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编辑

云南省辖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面积有19124.5平方千米,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千米,一江连六国,有4个国家级口岸。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辖1个县级市、2个县,2021年,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人口79.03万人,傣族是主体民族,世居着13种民族。截至2023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3万人。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西双版纳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建有1个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热点旅游城市之一,先后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全球12个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殊荣。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外文名: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shuangbanna/Sipsongpanna

别名:勐巴拉娜西

行政区划代码:5328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地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云南省

地理位置:云南省最南端

面积:19124.5 km²

下辖地区:1个县级市、2个县

政府驻地:景洪市

电话区号:0691

邮政编码:666100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33.3 万(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泐大佛寺、野象谷、傣族园

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火车站:西双版纳站

车牌代码:云K

地区生产总值:760.45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来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建置沿革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勐泐先民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号称勐泐国,都于景德,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澜沧江)王”。

历史照片

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此后勐泐一带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地方。泰定四年(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贺圈”,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双版纳爆发了勐遮、六顺、顶真三土司与勐海、勐混土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间的战争,云南当局派兵进入西双版纳弹压。

民国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把西双版纳分为八个行政区,柯树勋任总局长,先后属滇南道和普洱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普洱)。

傣族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5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及省批复文件,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即设立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棒、易武12个版纳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归版纳勐海领导)、易武瑶族自治区(归版纳易武领导)、布朗山区(归版纳勐混领导)、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归版纳勐养领导)。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十二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

1959年7月30日,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

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

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县,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9年,撤销易武县,并入勐腊县;撤销勐遮县,并入勐海县。

1993年12月,撤销景洪县,设立景洪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9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辖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县级市、2个县,分别是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另设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景洪工业园区,3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211个行政村,130个社区,2102个村民小组,352个居民小组,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宣慰大道69号。

行政区划

地名

驻地

行政区划代码

邮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532800

666100

景洪市

允景洪街道

532801

666100

勐海县

勐海镇

532822

666200

勐腊县

勐腊镇

532823

666300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面积有19124.5平方千米,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千米。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的会合处,海拔477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地质构造

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以澜沧江断裂为分界线。前者为半坡复背斜和德化复向斜,后者占有临沧-勐海褶皱系东南端。

半坡复背斜以中生界类复理石建造、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建造并伴以磨拉石建造为主,红色建造零星出露,新生界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其上。德化复向斜,中生界红色建造大面积分布,局部为磨拉石建造、碳酸盐建造与含煤碎屑建造。临沧-勐海褶皱东南端,出露元古界澜沧群与大勐陇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勐海花岗岩基占据很大空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星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星图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图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褶皱系的末端,山地丘陵约占95%,山间盆地(坝子)和河流谷底约占5%。全州周围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以澜沧江为界,分中、西、东3个地貌区域。东部无量山脉,纵贯景洪市东北部和勐腊县,海拔1000-1500米。西部为怒江山脉余脉,分布在勐海县全境。除有少数珠状相串的盆地和低山外,多为切割山峦,山地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中部被澜沧江下游及其支流侵蚀切割成众多的开阔低峡和群山环抱的宽谷盆地,集中在景洪市西部、南部和勐腊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

西双版纳属整个地势多为高度被切割的山原地貌。州内最高点在勐海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为2429.5米,最低点在勐腊县良各脚西南的澜沧江河谷,海拔470米。

河流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河流属于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2761条,河网总长达12177千米,河网密度0.633平方千米。全区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5亿立方米。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自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全长2354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国境内全长2198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澜沧江在景洪市河段干流总长174千米,流域面积7093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7.89亿立方米。河水大流量出现在9月份,历年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59立方米/秒,出现在4月份;年平均流量1845立方米/秒。澜沧江于内勐腊县南腊河汇口流出国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海。

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了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因而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

2021年全州各县市年雨量在1024.4~1365.3.毫米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和勐腊偏少,勐海正常;总日照时数各县市在1878.5~2241.0小时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和勐腊正常,勐海偏多;年平均气温各县市在18.9~23.5℃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偏高,勐海和勐腊正常;年内主要气象灾害为风雹灾害和暴雨洪涝。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矿产有岩盐、铁、铜、锰、钴、稀土(磷钇矿、独居石)、褐煤、油页岩、铅、锌、汞、钨、金、高岭土等矿产。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铜矿储量10530吨,主要分部在景洪市三达山、大勐龙,勐腊县瑶区、易武、象明等地。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水资源

