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韩合并条约 编辑
《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称为韩日并合条约(韩语:한일 병합 조약);日本称为日韩并合条约(日语平假名:にっかんへいごうじょうやく)或韩国并合相关条约(韩国并合ニ関スル条约))是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于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韩国皇帝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史称日韩合并, 因此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大韩帝国的灭亡,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并开始进行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由于《日韩合并条约》使韩国沦为了殖民地,所以韩国又称《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为“庚戌国耻”(1910年为庚戌年)。
中文名:《日韩合并条约》
结果:韩国沦为殖民地
签订双方:日本、韩国
签订日期:1910年8月22日
类型:不平等条约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日本正式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是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朝鲜的原宗主国清朝,驱逐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加紧控制朝鲜。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朝鲜从此改称韩国。而此时的日本则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于将韩国变为其殖民地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又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了朝鲜半岛,至此日本成为唯一支配韩国的外国势力,为其最终吞并韩国开辟了道路。
日本在日俄战争爆发后不久,曾强迫大韩帝国政府于1904年2月23日与之签订《日韩议定书》,规定韩国协助日本对俄作战,将韩国拉进了日本阵营。同年8月2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签订《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将日本人以财政顾问和外交顾问的身份安插到韩国政府。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又于1905年11月17日胁迫韩国与其缔结《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条约),剥夺了韩国的外交权,设置韩国统监府以控制韩国,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韩国统监,韩国由此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韩国又订立了《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剥夺了韩国的司法权,解散了大韩帝国军。经过这短短三年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韩帝国已经名存实亡,沦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吞并只是时间问题了。
伊藤博文和驻韩日军司令长谷川好道在韩巡视
而在韩国内部,也有大批亲日派为虎作伥。在政府中以李完用、朴齐纯等人为首,他们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丁未七贼”;而民间则是宋秉畯、李容九组建的“一进会”,积极推动日本对韩国的吞并。但更多的韩国人并不甘做日本人的奴隶,一批有民族气节的文武官员接连上疏请求诛杀卖国贼,闵泳焕、赵秉世等大臣为此自杀殉国。广大普通百姓更是拿起武器,组织义兵,反抗日本的侵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义兵运动。义兵运动自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展开,1907年日本解散韩国军队时达到高潮,几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义兵斗争。义兵一度在1908年2月围攻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对日本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日本急忙从国内增援两个旅团,综合调动军、警、宪力量镇压义兵运动,并对韩国人民进行血腥的屠杀,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仅从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15000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到1909年下半年,义兵运动逐渐平息下去。镇压了韩国人民的反抗以后,以及在日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成功排挤中俄、剥夺韩国一系列主权、得到列强承认和韩国亲日派支持的背景下,日本方面认为吞并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正式将韩国变为殖民地。
前奏
事实上,日本政界长期以来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派是以山县有朋、寺内正毅为代表的“强硬派”(又称“武断派”),一派是以伊藤博文、井上馨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文治派”),“强硬派”主张尽快吞并朝鲜半岛,而“稳健派”则对合并持慎重态度,比如伊藤博文主张应先对韩国进行“抚慰”,以获取他们的好感,进而不断增加日本的影响力,在时机成熟时再合并。伊藤任韩国统监时期的对韩政策遭到了日本“强硬派”、右翼组织黑龙会和韩国亲日组织一进会的猛烈抨击,主张立即合并的占了上风。1909年3月30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出台“韩国合并方针”,4月10日,该方针征得了伊藤博文的同意,1909年7月6日为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决定“在适当时机断行对韩国的合并”。 在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日韩合并、还没有对韩国下手的时候,1909年10月26日,日本的韩国前统监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被韩国青年安重根刺死。以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为契机,合并论浮上水面,日本朝野开始大力鼓吹立即对韩国实施吞并。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至此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进会搭起的牌楼
