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 编辑

贵州省毕节市下辖区

七星关区七星关区

七星关区,隶属贵州省毕节市,是毕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基地。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北纬27度03分至27度46分,西接云南,北毗四川。山水园林宜居宜业宜游之城。投资人的梦想轴心。面积3747平方公里,共辖53个乡镇街道(含大方县托管乡镇);截止至2023年7月,七星关区常住人口141.32万人。

七星关区因贵州历史名关七星关而得名,建置沿革远流长。七星关区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所在地。年均气温12.8℃,是“中国避暑名城”“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贵州长寿之乡”。享有“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之誉。历史遗迹丛丛。七星关是“乌蒙腹地、三省红都”,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遗址。古迹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时代的摩崖、苗族农民起义的古战场遗址等。

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2年,七星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78亿元。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564.8 亿元、同比增长 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3.3 亿元、增长 3.2%,第二产业增加值 134.67 亿元、增长 1.7%,第三产业增加值326.83 亿元、增长 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七星关区

外文名:Qixingguan District

别名:原称毕节县、毕节市

行政区划代码:5205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贵州省毕节市

地理位置:贵州省西北部

面积:3412 km²

下辖地区:14个街道、28个镇、11个乡(8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七星关区开行路

电话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17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128.92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老毕节八景、新毕节八景等

机场:毕节飞雄机场

火车站:毕节站

车牌代码:贵F

地区生产总值:564.8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由来

七星关区七星关区

七星关区名的由来主要源于境内杨家湾镇与赫章县交界处,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名关的历史名关——七星关。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在七星关燃灯拜祭七星,乞求上苍佑其早日平定南方,恢复汉室,统一中原。1936年2月,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在此不幸牺牲。“七星”还寓意七星高照,吉利祥和,国泰民安,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建置沿革

七星关区历史文化悠久。据境内多处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30至5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

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

夏朝,为梁州的南域,荆州的西邻。

商末周初,为卢国南境。

战国,为夜郎国西北境。

秦,设汉阳县、置平夷邮亭,属蜀郡东南部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平夷县,属牂牁郡。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置平夷庲降都督府,成为南中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重镇。

晋建兴元年(313),以县升郡,置平夷郡,为郡治治所;东晋简文帝时,平夷郡改名平蛮郡,郡治平夷也同时改为平蛮县。刘、宋、梁、陈至隋代,建制无所变化,均仍其旧。

唐、宋,为禄州治所。唐代,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管理,以今七星关城区境内的倒天河(彝名“禄遮液”)为名,置禄州羁縻州。宋,降置为禄州羁縻小州。

元,置平迟、安德两长官所和毕节驿("毕节"源于彝语"比跻"取汉文而来),平迟长官所(治所在今城区台子路软木厂)和安德长官所(治所在今周驿),管辖今黔西北一带和六盘水部分地区。

明初,境内分设毕节、赤水二卫,管理今黔西北和滇东北镇雄、威信以及川南叙永、古蔺等地。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毕节卫,二十一年置层台卫、赤水卫,二十七年废层台卫。1414年,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

清代,为毕节兵备道、贵西道驻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毕节、赤水2卫,改置毕节县。雍正七年(1729),贵西道驻毕节,管辖安顺、遵义、大定、南笼四府。光绪三十四年裁贵西道,改巡警道,移驻贵阳。

民国,1913年1月,废府、州、厅置县。4月,置黔西道,治毕节县。1914年6月,黔西道改名贵西道,治安顺县。1917年,徙治毕节县。1923年废道,所有县均直隶于省。1935年6月起,毕节县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贵州省毕节专区,专员公署驻毕节县。

1970年,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毕节县。

1993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毕节县撤县建市(县级)。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地区和县级毕节市,设立地级毕节市,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

七星关区夜景七星关区夜景

行政区划

编辑

2003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

2007年末,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52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2013年07月,市西街道金桂、桂花、洪山、兰苑、环南、拥军6个社区划归洪山街道。析市东街道,设立麻园街道。析海子街镇,设立碧海街道。撤销流仓桥街道,设立碧阳街道、德溪街道。