西双版纳地表水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二是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汇入本州境内,总量为23.6亿立方米;三是州内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从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的总水量达6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2.52亿立方米。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澜沧江、普文河、补远江、流沙河、南阿河、南腊河、南览河、南果河为8条主要河流。

生物资源

动物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全州有森林面积155.5万公顷,各级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面积622.8万亩。有西双版纳和纳板河流域2个国家级保护区,面积402万亩;有布龙和易武2个州级保护区,面积103.25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1.26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保护小区,面积6.35万亩。有西双版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总面积为1147.9平方千米。在蓊郁叠翠、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特有植物153种,如望天树、版纳青梅、云南肉豆冠等;濒危植物134种,如西南紫微、铁力木、云南石梓、云南美登木等。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

西双版纳有野生动物756种,占全国的25.3%。其中,已知哺乳动物108种,已知鸟类427种,已知两栖类野生动物47种,已知爬行动物74种,被誉为“动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多达109种,不仅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及仅产于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动物。

自然保护区

类别

保护区名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

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双孔鱼市级自然保护区

景洪布龙市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罗梭江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

编辑
截至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2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3.8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6.09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1.39万人;城镇化率50.42%,比2022年末提高2.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91万人,比2022年增加0.02万人,人口出生率6.89‰,比上年微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96万人,比2022年增加0.05万人,人口死亡率7.27‰,比上年提高0.3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38‰,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

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30万人。

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常住人口67.2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3.8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6.09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1.39万人;城镇化率50.42%,比2022年末提高2.01个百分点。从年龄构成看,0-15岁人口23.10万人,占全州人口的17.33%;16-59岁人口90.80万人,占68.12%;60岁及以上人口19.40万人,占14.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50万人,占9.38%。与上年全州数据相比,0-15岁少儿人口减少0.10万人,比重下降了0.41个百分点;16-59岁人口增加1.20万人,比重下降了0.3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40万人,比重上升了0.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0.70万人,比重上升了0.36个百分点。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69.90万人,占总人口的52.44%;女性人口63.40万人,占总人口的47.56%;总人口性别比为110.25(以女性为100),比上年降低0.04。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生人口0.91万人,比2022年增加0.02万人,人口出生率6.89‰,比上年微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96万人,比2022年增加0.05万人,人口死亡率7.27‰,比上年提高0.3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38‰,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西双版纳州十三种世居民族

汉族

傣族

哈尼族

彝族

拉祜族

布朗族

基诺族

瑶族

苗族

回族

佤族

壮族

景颇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现生产总值7213891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7182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896577万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660132万元,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7%。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5194元,比上年增长4.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3921元/人,比上年提高5.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4324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7%。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财政总收入462382万元,比上年下降2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353万元,下降17.2%。其中,税收收入162318万元,下降36.8%;非税收入171035万元,增长17.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4833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444万元,增长16.5%;教育支出264187万元,增长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054万元,下降5.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44496万元,增长5.3%;卫生健康支出214729万元,下降12.8%。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款85269万元,比上年增加73884万元。

2023年1—4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45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7.9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5亿元,下降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1.75亿元,增长8.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2564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645274万元,增长4.6%;林业产值701038万元,增长3.7%;畜牧业产值219427万元,增长11.8%;渔业产值152833万元,增长1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992万元,增长6.8%。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粮食种植面积128.62万亩,比上年增加0.49万亩;甘蔗种植面积21.66万亩,减少1.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2.23万亩,增加2.25万亩。年末茶叶面积143.31万亩,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亩;水果面积68.63万亩,增加 2.30万亩;橡胶面积451.23万亩,增加0.08万亩。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肉类总产量3.99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猪肉产量2.62万吨,增长8.1%;牛肉产量0.39万吨,增长4.1%;禽肉产量0.94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0.43万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33.6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5%;全年生猪出栏33.64万头,比上年增长3.9%。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渔业养殖面积8.96万亩,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8.70万吨,比上年增长4.1%。

