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奖 编辑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授奖仪式。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3年,共授予965位个人和27个团体 ,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 。
2023年10月2日至9日,2023年诺贝尔奖陆续颁布。
中文名:诺贝尔奖
外文名:瑞典语:Nobel priset;挪威语:Nobel prisen;英语:Nobel Prize
主办单位: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文学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奖项组成: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次颁发时间:1901年(经济学奖为1969年)
首届得主:威廉·康拉德·伦琴、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苏利·普吕多姆、让·亨利·杜南、弗雷德里克·帕西
公布时间:每年10月
颁奖时间:12月10日
颁奖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挪威奥斯陆
颁奖人:瑞典国王、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颁奖周期: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奖励内容: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奖励对象: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1897年4月26日,诺贝尔的遗嘱才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执行人朗纳·索尔曼和吕多尔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遗嘱通过后,议会委任瑞典皇家科学院为物理奖和化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为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为文学奖的颁发机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为和平奖的颁发机构。诺贝尔基金会其后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判据上达成了协议。
1900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布诺贝尔基金会的新规条。
1901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遗嘱手稿(共四页)来自诺贝尔奖官网 | 中文翻译 | |
|
|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
|
|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诺贝尔奖的获奖者。
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未能出席领奖,因为当时的德国拒绝向他发放护照。
1938年,里夏德·库恩(德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受其政府阻止不能接受奖金。
1939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多马克(德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人都受到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禁止,而不能接受奖金。
华人获奖者
1958年,俄罗斯出生的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面对苏联政府的压力而不得不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该奖的获奖者。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式因为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的身体原因而改在莫斯科举行,由瑞典驻苏联大使代表国王授奖。
1964年,让-保罗·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并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73年,越南政治家黎德寿拒绝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拒绝该奖的人。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除非诺贝尔奖宣布后死亡,否则不得追授诺贝尔奖。
1975年,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苏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未能出席领奖,因为当时的苏联政府拒绝向他发放护照。
1991年,昂山素季(缅甸)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未能出席领奖,因为她遭到缅甸政府软禁。获释并当选议员后,她于2012年6月16日亲自领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8年5月4日,由于深陷性丑闻风波,瑞典文学院表示,将不会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 。
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100万瑞典克朗(约11万美元),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
2021年10月7日,Abdulrazak Gurnah获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
2021年10月8日,玛丽亚•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获得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
2023年9月20日,据诺贝尔奖官网,2023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2日至9日陆续公布,其中,诺贝尔文学奖将于10月5日(北京时间晚上7点)揭晓。
2023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以表彰其“推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奖项综述
诺贝尔奖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奖金数额可以在两份工作成果之间平均分配,每份工作成果都应被视为可获奖。如果一份工作成果是由两个或三个人完成的,则应共同奖励。在任何情况下,奖金数额均不得超过三人。”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如果没有找到足够重要的工作成果,这笔奖金将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即便如此,仍不能授予该奖项,则应将其金额添加到基金会的资金中。”
