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对虾 编辑

十足目对虾科的节肢动物

长毛对虾长毛对虾

长毛对虾,别名明虾、红尾虾、白虾、多毛对虾, 是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节肢动物。形态体蓝灰色,有棕色斑点,尾肢末端红褐色,腹肢末端淡红色。 长毛对虾的成熟个体体长雌性一般为140-160毫米,体质量35-56g,最大个体体长可达200毫米,体质量达100g。 长毛对虾甲壳较薄,体表光滑。额角超过第一触角柄末端,背缘有7-8个齿,腹缘有4-6个齿,基部显著隆起,后脊延伸至头胸中后缘附近。头胸甲上有胃上刺、触角刺和肝刺,无肝脊。尾节背面有中央沟,两侧缘无刺。

长毛对虾为暖水种动物,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附近海域及阿拉伯海。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浙江等沿岸水深2-35米的区域。 长毛对虾常栖于泥沙、砂、砂泥的海底,分布于水深30米以内沿岸浅海。以单壳类、双壳类、短尾类、桡足类等为食,其主要产卵期在4-5月。

长毛对虾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长毛对虾在福建主要是人工育苗和养殖,通过拖网和刺网捕捞。 《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有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的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长毛对虾表明肌肉含蛋白质,脂质、糖类、多种氨基酸。内脏及甲壳含β一胡萝卜素、海胆素、鸡油菌黄质、叶黄素、玉米黄质、虾青素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大虾、白虾、红尾虾、红虾、大明虾

中文学名:长毛对虾

拉丁学名:Penaeus penicillat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鳃亚门

纲:甲壳纲

亚纲:软甲亚纲

目:十足目

亚目:枝鳃亚目

科:对虾科

属:对虾属

形态特征

编辑

长毛对虾长毛对虾

体淡棕黄色,额角上缘 7~8齿,下缘4~6齿。额角基部侧视比中国对虾高,比墨吉对虾低。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一触角鞭比头胸甲稍长,雄虾第三颚足未节有毛笔状长毛,其长度为本第二节的1.2~2.7倍。额角脊上有断续的凹点。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的疣突比墨吉对虾小。

生活习性

编辑

长毛对虾

长毛对虾为一年生虾类,但也有个体生命周期达到两年,它在一生中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亦不相同,即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类型。

在自然海区,幼虾常喜欢聚集于浅水内湾及河口附近觅食。随着幼虾迅速发育成长和生理生态上的变化,逐渐离开浅海内湾及河口区域向较深的水域栖息活动。

长毛对虾食性很广,其饵料种类和食物组成随着个体发育而有所变化。处于幼体发育阶段,食物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主,如小型硅藻类,甲藻类以及其他动物幼体和有机碎屑等。随着个体的增长,食物组成也逐步扩大,主要食物以动物性底栖生物。

当每年秋末冬初,随着水温的下降,长毛对虾逐渐向较深的海区进行过冬,到了来年春天,水温逐步回升时,亲虾便开始交尾生殖活动。 

产地产季

编辑

原产中国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日本、菲律宾等地。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沿海一带。我国福建、台湾及广东东部沿海最为常见。海捕渔汛为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份。目前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的主要养殖对象。

经济价值

编辑

长毛对虾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19厘米,体重28~80克,是对虾类中的大型虾之一。我国南方沿海养殖120~150天,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该虾较其他南方虾种更耐低温,在较低温度下生长较快,所以养殖区域较广,是南方较好的晚季养殖品种,经济效益较好。长毛对虾壳较薄,易受机械损伤。营养价值与其他虾类相近。

药用价值

编辑

【主 治】肾阳不足所致阳痿、遗精,畏寒肢冷,小便频数等证,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腹满泄泻,气血不足,疮口不敛。

【性味归经】甘、咸,温。脾、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25一50克鲜用。

【别 名】虾(《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捕捞,去净壳,取肉鲜用。或蒸熟晒干备用。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肌肉含蛋白质、脂质、糖类、多种氨基酸。内脏及甲壳含p一胡萝卜素、海胆素、鸡油菌黄质、叶黄素、玉米黄质、虾青素。