2023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68亿元,同比增长4.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面积、产量、单产实现“三增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26.34万亩,同比增长0.7%;粮食总产量48.93万吨,比上年增加0.52万吨,增长1.1%;粮食综合单产387.2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29公斤/亩,增长0.3%。主要农产品产量中,水果产量138.44万吨,增长19.7%;蔬菜产量51.02万吨,增长10.0%;干毛茶产量6.57万吨,增长1.2%;干胶产量32.76万吨,增长0.5%;肉类总产量4.07万吨,增长6.1%;水产品产量9.24万吨,增长6.5%。

第二产业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部工业增加值937247万元,比上年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5%;私营企业增长10.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9.2%,制造业增长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中,铁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7%,制糖业增长3.2%,精制茶加工业增长3.2%,合成橡胶制造业增长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4.9%,电力生产业增长2.8%,电力供应业增长2.6%。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58798万元,比上年下降3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1.1%;股份制企业下降3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4.3%;私营企业下降52.8%。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下降103.5%,制造业下降4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8%。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045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5983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利润5177万元,增长85.2%。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8%。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2%。

202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6%,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4.2%。从主要行业看,电力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6%;制糖业增加值下降1.7%;合成橡胶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1%;电力生产业增加值下降15.6%;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5.6%;铁矿采选业增加值下降28.6%。

第三产业

西双版纳州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启旅游业,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景洪市于1999年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国内贸易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350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2865万元,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74423万元,增长3.2%;金融业增加值305141万元,增长6.1%;房地产业增加值620803万元,下降2.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95815万元,增长4.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7%,利润总额增长18.8%。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5903万元,比上年下降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47931万元,下降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7972万元,下降1.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137731万元,下降1.7%;餐饮收入额578172万元,下降4.7%。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4%,饮料类下降4.7%,烟酒类增长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6%,化妆品类下降13.6%,日用品类增长14.5%,书报杂志类增长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8.1%,中西药品类增长21.9%,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7.6%,通讯器材类下降9.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0.9%,汽车类增长31.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16.9%。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48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2023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73亿元,同比增长1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0.51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22亿元,增长16.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37.55亿元,增长12.1%;餐饮收入66.18亿元,增长16.1%。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2%、7.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具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6%、14.0%、17.6%。

旅游和对外经济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782.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国内游客4782.71万人次,增长36.6%。旅游综合总收入6069823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068879万元,增长36.2%。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进出口贸易总额4757976万元,比上年增长77.7%。其中,进口2287109万元,增长61.1%;出口2470867万元,增长96.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32.2%。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5%。

金融和保险

截至2022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6385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0%。其中,住户存款5666478万元,增长11.6%;非金融企业存款1265413万元,增长16.0%;机关团体存款1918975万元,增长27.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1952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住户贷款3698878万元,增长7.9%;企

截至2020年12月,西双版纳州公路全长9041千米,涉及3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256个建制村(居委会),13个其他单位,2249个自然村。其中: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360千米、一级公路11.807千米、二级公路446.274千米、三级公路315.989千米、四级公路6668.247千米、等外公路1238.683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846.686千米、省道412.267千米、县道2142.889千米、乡道2996.438千米、村道2642.72千米;按路面类型划分:沥青混凝土路面2984.794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4171.979千米、未铺装路面(中级、低级、无路面)11884.227千米。桥梁共1691座,桥梁全长204170.66延米;隧道共115道,隧道全长86251.52延米。

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州汽车客运站达28个(一级站2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1个、四级站23个)、等级货运站达4个(均分布在磨憨口岸),实现县(市)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覆盖率100%、乡镇等级客运站覆盖率100%。全州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全国联网售票,开通客运班线256条(国际:10条、省际:6条、市际:62条、县际:40条、县内:138条),投入客运车辆1729辆,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88.21%。

主要公路

公路名称

起点

终点

经过省份

213国道

甘肃兰州

云南磨憨

甘肃、四川、云南

214国道

青海西宁

云南景洪

青海、西藏、云南

昆磨高速公路

云南昆明

云南景洪

云南

水运

景洪港

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州水路通航里程达194千米,其中澜沧江州域通航里程达182千米;全州码头数量达23座、各类舶位数量达45个(景洪港共有码头23座,各类泊位31个;关累港共有各类泊位14个),建成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水上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开通国际集装箱运输通道。西双版纳景洪港是中国国家一类口岸,与老缅泰三国商船通航,开辟了多条国际水运航道。

