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 编辑

浙江省温州市代管县级市

龙港市龙港市

龙港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温州市代管,地处浙江省南部,北毗邻平阳县。位于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鳌江横阳支江、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依苍南县江南平原,北为鳌江干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面积183.9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102个社区。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市常住人口47.16万人。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市是全国第8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行政区域 。龙港自建镇至设市期间先后获得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温州市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 、全国文明镇 等荣誉,分别被授予中国印刷城 、中国第一农民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称号。 龙港市是全国的三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之一。2023年龙港市印刷包装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龙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9.49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港市

外文名:Longgang

行政区划代码:330383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地理位置:浙江温州南部

面积:183.99 km²

下辖地区:102个社区

政府驻地:镇前路195号

电话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802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7.16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鲸头风景区 、林家院

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火车站:平阳站 苍南站

车牌代码:浙C

地区生产总值:409.49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龙港市龙港市

龙港行政区域原属平阳县,1981年平阳县析鳌江以南7区1镇另置苍南县后属苍南县。

1983年10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

1984年3月,中共龙港镇委、镇人民政府正式组成。

1985年4月,苍南县增设龙港区。

1992年3月,苍南县撤销龙港区及其所辖乡,成立新的龙港镇。

2019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龙港城区龙港城区

1949年至1983年建镇前,辖境分属沿江、龙江2个乡。

1984年3月,划沿江乡方岩村、河底高村,龙江乡金钗河村、江口村、下埠村组建龙港镇。

1984年6月,划宜山区湖前、白沙、龙江、沿江4乡归龙港镇管辖。

1985年2月,恢复县辖区建制,湖前、白沙、龙江、沿江4个乡复归宜山区。

1985年4月,龙港区设立,辖白沙、龙江、沿江、湖前和海城乡共5个乡。

1988年10月,湖前镇改为直属镇。

1992年3月,龙港区及其所辖的沿江、龙江、白沙、海城4个乡撤销,其全部行政区域并入龙港镇。

2000年6月,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除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撤销编制,并入龙港镇。

2011年4月15日,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并入龙港镇。调整后,龙港镇辖3个社区、25个居民区、17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底高村。设城南、城北、沿江、龙江、白沙、海城、湖前、江山、平等、舥艚、芦浦、云岩12个办事处。

2012年5月23日,龙港镇属办事处撤销,设江浦、城南、龙跃、城北、沿江、龙江、白沙、海城、龙浦、湖前、凤江、江山、平等、舥艚、芦浦、云岩、新城17个社区。

2016年4月22日,因龙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需要,原有17个社区调整为14个社区,保留龙江、沿江、白沙、海城、凤江、江山、平等、舥艚、芦浦、云岩、新城11个社区。城南和江浦社区合并,成立新的城南社区;城北和龙跃社区合并,成立新的城北社区;湖前和龙浦社区合并,成立新的湖前社区。

2019年5月,龙港进行村社调整,辖73个行政村,30个社区;原有14个社区管委会更名为14个片区工作站。

2019年9月,龙港市成立,不设乡镇、街道,14个片区工作站划分为9个片区,各片区设立非独立法人、无固定编制的片区党工委和基层治理中心,推进“扁平化”管理。

2020年4月26日,龙港市“村改社区”工作全面完成,全市73个行政村全部撤村改社区,其中,凤翔村和朱家站村合并改为金星社区,其他71个村都是在原来的村庄基础上直接改为社区,至此,龙港市无农村村委会,只有102个城市社区。

2021年3月,龙港市原9大片区更改为26个社区联合党委。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龙港市划分为14个片区,共102个社区:城南片区(7社区)、城北片区(6社区)、海城片区(4社区)、凤江片区(4社区)、新城片区(9社区)、沿江片区(7社区)、龙江片区(6社区)、白沙片区(5社区)、湖前片区(9社区)、芦浦片区(8社区)、舥艚片区(12社区)、云岩片区(7社区)、平等片区(8社区)、江山片区(9社区)。市人民政府驻龙港市镇前路195号。

龙港市行政区划图(2021年)龙港市行政区划图(2021年)