奖金
诺贝尔奖的奖金通过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来获得,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1992年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折合100万美元)。
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在2011年,折合约145万美元)。
2012年,从此前的1千万克朗减少至800万克朗。
2017年9月25日,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此次提高奖金,诺贝尔基金会解释称是因为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
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Lars Heikensten)表示,2020年的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100万瑞典克朗(约11万美元),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2023年9月15日,管理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基金会表示,2023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将获得额外的100万瑞典克朗,使奖金总额达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98.6万美元)。
评选过程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为(以下为主要过程,具体奖项的过程稍有不同) :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提名流程
根据规定,诺贝尔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提名过程
评选考核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
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在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
1901 | 1901年诺贝尔奖 | 1902 | 1902年诺贝尔奖 | 1903 | 1903年诺贝尔奖 |
1904 | 1904年诺贝尔奖 | 1905 | 1905年诺贝尔奖 | 1906 | 1906年诺贝尔奖 |
1907 | 1907年诺贝尔奖 | 1908 | 1908年诺贝尔奖 | 1909 | 1909年诺贝尔奖 |
1910 | 1910年诺贝尔奖 | 1911 | 1911年诺贝尔奖 | 1912 | 1912年诺贝尔奖 |
1913 | 1913年诺贝尔奖 | 1914 | 1914年诺贝尔奖 | 1915 | 1915年诺贝尔奖 |
1916 | 1916年诺贝尔奖 | 1917 | 1917年诺贝尔奖 | 1918 | 1918年诺贝尔奖 |
1919 | 1919年诺贝尔奖 | 1920 | 1920年诺贝尔奖 | 1921 | 1921年诺贝尔奖 |
1922 | 1922年诺贝尔奖 | 1923 | 1923年诺贝尔奖 | 1924 | 1924年诺贝尔奖 |
1925 | 1925年诺贝尔奖 | 1926 | 1926年诺贝尔奖 | 1927 | 1927年诺贝尔奖 |
1928 | 1928年诺贝尔奖 | 1929 | 1929年诺贝尔奖 | 1930 | 1930年诺贝尔奖 |
1931 | 1931年诺贝尔奖 | 1932 | 1932年诺贝尔奖 | 1933 | 1933年诺贝尔奖 |
1934 | 1934年诺贝尔奖 | 1935 | 1935年诺贝尔奖 | 1936 | 1936年诺贝尔奖 |
1937 | 1937年诺贝尔奖 | 1938 | 1938年诺贝尔奖 | 1939 | 1939年诺贝尔奖 |
1940 | 1940年诺贝尔奖 | 1941 | 1941年诺贝尔奖 | 1942 | 1942年诺贝尔奖 |
1943 | 1943年诺贝尔奖 | 1944 | 1944年诺贝尔奖 | 1945 | 1945年诺贝尔奖 |
1946 | 1946年诺贝尔奖 | 1947 | 1947年诺贝尔奖 | 1948 | 1948年诺贝尔奖 |
1949 | 1949年诺贝尔奖 | 1950 | 1950年诺贝尔奖 | 1951 | 1951年诺贝尔奖 |
1952 | 1952年诺贝尔奖 | 1953 | 1953年诺贝尔奖 | 1954 | 1954年诺贝尔奖 |
1955 | 1955年诺贝尔奖 | 1956 | 1956年诺贝尔奖 | 1957 | 1957年诺贝尔奖 |
1958 | 1958年诺贝尔奖 | 1959 | 1959年诺贝尔奖 | 1960 | 1960年诺贝尔奖 |
1961 | 1961年诺贝尔奖 | 1962 | 1962年诺贝尔奖 | 1963 | 1963年诺贝尔奖 |
1964 | 1964年诺贝尔奖 | 1965 | 1965年诺贝尔奖 | 1966 | 1966年诺贝尔奖 |
1967 | 1967年诺贝尔奖 | 1968 | 1968年诺贝尔奖 | 1969 | 1969年诺贝尔奖 |
1970 | 1970年诺贝尔奖 | 1971 | 1971年诺贝尔奖 | 1972 | 1972年诺贝尔奖 |
1973 | 1973年诺贝尔奖 | 1974 | 1974年诺贝尔奖 | 1975 | 1975年诺贝尔奖 |
1976 | 1976年诺贝尔奖 | 1977 | 1977年诺贝尔奖 | 1978 | 1978年诺贝尔奖 |
1979 | 1979年诺贝尔奖 | 1980 | 1980年诺贝尔奖 | 1981 | 1981年诺贝尔奖 |
1982 | 1982年诺贝尔奖 | 1983 | 1983年诺贝尔奖 | 1984 | 1984年诺贝尔奖 |
1985 | 1985年诺贝尔奖 | 1986 | 1986年诺贝尔奖 | 1987 | 1987年诺贝尔奖 |
1988 | 1988年诺贝尔奖 | 1989 | 1989年诺贝尔奖 | 1990 | 1990年诺贝尔奖 |
1991 | 1991年诺贝尔奖 | 1992 | 1992年诺贝尔奖 | 1993 | 1993年诺贝尔奖 |
1994 | 1994年诺贝尔奖 | 1995 | 1995年诺贝尔奖 | 1996 | 1996年诺贝尔奖 |
1997 | 1997年诺贝尔奖 | 1998 | 1998年诺贝尔奖 | 1999 | 1999年诺贝尔奖 |
2000 | 2000年诺贝尔奖 | 2001 | 2001年诺贝尔奖 | 2002 | 2002年诺贝尔奖 |
2003 | 2003年诺贝尔奖 | 2004 | 2004年诺贝尔奖 | 2005 | 2005年诺贝尔奖 |
2006 | 2006年诺贝尔奖 | 2007 | 2007年诺贝尔奖 | 2008 | 2008年诺贝尔奖 |
2009 | 2009年诺贝尔奖 | 2010 | 2010年诺贝尔奖 | 2011 | 2011年诺贝尔奖 |
2012 | 2012年诺贝尔奖 | 2013 | 2013年诺贝尔奖 | 2014 | 2014年诺贝尔奖 |
2015 | 2015年诺贝尔奖 | 2016 | 2016年诺贝尔奖 | 2017 | 2017年诺贝尔奖 |
2018 | 2018年诺贝尔奖 | 2019 | 2019年诺贝尔奖 | 2020 | 2020年诺贝尔奖 |
2021 | 2021年诺贝尔奖 | 2022年 | 2022年诺贝尔奖 | 2023 | 2023年诺贝尔奖 |
1901年至1968年,诺贝尔奖颁发五项,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 。