2014年,设立青龙街道。

2015年,毕节市经济开发区与双山新区整合组成金海湖新区,梨树镇、岔河镇、青龙街道、小坝镇由金海湖新区代管。

2019年,设立柏杨林街道。

截至2022年,七星关区辖13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观音桥街道、洪山街道、麻园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碧海街道、青龙街道、柏杨林街道、甘河街道、鸭池镇、梨树镇、岔河镇、朱昌镇、田坝镇、长春堡镇、撒拉溪镇、杨家湾镇、放珠镇、青场镇、水箐镇、何官屯镇、对坡镇、大银镇、林口镇、生机镇、清水铺镇、亮岩镇、燕子口镇、八寨镇、田坝桥镇、海子街镇、小坝镇、层台镇、小吉场镇、普宜镇、龙场营镇、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野角乡、大河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七星关区人民政府驻麻园街道开行路。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之间,地处川、滇、黔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

七星关区

地形地貌

七星关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形西高东低,东北至西南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平均海拔1511米,最高处乌箐梁子海拔2217米,最低处赤水河谷里匡岩海拔470米。地貌属中山山地类型,其组合是:高中山194.57平方公里(折合291858亩),占总面积的5.70%;中中山2209.83平方公里(折合3314745亩),占总面积的64.74%;低中山811.37平方公里(折合1217053亩),占总面积的23.77%;低山197.56平方公里(折合296332亩),占总面积的5.76%;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峰峦叠现,气势磅礴,溪流纵横,壑谷幽深,自然风光旖旎多姿。

气候特征

七星关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摄氏度,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日照总时数多年平均为1377.7小时,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为954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50天左右。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七星关区七星关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利用现状,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41097.61公顷,其中:耕地138891.11公顷,园地886.41公顷,林地151040.35公顷,草地4696.9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14.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08.97公顷,水域及水利实施用地1930.39公顷,其它土地29928.95公顷。

水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平均每亩土地地表降水总量654.3立方米,径流量为291.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4.33亿立方米,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5714千瓦,在贵州省属水能资源丰富县区。

矿产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矿产资源有硫、铁、煤、锌、大理石、硅砂、铜、草炭、粘土、高岭土等20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烟煤、煤层4至5层,机械性能好,热量7000至8000大卡;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有铁磺、褐铁磺、菱铁磺、针铁磺等类型,品位较高,易采、易选;已探明的粘土储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三氧化铝含量平均达30%以上,其它有害物质均低于2%以下;大理石资源尤为丰富,作为建筑材料颇具开采价值。

生物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林木资源有700余种,农作物资源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籽、花生、大蒜、苎麻、蚕桑等455种,中药材有杜仲、天麻、半夏、何首乌、金银花、苦参等2000多种;花卉类400余种,此外还有蕨类、菌类和饲料类等植物资源,草种资源378种。毕节市七星关区还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资源丰富齐全,在这里实施生物工程,前景可观。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据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七星关区常住人口130.5066万人(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13.738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7683万人,增长14.74%,年平均增长率为1.38%。(如不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则2020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19.8246万人)。 七星关区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

2022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28.9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5.50万人,女性人口63.42万人。(七星关区53个镇乡街道<含大方县托管5个镇乡街道>年末常住人口141.3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1.80万人,女性人口69.52万人。)

截止至2023年7月,七星关区户籍人口189.19万人,常住人口141.32万人。

民族

七星关区有汉、彝、苗、回、蒙古等3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62万人,占户籍人口8.8%。

政治

编辑
现任毕节市七星关区党政主要领导

李勰

区委书记

黄海刚

区长

张治国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分管常务工作)

练惠林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

李良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学静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宋亚轲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邓 涛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参考资料来源

经济

编辑

综述

七星关区博泰大厦七星关区博泰大厦

2022年,七星关区生产总值543.78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9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4.65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05.16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090元、同比增长0.9%。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564.8 亿元、同比增长 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3.3 亿元、增长 3.2%,第二产业增加值 134.67 亿元、增长 1.7%,第三产业增加值326.83 亿元、增长 7%。