航空

主词条: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西南部嘎洒镇,于1987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90年4月7日正式通航运营,1997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是西南地区“文明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

2017年,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2万架次,同比2016年增长-8.87%;旅客吞吐量399万人次,同比2016年增长-7.95%,货邮吞吐量1.3万吨,同比2016年增长19.78%。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铁路

2016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工。铁路全长1035千米,由昆玉、玉磨、磨万铁路组成,北起云南昆明,经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到磨憨口岸,再经老挝境内的磨丁、孟赛、琅勃拉邦、万荣,最后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老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 2021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全州共有公交企业3家、出租企业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30家,投入运营公交车244辆、出租汽车639辆、网约车169辆。

文化习俗

编辑

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西双版纳傣文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以印度梵文为基础。

20世纪50年代,对西双版纳傣文在原有文字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傣文称为新傣文,原有的文字称为老傣文。改进后的西双版纳傣文,在保留原来字母形式和表音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语音增删了若干字母,改变了声调符号,并对字母读音、附加符号的使用和书写规则作了规范。

非物质文化

截至2021年,西双版纳有国家二级文化馆2个,国家三级文化馆1个,不可移动文物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登记备案国有博物馆2座,馆藏可移动文物233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各级非遗项目、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0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代表性传承人463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非遗传习馆(所)33所。

国家级保护名录

傣族泼水节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章哈

基诺族大鼓舞

傣族象脚鼓舞

布朗族弹唱

傣族织锦技艺

贝叶经制作技艺

召树屯与南木诺娜

普洱茶(大益)制作技艺

傣族医药

省级名录

傣族壁画

傣族高升制作技艺

傣族关门节

开门节

普洱茶(七子饼)传统制作技艺

哈尼族服饰制作技艺

基诺族特懋克节

傣族传统武术

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傣族大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普洱茶老字号(车顺号)传统制作技艺

文学艺术

  • 傣族诗歌与故事传说

    世居民族

    在傣族文学艺术中,诗歌与故事传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傣族诗歌包括古歌谣、情歌、叙事长诗三个主要部分。古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产歌、仪式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等几个类型。

    情歌以主体内容而论,可分为“求爱诗歌”与“失恋诗歌”两大类。其特点都带有“情音”、“情话”、“情书”的混合含意。

    傣族的叙事长诗有550部之众,包括创世史诗、神话史诗、英雄史诗和悲剧叙事诗几个大类,神话史诗《鸟沙巴罗》《粘芭细敦》《兰嘎西贺》与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英雄史诗《沾响》称为“五大诗王”,长诗中有6部有名的悲剧叙事诗,即《线秀》《娥姘与桑洛》《叶罕佐与冒弄养》《葫芦信》《楠波冠》《宛纳与帕丽》。

    傣族民间流传的故事多为口头流传,少数的手抄本。故事的种类有神州、历史传说、风流传说、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童话寓言等等。

  • 壁画艺术

    傣族创造了民族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其绘画主要有壁画、长诗文本插图,版漏金水装饰图案等。壁画主要绘制在佛寺的墙壁上,多是佛经故事和佛本生故事,有“三魔女斗法”、“萨陲太子出游”、“鹿本生经”、“舍身喂虎”、“六象朝拜”、“菩提树下诞生”、“涅般”等。此外有少量以叙事长诗为题材的壁画和反映傣族生活、劳动、狩猎、沐浴、出征活动的画面。

  • 歌舞

    民族歌舞

    傣族称歌曲为“甘哈”。傣族传统的歌曲有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也尚”的劳动歌,称为“浪笙”的欢喜欢调以及山歌,用胡琴伴奏的歌曲、诉苦歌等。

    傣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有孔雀舞蹈,主要有孔雀舞、金鹿舞、白象舞、歌舞、象脚鼓舞、武术舞等。表演孔雀舞、金鹿舞和白象舞,分别以孔雀、马鹿、白象的模具为道具,由表演者披戴模型,模拟孔雀、金鹿、大象的各种动作。