年份 | 物理学奖 | 化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文学奖 | 和平奖 |
---|---|---|---|---|---|
1901年 | 威廉·康拉德·伦琴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 苏利·普吕多姆 | 让·亨利·杜南; 弗雷德里克·帕西 |
1902年 | 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 | 赫尔曼·费歇尔 | 特奥多尔·蒙森 | 埃利·迪科门;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 | |
1903年 | 皮埃尔·居里; |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 比昂斯滕·比昂松 | 威廉·兰德尔·克里默 | |
1904年 | 约翰·斯特拉特 | 伊万·巴甫洛夫 |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何塞·埃切加赖 | 国际法研究院 | |
1905年 | 阿道夫·冯·拜尔 | 亨利克·显克微支 | 贝尔塔·冯·苏特纳 | ||
1906年 | 约瑟夫·汤姆孙 |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乔祖埃·卡尔杜齐 | ||
1907年 |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 爱德华·比希纳 |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 路易·雷诺 |
1908年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 | 鲁道尔夫·欧肯 |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 | |
1909年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塞尔玛·拉格洛夫 | 奥古斯特·贝尔纳特; 保罗·德康斯坦 | ||
1910年 | 国际和平局 | ||||
1911年 | 玛丽·居里 | 莫里斯·梅特林克 | 托比亚斯·阿赛尔;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 ||
1912年 | 维克多·格林尼亚; | 亚历克西·卡雷尔 | 盖哈特·霍普特曼 | 伊莱休·鲁特 | |
1913年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亨利·拉方丹 | ||
1914年 |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5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6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 没有颁奖 |
1917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 亨利克·蓬托皮丹 | 国际红十字会 | |
1918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9年 | 约翰尼斯·斯塔克 | 没有颁奖 | 卡尔·斯皮特勒 | 伍德罗·威尔逊 | |
1920年 | 夏尔·爱德华·纪尧姆 | 奥古斯特·克罗 | 克努特·汉姆生 | 莱昂·布儒瓦 | |
1921年 | 弗雷德里克·索迪 | 没有颁奖 | 阿纳托尔·法郎士 |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 | |
1922年 | 尼尔斯·玻尔 | 弗朗西斯·阿斯顿 |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 | ||
1923年 | 弗里茨·普雷格尔 | 弗雷德里克·班廷; 约翰·麦克劳德 | 威廉·勃特勒·叶芝 | 没有颁奖 | |
1924年 | 曼内·西格巴恩 | 没有颁奖 |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 没有颁奖 | |
1925年 |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 没有颁奖 | 查尔斯·盖茨·道斯 | ||
1926年 | 让·佩兰 |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 格拉齐亚·黛莱达 |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 |
1927年 | 阿瑟·康普顿; 查尔斯·威耳逊 |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 费迪南·爱德华·比松; 路德维希·克魏德 | |
1928年 | 夏尔·尼科勒 | 西格丽德·温塞特 | 没有颁奖 | ||
1929年 | 路易·德布罗意 | 阿瑟·哈登;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 |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 托马斯·曼 | 弗兰克·B·凯洛格 |
1930年 | 卡尔·兰德施泰纳 | 辛克莱·刘易斯 | 纳坦·瑟德布卢姆 | ||
1931年 | 没有颁奖 | 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 | 简·亚当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 ||
1932年 | 维尔纳·海森堡 | 约翰·高尔斯华绥 | 没有颁奖 | ||
1933年 | 没有颁奖 | 诺曼·安吉尔 | |||
1934年 | 没有颁奖 | 哈罗德·尤里 | 乔治·惠普尔; 乔治·迈诺特; 威廉·莫菲 | 路伊吉·皮兰德娄 | 阿瑟·亨德森 |
1935年 | 伊伦·约里奥-居里 | 没有颁奖 | 卡尔·冯·奥西茨基 | ||
1936年 | 卡尔·戴维·安德森 | 尤金·奥尼尔 |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 | ||
1937年 |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 沃尔特·霍沃思; 保罗·卡勒 | 罗杰·马丁·杜·加尔 | 罗伯特·塞西尔 | |
1938年 | 恩里科·费米 | 里夏德·库恩 |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 ||
1939年 | 阿道夫·布特南特;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 格哈德·多马克 |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 没有颁奖 | |
1940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1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2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3年 | 奥托·斯特恩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44年 | 约翰内斯·威廉·延森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 |||
1945年 |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 科德尔·赫尔 | |