第一产业

2022年,七星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47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0.01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5%,畜牧业总产值39.85亿元、同比增长5.8%,渔业总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4.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26亿元、同比增长7.0%。

2022年,七星关区粮食种植面积181.87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量40.01万吨、同比增长2.7%。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4.49万亩、同比增长-2.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7.85万吨、同比增长0.6%。年末果园面积48.78万亩、同比增长-0.3%,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4.45万吨、同比增长-0.5%。

2022年,七星关区年末猪存栏51.06万头、同比增长11.6%,牛存栏9.32万头、同比增长1.1%,羊存栏2.94万只、同比增长-25.6%,家禽存栏460.31万羽、同比增长0.1%。全年猪出栏93.33万头、同比增长4.6%,牛出栏3.53万头、同比增长-10.4%,羊出栏2.38万只、同比增长-13.6%,家禽出栏559.55万羽、同比增长6.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72万吨、同比增长3.6%,禽蛋产量3.13万吨、同比增长9.7%。

2022年,全区水产品产量803吨、同比增长14.6%。

2023 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1.23 亿元、同比增长 3.4%。其中:种植业总产值 118.56 亿元、增长 3.5%,林业总产值 6.33 亿元、增长 4.8%,畜牧业总产值 37.53 亿元、增长 2.4%,渔业总产值 0.2 亿元、增长 3.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8.61 亿元、增长 5.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七星关区1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00.56亿元、同比增长-14.29%;累计完成增加值99.4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采矿业增加值0.54亿元,同比增长-73.1%,制造业完成产值127.11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增加值81.77亿元、同比增长-2.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家企业)完成产值72.05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增加值17.12亿元、同比增长10.1%。

2023 年,全区 104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94.97 亿元、同比增长 2.8%;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0%。其中: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105.3%,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5%,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 8.1%。

建筑业

2022年,七星关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2个,同比减少8个。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4个,同比减少1个;二级资质企业52个,同比减少5个;三级资质企业及其他资质企业16个,同比减少2个。全年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68.56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增加值39.84亿元、同比增长-11.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七星关区新增市场主体16.95万户。其中:企业2.89万户,个体工商户13.8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66户。

2022年,七星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批发业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4.1%,零售业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2%,住宿业累计营业额同比增长-7.4%,餐饮业累计营业额同比增长-6.9%。

金融业

2022年,七星关区财政总收入125.66亿元、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税收收入14.79亿元、同比增长-20.1%。

2022年,七星关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7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教育支出33.00亿元、同比增长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2亿元、同比增长25.6%,卫生健康支出9.31亿元、同比增长49.3%,农林水事务支出11.21亿元、同比增长22.5%。

2022年,七星关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2.9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399.93亿元、同比增长14.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22.08亿元、同比增长7.6%。

旅游业

2022年,七星关区共接待旅游人数966.88万人次、同比增长-0.19%,实现旅游总收入78.81亿元、同比增长1.5%。全区共有12个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2个(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森林公园景区、金海湖旅游区),3A级景区10个。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七星关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92.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初中阶段入学率96.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3%,“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96.5%。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8%。小学农村寄宿生0.636万人,寄宿率6.4%;初中农村寄宿生3.2529万人,寄宿率60.6%。

文化事业

2021年9月23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贵州主会场活动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

2022年,七星关区艺术表演场馆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文化站53个。

医疗卫生

2022年,七星关区年末共有医疗床位10821张。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304个,其中:市属医疗机构26家,区级医疗卫生单位5家(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区精神病医院),乡镇

下馆:“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城区中山路。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市七星关区,创建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红六军团政治部就设于七星关城区中山路原安息会会址内,政治部主任夏曦和政治委员王震等领导同志在此办公。同时大力宣传红军是为“干人”打天下的队伍,积极开展“扩红”工作。此间,七星关区3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这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过程中“扩红”成绩最为辉煌的阶段。

第三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城区和平路,为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的住宅,也是司令部驻地。在这里,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