龙港市行政区划一览

金钗河社区

龙城社区

朝西屋社区

江口社区

下埠社区

池浦社区

江浦社区

李家垟社区

东城社区

龙虹社区

下涝社区

洪宫社区

涂厂社区

新美洲社区

新兰社区

流浦社区

河底高社区

方岩社区

新渡社区

泰安社区

瓯南社区

东排社区

西排社区

柳江社区

咸园社区

砖瓦社区

新斗门社区

胜利社区

凤江社区

凤灵社区

双桂里社区

杨家宅社区

下垟郑社区

城西社区

金星社区

西桥社区

凰浦社区

东河社区

三垟社区

龙浦社区

朝阳社区

余家慕社区

龙南社区

张家堡社区

龙平社区

利民社区

高龙社区

环浦社区

云头垟社区

中对口社区

富民社区

薛家桥社区

永平社区

龙都社区

社区

双河社区

龙和社区

月星社区

文楼社区

河东社区

金山港社区

中山社区

瑞联社区

滨江社区

鲸头社区

象岗社区

刘店社区

方良社区

黄中社区

七河社区

海近社区

海平社区

章良社区

石路社区

林家院社区

芦浦社区

东门垟社区

监后垟社区

华中社区

儒桥头社区

高星社区

陈处社区

新桥社区

金家沿社区

黄库社区

临港社区

永安社区

林家庄社区

七星社区

三园社区

方城浦社区

友谊社区

老陡门社区

舥艚社区

中段社区

炉头社区

浃底社区

龙华社区

九龙河社区

永兴社区

马北社区

倪家堡社区

共102个社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港市地处浙江省温州市南部,位于鳌江入海口南岸,绝对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3',北纬27°35'。东濒东海,西与平阳县萧江镇,南与苍南江南平原的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为界,北与平阳县鳌江镇隔江相望,总面积183.99平方千米。

龙港市

地形地貌

龙港市地形相对平坦,属滨海淤积平原地貌。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除舥艚南部和云岩南部局部低山外,地面高程4.5至6米(淞高程),其中东部平原为近代海积平原,地势较高(5至6米)。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标高仅3至5米,是河网密布的平原。

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风化作用活跃,风化厚度达10米以上。流水作用强烈,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有基岩裸露的冲刷坡。海岸线长20多千米,并有琵琶山等沿海岛屿。

气候

龙港市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全年最热的月份为7、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8.2℃和28.1℃。最高气温年际变动在34.8~40.4℃之间,平均值36.5℃。全年最冷月份为1、2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8℃、8.6℃。年平均无霜期为208~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670.1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风;7、8月份为强热带风暴期,常在东南沿海登陆,最大风力为12级左右。境内台风活动频繁。7、8、9三个月是主台汛期,此期间发生台风占总数90%。其中8月最多,占40%,9月占30%,7月占20%。

水文

龙港市处于鳌江流域,与平阳县鳌江镇共享江长16千米。鳌江为中国三大涌潮江之一,由西向东注入东海,主要支流横阳支江,经人工改造为淡水河,是龙港西部的边界河流。

龙港市境内河网密布,众多鳌江小支流构成江南河网。平原河道纵横交错,总长809.4千米。江南河网有干河二:一是龙金运河,由北向南,经龙江、江山、平等、宜山、仙居、钱库、项桥、括山等地至金乡镇北门,全长26.4千米,平均宽度30.5米,纵贯于江南平原;二是云舥河道,由西向东,经铁龙、宜山、仙居、芦浦等地至舥艚东魁,全长约20千米,横穿于江南平原。江南河网的主要支河有五:一是龙舥河,始于龙港市方岩下,由北向东南,经龙江、白沙、海城、芦浦等地至舥艚东魁,全长约15千米;二是金舥河,自苍南县金乡镇北门由南向东北,经郊外和老城至舥艚东魁,全长约7.5千米;三是龙凤河,自龙港市方岩下由北向西南,经龙江、江山等地至凤江凰浦,全长约7.5千米;四是钱湖河,自苍南县钱库镇东西街由南向西北,经新安、宜山、江山等地至湖前直浃河,全长约13千米;五是钱望河,自钱库镇经项桥、新安,至望里镇溪头埠,全长约5千米。

