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落寺 编辑
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间,背靠碧落山,正对万松岭,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寺周群峰环抱。
碧落寺创建于北朝时期,早期称圣佛院,隋唐已颇具规模,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位居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2006年5月25日,碧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碧落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
所处时代:南北朝至民国
占地面积:1785.6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816-4-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务院
唐会昌五年(845年)的“武宗灭佛”,再加上唐末的战乱,佛教文化陡然跌入了低谷,碧落寺也逐渐衰落。
碧落寺西窟为北齐武平七年(576年)开凿。
北宋英宗治平年间“碧落寺嘉誉达上”因以年纪敕以“治平”号其院,更名为“治平院”。
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碧落寺在南山创建观音阁,修筑了五间连楼。
宋元至元五年(1268年),碧落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扩建,并更额“碧落寺”。
金、元时期,该寺复称“碧落寺”。
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创建东、西阁,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建大佛殿,其间还夹有多次补修。
明清时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泽州古八景第一。
1997年至1999年4月,碧落寺居士及远近善男信女经多方筹资,依五佛殿旧基重新修建了毗卢殿,工程历时三年,内奉金装木雕佛像五尊。七星洞也于其后修茸一新。
寺之东院,南为禅房,北面就巨大的连山石而开凿洞窟3个,小龛64个,大小雕像102尊,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还有武士、供养人等,有坐有立,形态各异,雕工洗练,隽秀精美。窟前原覆以殿宇,即东阁,八柱七开间,人则为窟龛,设计构思巧妙之至。今殿阁已毁,据说东阁原有壁画,其二楼廊道上有“活拉拉板”,人行其上,板活能动,其声悦耳,是寺之有名古迹。
西院主要建筑是西阁,高有数丈。旧为十王殿,曾遭火灾,明朝时重建之为阁。西阁正当山门,巍峨耸立,阁为二层,上层塑毗卢佛,下层供地藏王。墙上遍饰壁画,五彩异色,原阁已毁,只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所刻《西阁记》石碑尚存。西院自古还是主要的生活接待区,香积厨、斋堂、客堂、僧舍、库房、浴室等均在此院。
中院依地势,自北向南,由高而低,分层建有五佛殿、七星洞(即水陆殿)、护法楼。五佛殿居顶层,供奉五方佛;护法楼面北而立,内塑韦驮、关公、二郎等像。如今,殿、楼俱毁。1997年至1999年4月,碧落寺居士及远近善男信女经多方筹资,依五佛殿旧基重新修建了毗卢殿,工程历时三年,内奉金装木雕佛像五尊。七星洞也于其后修茸一新。
碧落寺
西窟
碧落寺
中窟
碧落寺
东窟
碧落寺
泽州县碧落寺石窟门洞,刻文高93、宽19厘米。隶体竖书,共6行,行32字,全文约156字。诗二首。其一为五古,描写碧落寺环境优美壮观,指出壁间石劌精美,作者为詹中辅之父。其二为五绝,作者为詹中辅。诗前有发现赤凤而记奇数语。题目乃编者所拟。
碧落寺碑
碧落寺碑莱字碑,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连寺村东碧落寺内。为唐代王子黄国公李读为其母祈福所锈,共镌640余字,全为篆体。因字迹太古.至宋代学者刘智叟及明代知州许安石等均不能尽识。原碑于金元时毁于火。所幸李读于唐垂拱年间(685- 688)在锋州龙兴寺又翻刻一方,现为国家一-级文物。1999 年秋.经晋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协调.将此碑拓片.于泽州碧落寺重镌-方为《重刻碧落寺碑》。
篆碑
碧落寺碑 篆字碑,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碧落寺内。为唐国公李撰为其母祈福所镌,共镌640余字,全为篆体。 据志载,李撰当年为母祈福造像的同时还刻有摩崖碑记其事于屋宇佛龛之上。对此,《洛中纪异》中何传说云:“李撰为母房太妃追荐造像,碑记其事,义成而未刻,忽二道士来请刻曰:‘君刻石须篆字乎?我二人天下之能篆者。李异之,任所为,闭户三日,不闻人声,怪而破户,有二白鹤飞去,而篆刻宛然。”此说诞妄,不可信。然相传李阳冰(唐代著名书法家,小篆见长,自谓其篆乃李斯之后第一人。乾元间曾任高平令。)见此碑,览之七日而不忍去,习之十二年不成其妙。更有甚者说阳冰自恨不如,以槌击之,碑之破损即由阳冰始。传说而已,焉能当真。不过传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碧落篆碑确属罕见之珍品。其书法特片,笔法工整,字书杂出颉籀钟鼎,奇古,令人难以认读。北宋泽州籍著名学者刘羲叟有名当世,“爱重其碑,恨未通识,会欧阳公奏为编修唐书官,乃携楮本之局因景文宋公子京,始能尽通。”(金许安仁《碧落寺摩崖碑记》)该摩崖碑于金元时遭火毁,现存儿个残字依稀可见,确也漂亮隽秀,卓尔不凡。所幸李元嘉于唐武周垂拱年间调任绛州时,因甚爱重斯碑,于绛州龙兴寺又刻一方(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虽泽、绛二碑历来有测异之说,却也自古有篆同之妙。l999年秋,在晋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的协调下,碧落寺众居士从新绛龙兴寺将绛州碧落碑拓片拓回,又得诸有识之士鼎力相助,于碧落寺重刊一方,同时,又新建碑亭一座。重刊碧落碑由柏扶疏先生书额,其碑记由裴池善先生撰文,段生龙先生书丹,李万军先生镌刻。碧落碑亭匾额两块,其一由中国著名书画家张仃先生篆书;其二由中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楷书。对联两副,均由刘伯伦、裴池善先生撰联,分别由山西省书协副主席田树苌、赵承楷书写。
其一,“碧落卧云”。“蛰龙起后愿相从,便有人间润物功,一片青山是归处,无心更逐渡溪风。”碧落寺东有卧佛阁,阁旁有洞,名日“卧云”。相传夏雨绵绵之时,洞内积滞的潮气上升,直入天际,经久不散,远望之宛若云卧洞中,故名门卧云洞。此景又被称作“碧落卧云”,位居泽州古八景之首。
其二,“阴壑积雪”。“漠漠山阴云拥门,何时天道变寒暄,虽然不是回光地,销得阳和几许恩。”古时的碧落,壑谷深幽,溪流激烈,南岸崇崖横起如屏,气势与北山相高。冬季降雪,长时间不化,为泽地一罕见景趣。
其三,“寒泉漱玉”。“沥沥山泉枕畔鸣,六根先得一根清,从来只向琴中听,不识徽弦意外声。”泉不见,声未闻,传说不传,此景实难考证。
其四,“枯松挂月”。“山前老树数难推,独有栽松道者知,半夜风催山月上,正当鹤睡觉来时。”碧落寺松从来就是有名的,这从其命名“碧落”就可想而知,且其面对的南山叫“松山”。松林密密,古柏苍苍,清风时至,“松涛铎韵并奏齐鸣,”留连其间,“真可驱尘儿而豁俗虑不自觉心神爽快”。
2006年5月25日,碧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6月4日,碧落寺石窟被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地理位置
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山谷间。
碧落寺
交通信息
晋城绕城高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