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 编辑

明朝初期名将

顾成(1330年-1414年),字景韶,江都人(今江苏扬州), 祖籍湖南湘潭, 明朝初期名将。

顾成初为朱元璋帐前亲兵,明洪武八年(1375年),调守贵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从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顾成为普安卫指挥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任昭勇将军、贵州都指挥司同知。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顾成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建文元年(1399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与燕王朱棣作战,被俘。受燕王礼遇并重用,辅燕王世子守北平。

顾成于永乐二年(1404年),论功封镇远侯,任贵州总兵官。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州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举兵相攻,顾成率军弹压。永乐十二年(1414年),顾成逝世卒,享年85岁。

基本信息

编辑

字:景韶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江都

出生日期:1330年

逝世日期:1414年

主要成就:促成贵州建省

本名:顾成

官职:后军都督府右都督

爵位:镇远侯→夏国公(赠)

谥号:武毅

人物生平

编辑

屡立战功

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往来于江淮之间,后定居于江都。顾成年轻时天性仁厚,能矜恤鳏寡,好伸张正义,魁梧伟岸,少知书,通大义,膂力过人,善使马槊,并在身上刺有纹身,其祖父曾说:“是孙必兴吾门”。 元末,曾游历北京,有强盗十数人劫持其舟,同载者皆惊愕,唯独顾成奋勇而起,击走强盗。返回江都,张士诚在泰州起义,顾成认为其无能。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顾成前去投奔,因勇武被选为帐前亲兵,并擎掌伞盖。一次,朱元璋的渡船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然背船而行。

至正十六年(1356年),顾成随军攻打镇江,与十名勇士力战入城,被敌军擒获。同行十人都被斩杀,顾成却挣断绑缚,逃出城外,对众人说:“镇江城中皆庸夫,可聚屯”。于是率军夺取镇江,因功封为百户。 此后,顾成随军攻克常州、宣州、江阴,又跟随邓愈攻克通州(今江苏南通),升千户。攻双刀赵于枞阳,攻克安庆、江州、池州、兴国。

至正二十年(1360年),败陈友谅兵于龙江,得其战舰及马,特赐白金,陈友谅退走,仍据安庆、江州,顾成随军悉数收复,并得其八阵营诸寨。从克南昌援兵,进攻庐州,从克武昌、荆州、衡州。跟随常遇春下襄阳,取泰州,留守兴化。跟随徐达破旧馆,克湖州、苏州。

洪武元年(1368年),进封坚城卫指挥佥事。

洪武二年(1369年),领军克信阳、唐光。

洪武四年(1371年),顾成随陈德伐蜀,路上遇到敌军,亲手杀敌百余人,生擒二十余人。攻克罗江,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逼降汉州(今四川广汉)。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总帅。

镇守贵州

洪武六年(1373年),顾成生擒重庆妖贼王玄保及万户李邦祖等。

洪武八年(1375年),顾成调任贵州。当时,贵州蛮族对朝廷时叛时服。顾成连年用兵,将叛乱全部平定。

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征讨云南,任命顾成为前锋。顾成首战便夺取普定(今属贵州),后又率军留守。数万蛮族进攻普定,顾成出城迎战,手杀近百人,击退蛮军。当时,蛮族尚有军队留在南城,顾成便在斩杀俘虏时故意放跑一人,对他道:“今夜二鼓时,我就率军杀你们去!”当夜二鼓时分,顾成命军队吹角鸣炮,将蛮军惊走,因此特赐龙衣、金带,进封世袭指挥使。

洪武十七年(1384年),顾成平定阿黑、螺蛳等十余寨。

洪武十八年(1385年),顾成上奏朝廷,撤销普定府,将其地分为三个州、六个长官司。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讨平乖西扒、古里谷、劳金网等寨,擒杀关索岭首贼葛蓬及叛寇阿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夏,入朝赐文币二十副、钞三千贯、白金四百两,赐宴会同馆,升镇国将军、贵州都指挥同知。顾成到贵州后,征康佐叛蛮,破阿老诸寨峒。后来,有人告发顾成接受贿赂、僭用玉器,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他劳苦功高,没有加以追究。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平都匀、丰宁、西梁、瓦材等寇,斩首一万四千余人,俘生口三千八百人。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顾成改任骠骑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长子顾统任普定卫指挥使。顾成拜征南将军,与何福讨伐水西蛮,斩杀酋长居宗必登,又派指挥陆秉与儿子顾统讨平叛乱的西堡、沧浪诸寨。当时,顾成镇守贵州将近二十年,讨平叛乱数百起,都是诛杀首领,安抚余众,蛮族尽皆顺从。

论功封侯

洪武三十年(1397年),顾成被召回京师。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起兵靖难。顾成被任命为左军都督,随耿炳文北上御敌,结果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战败被俘。朱棣认为顾成是先朝旧人,亲自为他松绑,道:“这难道不是皇考的在天之灵将您赐给我吗?”向他诉说自己被迫起兵的缘由,并把他送到北平,协助世子朱高炽守城。

