头,正视礼堂后部,象鼻、象牙、象眼栩栩如生。而立志大礼堂二层部分为罗马多立克式圆柱体,并在屋檐转角处嵌有大象头样的雕刻装饰物,显得栩栩如生。立志大礼堂设计为象形,寓意为此地为学习研究学问的象牙塔。

位于立志大礼堂象头中央的"立志"题刻,是首任校长苑友梅的题词,寓意深刻,正是整个民国老校园的灵魂所系,与而校园西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化照壁遥相呼应。

校园建筑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党委副书记、校长

裴忠泽

党委书记

岳艺斌

党委副书记

许晓婧

党委委员、副校长

于桂林、李文、殷旭彪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