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

沔鱼河--鸡鸣三省

景点有“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三圣宫、绝壁栈道、赤水古渡、古盐道、蚂蚁洞等。位于区东北面75公里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地处黔、滇、川三省交界处,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史称“鸡鸣三省会议”。

沔鱼河--鸡鸣三省

省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月亮山景区(39.91平方公里)、沔鱼河景区(36平方公里)、鸡鸣三省景区(43平方公里)三个景区组成。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包括溶洞、天生桥、石林、溶丘、天坑、伏流、岩溶峡谷等地质遗迹景观,月亮山石林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引人如胜;响水天坑斧劈刀削,神秘深邃;老鹰洞规模宏大,大型钟乳密度国内罕见,精致的“霸王盔”;渭河、赤水河峡谷壁立千仞。

拱拢坪景区

拱拢坪景区

中国森林氧吧、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区西南326国道边上,距城区41公里,景区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林海壮阔,森林类型多样,景观绚丽多彩,属景观复合型森林公园,素有“避暑胜地、森林氧吧”之美誉,景区内岩溶地貌发育较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度假和疗养保健的最佳场所。景区共有景点37个,其中特级景点雷音殿有世界岩溶第一殿之称;一级景点吞天井为贵州第一坑。

城市公园

毕节人民公园:七星关城区的中央公园。

城市公园

纱帽山公园:位于城东北。

阳山公园:位于城西郊。

泰丰园:位于城郊。

德溪湿地公园:位于德溪新区。

响水滩公园:该公园“响水滩瀑布”为中国唯一城市市区天然大瀑布。

南山公园:位于南部新区。

同心城市公园:地处五龙桥至流仓桥沿倒天河两侧。

贵州毕节天河水利风景区

贵州毕节天河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毕节市西北部,与倒天河水库融为一体。景点有贞寿坊、观音洞、仙岩洞、神龙戏水、水库等。景区水面宽广、地域广阔,四周山峦起伏,陡峭险要,登高远望,碧波荡漾。景区以水库为中心,群山环抱,自然景观优越。山顶苍松翠柏,碧云连天,山脚湖光山色,相辉相映;溶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古朴优雅。

阿市中寨景区

阿市中寨景区

位于区东北部,距城区64公里。因山得名,因水称奇,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造就了奇山、秀水、峰林、溶洞、沟岔、地下水等奇观。景点有箐沟峡谷、开河溶洞、雄垮仙人洞、望乡河峡谷等。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

大南山苗寨: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

大屯土司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官寨:贵州历史文化名村。

毕节新八景

毕节新八景

南桥虹霓、那鲁洞天、天河乐园、五龙翡翠、陵园圣地、阳山松涛、百花红迹、北镇雄关。

南桥虹霓是七星关区繁华夜景的一大代表,位于毕节城区闹市中心南关桥。那鲁洞天位于小河风景区内。天河乐园位于天河景区内。五龙翡翠位于城区清毕南路末端的五龙桥。五龙桥的夜晚景色迷人,犹如一片散发各色光芒的翡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陵园圣地即毕节烈士陵园。阳山松涛位于城西郊的阳山。百花红迹位于城内百花山,即“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北镇雄关位于城北。

毕节老八景

毕节老八景

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龙滩夜月、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灵峰仙境。

这八景有的已消失,有的已改建,有的已旧貌换新颜。据《毕节县志》记载,翠屏旭日位于城西2.5公里,地处安家井上方。东壁朝霞为城东北的山间胜景。响水轰雷位于城东南端,距市中心约2千米。龙滩夜月位于城西北面。丰落秋成位于城郊清丰(旧称丰乐)。双峰脱颖,双峰即大、小文笔山,其山势绵延,景色秀美,是人们登山游乐的好地方。古时,山中高塔竦峙,亭台装点,更因双峰形如毛笔,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集聚之地。南山雨霁位于城南面。灵峰仙境位于城西南的灵峰。

乡村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景区

橙满园村:位于清水铺镇,地处赤水河畔,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乡村体验旅游、观光农业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太极村:位于亮岩镇,太极贡茶发源地。

砂锅寨村:位于碧海街道,因有上百年烧制砂锅历史和地形酷似砂锅而得名,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