    歌舞,常见有《依腊灰》《花环舞》《软苏舞》《荷花舞》《腊条舞》《帽子舞》《扇子舞》等。

    象脚鼓舞,是以象脚鼓为道具,挎鼓边走边舞的男性舞蹈。舞者自作伴奏,配以蹲、踢、蹬、扫等腿部动作。节奏铿锵明快,动作刚柔兼容。

    武术舞,是舞蹈与武术兼容的舞种,包括拳术舞、精术舞、刀术舞。舞者为男性,或赤手空拳、或手持刀、棒、双人对舞,作击、刺、劈、砍、配以腿部的跃、蹲、蹬、扫动作,以锣鼓作伴奏而舞。

  • 贝叶经与傣族文学

    傣文贝叶文献包括两个大类:佛教经典、傣文文献。傣族的贝叶文学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部分:记录、整理和改变傣族民间古老的口承文学作品;引入信奉南传佛教的诸民族国家的文学作品;由佛寺培养的傣族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

    民族习俗

  • 服装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 民居建筑

    傣族民居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民族节日

    2017年西双版纳告庄水灯节2017年西双版纳告庄水灯节

    傣族重大传统节庆有“桑堪比迈”(泼水节)、豪瓦萨(守夏或入雨安居,俗称关门节)、奥瓦萨(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称开门节)等。哈尼族(阿卡人)主要有“嘎汤帕”、“耶苦扎”等传统节日。

    民族

    节日

    介绍

    傣族

    “桑勘比迈”节

    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哈尼族

    “嘎汤帕”节

    (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

    “拉祜族”节

    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布朗族

    “豪瓦萨”节

    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

    “物懋克”节(过年)

    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

    盘王节

    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 特产美食

    编辑

    地区特产

  • 茶叶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在勐海有一株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著名的茶叶品种有:南糯白毫、佛香茶、云海白毫、岗绿、旋云茶等。

  • 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为哥伦比亚湿法加工的小粒种咖啡一类。优良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小粒种咖啡的生长,并形成了云南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独特风味。

  • 热带水果

    特色产品及特色饮食

    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番荔枝、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

    番木瓜傣语称“麻贵沙宝”,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勐养,橄榄坝等低海拔河谷盆地。

    勐板橘是柑橘类碰柑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傣语称为“麻租勐板”,因原产地在今勐海县打洛镇勐板,曼桑一带而得名。

    椰子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西双版纳低海拔河谷盆地一带均有栽培,主产于橄榄坝,景洪坝。所植椰子有高脚椰子,矮脚椰子。

    柚子俗称大泡果,西双版纳傣语称“麻景掌”或“麻哦”。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河谷盆地。

    树菠萝又叫菠萝蜜,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蜜”,是西双版纳地区所产水果中果实最大,气味最香的水果,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坝区。

  • 南药

    傣锦傣锦

    西双版纳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

  • 傣锦

    傣锦是傣族著名的纺织品。傣锦有棉布织锦和丝绸织锦之分。傣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担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西双版纳傣族早在唐宋时期便掌握了用木棉絮纺线、织布的技术。明洪武、万历年间,已能用手工织出“丝幔帐”、“绒锦”作为贡品进贡。傣族手工织锦技艺已经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产品

    木雕

    棉纸

    油纸伞

    傣陶

    橡胶

    白糖

    春蕊

    龙山龙虾

    肾茶

    龙山毫针

    野生蜂蜜

    七子饼茶

    龙山毫尖

    尚勇毛尖茶

    版纳云奇茶

    山云毫绿茶

    血竭

    樟脑

    笋干

    龙山旋峰

    南糯白毫

    儿茶

    槟榔

    白豆蔻

    云海白毫

    佛香茶

    普洱茶

    银奖沱茶

    红碎茶

    工夫红茶

    含笑吐三香茶

    版纳银峰

    版纳曲茗

    曼松茶

    特色食品

    主词条:傣味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

    特色饮食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包蒸鸡

    酸笋煮鱼(鸡)

