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渭苦荞麦 编辑
通渭苦荞麦,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通渭苦荞麦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皮色较深,粒面粗糙。理化指标:黄酮≥2.5毫克/千克,蛋白质≥12.0%。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通渭苦荞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通渭苦荞麦
外文名:Tongwei buckwheat
产地范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品质特点:籽粒饱满,大小均匀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17年第98号公告
批准时间:2017年11月15日
通渭苦荞麦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皮色较深,粒面粗糙。理化指标:黄酮≥2.5毫克/千克,蛋白质≥12.0%。
通渭苦荞麦
通渭苦荞麦产自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面积183万亩,海拔1410—2521米,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7℃,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2100~2400小时,年蒸发量1500毫米以上,适宜种植通渭苦荞麦。
通渭环境
通渭苦荞麦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渭县是中国苦荞麦起源地之一,《本草纲目》《食疗本草》等典著中均有记载;
2009年,通渭县成立通渭高原红小杂粮种植开发专业合作社。
通渭苦荞麦
截至2016年底,通渭县小杂粮面积12万亩,订单面积2.8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
通渭苦荞麦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通渭苦荞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2年12月,甘肃15家企业获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通渭苦荞麦上榜。
通渭苦荞麦
地域保护范围
通渭苦荞麦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云荞1号等当地主推的苦荞麦品种。
立地条件
海拔1400米~2500米,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麻土、黄绵土、黑垆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0.85%。
栽培管理
选茬整地:轮作年限3年以上,春、秋进行深耕。
配方施肥:每年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以上。
播种:5月上中旬播种,播深3厘米-5厘米,每亩保苗8~10万株。
田间管理:苗高7厘米-10厘米时,进行除草与间苗;结合苗情适当追肥。
收获:当2/3籽粒成熟即籽粒变为褐灰色或黑色时收获。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皮色较深,粒面粗糙。
理化指标:黄酮≥2.5毫克/千克,蛋白质≥12.0%。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通渭苦荞麦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通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通渭苦荞麦的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