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亭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亭遗址七里亭遗址

七里亭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白莲村西山自然村北七里亭,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七里亭遗址于2004年发现。2005~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石核、石片、断块(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800余件。七里亭遗址时代为中更新世,保存良好,内涵丰富,区域文化鲜明,把古人类在浙江省境内劳动、生息的历史提前到100万年,为新石器时代文化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13年3月5日,七里亭遗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七里亭遗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白莲村西山自然村北七里亭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164-1-16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04年,杭长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七里亭遗址,当时在地层中找到1件燧石刮削器。

七里亭遗址挖掘现场七里亭遗址挖掘现场

2005年9月-2006年1月,考古学家对七里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600余平方米。

遗址特点

编辑
地理环境

七里亭遗址航拍七里亭遗址航拍

七里亭遗址,濒临太湖,处在太湖的滨湖平原和天目山脉的交会处。遗址北面为绵延的低丘“陇岗”,南面为流淌不息的泗安塘。全新世以前,这里是一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物丰富又能防止水旱侵袭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是以采集渔猎为生的早期人类栖息之地。

文化层

七里亭遗址七里亭遗址

七里亭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的“陇岗”形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遗址剖面可分成上、中、下三个大文化层,共发现800多件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其中,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12.6万年前一直延续到大约99万年前,其年代贯穿了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少一百万年。

地层堆积

七里亭遗址地层堆积共分19层,可分成三大堆积层。表土下的第3~5B层为上层文化层,厚度100厘米;第6~13层则为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厚度超过100厘米,为中层文化层;14层以下为下层文化层。

文物遗存

编辑

拼合石制品拼合石制品

七里亭遗址出土石核、石片、断块(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800余件。石制品岩性有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石英岩、燧石等多种,以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剥片技术基本采用锤击法,大多数石核以砾石为原料,石核与石片自然台面居多,但打击台面也有一定比例,剥片方式有单向、转90度角、多向及沿周边剥片等。

研究价值

编辑

石制品石制品

七里亭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了解西苕溪旧石器遗址的分布规律、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南方砾石工业的深入研究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探索砾石工业的区域性特征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七里亭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把古人类在浙江省境内劳动、生息的历史提前了约100万年;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对早期人类的分布、扩散和适应生存行为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七里亭遗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七里亭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白莲村西山自然村北七里亭。

七里亭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七里亭遗址,路程约27.6千米,用时约4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