    炸牛皮

    酸笋煮鸡

    菠萝紫米饭

    黄蚂蚁蛋

    酸笋煮螺蛳

    油炸青苔

    包烧猪脑

    喃咪

    腌牛脚筋

    鸡肉稀饭

    包烧鲜鱿

    卵石鲜鱼汤

    煮苦笋

    舂菜

    油炸蜂蛹

    幼嫩尖叶类野菜

    蕉叶包蒸牛肉

    炒野生菌

    包烧猪眼睛

    香茅草烤鸡

    剁生

    毫崩

    蕉叶包蒸猪肉

    椰仁煮鸡

    百旺

    蕉叶包蒸鱼卵

    臭菜煎蛋

    毫栋

    酸蚂蚁蛋汤

    鸡肉米粥

    炒黄笋

    石烹鲜鱼汤

    蟹肉煮圆子

    油炸五香芭蕉花

    毫糯索

    竹筒煮鸡汤

    烧烤牛肉丝

    瑶族粽子

    酸笋煮干巴

    竹香糯米饭

    菠萝饭

  •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西双版纳人文地图西双版纳人文地图

    截至2021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1个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8个A级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13个)、4个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3个省级)、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城市、2个省级旅游强县(市)、9个省级旅游名镇、18个省级旅游名村、2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科技旅游基地、1个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西双版纳种类齐全、全天候和常年性的丰富旅游度假资源,西双版纳州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启旅游业,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景洪市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西双版纳A级旅游景区名录

    等级

    景区名称

    5A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4A

    西双版纳傣族园

    景洪曼听公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景区

    3A

    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

    西双版纳曼迈桑康景区

    2A

    西双版纳南药园

    思小高速公路(西双版纳段)

    1A

    勐海景真八角亭景区

    西双版纳雨林谷

    西双版纳打洛独树成林景区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类别

    单位名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真八角亭

    曼飞龙塔

    曼短佛寺

    曼春满佛寺

    茶马古道勐腊段

    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定国

    中缅会谈纪念碑

    曼阁佛寺

    曼勒塔庄莫

    景哈洞穴遗址

    曼崩铜塔

    主要景点

    景点

    介绍

    图片

    望天树景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云南省勐腊磨憨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内,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中国热带雨林典型的代表,位于勐腊县东北14千米处,距景洪市134千米,距国家一级口岸磨憨60千米。

    望天树景区望天树景区

    勐仑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1959年1月1日在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占地面积1100公顷,海拔570米,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AAAAA级旅游风景区。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野象谷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距景洪市22千米,是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

    西双版纳野象谷西双版纳野象谷

    傣族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是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座落橄榄坝,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距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27千米。是西双版纳州集中展示傣族宗教、历史、文化、习俗、建筑及服饰饮食等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主景区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为重要部份组成。

    西双版纳傣族园西双版纳傣族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在27025.5亩热带沟谷雨林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园距景洪市以北6千米,位于214(昆洛)国道旁。公园以“热带沟谷雨林、孔雀放飞及野生动物展示、哈尼族爱伲文化”为三大主题特色,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城区,占地120公顷,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授牌“国家级大学生野外实践基地”。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作为中国最大的南传佛教寺院,它是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勐泐大佛寺勐泐大佛寺

    曼听御花园

    曼听御花园的前身是傣王御花园,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市中心曼听路35号,于1982年依托御花园遗址拨款重建,1985年4月正式对游人开放,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400余亩,划分为民族文化广场、御花园文化区(荷花园、兰花园、叶子花园)、放生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御象文化区、铁刀木林区、民族歌舞表演场等。

    曼听御花园曼听御花园

    友好城市

    编辑

    城市

    签约时间

    城市

    签约时间

    美国奥斯汀市

    1999年10月13日

    老挝琅勃拉邦省

    2002年10月18日

    泰国清莱府

    ---

    上海浦东新区

    ---

    韩国京畿道议政府市

    2022年3月

    黑龙江省漠河市

    2022年3月

    老挝琅勃拉邦市

    2019年11月1日

    荣誉称号

    编辑

    中国避寒旅游城市

    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

    2016国内十大旅游目的地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

    中国五大长寿地带之一

    中国最具旅游吸引力的边疆名城

    2016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

    中国高负离子城市美誉榜之首

    全球12个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21上半年“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排名第一

    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知名人物

    编辑

    知名人物

    人物

    介绍

    刀栋庭

    曾任猛罕土司、摄政西双版宣慰使。建国后,历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刀美兰

    中国当代舞蹈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

    刀林荫

    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刀世勋

    世袭车里宣慰使,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九届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召存信

    宁洱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中央西南区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连续七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下一篇 雷州半岛

    上一篇 菲律宾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