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子宁 编辑
练子宁(1350年~1402年),名安,字以行。江西临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人。英迈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8~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举贤荐能为己任,政声斐然。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成祖。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
别名:练安、松月居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临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
出生日期:1350年
逝世日期:1402年
主要成就:洪武十八年(1385)擢为榜眼
主要作品:《金川玉屑集》又名《练中丞集》
本名:练子宁
民族:汉族
职业:工部侍郎
祖先:练何
世系:练何第三十二世孙
练子宁英迈不群,志操不凡。自幼随同乡长者竹庄先生游学,赋水竹村居诗:“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箨长龙”。长大后,在邑庠读书,与金幼孜相友善,金幼孜对他说:“异日,子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
洪武十七年(1384),考中举人。
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身份参加廷试对策,极力申说:“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近日朝廷用人,狥名而不求实,小善骤进,小过辄戮,非育才用人之道”,言语恳切,毫不避讳,得到明太祖的赏识,擢一甲第二(榜眼),授翰林院修撰。母亲去世,力行古礼,归乡守制。服阕,复官,历迁副都御史、工部侍郎。
建文初年,与方孝孺一起被重用,改任吏部左侍郎。练子宁以贤否进退为己任,多所建议。不久,拜御史大夫。靖难之役爆发,李景隆北征屡败,召还。练子宁擒住李景隆,带到朝中数其罪状,请求诛杀。没有得到采纳。练子宁愤怒而激动,叩首大呼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于是大哭求死,建文帝罢朝。宗人府经历宋徵、御史叶希贤皆上疏李景隆因为行军无纪律而打败仗,怀有二心,宜诛。也没有得到采纳。燕军渡过淮河,靖江王府长史萧用道、衡王府纪善周是修上书论大计,斥责当权者。书下廷臣商议,当权者蓄怒欲发,想要羞辱二人。练子宁说:“国事至此,尚不能容言者耶?顾所论吾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权者惭愧而停止。
燕王朱棣即位,缚练子宁至。练子宁出言不逊,燕王割断他的舌头说:“吾欲效周公辅佐周成王。”练子宁手探舌血,大书地上“成王安在”,最终被支解而死,族灭其家,姻戚一百五十一人被杀,数百人被罚戍边,只有吉水钱氏幸免。同乡徐子权时任刑部主事,闻练子宁死,恸哭赋诗自杀。
练子宁被杀之后数年,吉水人钱习礼是练子宁的姻戚,因为没有被逮捕而被同乡认为是奸党,于是钱习礼将不安告诉杨荣,杨荣转告明成祖,明成祖欣然说“如果练子宁尚在,朕固当用之,何况是钱习礼呢?”
父:练伯尚,工诗。洪武初年,任起居注。以直言忤旨被贬,历任广德州同知、临江府通判、镇安府通判。
从子:练大亨,官至嘉定知县,听说燕军攻入南京,同妻子一起自沉刘家河而死。
《明史》:齐(齐泰)、黄(黄子澄)、方(方孝孺)、练(练子宁)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