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 编辑

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简称“忻州师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师范学校、山西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忻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山西省忻县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8年1月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9月,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忻州地区电大分校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原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忻州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忻州师范学院。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619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26个教学机构,开设43个本科专业;有在编教职工1282人,其中,专任教师969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700余人。

历史沿革

编辑

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6月,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59年9月,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与大同师院合并组建为晋北师专。

1962年7月,晋北师专裁撤。

忻县地区五七学校

1965年2月,忻县地委、忻县专署筹办耕读师专。耕读师专附设在忻县师范,共招收学生92名。

1966年5月,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66年8月,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纳入国家计划,从9月1日起由省核定编制,经费列入省高教事业支出项。

1969年11月,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县师范等7所区直学校合并组建为“忻县地区五七学校”。

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72年1月,经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研究决定,撤销“忻县地区五七学校”,成立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73年9月,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忻县地区高级中学。

山西师范学院附属忻县地区专科班

1978年1月,经山西省计划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

1981年1月,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与忻县师范分离,设立独立的财务帐目。

忻县师范专科学校

1982年10月,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84年8月,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9月,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10月,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包括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内,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普通专科学校——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忻州师范学院

2000年3月,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建制同时撤销。

2000年6月,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

2008年7月,学校被评为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校园美景

2019年1月,学校入选山西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12月,忻州师范学院成立妇联组织。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设有26个教学机构,开设4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法、教、文、史、理、工、管、经、艺等9个学科门类。

忻州师范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系)

本科专业

类别

忻州师范学院法律系

法学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师范J

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

心理学

师范J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物理系

物理学

师范J

物理教育

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体育教育

师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师范J

秘书学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英语、翻译

师范J

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历史学

师范J

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J

统计学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化学

师范J

应用化学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地理科学

师范J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

生物科学

师范J

生物技术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电子系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范J

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会计系

会计学、审计学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

音乐学

师范J

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

舞蹈编导

非师范

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美术学

师范J

书法学

非师范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282人,其中,专任教师969人,教授59人,副教授284人,博士208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学校现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7人,山西省高校“131”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5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人。

类别

名单

山西省教学名师

张虎芳、攀升、罗小兰、李丹、姚勤智、赵新平、孟彩荣、王华荣、邵贵成

省教育领域“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张虎芳、罗小兰、李丹、孟彩荣、邵贵成、王华荣、吴攀升、席福贵、姚勤智、张建华、赵新平、谢晓丽、崔林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有机化学

赵明

校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现代汉语

姚勤智

心理学

罗小兰

中国史

赵新平

英语听说

秦志强

有机化学

赵明根

代数学

王立志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建国

工商管理

韩子贵

物理化学

张海容

自然地理学

冯文勇

电子实践

张志科

思想政治理论

辛文斌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4门;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

省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历史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电子信息

省级优势专业

化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仪器分析》《文学概论》《计算机导论》

省级精品资共享课程

《现代汉语》《有机化学》《中国近代史》《力学》《物理化学及实验》《人文地理》《高等数学》

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地理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管系实验中心、体育实验中心、心理学实验中心

教学成绩

2019年,学校立项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项目7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15项。申报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2019至2020学年,学校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96项,资助总额25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资助经费16.5万元,省级项目15项,资助经费1.5万元,院级项目70项,资助经费7万元。学科竞赛获奖3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5项;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获奖18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2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5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1项,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

类别

名单

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

化学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

省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

“五台山生态与文化旅游”项目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机构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有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型研发机构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1个,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

类别

名单

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材料计算化学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与理论模拟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培育项目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

五台山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9项、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98篇,其中在核心及其以上期刊发表484篇,SCI、EI等收录114篇。

2019年度,学校共发表论文293篇,其中SCI收录24篇,二级学科主学报16篇,CSSCI核心版收录5篇,CSSCI集刊1篇,CSSCI扩展版收录8篇,CSCD核心版收录4篇,中文核心50篇;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4项。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获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1项,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

类别

名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新见佛教石刻文辑校与研究(1949-2016)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10月,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168余万册、电子图书262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700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43个。

学术期刊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忻州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教育综合类期刊。学报主要栏目有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政史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数理研究、生化研究、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等。学报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收录。

科学普及

编辑

2022年8月25日至9月25日,“星辰大海等着你”山西行科普活动月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等八位科学家,将赴忻州师范学院等八所学校做科普报告,开展空间科学知识普及。

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忻州师范学院校徽 忻州师范学院校徽

学校校徽的主体标志为小篆“忻”字,校名为姚奠中先生题写。色值为C:13,M:87,Y:100,K:4。

释义:忻州,简称“忻”,别称“欣”。“忻”字有开导、启发之意,又通“欣”。《说文解字》(忻):“闓(开)也。从心,斤声。《司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即,有德行的人开启民众的善念,制止民众的恶念。

“忻”字不仅体现了学院的区域特征,而且与学院“厚学启智,修德树人”的校训相契合,也喻示着学院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小篆“忻”字端庄挺拔,舒展流畅,格调高雅;红底白字兼具中国印的艺术美感;字体的方正与校徽的浑圆和谐统一。

校旗

学院校旗为长方形旗帜,分正红色底和浅蓝色底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或同时使用,其中,正红色旗为主旗,浅蓝色旗为副旗。校旗旗面正中为学院校名全称,字体颜色为桔黄色。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学启智,修德树人

释义:“厚学”:崇尚知识,探求学问。教师要勤于钻研,厚积薄发;学生要勤奋学习,积累学识。倡导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中西的学术追求。

“启智”:开启智慧,开发心智。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修德”: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兼具修养德行和提升素养之义,修德既是育人的根本,更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价值追求。

“树人”:培养人才,造就栋梁。体现了学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校区情况

编辑

主校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

主校区主校区

东校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学府街62号 。

南校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南路忻师南巷10号 。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忻州师范学校”,2014年1月并入忻州师范学院,改名为“忻州师范学院南校区”南校区座落在忻州市区中心,截止到2024年5月23日, 占地面积157.97亩,建筑面积共68901.7平方米。内设教学机构7个,分别是中文系、英语系、数学系、计算机系、教育系、艺体系、基础部 。

新校区

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顿奇东街1号 。占地面积约1619亩 ,该校拥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14020.99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63605.65平方米(包括智慧教室116.6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29635.93平方米。此外,还有体育馆面积24501.12平方米和运动场面积133970.26平方米 。

新校区图片新校区图片

校园环境

编辑

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 ,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面以上建筑共12层,拥有阅览座位5200余个,为学院标志性建筑。根据馆舍布局需要,设有开架阅览室、多媒体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古籍特藏室、研修阅览间等。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68余万册、电子图书262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700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43个。图书馆下设资源建设部、文献借阅部、文献阅览部、系统技术部、信息服务部等5个部门,共有正式职工37人,其中研究馆员3人,副研究馆员15人,馆员15人,助理馆员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1人 。图书馆荣获2023年度山西省全民阅读“优秀单位”,受山西省图书馆学会表彰 。

沂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沂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校友情况

编辑

校友

备注

孟增明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玉丽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会员

弓月庭

山西省首批化学学科带头人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奖项名称

2022年5月

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1802班团支部荣获“山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韩勇鸿

党委副书记、院长

乔永生

党委副书记

张文玉、谭英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晓

党委常委、副院长

侯铁虎、赵青杉、王小卫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