溜洱河峡谷

溜洱河峡谷

溜洱河峡谷位于距城区70公里的普宜镇与大屯彝族乡交界处,流程近10公里。景区内有天生桥,天生桥上又建有东风大桥,成一“桥上桥”的美景。有半边山、半边岩、孤峰、石笋、石柱、令牌山、夫妻山、大银山、五子山、狮子山、童子拜观音等景点神奇秀丽,岩柏、岩松等野生植物保存完好。上游有梯子岩,梯叠七级,每级高、宽约8米,淙淙山泉顺梯而下,溅起层层水花,飞珠散玉,如诗如画。

小河风景区

小河风景区

景点有黑龙洞、燕子洞、铸钱洞、双人双鼓峰、平顶山草原,观音山群峰、金狮拜宝象、夫妻峰、小河彞寨等。位于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距城区5公里。景区内山峦叠嶂,狭谷深邃,奇山异石林立,溶洞密布幽深,岩溶造型精美,形象惟妙惟肖,更有民风浓郁的独特彝寨。奇特的景致被元、明、清时期的诗人墨客誉为“黔中胜景”。

著名人物

编辑

傅宝,汉代平夷(今七星关区)人。历任尚书郎、长安(相当今北京)令,终巴郡太守。与毋敛(今独山县)尹珍齐名。南中有学,自二人始。

张谏,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亦贵州第一名进士,官顺天(北京)府尹,《顺天府志》有载。

陈迪,明天顺七年(1463)进士,官监察御史。

朱谦,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由御史擢江西佥事。正宪肃度,人不敢犯。归家,益励名节,为乡里范。

茅鋐,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官御史。

王谦,明成化间赤水卫指挥,终贵州都指挥使(相当省军区司令)。

蔡夫人,毕节卫指挥林晟母。明正统间,毕节发生战事,夫人率童仆,简壮士、料军实、聚仓候粮,守城三月。敌溃走、城赖以全,时称女将军。

刘琪,著名孝子,十四寻亲,历时十年,经云、贵、蜀、楚、桂、吴越齐鲁、燕赵,终于国舅厂遇其父。事闻于朝廷,旌表并颁旨建坊。

韩鑅,清乾隆户部侍郎,河东河道总督,著名水利专家,奉旨迭查山东、江西、江南、湖北工程事务。获乾隆帝赠“福”字匾,故居在五里坪。

翟翔时,清乾隆间贵阳府训导,监贵山书院,兼授学子声律。总督勒保重其为人,使子于膝下受学。曾与贵阳名流何泌,知县王湛恩重修扶风寺。

阮维诚,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云贵总督勒保,河东河道总督韩鑅等数十人皆受业弟子。为其立“阮老夫子神道碑”,在流仓桥五架牌坊处。

翟锦观,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翰林院编修,云南按察使,曾主讲贵山书院,卒后门人祀贵阳尹公祠。天河公园贞寿坊有翟锦观题联。

吴德清,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云南迤南道道台,云贵总督岑毓英业师,为官清正,受回民敬仰。有《十梧斋诗抄》传世。

周起滨,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浙江杭嘉湖道,太常寺卿,广东按察使,布政使、代巡抚。力主防御英夷侵略,大府不纳,后辞病归。

薛升,清嘉庆千总、都司、副将,道光时擢总兵、赏捷勇巴图鲁名号。擢直隶(河北)提督(相当省军区司令),图形紫光阁、谥勤勇。

陈善仪,清乾隆举人,有勇力、能举百钧,官甘肃知县,土寇薄城下,善仪持关圣大刀舞城上,寇惊退。头铺桥即陈善仪创修。

周婉如,清同治女诗人、精书画、晓音律,有《吟秋山馆诗抄》传世。

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张鹏九,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张履元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翰林院检讨。张晋元子张凤枝,乾隆十六年(1795)进士、翰林院检讨,张名枝,嘉庆六年(1801)进士,张本枝,嘉庆七年(180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张履元尝主讲贵山书院。