植被

龙港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而多样,属于中亚热带、南北亚地带过渡区植被地带。平原地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有用材林、经济林、特产林、农田植被等。滨海地区以人工栽培植被为主、杂以少量耐盐性自然植被,主要有经济林、农田植被、沿海防护林等。丘陵山地以自然次生植被为主。

自然资源

编辑

水产资源

龙港市濒临东海,水产资源丰富,盛产石斑鱼、梭子蟹、小黄鱼等水产品。近海渔场海鱼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盛产马鲛鱼、鲳鱼、石斑鱼、黄鱼、带鱼、马面鱼、对虾、梭子蟹等400余种海产品。其中,名贵水产品有对虾、石斑鱼、梭子蟹、黄鱼、鱿鱼等。海水养殖资源极为丰富,围塘养殖中国毛虾、文蛤、血蛤、青蟹,万亩滩涂养殖蛏子、泥螺、紫菜等;内陆水面(淡水)养殖淡水毛虾、鲫鱼、鲍头鱼等淡水经济鱼类。

矿产资源

龙港市舥艚东山已探明的黑色花岗石储量大约100万立方米以上,质地细,色彩艳丽,是建筑、房间、地面装潢的良好材料。另有陡门头桂泉水,夏天泉水温度5~10℃,水质好,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优质矿泉水饮料。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常住人口46.94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城镇化率97.98%,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根据公安统计年报显示,年底全市户籍总户数10.40万户,户籍总人口38.33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20.07万人,女性人口18.2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4%和47.6%。当年出生人口2769人,死亡人口1934人,全年净增人口8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根据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16万人。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何宗静

市委副书记、市长

林海涵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季湘荣

市委常委

吴策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国苗

市政协主席

李青

仅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2月

历任领导

职务

任期

姓名

市委书记

2019年12月—2021年11月

郑建忠

市长

2020年1月—2022年2月

何宗静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20年1月—2022年2月

陈国苗

市政协主席

2020年1月—2021年4月

陈为来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0年龙港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图2020年龙港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前统计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99.5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达64.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8403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5450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28302元人民币。

2020年,龙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6.40亿元,增长4.4%,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5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6.4亿元,增长16.4%;实施重大项目101个,完成投资91.3亿元;新竣工小微企业园6个,入驻企业485家。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8∶45.7∶51.4。

2022年,龙港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2元,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4327元和35370元,增长6.0%和7.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2,比上年下降0.03。

2022年,龙港市生产总值(GDP)37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2%(“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1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95.09亿元,增长7.6%。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6∶44.7∶52.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00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746美元),比上年增长5.8%。

2022年,龙港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其中全市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下降0.7%,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4.8%、28.7%、2.8%。工业投资下降11.2%,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5.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

2022年,龙港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7%;商品房销售面积36.19万平方米,增长5.2%。

2023年,龙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9.49亿元。

第一产业

2022年,龙港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3%。分行业看,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56亿元,增长2.2%;牧业总产值0.57亿元,下降7.1%;渔业总产值9.02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14亿元,增长6.4%。

2022年,龙港市粮食种植面积54786亩;粮食产量22972吨,同比下降2.2%。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32350亩;蔬菜产量63608吨,同比增长4.8%。油菜籽6519亩;油菜籽产量793吨,同比增长27.5%。水果(不含果用瓜)1106亩;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936吨,同比下降4.1%。

2022年,龙港市水产品总产量68100吨。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53600吨,海水养殖产量14500吨。

第二产业

2022年,龙港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2.73亿元,增长4.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8.68亿元,增长7.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5.12亿元,增长6.3%,重工业增加值23.57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10.46亿元,增长11.6%,其中出口交货值30.24亿元,增长14.5%。26个工业大类中,1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7.7%,其中1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2022年,龙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67.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16.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4.0%。高端装备、健康、时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4%、22.1%、10.7%,环保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6%。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65.57亿元,增长20.0%,新产品产值率为20.4%。

2022年,龙港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8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9.6%。

第三产业

2022年,龙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44亿元,增长6.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31亿元,增长24.0%。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08.19亿元,下降7.5%。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五金电料类、书报杂志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73.4%、14.5%、17.0%、10.1%、5.5%;汽车类增长333.1%。化妆品类、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下降24.4%、15.2 %、16.1%。