1946年 | 珀西·布里奇曼 | 詹姆斯·萨姆纳;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温德尔·斯坦利 |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 赫尔曼·黑塞 | 爱米莉·巴尔奇; 约翰·穆德 |
1947年 | 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 | 格蒂·科里; 贝尔纳多·奥赛 | 安德烈·纪德 | 英国教友会; 美国教友会 | |
1948年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 没有颁奖 | ||
1949年 | 威廉·吉奥克 |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 约翰·博伊德·奥尔 | ||
1950年 | 奥托·迪尔斯; 库尔特·阿尔德 | 伯特兰·罗素 | 拉尔夫·约翰逊·本奇 | ||
1951年 | 约翰·考克饶夫; 欧内斯特·沃吞 | 佩尔·拉格奎斯特 | 列翁·茹奥 | ||
1952年 | 赛尔曼·A·瓦克斯曼 |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 艾伯特·史怀哲 | ||
1953年 | 弗里茨·塞尔尼克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 |||
1954年 | 瓦尔特·博特 | 欧内斯特·海明威 | 联合国难民署 | ||
1955年 | 威利斯·尤金·兰姆; | 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 | 没有颁奖 | ||
1956年 | 威廉·肖克利; 约翰·巴丁; 沃尔特·布喇顿 |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尼古拉·谢苗诺夫 | 沃纳·福斯曼; |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 没有颁奖 |
1957年 | 杨振宁; 李政道 | 亚历山大·R·托德 | 阿尔贝·加缪 | 莱斯特·伯勒斯·皮尔森 | |
1958年 | 帕维尔·切连科夫; 伊利亚·弗兰克; | 弗雷德里克·桑格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 乔治·皮尔 | |
1959年 |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 | |||
1960年 | 唐纳德·格拉泽 | 威拉得·利比 |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 彼得·梅达沃 | 圣琼·佩斯 | 艾伯特·约翰·卢图利 |
1961年 | 伊沃·安德里奇 | 达格·哈马舍尔德 | |||
1962年 | 列夫·朗道 | 佛朗西斯·克里克; 詹姆斯·杜威·沃森; 莫里斯·威尔金斯 | 约翰·史坦贝克 | 莱纳斯·卡尔·鲍林 | |
1963年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约翰内斯·延森 |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 | 乔治·塞菲里斯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 |
1964年 | 尼古拉·巴索夫;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 让-保罗·萨特 | 马丁·路德·金 | |
1965年 | 方斯华·贾克柏; 贾克·莫诺 |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
1966年 | 罗伯特·马利肯 | 裴顿·劳斯; |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内莉·萨克斯 | 没有颁奖 | |
1967年 | 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 | 没有颁奖 | |||
1968年 |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 拉斯·昂萨格 | 罗伯特·W·霍利; | 川端康成 | 勒内·卡森 |
1969年起,诺贝尔奖颁发六项,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
年份 | 物理学奖 | 化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文学奖 | 和平奖 | 经济学奖 |
---|---|---|---|---|---|---|
1969年 | 德里克·巴顿; 奥德·哈塞尔 | 阿弗雷德·赫希; | 国际劳工组织 | 朗纳·弗里施; 简·丁伯根 | ||
1970年 | 汉尼斯·阿尔文; |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 诺曼·布劳格 | 保罗·萨缪尔森 | ||
1971年 | 丹尼斯·加博尔 | 格哈德·赫茨伯格 | 巴勃罗·聂鲁达 | 西蒙·库兹涅茨 | ||
1972年 | 约翰·巴丁; | 克里斯琴·伯默尔·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 威廉·霍华德·斯坦 | 海因里希·伯尔 | 没有颁奖 | 约翰·希克斯;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
1973年 | 江崎玲于奈;伊瓦尔·贾埃弗; 布赖恩·约瑟夫森 |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杰弗里·威尔金森 | 卡尔·冯·弗利; 康拉德·洛伦兹; 尼可拉斯·庭伯根 | 帕特里克·怀特 | 亨利·基辛格; 黎德寿 | 华西里·列昂惕夫 |
1974年 | 埃温特·约翰逊; 哈里·马丁松 | 肖恩·麦克布赖德; 佐藤荣作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贡纳尔·默达尔 | |||
1975年 | 奥格·尼尔斯·玻尔; | 约翰·康福思;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 罗纳托·杜尔贝科; |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佳林·库普曼斯 |
1976年 | 索尔·贝娄 | 贝蒂·威廉斯; 梅里德·科里根 | 米尔顿·佛利民 | |||
1977年 | 菲利普·沃伦·安德森; 约翰·凡扶累克 | 伊利亚·普里高津 |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 国际特赦组织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 |
1978年 | 罗伯特·威尔逊 | 丹尼尔·那森斯; |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梅纳赫姆·贝京 | 赫伯特·西蒙 | |
1979年 | 赫伯特·布朗; 格奥尔格·维蒂希 | 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 德蕾莎修女 | 威廉·阿瑟·刘易斯; 西奥多·舒尔茨 | |
1980年 | 保罗·伯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 让·多塞; |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 | 劳伦斯·罗·克莱因 | ||
1981年 | 福井谦一; 罗德·霍夫曼 | 托斯坦·维厄瑟尔 | 埃利亚斯·卡内蒂 | 联合国难民署 | 詹姆士·托宾 | |
1982年 | 阿龙·克卢格 | 本格特·萨米尔松; 约翰·范恩 |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 | 乔治·斯蒂格勒 | |