后来,南军围困北平。朱高炽指挥北平城的防御、调度,常常听取顾成的建议。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顾成因功被封为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镇远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子孙世袭,赐钞三千贯、白金一百两、彩币三十四副,并获赐铁券,仍旧镇守贵州。

复镇贵州

永乐元年(1403年)春,顾成到达贵州,蛮夷听到消息,欢趋出拜,叛者皆归,境内靖宁。顾成上表朝廷,请求在西北边境严加防备,并及早册立太子,得到成祖的褒奖。

永乐八年(1410年),顾成讨平思州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废除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并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后来,顾成又讨平台罗苗普亮叛乱。 顾成生性忠谨,留守北平时,虽然多方谋划,但却始终不肯统兵,也不肯接受赏赐的兵器。后来,顾成再次镇守贵州,屡平播州(今贵州遵义)、都匀蛮族叛乱,威震南中,当地百姓都为他设立生祠。

永乐十二年(1414年)五月,顾成病逝,终年八十五岁,追赠夏国公,赐谥“武毅”,嫡孙顾兴祖袭封,归葬于扬州故居。

历史评价

编辑

张廷玉:何福、顾成皆太祖时宿将,著功边徼。而一遇燕兵,或引却南奔,或身遭俘馘。成祖弃瑕录旧,均列茅土,亦云幸矣。福固不以功名终,而成之延及苗裔,荣不胜辱,亦奚足取哉。

杨士奇:自少壮履行阵,挺身战闘,奋勇无前,虽身被十数创,不稍引却,必致俘馘见功效。深于筹略,料敌制变,百不爽一。于谋国事,明大体,不琐屑细,故竭诚奉公,至老死不倦。诸葛公所云鞠躬尽瘁,毙而后巳者,公盖有焉。

轶事典故

编辑

保护太子

明成祖曾召顾成进京,让他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顾成叩首道:“太子仁爱英明,朝中都是贤能之臣,辅佐太子的事不是我所能做到的,还是让臣回去防御蛮族吧。”当时,汉王朱高煦意欲夺嫡,太子非常不安。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并道:“殿下只要竭诚孝敬,体恤百姓。再大的事情由皇帝决定,不必在意那些小人。”

人际关系

编辑

家庭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顾百四

追赠镇远侯。

祖父

顾千二

追赠镇远侯。

祖母

朱氏

追赠镇远侯夫人。

父亲

顾万一

追赠镇远侯。

母亲

周氏

追赠镇远侯夫人。

——

元配

彭氏

累赠夏国夫人。

继室

穆氏

生平不详。

李氏

生平不详。

子辈

长子

顾统

官至普定卫指挥,因父亲降燕,被建文帝诛杀。追赠太子太保、镇远侯。

儿子

顾勇

曾任贵州卫指挥同知。

顾铣

因父亲降燕,被建文帝诛杀。

顾铨

因父亲降燕,被建文帝诛杀。

顾锐

因父亲降燕,被建文帝诛杀。

顾亮

早逝。

三圣保

早逝。

生平不详。

孙辈

长孙

顾兴祖

明成祖时袭封为第二代镇远侯。

表格参考资料:

侯爵世系

顾成在明成祖时因功被封为镇远侯,子孙世代承袭,其爵位共传袭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绝。

镇远侯世系

第一代:顾成,建文四年(1402年)封镇远侯,子孙世袭 。永乐十二年(1414年)去世。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第二代:顾兴祖,顾成之孙,永乐十三年(1415年)袭爵。正统十四年(1449年)削爵。景泰三年(1452年)复伯爵。天顺元年(1457年)复侯爵。天顺七年(1463年)去世。

第三代:顾淳,顾兴祖之孙,天顺八年(1464年)袭爵。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

第四代:顾溥,顾淳从弟,成化九年(1473年)袭爵。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谥号“襄恪”。

第五代:顾仕隆,顾溥之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袭爵。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谥号“荣靖”。

第六代:顾寰,顾仕隆之子,嘉靖七年(1528年)袭爵。万历九年(1581年)去世,谥号“荣僖”。

第七代:顾承光,顾寰从子,万历十年(1582年)袭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去世。

第八代:顾大礼(一作顾大理),顾承光之子,万历二十六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1600年)间袭爵 。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去世。

第九代:顾肇迹,顾大礼之子,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遇害。

侯爵世系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编辑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镇远侯夏国武毅顾公神道碑铭》

后世纪念

编辑

扬州顾成墓

扬州顾成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是顾成夫妇的合葬墓,1958年出土,出土有一份完整的墓志铭及大量金银器物,现陈列于扬州双博馆内。

九溪顾成墓

九溪顾成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九溪村,墓碑上有楷书“明镇远侯晋封夏国公武毅顾公成字景诏之墓”字样,碑文为“恩承北齐赐三爵,功盖南帮第一家”。

下一篇 守御千户所

上一篇 负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