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象枢 编辑
魏象枢(1617年-1687年),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寒松,山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人。清朝官员。
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起家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上疏请求整饬吏治。康熙十一年(1672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十三年(1674年),授户部侍郎,支持西南用兵,筹措粮饷,多所规划。十七年(1678年),晋位左都御史,设监察御史,又屡次参核封疆大吏。十九年(1680年),迁刑部尚书。二十二年(1683年),辞官。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年七十一,谥号敏果。
魏象枢与魏裔介并称“二魏”。治学强调个人修养,主张“为人谋,须人我一体,方是忠;与朋友交,朋友信之,方是信;择善而从,方是习。惟清心寡欲,明善诚身,才可以对亲、对友对君”。不赞成朱熹“即物穷理”,亦反对王阳明心学闭户澄心以尽其理,主张致知在格物,物即天下国家身心意,致知功夫即在其中。主要著作有《寒松堂集》《庸斋闲话》《儒宗录》《知言录》《嘉言录》《寒松堂诗集》等。
字:环极(一作环溪)
号:庸斋,寒松
谥号:敏果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蔚州(今河北省蔚县)
出生日期:1617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687年9月6日
主要作品:《寒松堂全集》
本名:魏象枢
官职: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魏象枢生于1617年九月二十日(10月19日),顺治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
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己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特别是魏象枢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作风对形成康熙间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推动作用。魏象枢两度为官20余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研制有据,行之有效,在当时已被奉为典范,直到乾隆时还下令群臣“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
魏象枢尝自题对联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其在致仕归休时曾获御赐“寒松堂”匾额。康熙二十五年卒后谥敏果。有《寒松堂集》、《寒松堂诗集》传世。
但也有学者指出:汤斌、魏象枢、魏裔介等虽强称宋学名家,但对宋学并无什么系统研究,仅以朱学仰承满清朝廷意旨,以达通显贵装点门面而已。
魏象枢
康熙十一年,母丧终,用大学士冯溥荐,授贵州道御史。入对,退而喜曰:“圣主在上,太平之业方始。不当以姑且补苴之言进。”乃分疏,言:“王道首教化,满、汉臣僚宜敦家教。”“督抚任最重,有不容不尽之职分、不容不去之因循,宜责成互纠。”“制禄所以养廉,今罚俸例太严密,宜以记过示罚,增秩示恩。”“治河方亟,宜蓄人才备任使。”“戒淫侈宜正人心,励风俗宜修礼制。”圣祖多予褒纳。复疏纠湖南布政使刘显贵侵公帑不当内升,给事中余司仁欺罔不法,皆坐黜。十二年,以岁满加四品卿衔,寻擢左佥都御史。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疏论筹饷,请确估价直,严覈关税,慎用各直省布政使。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各直省举劾属吏多失当,江苏嘉定知县陆陇其有清名而被劾罢,象枢疏荐之。镇江知府刘鼎溺职,题升粮道;山西绛州知州曹廷俞劣迹显著,纠察不及:象枢疏劾之。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
魏象枢
象枢以冯溥荐再起。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溥曰:“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于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子学诚,进士,授中书。上推象枢恩,改编修,官至谕德。嘉庆间,录贤良祠诸臣后裔,赐象枢四世孙煜举人。
邓子曰:余叙述一代学术,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学一派,则二魏象枢、裔介、汤斌、李光地,汉学一派,则徐乾学、纪昀、阮元、毕沅,皆以大人先生,执学界之牛耳,然而无取焉者,一则伪名道学,以腴媚时君,一则著述虽富,或假手于其食客,是故清学而有此巨蠹之蟊贼,而清学亦衰矣。 (邓实 :清代学术之流变 《国学今论》【《国粹学报》第一年(1905)第四、五号】)
魏象枢
魏象枢为官期间,忠心耿耿,勤于政事。在清王朝建立之初,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面对当时政治、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时局,他竭尽全力为统治者献计献策,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和设想。在任用官吏方面,他主张以才能和品行为标准,定期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严惩循庇受贿的贪官污吏,选贤任能;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尽快整治江河,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整顿税收和关税制度,确诂价值;在整饬社会风气方面,他主张兴教化,正人心,励天下,戒邪恶。因事被坐后,魏象枢离官而去十三年。被重新任用后,他先后举荐了毕振姬、陆陇其、张沐等十余人。复出之后,他对整肃纲纪不遗余力,因为政绩卓著,屡屡被迁,官高爵显,成为当时名重一时的理学名臣。
魏象枢
总之,魏象枢是一位事事以百姓为念、清正持法、奉公克己、才华出众的廉吏。尽管他的出发点是从维护清王朝统治出发的,但客观上有益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生。他研究学问,重经世之学,同时以开拓的思想对传统之学进行反思,反对空谈义理,主张务实。这些使得他成为清初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魏象枢《寒松堂诗集》
孤竹何崔巍,两裔高千古。
仰止梦魂间,有怀常欲吐。
安得陟山巅,瓣香头一俯。
告我希圣心,难济苍生苦。
凛凛对简书,汗下浑如雨。
此行负朝廷,愆尤何日补。
遥望乞神灵,相助驱豺虎。
滦水自无波,澄清在畿辅。
【赠乔文衣】
数年惊宦海,无日不高吟。
冰雪幽人气,琴书侠士心。
世情添白发,交谊冷黄金。
留客坐山月,床头话古今。
【剥榆歌】
黄沙日暮榆关路,烟火尽绝泥寒户。
路旁老翁携稚儿,手持短铁剥榆树。
我问剥榆何所为,老翁倚马哽咽悲。
去岁死蝗前死寇,数十村落无孑遗。
苍苍不恤侬衰老,独留余生伴荒草。
三日两日乏再饘,不剥榆皮那能饱。
榆皮疗我饥,那惜榆无衣。
我腹纵不果,宁教我儿肥。
嗟呼,此榆赡我父若子,日食其皮皮有几。
今朝有榆且剥榆,榆尽同来树下死。
老翁说罢我心摧,回视君门真万里。
【李恒岳妻兄自蔚来访喜而赠之】
握手东庄一载余,劳君远过旅人居。
晚年难得同心侣,夜话如看太古书。
顾我廉名承义重,于今言路报恩疏。
只应早晚归休去,莫累高贤更拮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