2022年,龙港市接待国内游客38.4万人次,下降19.9%,其中国内过夜游客人数38.4万人次,下降13.4%;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8亿元,下降19.3%,其中国内过夜游收入5.8亿元,下降15.8%。

2022年,龙港市货物进出口总额76.68亿元,增长48.1%。其中进口2.82亿元,增长79.6%;出口73.87亿元,增长47.1%。完成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0.31‰。从出口产业结构来看,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9.26亿元,占出口额的12.5%,下降20.3%;塑料及其制品7.96 亿元,占出口额的10.8%,增长39.9%;纸张、印刷包装行业出口11.78亿元,占出口额的15.9%,增长26.5% ;箱包行业出口 7.71亿元,占出口额的10.4%,增长69.7%;机电出口8.83亿元,占出口额的12.0%,增长81.2%;其他产品出口37.16 亿元,占出口额的38.4%,增长115.0%。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拥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84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51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7家,累计692家。全年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8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0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共有小学37所,招生0.55万人,在校生3.7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共有初中19所,招生0.54万人,在校生1.59万人。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0.09万人,在校生0.26万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0.22万人,在校生0.61万人,毕业生0.18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0.3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18人。全市共有幼儿园111所,在园幼儿1.53万人。

学校列表

学校名称

地址

幼儿园

龙港市第一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西洋路10号

龙港市第二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翔路1857号

龙港市第三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上厂街260号

龙港市第四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兴旺街20号

龙港市第五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西城路56号对面

龙港市实验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金大道龙港礼品城A区3楼

龙港市新城第二实验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朝辉路与启源路交叉口东北80米

龙港市湖前第一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湖西路与西桥街交叉路口往东北约170米

温州大学附属龙港市新城实验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香林大道国鸿锦悦府西南侧约60米

龙港国际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世纪大道诚信高楼一幢二单元706室

龙港舥艚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中魁路207号

龙港芦浦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镇前路98号

小学

龙港市第一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沿河北路86号

龙港市第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翔路1092

龙港市第三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育才街98号

龙港市第四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建新路145-147号

龙港市第五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人民北路414号

龙港市第六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翔路1534号

龙港市第七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兴安街88号

龙港市第八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塘洪路70号

龙港市第九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咸阳路586号

龙港市第十小学

(龙港市姜立夫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世纪大道4066号

龙港市第十一小学

(龙港市科技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通港路588号

龙港市第十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陈家宅1-10号

龙港市第十三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虎跃路88号

龙港市实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新城开元路

龙港市江南实验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西五街1号

龙港双语实验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育才街258号

龙港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开元路

龙港市舥艚第一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典字路西路91号

龙港市舥艚第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环海公路88号

龙港市江山辅导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周家车777号

龙港市宏程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宏程路301号

龙港市海城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朝北处1号

龙港市芦浦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芦浦街38号

龙港市湖前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文昌街50号

龙港市文军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荣华路36号

龙港市双灵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林头村云湖线

龙港市平等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张家堡社区302号

龙港市白沙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刘店社区刘北217号-219号

龙港市徐家庄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埭金线

龙港市爱敬小学

(原凤江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江宅6-1号

龙港市山前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灵海公路435号

龙港市黄库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荣华路36号

龙港市云岩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紫荆路南50米

龙港市马鞍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马安小学内东北方向120米

龙港市梧桥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梧桥村247号

龙港市潜龙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潜龙街1号

初中

龙港市第一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文卫路226号

龙港市第二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兴民街73号

龙港市第三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新渡街36号

龙港市第四中学

(温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实验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港大道1058号

龙港市第五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人民路1253号正西方向140米

龙港市第六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刘北村543号

龙港市第七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海城中心街11-13号

龙港市实验中学

(原龙港市第八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通港路1688号

龙港市第九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东新街161号

龙港市第十中学

(原湖前第二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象湖路2741号

龙港市第十一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振兴路34号后面

龙港市第十二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陈华垟403号

龙港市第十三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发祥路1号

龙港市第十四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翔路6525号

龙港市云岩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鲸头村学前路81号

龙港市文汇中学

(龙港市振清外国语学校)