1983年 | 威廉·福勒 | 亨利·陶布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 威廉·戈尔丁 | 莱赫·瓦文萨 | 罗拉尔·德布鲁 |
1984年 | 西蒙·范德梅尔 |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 乔治斯·克勒; 色萨·米尔斯坦 |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 德斯蒙德·图图 | 理查德·约翰·斯通 |
1985年 | 克劳斯·冯·克利青 | 赫伯特·豪普特曼; | 麦可·布朗; | 克劳德·西蒙 |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1986年 | 李远哲;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 沃莱·索因卡 | 埃利·维瑟尔 | 詹姆斯·布坎南 | |
1987年 |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 唐纳德·克拉姆; 让-马里·莱恩; 查尔斯·佩德森 | 约瑟夫·布罗茨基 |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 | 罗伯特·索洛 | |
1988年 | 罗伯特·胡贝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 | 詹姆士·W·布拉克; 格特鲁德·B·埃利恩; 乔治·希青斯 | 纳吉布·马哈福兹 |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 莫里斯·阿莱斯 | |
1989年 |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 西德尼·奥特曼; 托马斯·切赫 | 米高·毕晓普; | 卡米洛·何塞·塞拉 | —— | 特里夫·哈维默 |
1990年 | 杰尔姆·弗里德曼; 亨利·肯德尔; 理查·泰勒 | 约瑟夫·默里; | 奥克塔维奥·帕斯 |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 默顿·米勒; 哈里·马科维茨; 威廉·夏普 | |
1991年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 理查德·恩斯特 | 内丁·戈迪默 | 昂山素季 | 罗纳德·科斯 | |
1992年 | 鲁道夫·马库斯 | 德里克·沃尔科特 | 里戈韦塔·门楚·图姆 | 盖瑞·贝克 | ||
1993年 | 约瑟夫·胡顿·泰勒 | 迈克尔·史密斯 | 理察·罗伯茨; | 纳尔逊·曼德拉;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 罗伯特·福格尔; 道格拉斯·诺斯 | |
1994年 | 伯特伦·布罗克豪斯; 克利福德·沙尔 | 乔治·安德鲁·欧拉 | 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 | 大江健三郎 | 希蒙·佩雷斯; 伊扎克·拉宾 | 约翰·纳什; 约翰·海萨尼; 莱因哈德·泽尔腾 |
1995年 |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 保罗·克鲁岑; 马里奥·莫利纳;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 | 小罗伯特·卢卡斯 | |
1996年 | 戴维·李; 罗伯特·理查德森 | 罗伯特·柯尔; 哈罗德·克罗托; 理查德·斯莫利 | 罗夫·辛克纳吉 |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 西门内斯·贝洛;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 詹姆斯·莫里斯; 威廉·维克里 |
1997年 | 朱棣文; 威廉·菲利普斯 | 史坦利·布鲁希纳 | 达里奥·福 | 国际反地雷组织; 乔迪·威廉姆斯 | 罗伯特·C·默顿; 迈伦·斯科尔斯 | |
1998年 | 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 罗伯特·劳克林; 崔琦 | 罗伯·佛契哥特;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费瑞·慕拉德 | 若泽·萨拉马戈 | 约翰·休姆; 大卫·特林布尔 | 阿马蒂亚·森 | |
1999年 | 杰拉德·特·胡夫特; 马丁纽斯·韦尔特曼 | 艾哈迈德·兹韦勒 | 古特·布洛伯尔 | 君特·格拉斯 | 无国界医生 | 罗伯特·蒙代尔 |
2000年 | 若雷斯·阿尔费罗夫; 杰克·基尔比 | 艾伦·麦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 阿尔维德·卡尔森; | 高行健 | 詹姆斯·赫克曼; 丹尼尔·麦克法登 | |
2001年 | 卡尔·威曼; 沃尔夫冈·克特勒 | 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巴里·夏普莱斯 | 维·苏·奈保尔 | 联合国; 科菲·安南 | 乔治·阿克洛夫; 迈克尔·斯彭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
2002年 | 雷蒙德·戴维斯; 小柴昌俊; 里卡尔多·贾科尼 | 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贝内特·芬恩; 田中耕一 | H·罗伯特·霍维茨; 约翰·E·苏尔斯顿 | 凯尔泰斯·伊姆雷 | 丹尼尔·卡内曼; 弗农·史密斯 | |
2003年 |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维塔利·金兹堡; 安东尼·莱格特 |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 保罗·劳特伯; |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 希林·伊巴迪 | 克莱夫·格兰杰; 罗伯特·恩格尔 |
2004年 | 戴维·格娄斯; 弗朗克·韦尔切克 |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旺加里·马塔伊 | 芬恩·基德兰德;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
2005年 | 罗伯特·格拉布; 伊夫·肖万 | 国际原子能机构; 穆罕默德·巴拉迪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罗伯特·约翰·奥曼 | |||
2006年 | 乔治·斯穆特 | 罗杰·科恩伯格 | 安德鲁·法厄; | 奥尔罕·帕穆克 | 穆罕默德·尤纳斯; 孟加拉乡村银行 | 埃德蒙·费尔普斯 |
2007年 | 彼得·格林贝格尔 | 格哈德·埃特尔 | 马丁·埃文斯; | 多丽丝·莱辛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阿尔·戈尔 |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 埃里克·马斯金; 罗杰·梅尔森 |
2008年 | 小林诚; 益川敏英; | 下村脩; 马丁·查尔菲;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 保罗·克鲁格曼 |
2009年 | 高锟; 威拉德·博伊尔; | 阿达·约纳特;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杰克·绍斯塔克 | 赫塔·米勒 | 贝拉克·奥巴马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利弗·威廉姆森 |