就在一进会发表《合邦声明书》的第二天,“西北学会”、“大韩协会”、“汉城府民会”等韩国社会团体在汉城召开临时国民大会演说会,声讨一进会的卖国行为,坚决反对日韩合邦。《大韩每日申报》则作为与《国民新闻》对立的报刊,成为反对日韩合并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12月5日,《大韩每日申报》以《奴会宣言》为题目发表社论,称一进会是“奴会”,揭穿其“合邦请愿”的阴谋;8日,又发表社论历数一进会之卖国历史。韩国政府的一些重量级大臣,如闵泳韶、李重夏等也反对合邦。反对合邦的运动迅速蔓延到韩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平安道)抵制最力。人们在布告中宣称“古今中外,哪有愿意合并到别国之人?我们国民只知保卫具有四千年历史的祖国!我们生为大韩人,死为大韩鬼!”刺伤李完用的李在明就是平安南道平壤人。俄国远东、中国东北及上海、美国和日本东京等地的韩国侨民也掀起反对合邦的运动,响应国内的斗争。留日学生金益三为刺杀李容九专程归国,刚到永登浦就被日本宪兵发觉并逮捕。统监府面对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一面于12月9日召集大韩协会等团体的负责人,要求禁止一切集会;10日又查封了“国民大会演说委员会”,没收该会拟向韩、日皇帝提出的反对合邦的上书、宣言等文件;另一方面,统监府当局以1000元收买了在汉城的日本新闻记者,让他们组成记者团,宣布赞成合邦;又收买李容九,指使他成立一系列组织与大韩协会等团体对抗。12月10日,李容九成立了“一进会合邦声明赞成同志会”,随后又成立了“汉城普信社”、“赞成建议所”、“国民义务赞成会”、“绅士协议所”等有名无实的亲日团体,纷纷发表声明呼吁合邦。在金钱收买下,大韩协会要人如尹孝定等人也在合邦问题上改持“中立”立场,闵泳韶等人也为自身安全计而销声匿迹。但统监曾祢荒助驳回了一进会的上奏和递交李完用的请愿书,并于1910年2月2日与首阳桂太郎一同表态叫停“合邦”运动。因为决定是否并合是日本人的权利,朝鲜人一律严禁参与。
缔约
在日韩双方主流舆论要求合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行动,1910年5月30日,日本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 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合并实行方法细目》,方案包括改“韩国”国号为“朝鲜”等22项条款,并在7月8日被日本内阁通过。 而驻韩日本宪兵司令兼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则侦察韩国各方面动静,并发布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以尽可能控制韩国人反对合并的骚动。1910年7月23日,寺内正毅来到汉城,准备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以完成对韩国的吞并。这时候,一进会在韩国社会动员合邦工作已经完成,退居二线已久的总理大臣李完用再次粉墨登场了。他当时伤病尚未痊愈,便于7月29日急赴汉城。李完用及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于1910年8月16日与寺内正毅在统监府官邸展开密谈,寺内正毅摆出了日韩合并的方案,并把关于合并的照会交给李完用。照会声明:“日韩两国国土相连,人文相似,自古以来凶吉利害相同,终于形成不可分离之关系。因此,帝国敢于担二次大战(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风险,牺牲数万生命和数亿钱币以保护韩国。帝国政府虽不断致力于维护韩国之安全,但由于复杂之制度,不能永久保护韩国皇室之安全与韩国人民之全部幸福。为此,帝国认为将两国合并为一体,废除彼此差别,将韩国统治机关统一,始裨益于两国。” 这份照会其实就是日本吞并韩国的理由。李完用提出的意见只有不改变韩国国号及封韩国皇室为贵族这两项。后来日本政府否决了前者,但同意封韩国皇帝(纯宗)、太皇帝(高宗)为王。
签字情景(左赵重应、李完用,右寺内正毅)
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警、宪全员出动,戒备全城,即使行人密语也要遭到审讯。大韩帝国政府在昌德宫之兴福轩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完用、赵重应、朴齐纯、高永喜等内阁大臣,还有政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宫内府大臣闵丙奭、侍从院卿尹德荣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载冕等,还有两名日本人——小宫三保松和国分象太郎参与监视会议。会议是在警备森严、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李完用在会议上说明日韩合邦已经不可避免,并说经过与统监府的交涉,内阁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纯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载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见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金允植表示不可 ,他对纯宗说:“惟我韩国,非陛下一人之韩国也,不可轻易让于他人也。” 但这只是消极的反对而已,无济于事,会议遂匆匆结束。而誓死反对合邦的学部大臣李容稙则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会议,他后来听说后,只能捶胸顿足地痛哭而已。
当天下午4时,李完用携纯宗皇帝之委任状与赵重应前往韩国统监府,向寺内正毅汇报了御前会议的情况后,便与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分别签字。1910年8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大韩帝国为日本所灭,朝鲜半岛也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韩合并条约》国汉文本
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顾念两国间之特殊而亲密之关系,欲增进相互幸福,永久确保东洋平和,为达此目的,确信不如并合韩国于日本国者,两国间兹决定缔结并合条约。为此韩国皇帝陛下以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日本国皇帝陛下以统监子爵寺内正毅,仍各任命其为全权委员。右列全权委员,会同协议,协定左开诸条:
