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编辑
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简称藏竹之所,别名方士羽化坛。位于中国江西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三清福地纠察府南30余米,三清宫东南侧270米处。处于三清福地八卦迷宫文王八卦“巽”位,即“巽山乾向”位置,正对方向是“飞仙台”。为三清福地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明代古建陵冢。从前一直被人们误以为是一个全真道士的羽化坛,故又名方士羽化坛。今据民间传说和考研,认为是明代第二代皇帝、《明史》记载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脱生逃亡晚年藏身三清山时所建改名换姓的隐陵。
中文名: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简称:藏竹之所
地理位置:中国江西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
詹碧云石雕像
陵前左狮
前面三层是平台,平台之上是拜台,拜台上面是玄宫,玄宫前嵌空白无字青石板墓碑一方。玄宫正中置须弥座,座上置佛教七级浮屠宝塔。宝塔高3.67米,由整条花岗石雕刻而成,分三段造型,下段为双层环形基座,中段成腰鼓形,正面镂空成拱状神龛。神龛内壁漆以明代皇家专用的朱红色。龛内放置詹碧云石雕像:左手托一小石砵,右手持一小石杵(chu),紫钵长携;耳廓低垂硕长,福康寿相;束发童颜,面容清癯;鼻梁高耸,脸如美玉;道冠长须,骨格清奇。雕像刻工细腻,栩栩如生,为三清山石雕珍品。又因设计存放于花岗岩镂空石龛内,虽历经五六百年而完好无损。
上段为7级6角密檐通身石雕宝塔,即七级浮图,隐大德高僧墓塔之意。塔身正面刻“昊天玉皇上帝”,自诩玉皇上帝之尊;背面刻“十方敕苦天”,隐以丛林领袖自居。墓周围矮墙仿五岳封土火墙式,墙身壁、柱暗做,前后四进院落敞露式拜堂结构,每层以寻杖石栏相隔,栏柱上端分别雕刻象征崇高圣洁、和合为贵的荷花;代表福禄长生、吉祥灵宝的葫芦;和雕工精湛、工艺精美、小巧玲珑的雌、雄石狮一对。雌狮怀抱幼狮象征子嗣昌盛、源远流长;雄狮脚踩圆球,表示权贵和一统寰球。
在明代,龙、凤、狮子是不能乱用的。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年八月,丁丑,“诏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内毁之。”据资料,此狮在明清时一般用于守陵狮。国家文物局古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1994年7月上三清山看了此文物后连声称赞:“绝了,这是中国民间的石狮子,中国独有,世界没有”。墙正中辟门,有汉唐遗风。
詹碧云墓文化元素独特:
第一,玄宫墓门前置无字青石墓碑一块,有类似像唐女皇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一样,故意空白,留与后人评说。以无字青石碑存世,还有象征着建文帝青骨的一生,漂泊流亡,先隐身于佛,后隐身入道,神秘离奇的一生是不方便也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呢?
陵前右狮
第三,两厢墓石雕刻精致豪华,墓门巨石拱砌宽阔高大,墓后弧形太师椅座,塔龛中碧云塑像居高临下直视墓门之前,令人望而敬畏。这样的大墓不是寻常僧道能够拥有,独特的形制在国内难得一见。说明墓主人不但拥有非同寻常的身份,又拥有十分可观的财富或募集财富的能力。
第四、其整体构思缜密奇巧,藏竹之所既包裹在两重八卦图阵里又秘隐于紫桓七星勺斗之中,规划布局竟合天地人合一之尊,天时地利之妙,周围遍植青松箭竹,且“治山”、“藏竹之所”用词奥妙神奇,让人费尽猜详,争论不已。晋 郭璞《葬经》云:“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即所谓藏,就是葬。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所谓生气,就是阴阳之气。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阳仪和阴仪。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