繁殖与生长

编辑

长毛对虾在每年清明前后,随水温逐渐升高,从越冬海区向内湾、河口作索饵、产卵徊游。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0一190毫米,体重28一509,产卵期3一5月。近年来,我国长毛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为解决种苗问题,有关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洪水根等研究发现,长毛对虾精子属不动无鞭毛型,其棘突部并非鞭毛结构而是顶体的位置。张东等对养殖长毛对虾在室外土池中的卵巢发育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用成熟亲虾进行了生产性育苗。胡晴波等以切除人工越冬的长毛对虾亲虾单侧眼柄的方法,配合适当的生态条件,给予优质的饵料和精心饲养管理,促进亲虾提前成熟产卵,并培育出虾苗。为提高单位水体的出苗率,梁广耀进行了小水体高密度长毛对虾育苗研究;马天云等采用14MEv快中子对长毛对虾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和仔虾进行一定剂量的辐照,发现可提高产卵量、好卵率、孵化率、成活率,促进对虾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虾产量,改善商品虾的品质。长毛对虾育苗中海捕亲虾产过一次卵后性腺就不再恢复,浪费了亲虾资,增加了育苗成本。鉴于此,亲虾的充分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张东等研究发现,越冬亲虾首次产卵后可通过切除单侧眼柄来促进其性腺恢复,促熟效果较为理想。长毛对虾受精卵的孵化适温范围为18一32℃,在20一30℃水温范围内,长毛对虾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随着水温的升高而缩短,幼体发育速度随着水温的提高而加快,但在20℃以下或30℃以上时,胚胎畸形或死胎多,孵化率很低(表l)。颜尤明根据长毛对虾各期幼体的发育与水温、海水比重及pH值等关系的资料,得出长毛对虾幼体发育的最适水温、海水比重和pH值分别为26士2℃、1.020士0.002和8.0士0.5。环境生态

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大量而缺乏节制地排放入海,已对浅海渔业和滩涂养殖业造成了污染。在所排放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对长毛对虾的危害最为突出,不仅直接污染虾池水质,而且毒性大、作用时间长、富集浓缩明显。许章程等研究了重金属汞、铜、锌、锅和铅对长毛对虾的毒性,发现长毛对虾的生长、摄食、存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毒性顺序为汞>铜>锌>锡>铅。高淑英等研究发现,长毛对虾幼体对锡、锌的耐受性随着幼体从无节期变态到仔虾期而逐渐增强,而锡的毒性大于锌,锅、锌和锰对仔虾的毒性顺序为锅>锰>锌。养殖水体中的硝酸氮一般对水产动物无毒害作用,毒害主要来自氨氮和亚硝酸氮。Lin等研究发现,氨氮在高浓度时对水产动物有致死作用,即使在低于致死浓度的条件下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功能如氧消耗、氮排泄、ATP酶活性及渗透压等也有显著影响。陈红菊等研究发现,亚硝酸氮达到一定浓度易引起水产动物中毒而使血液里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载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麻痹,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在长毛对虾育苗过程中,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邹栋梁等研究了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发现蚤状幼体对氨最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高淑英等研究了亚硝酸盐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发现长毛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至仔虾期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依次增强。长毛对虾的受精卵属于沉性卵,很易受池底有害物质的影响而导致胚胎畸形或死亡,因此,必须采用药物防治。

病害防治

编辑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长毛对虾病害也越来越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弧菌病(俗称红腿病)为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弧菌。刘添才等对病虾进行细菌分离,研究了分离菌的病原性、可复现性及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病原菌的分类学位置,以期对长毛对虾“红腿病”有一概括的认识。定虎等对长毛对虾弧菌病及其流行病学进行了初步调查,而黄维真等深入进行了长毛对虾“红腿病”的药物防治试验。周衰等对患黄鳃病的长毛对虾的鳃和肝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近几年来,长毛对虾发生了严重流行性虾病,吴金炉等经对病虾肝胰腺、胃、肠、鳃等部位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分离提纯,发现有大量杆病毒和细菌感染。陈晋安等从发病虾池采集的标本中,观察并分离到一种新的长毛对虾球状病毒。在长毛对虾育苗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对虾幼体在夜间发光的现象,这是一种由假单胞菌科的荧光假单胞菌和弧菌科的哈维氏弧菌引起的疾病。徐国成等对长毛对虾幼体荧光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营养生理

编辑

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柴学军用金藻、蛋黄、冰冻轮虫、酵母、虾片、日本产对虾配合饲料和卤虫无节幼体等饵料进行分组投喂培育长毛对虾幼体,发现金藻、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各期幼体培育时的饵料,具有较好的饲效。随着长毛对虾养殖的发展,配合饲料的研发越来越重要。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长毛对虾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0 千卡
蛋白质18.5 g
脂肪0.4 g
胆固醇136 mg
饱和脂肪酸0.1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1 g
碳水化合物3 g
209 mg
47 mg
241 mg
386 mg
36 mg
0.12 mg
2.9 mg
0.62 mg
1.55 mg
9.1 μg
维生素A79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3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6 mg
烟酸(烟酰胺)3.1 mg
维生素E3.52 mg
展开

下一篇 刀额新对虾

上一篇 日本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