一门五进士,祖孙三翰林。路元升,乾隆元年(1736)进士,路孟逵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孟逵子路璋,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路璜,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路璜子路朝霖,光绪二年(187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帝蒙师。“朝中多进士,天子是门生”为当时艳语。路氏代有诗集,万卷藏书被云南军阀唐继尧“借”走,二十四匹马驮往云南。一个县有两家一门五进士三翰林一天子老师,在全国尚未见第二例。

五里七知县、一总督。清乾隆嘉庆年间,翰墨河畔小山村南箐,“五里七知县、一总督”。即:陕西白河县令周献奇、安徽太湖县令邱文喜、河南清泉县令聂通顺、湖南零陵县令孙藩业、河南衡阳县令徐德潜、县令邱宝森(任职地不详)、湖南长守县令孙祚永等七名进士、七位知县以及与此同时的“河东总督”孙俊业。

清代武进士。糜大礼,乾隆四年(1739)中式,官游击。叶遇春,乾隆十六年(1751)中式。肖明伦,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式。盖睿开,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式,钦点即用,官参将。王家燮,道光十三年(1833)中式,官守备、都司、终四川总兵。张承恩,道光三十年(1850)中式。

周素园,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大汉军政府行政总理,民国贵州第一才子。1936年2月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随二六军团长征至陕北,任八路军高级参议,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副省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建设作出特殊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尊之为“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深得中央和省府高度礼遇。

路朝銮,民国时期国学大师,诗、书、画皆精,与徐世昌、梁启超吴梅吴湖帆等友善。任东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四川通志馆副总纂,中央国史馆分纂,解放后为陈毅市长聘任的上海文史馆36位馆员之一。

林青,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共贵州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第一任贵州工委书记,革命先烈。贵阳市委党校等处塑林青像,永久纪念。

民国初年著名书法家江敉、郭崇辉、王晓云、李郁森、熊伯泉。

刘叔仪,著名物理学家,1950年回国,与苏步青、华罗庚钱伟长被高教部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创非终典热力学状物学派,“刘—亥准同期定律“等三项成果达诺贝尔奖科学奖水平;”耦合侓“”刘氏耗散方程“刘—玄长寿论”被誉为科技前沿重大突破。在科技界享有很高声誉。

葛天回,著名土木建筑专家,青年时参加五四运动及地下党革命活动,1942年任贵大土木工程系主任,1958年参与创建贵州工农院,曾主持整修甲秀楼,宏福寺,花溪等名胜古迹,生前曾任毕节弘毅中学校长。

解放后著名画家:

王树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擅长版画、国画。

吴逸波,解放前就读于国立艺专,师从国画大师张书旗。

李昌中,全国著名国画家,北京宇宙摇篮创建人之一,1959年以《光辉十年画贵州》享誉画坛。

城市荣誉

编辑

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获得时间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环保部

2012年

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亚态环保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华口碑CPPC等

2008年、2009年、2010年

中国投资成本最低十佳城市

《半月谈》杂志社、《中国名牌》杂志社

2012年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城市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南方企业家》杂志社

2011年

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南方企业家》杂志社

2013年

中国古茶树之乡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6年

贵州长寿之乡

贵州省老年学会

2013年

贵州省森林城市

贵州省关注森林活动委员会

2015年

全国文化先进市

文化部

1997年、2007年、2014年

全国科普示范市

中国科协

2007年、2011年

中国避暑名城

世界文化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亚态环境保护协会等

2016年

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

经济日报社、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

全省文明城市

贵州文明办

2011年、2015年

全省卫生城市

贵州省爱卫办

2008年、2015年

贵州省双拥模范城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

2007年、2011年

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第一名)

香港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CICC),亚态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LCGA)环境舒适度研究室、天下口碑中心(CPPC)

2017年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水利部

2019年11月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农村部

2019年

2020中国夏季休闲十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结合全国大数据评选

2020年4月

2020中国避暑名县

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香港《中国城市》杂志社、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亚太环境保护协会

2020年5月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6月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农村部

2019年10月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2020年10月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1年1月

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

2021年3月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农村部

2021年

下一篇 可渡河

上一篇 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