2010年 |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 理查德·赫克; 根岸英一; 铃木章 |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 | 彼得·戴蒙德; 戴尔·莫滕森;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
2011年 | 索尔·珀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 亚当·里斯 |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 布鲁斯·博伊特勒; 朱尔·A·奥夫曼; |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 |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莱伊曼·古博薇; 塔瓦库·卡曼 | 托马斯·萨金特;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
2012年 | 塞尔日·阿罗什; 戴维·瓦恩兰 |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布莱恩·克比尔卡 | 约翰·格登; | 莫言 | 欧洲联盟 | 阿尔文·罗思; 劳埃德·沙普利 |
2013年 | 彼得·希格斯 | 阿里耶·瓦舍尔 | 詹姆斯·罗斯曼; 兰迪·谢克曼; | 艾丽斯·芒罗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 尤金·法马; 拉尔斯·彼得·汉森; 罗伯特·席勒 |
2014年 | 赤崎勇; 天野浩; | 艾力克·贝齐格; 斯特凡·W·赫尔;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 迈-布里特·莫泽;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萨蒂亚尔希;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 让·梯若尔 |
2015年 | 梶田隆章; 阿瑟·麦克唐纳 | 托马斯·林达尔; 保罗·莫德里奇; 阿齐兹·桑贾尔 | 威廉·C·坎贝尔; 大村智; 屠呦呦 | 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 | 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集团 | 安格斯·迪顿 |
2016年 | 戴维·索利斯; 邓肯·霍尔丹;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 让-彼埃尔·索瓦; 伯纳德·费林加 | 大隅良典 | 鲍勃·迪伦 |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 | 奥利弗·哈特;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 |
2017年 | 雷纳·韦斯; 巴里·巴里什; 基普·索恩 | 雅克·杜波切特; 阿希姆·弗兰克; 理查德·亨德森 | 迈克尔·杨 | 石黑一雄 |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 理查德·塞勒 |
2018年 | 热拉尔·穆鲁; 阿瑟·阿什金; 唐娜·斯特里克兰 | 弗朗西斯·阿诺德; 乔治·史密斯; | 奥尔嘉·朵卡萩 | 德尼·穆奎格; 纳迪娅·穆拉德 | 威廉·诺德豪斯; 保罗·罗默 | |
2019年 | 吉姆·皮布尔斯; 米歇尔·麦耶 | 约翰·B·古迪纳夫; 斯坦利·惠廷厄姆; 吉野彰 | 彼得·汉德克 | 阿比·艾哈迈德·阿里 | 阿比吉特·班纳吉; 艾丝特·杜芙若; 迈克尔·克雷默 | |
2020年 | 赖因哈德·根策尔; 安德烈娅·盖兹 | 珍妮弗·道德纳 | 露易丝·格丽克 | 世界粮食计划署 | 保罗·米尔格罗姆; 罗伯特·威尔逊 | |
2021年 | 真锅淑郎; 克劳斯·哈塞尔曼;
| 本亚明·利斯特;戴维·麦克米伦 | 戴维·朱利叶斯;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 玛丽亚·雷沙;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 戴维·卡德; 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 吉多·W·因本斯 |
2022年 | 阿兰·阿斯佩、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安东·塞林格 | 卡罗琳·贝尔托齐 卡尔·巴里·沙普利斯 莫滕·梅尔达尔 | 斯万特·帕博 | 安妮·埃尔诺 | 阿莱斯•比亚利亚茨基、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馆和乌克兰人权组织公民自由中心 | 本·伯南克; 道格拉斯·戴蒙德; 菲尔·迪布韦克 |
2023年 | 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安妮·吕利耶 | 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阿列克谢·叶基莫夫 | 约恩·福瑟 | 纳尔吉斯·穆哈玛迪 | 克劳迪娅·戈尔丁 | |
参考资料: |
奖项统计
奖项 | 次数 | 人数 | 一名获奖者 | 两名获奖者 | 三位获奖者 |
---|---|---|---|---|---|
物理学奖 | 117 | 225 | 47 | 32 | 38 |
化学奖 | 115 | 194 | 63 | 25 | 27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114 | 227 | 40 | 35 | 39 |
文学奖 | 116 | 120 | 112 | 4 | —— |
和平奖 | 104 | 111 + 30 | 70 | 31 | 9 |
经济学奖 | 55 | 93 | 26 | 20 | 9 |
总计 | 597 | 1000 | 358 | 147 | 106 |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参考资料: |
具体统计
项目 | 具体说明 |
停发 | 物理学奖:1916、1931、1934、1940、1941、1942 化学奖: 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 生理学或医学奖: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 文学奖:1914、1918、1935、1940、1941、1942、1943 和平奖:1914、1915、1916、1918、1923、1924、1928、1932、1939、1940、1941、1942、1943、1948、1955、1956、1966、1967、1972 |
年龄(所有奖项最年轻获奖者) | 1.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奖年龄17岁,巴基斯坦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2.劳伦斯·布拉格,获奖年龄25岁,英国人,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纳迪娅·穆拉德,获奖年龄25岁,伊拉克人,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 4.维尔纳·海森堡,获奖年龄31岁,德国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李政道,获奖年龄31岁,美籍华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卡尔·大卫·安德森,获奖年龄31岁,美国人,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保罗·迪拉克,获奖年龄31岁,英国人,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弗雷德里克·班廷,获奖年龄32岁,加拿大人,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9.塔瓦库勒·卡曼,获奖年龄32岁,也门人,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 10.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获奖年龄32岁,德国人,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梅里德·科里根,获奖年龄32岁,北爱尔兰人,1976年诺贝尔和平奖 |