(温州实验中学龙港校区)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育才街248号

龙港市青华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东新街588号

龙港市玉成实验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林陈村林陈岛

高中

浙江省龙港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学仕路

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湖路477号

龙港市第三高级中学

(龙港市巨人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东城路338-446号

龙港市兴港高级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郑宏程路1-11号

龙港市江南高级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临港路649号

职业学校

龙港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沿江路820号

龙港第二职业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海港路1111号

大学

龙港市老年大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江湾路与新渡街交汇处东南侧

龙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湖区块西侧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5个,城市书房5家,文化驿站5家,文化礼堂83家。深化文化礼堂“7651”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我们的村晚”“农村运动会”“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品牌,推进智慧文化礼堂运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千米”。投入资金23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66万元。投入15万元,新建文化礼堂1家,申报五星2家,申报四星2家,开展各类活动400多场。公共图书馆藏书185千册,比上年增加63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5.46万场次,观众31.26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862场次,观众6.4万人次。年底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含2位已故传承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5家,其中医院1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143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8家,门诊部19家。年底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623张,增长2.5%;卫生技术人员2511人,增长10.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45人,注册护士1111人,分别增长7.5%和11.0%。医院年诊疗78.46万人次,下降0.9%。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婴儿死亡率1.4‰。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个。全年新增公共健身设施29个,其中新增省市级公共健身设施15个,新增室外健身路径14个。

基础设施

瓯南大桥瓯南大桥

2011年至2015年,龙港市集中财力完成了瓯南大桥、世纪大道、电力调度中心、体育中心、消防中队营房迁建、中心卫生院、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扩建、城区燃气管道工程、白沙河整治及龙港中学迁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内有高楼40多座,中高档住宅小区10多个,广场及公园7个。

2011年至2015年期间,龙港市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投资1.26亿元的平原引水工程,水源来自几十千米外的藻溪吴家园水库;拥有程控电话5万门,因特网用户上千户,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龙港大道、龙金大道、世纪大道等构成城市交通主骨架;拥有各种客运汽车1300多辆,9路公共汽车,建有不同泊位的码头23座,市内设有包机公司,承接温州至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空业务。

2016年,龙港体育馆开馆,东方世贸综合体、龙港湿地公园、东城幼儿园,云岩垃圾发电厂扩容工程、龙港中学迁建、新老城五条连接线、鳌江三座大桥、地下人防商业街等项目逐步建设。

2020年,龙港市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成功获批甬台温高速复线芦浦互通,稳步推进228国道、瑞苍高速等重大外联交通项目。完成新老城连接线、文卫路拓宽、城中村改造、下涝未来社区等4大重点项目征迁攻坚,拆除各类房屋2200余间,整治提升3大入城口、3条主干道,完成8条示范街打造,打通白河路等5条断头路。启动龙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完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实现公交服务全城一票通。建成投用人才客厅、文化中心、“两个健康”先行区实践中心等窗口基地,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对外开放姜立夫故居,成功举办姜立夫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和中国数学基础教育高峰论坛。积极培育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全面梳理49个非遗保护项目。

社会保障

2022年,龙港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7.7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2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5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38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713.74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31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26.77亿元。

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在册低保对象5812人,其中城镇741人,农村5071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5578.85万元。未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310对、离婚登记477对。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龙港市铁路、公路、港口一应俱全。温福铁路贯穿龙港市城区西部。截至2022年11月底,龙港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105.27%,增速位居温州第一。

公路

截至2020年底,龙港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16.1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33千米,一级公路15.89千米,二、三级公路39.58千米。

水运

龙港市水路交通便利,境内的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另有舥艚渔港,港区总面积达178.02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据民国《平阳县志》载:“(鳌)江在西晋建立时,初名始阳江,又名钱仓江。今自新渡以下又称鳌江。”而江南民间,历来又称其为青龙江,简称龙江,因地处龙江口港湾侧,故1983年建镇时取名龙港。