第一条
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于日本国皇帝陛下。
第二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受诺其前条揭载之让与,且承诺并合全然韩国于日本帝国。
第三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对韩国皇帝陛下、太皇帝陛下、皇太子殿下并其后妃及后裔,各应其地位,使享有相当之尊称、威严及名誉,且约供给十分之岁费以保持之。
第四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对前条以外之韩国皇族及后裔,各使享有相当之名誉及待遇,且约供与必要之资金以维持之。
第五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认以有勋功之韩人而应特为表彰者,授以荣爵,且与恩金。
第六条
日本国政府以前记并合之结果,担任全然韩国之施政,对遵守该地施行法规之韩人之身体及财产予以十分之保护,且图增进其福利。
第七条
日本国政府对诚意忠实尊重新制度之韩人且有相当资格者,其于事情所许之范围,登用为在韩国之帝国官吏。
第八条
本条约经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之裁可,自公布日施行之。
隆熙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内阁总理大臣 李完用
明治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统监子爵 寺内正毅
后续
纯宗皇帝的让与诏书和明治天皇的合并诏书
1910年9月2日,日本又向中、美、法、俄、英等11个与前大韩帝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发表《宣言》,又对瑞士、西班牙等13个与前韩国无外交关系但与日本建交的国家发表《通告》,宣布《日韩合并条约》内容,并允诺保护外国侨民、保持他们原有的在韩特权等。1910年10月1日,日本正式建立朝鲜总督府,开始了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又发布了总督府官制,寺内正毅为日本帝国第一任朝鲜总督,总督府中的各要职都由日本人担任,像李完用等朝鲜亲日派只能担任中枢院顾问这样的虚职。各道长官分别由7名日本人及6名朝鲜人担任,参与官均为朝鲜人。10月7日,日本又发布了朝鲜贵族令,封李完用、宋秉畯等前大韩帝国皇族及大臣76人为日本华族,授以爵位,还赐予了恩赐金(部分人士拒绝接受爵位及恩赐金)。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完全确立了。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朝鲜半岛也获得解放,推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1965年,随着《日韩基本条约》的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失效。
影响
《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是朝鲜半岛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大韩帝国的灭亡,并开启了日本对朝鲜半岛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对日本而言,这个条约意味着日本得到了继台湾之后的第二个殖民地,是明治维新以后对外扩张的重要成果。日本透过对朝鲜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使自己国力大增,并为以后进一步侵略提供了可能。寺内正毅在庆祝《日韩合并条约》缔结的晚宴上感慨道:“小早川(小早川隆景)、加藤(加藤清正)、小西(小西行长)若在世,如何见今宵之月乎?” 而英国驻日代理公使朗博尔德(Horace George Montagu Rumbold)则在日记中对《日韩合并条约》评论道:“日本现已成为大陆国家(Continental Power),而我不知道她是否符合其角色。日本像德国一样,践行现实政治(real-politik)路线,并拥有强大的陆海军。”
朝鲜画家崔革新笔下的《丧国之痛》
对国际局势而言,受《日韩合并条约》影响最大的第三国就是中国。当时中国清朝政府听说《日韩合并条约》的消息后,十分震惊,海军大臣载洵在向清廷报告这一条约时惊呼:“现查日人将有大不利于我之举动,危急存亡,间不容发。我国庶政若再不加改革,亟为预备,窃恐覆辙之虞,祸在眉睫,不胜恐惧迫切之至。” 而梁启超等人也开始关注朝鲜,不断撰文反思朝鲜亡国问题,并以此作为中国之鉴。 事实上在《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前夕日本就已经开始借“间岛问题”准备占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不过没有成功,但其野心已昭然若揭。朝鲜被吞并使中国东北直接暴露在日本面前,为后来日本按照“大陆政策”进军满蒙并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日本方面认为,《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时符合当时的国际法。 日本外相冈田克也于2010年8月25日下午在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发表演讲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政府认为当时合约是合法签订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方面认为,《乙巳保护条约》和《丁未七款条约》本身属于在日本逼迫下签订的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缔结时就是无效的条约”,而在这两个条约基础上签订的《日韩合并条约》也属于无效,并且签约时大韩帝国皇帝纯宗李坧亦拒绝签名。 事实上,就连纯宗的让与诏书上也没有署名,所盖的印也只是用于一般行政批文的“敕命之宝”而非国玺。 韩国历史学家慎镛厦这样论述道:“日帝把1905年末经缔结的所谓《乙巳条约》以单方面缔结的条约颁行,侵夺韩国外交权,设立统监府,强夺韩国内政,因此在《乙巳条约》之后,凡日帝统监府认为与韩国缔结的条约,一概无效。与《乙巳条约》直接相关并在其影响下缔结的所谓《韩日合并条约》(庚戌国耻条约)也因之无效。” 2010年8月22日,即《日韩合并条约》签订100周年之际,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中央委员会在声明中对日本殖民时期的野蛮行径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日韩合并条约》是完全无效的,并强烈要求日本对朝鲜所犯下的罪行真心道歉并进行彻底的赔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