年龄(单项奖最年轻获奖者) | 物理学奖: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获奖年龄25岁,英国人,1915年获奖 化学奖: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获奖年龄35岁,法国人,1935年获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弗雷德里克·班廷,获奖年龄32岁,加拿大人,1923年获奖 文学奖: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获奖年龄41岁,英国人,1907年获奖 和平奖: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奖年龄17岁,巴基斯坦人,2014年获奖 经济学奖:艾丝特·杜芙若,获奖年龄46岁,法国人,2019年获奖 |
次数 | 玛丽·居里(法国):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美国):1954年化学奖;1962年和平奖 约翰·巴丁(美国):1956年物理学奖;1972年物理学奖 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1958年化学奖;1980年化学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17年和平奖;1944年和平奖;1963年和平奖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1954年和平奖;1981年和平奖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2001年、2022年化学奖 |
拒绝领奖 | 1964年,让·保罗·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黎德寿拒绝接受诺贝尔和平奖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
政府阻止 | 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受到纳粹德国的禁止 1938年,里夏德·库恩(德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受到纳粹德国的禁止 1939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受到纳粹德国的禁止 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受到纳粹德国的禁止 1958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苏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受到苏联政府的禁止 1970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苏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受到苏联政府的禁止 |
颁奖时已被逮捕 |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昂山素季(缅甸) |
过世后获奖 | 1931年,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过世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过世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1年,拉尔夫·斯坦曼过世后三天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父子获奖 |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906年,物理学奖)和乔治·佩吉特·汤姆森(1937年,物理学奖) 威廉·亨利·布拉格(1915年,物理学奖)和威廉·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物理学奖) 尼尔斯·玻尔(1922年,物理学奖)和奥格·尼尔斯·玻尔(1975年,物理学奖) 曼内·西格巴恩(1924年,物理学奖)和凯·西格巴恩(1981年,物理学奖)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1929年,化学奖)和乌尔夫·冯·奥伊勒(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亚瑟·科恩伯格(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罗杰·大卫·科恩伯格(2006年,化学奖) 苏恩·伯格斯特龙(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和斯万特·帕博(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
夫妻获奖 | 1903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47年,格蒂·特蕾莎·科里和卡尔·斐迪南·科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4年,冈纳·缪尔达尔获得诺贝尔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尔瓦·米达尔198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2014年,梅·布莱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丝特·杜芙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母女获奖 | 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 |
父女获奖 | 皮埃尔·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 |
兄弟获奖 | 简·丁伯根(1969年经济学奖)和尼可拉斯·丁伯根(197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
获奖者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十所高校 | 1.美国哈佛大学(160人) 2.英国剑桥大学(120人) 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07人) 4.美国芝加哥大学(100人) 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7人) 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96人) 7.美国斯坦福大学(83人) 8.美国加州理工学院(74人) 9.英国牛津大学(72人) 10.美国普林斯顿大学(68人) |
