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学洢 编辑
魏学洢(约1596年-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诗人魏大中长子。 中国明末散文作家。
魏学洢从小就十分懂事、孝顺父母。七岁能诗,年少时曾和父亲在慈云寺苦读。 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捕,魏学洢暗中随牢车北上。进入京城后,魏学洢白天藏匿于客店,昼伏夜出,四处向其父旧识求救。后其父魏大中死于狱中,魏学洢扶柩南归,日夜号泣。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洢被下于浙江监狱。同年逝世。
魏学洢虽是含恨离世,但其千里泣血救父的故事感动了天下人,都称其为“魏孝子”。 魏学洢亦好学善文,曾因思念父亲,写下了《怀思赋》,亦著有《茅檐集》八卷存于《四库全书》。《虞初新志》中其所著《核舟记》一文还入选了中国中学语文教材。
全名:魏学洢
别名:魏子敬
字:子敬
号:茅檐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出生日期:约1596年
逝世日期:1625年
主要作品:《核舟记》、《茅檐集》
早年经历
魏学洢生性孝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
一心救父
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魏忠贤在三十岁那年又造《百官图》,污蔑清廉的官员,甚至再唆使同党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给这三人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招权纳贿”,更说左、魏两人“丑心险,色取行违,自命为血性男子,实为匪类”。魏忠贤更矫旨责怪:“魏大中互讦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杨涟等人弹劾魏忠贤,不仅使其原形毕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干儿义孙们大为恐慌,为了惜恩邀宠,于是天启五年三、四月间,众人筹谋献策,倡兴大狱。诬陷杨涟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时,乡人号送者近万人。
魏大中被捕之时,魏学洢泣血号呼,随牢车北上。他不听从父亲劝阻,改换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处求救,但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无可奈何而已。魏学洢虽然也想上书以己代父,但未能如愿。
父死子还
魏忠贤又矫旨下令,对六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三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五十一岁。魏学洢领了父亲的尸体,匍匐扶衬归乡,日夜伏草啼号。
绝望去世
魏大中虽死,但追赃的行动并未停止,因此魏学洢被下浙江监狱。 魏学洢在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视死如归。在这同一年,魏学洢也因病而死,死时才二十九岁。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内《核舟记》。
魏学洢经历了人生巨变,世态炎凉,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他明白自己做官的希望破灭了,只好与周边的普通劳动人们交往,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期间他写出了传世名篇《核舟记》,记载了一名微雕工艺师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核舟
《核舟记》这篇传诵几百年的散文名篇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江南才子魏学洢的传世名作,被收入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成为中国中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受到人们的喜爱。
史书评价
张山来曰:明末死于忠义者,较前代为独盛。特存此一编,以当清夜闻钟,发人深省。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孝子魏学洢附于其父《大中传》。
后代追谥
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不久,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父:魏大中,字孔时, 号廓园。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官行人。数奉命出使任事,秋毫无所扰。与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并称“前六君子”。
弟:魏学濂,字子一,号内斋,一作容斋,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擢庶吉士,明亡后先降李自成,不久又羞愧自缢。平生擅画山水,兼工花鸟。
魏家牌楼
祠坊屡经修葺,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嘉善影剧院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