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坎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马坎遗址上马坎遗址

上马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上马坎,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为旧石器时期遗址。

2002年,发现上马坎遗址,通过两次挖掘,获得石制品5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锥、手镐、雕刻器、尖状器等。上马坎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将浙江境内人类的历史提前到10多万年前,为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提供了崭新资料。

2013年3月5日,上马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上马坎遗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上马坎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7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163-1-163

历史沿革

编辑

上马坎遗址上马坎遗址

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发现,并于当年进行了发掘。

上马坎遗址上马坎遗址

2004年10月,浙江省考古所和安吉县博物馆对上马坎遗址再次发掘了100平方米。

遗址特点

编辑

上马坎遗址上马坎遗址

上马坎遗址地处天目山东支山脉之余脉,以西3千米处为由西南向东北流至太湖的西苕溪。遗址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首次揭露面积18平方米,遗址地层深达3米多,分为3个堆积层次,均属于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距今约80万年。2004年,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发掘深度已达9米,达到属于早更新世(距今约300~80万年)晚期的砾石层。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上马坎遗址发掘获得石制品5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锥、手镐、雕刻器、尖状器等,其中手镐的形状颇具地方特点。

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砂岩,以砍砸器、石球和镐最常见。石器制作工艺原始、粗糙。打片技术基本上使用锤击法和转向打击法,石器修理使用锤击法。石制品个体粗大,长度多超过8厘米,小于5厘米的标本极少,属南方旧石器时代砾石石器文化。

单台面石核

上马坎遗址出土单台面石核上马坎遗址出土单台面石核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6~78万年),长8.5厘米,宽11.5厘米,厚7.8厘米,自然台面,击点清楚,半锥体阴痕明显,石片疤比较长。该石核是浙江境内旧石器时代地层中出土的第一件石制品。

石球

上马坎遗址出土石球上马坎遗址出土石球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6~78万年)长10.2厘米,宽10.3厘米,厚10.5厘米,球体,有鳞片状片疤,两疤相夹角超过110度,通体呈圈形。

石片

上马坎遗址出土石片上马坎遗址出土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6~78万年)长12.3厘米,宽16.1厘米,厚4.7厘米,自然台面,打击点比较散漫,半锥体大而较凸,是一件宽形石片。

石双刃砍砸器

上马坎遗址出土石双刃砍砸器上马坎遗址出土石双刃砍砸器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6~78万年)长11厘米,宽9厘米,厚6厘米,左右两侧向背面加工,刃口较直。前端相交呈一个短尖,两侧刃角为75度。

研究价值

编辑
上马坎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将浙江境内人类的历史提前到10多万年前,为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提供了崭新资料,是浙江省发现的第一个地层堆积明确,时代特征鲜明,保存状况良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上马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上马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上马坎。

溪龙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上马坎遗址,路程约22.9千米,用时约32分钟。

下一篇 钱山漾遗址

上一篇 七里亭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