方言

龙港市境内主要方言有:吴语-温州话,蛮话,闽南话。

龙港话有28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30个韵母。

非遗

龙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太平龙迎新春、参龙、米塑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府爷信俗、彩扎等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平龙迎新春”是龙港市鲸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节庆风俗。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鲸头村和周边村落,都会举行“划太平龙”祝福活动和正月十五元宵灯会,喜迎新春。信众因曾经祈祷许愿,必须按时将大量的竹纸扎船送到杨府庙焚烧,俗称“还愿”。太平龙分开门龙、彩龙、关门龙、小船龙四种类型。主要仪式有杀龙猪、摆殿、扎龙、请香信、祈禳、划龙几个部分,其中祈禳仪式分祭龙、净龙、参龙和开龙眼等几个步骤。开龙眼后,划龙开始。一般正月初二划的是“开门龙”,正月十三划的是“关门龙”。正月十五,关门龙进庙点火“仙化”后,整个划太平龙活动结束。“参龙”说唱是穿插在整个划龙活动过程的一种重要仪式,也是一项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由专门的“参龙师”用当地方言一边击鼓,一边演唱,地方韵味浓郁,参龙词七言一句,每句韵脚押韵,内容多为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康,对研究和保护当地方言起到重要作用。而每年举办“正月廿八抬香案”巡游活动,汇聚了大批信众参与,制作彩扎、米塑作品参与巡游展示,把杨府爷信俗活动推向高潮。

风景名胜

编辑

鲸头山风景名胜区

龙港鲸头龙港鲸头

鲸头山风景名胜区以山清水秀,峰峻石奇、庙宇林立,建筑宏伟见胜。自然景观有灵岩七洞、进士洞、观音洞等洞穴景观和炼丹岩、登仙门、鲸鱼冲天、雷打岩等岩石景观以及铜钱坑双瀑布、白岩瀑布等瀑布景观,九龙岗和笔架山等峰峦景观。鲸头还是浙南革命老区。1928年6月18日夜,浙江省委特派员林海平召集了永嘉、瑞安、平阳三县领导干部王屏周、王国桢、林去病等50人在鲸头庵基堂秘密召开浙南三县武装斗争会议,决定用武装力量攻取浙南重邑平阳县城,揭开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解放后,庵基堂成为一所革命纪念地。2013年鲸头村被列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红树林湿地公园

红树林湿地公园地处龙港市世纪新城板块核心区,北临通港路,东接东城路,总占地面积229亩,总投资1.8亿,以扬升路为界分为一期和二期两期进行建设。根据《浙江苍南龙港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2018—2025年规划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区面积为13.43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153.82公顷的8.73%,红树林植被恢复是湿地公园的重点工作之一。

白沙河

白沙河是一条贯穿南北、龙港至钱库的大河,是龙港历史上“百年官道”,当年曾是生意,赶早,洗涤、儿童玩耍的活动场所,河上曾有穿梭的船只有序地来回。白沙河以自然和历史元素的集合,成为龙港旅游的重要构成部分。龙港地处鳌江下游的入海口,因其下游出海口呈不对称的喇叭状,易形成涌潮,所以每12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民众都有观潮的习俗。虽然随着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鳌江已经不复当年波涛汹涌的景象,而民众却仍然保留了观潮的习俗。

此外,龙港市还有历史街区、古码头、省县级历史保护文物,以及分布于龙港各处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著名人物

编辑

陈尧英(1108年—1178年),字秀伯。温州学者叶适称之为“平阳豪士”。

吴宝秀(未知—1600年),字汝珍,号惺台。河前(今龙港湖前社区)人。性聪颖。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大理评事,迁寺副、寺正。二十六年(1598年)冬,任南康(今江西九江)知府。

刘绍宽(1867年―1942年),号厚庄,平阳白沙(今属龙港)人,教育家、学者、诗人,被称为“浙南宿儒”“一代宗师”。

姜立夫(1890年—1978年),平阳县宜山区凤江乡麟头村(今属龙港)人。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姜伯驹(1937年—),姜立夫之子。出生于天津。数学家,拓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荣誉称号

编辑

全国文明镇

全国投资环境百强县

全国小城市建设示范镇

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

中国印刷城

浙江省经济强镇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中国礼品城

温州市经济强镇

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浙江省文明镇

浙江省教育强镇

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

浙江省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

浙江省中心镇

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

温州市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

省城乡统筹现代化商贸示范镇

下一篇 苍南县

上一篇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