获奖者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五所亚洲高校 | 1.日本京都大学(19人) 2.日本东京大学(16人) 3.以色列希伯来大学(15人) 4.日本名古屋大学(6人) 4.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6人) |
获奖时国籍与原国籍最多的十个国家 | 1. 美国,366 2. 英国,131 3. 德国,106 4. 法国,62 5. 瑞典,30 6. 瑞士,26 7. 日本,26 8. 加拿大,23 9.俄罗斯,23 10. 奥地利,21 |
中国内地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获得者 |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均为中华台北籍贯 其中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文学家)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科学家) 首位获科学类诺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
海外华人获得者 | 1976年,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1986年,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 1997年,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太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 1998年,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2000年,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位圆中文作家诺奖梦 2008年,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美双国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参考资料: |
设立宗旨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
颁奖典礼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典礼上,得主会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以及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
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
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再次改为线上举行,诺贝尔奖颁奖晚宴被取消。
奖牌证书
奖牌
诺贝尔奖的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
物理学奖、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的奖章出自瑞典雕塑家埃里克·林德伯格之手,奖章上的诺贝尔西装革履,一旁还刻有他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份。四个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但风格类似,都是取神话中的美好意象雕刻出有寓意的图案。其中,物理学奖、化学奖奖章图案相同,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手握丰饶之角,而科学女神正在掀开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的面纱,西方文化中,“掀开伊西斯的面纱”指代破解神秘现象;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背面,是医药女神膝上摊着书,为病人接泉水来喝;文学奖奖章背面,寓意着创作灵感的缪斯女神演奏着七弦琴,一个年轻人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
和平奖奖章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朗设计,与其他奖章相比,正面除诺贝尔人物形象略有不同之外,他的姓名和生卒年份也被移到了奖章边缘处。背面的图案则是三个人互相搭在对方肩膀上,展现着兄弟一样的友情。奖章上的铭文为“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兄弟情谊”。
经济学奖奖章的设计者是瑞典雕塑家贡沃尔·斯文松·伦德奎斯特,正面诺贝尔头像下面有两个交叉的丰饶之角,环绕文字为“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68”。而背面是象征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会徽 。
|
|
|
|
|
|
|
|
证书
瑞典国王会亲自将诺贝尔奖证书颁给得主。证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设计,每位得主的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证书上有一幅图画,以及获奖者的姓名和得奖原因 。
没有诺贝尔数学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与诺贝尔个人情感生活有关。但是数学家们的说法更倾向认为,这与诺贝尔的科学观有关。诺贝尔在16岁时就终止了公立中学的教育,但他没有继续上大学,他从一位优秀的俄罗斯有机化学家Zinin那里接受了一些私人教育,事实上,正是Zinin在1855年把诺贝尔的注意力引向硝化甘油,诺贝尔是一位19世纪典型的天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需要材料、果断和直觉,但不需要任何高等数学的知识,在19世纪的下半世纪,化学领域一般是不需要高等数学的,诺贝尔的数学知识可能不超过四则运算和比例率。数学化学中的基本变化只是发生在诺贝尔死后,1900年以后的不多几年,诺贝尔奖就不可能忽视数学的影响 。
巧合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 。
等待55年
1911年,裴顿·劳斯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他等了55年直到85岁时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居里家族
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丈夫皮埃尔·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大女儿的丈夫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小女儿艾芙·居里不是科学家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小女儿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领取了1965年和平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