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境内公办高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简称“浙海职院”(ZIMC),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国家级船舶与海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平台、浙江省外派海员劳务培训基地、长江经济带六省二市“江海联运”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前身是原舟山水产学校、东海学院、舟山航海学校和定海职业中学。1984年4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舟山水产学校。2004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新城本部和岱山2个校区,占地面积约6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院部8个,开办高职专业25个;有全日制高职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800余名,教职工466人,专任教师300人。

历史沿革

编辑

前身溯

舟山航海学校(舟山水产学校)

1984年,舟山水产学校创办。

1990年11月,在舟山水产学校基础上成立舟山航海学校。

东海学院(东海业余专科学校)

1985年5月,东海业余专科学校创办。

1988年,挂靠在宁波职工业余大学招生。

1994年4月,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舟山分校联合办学。

1996年4月,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

1997年3月,更名为东海学院。

定海职业中学

1984年,定海职业学校建立。

2001年,育英职业中学(创建于1995年)、舟山市应用职业中学(创建于1998年)并入定海职业中学。

后续发展

2006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东海业余专科学校为建校基础,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1年,舟山航海学校恢复建制独立办学,委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2017年12月,成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020年12月,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教学院部8个,开办高职专业25个。

学院

专业名称

航海工程学院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技术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港口与航运管理

海洋装备工程学院

船舶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1个、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交通部行指委创新行动项目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8个,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主持和参与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2项,省教学成果2项,教师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类别

名称

国家级骨干专业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

航海技术

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

航海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港口与航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现代航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工程技术、关务与外贸服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航海技术专业群

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

船舶工程技术劳动实践基地

(注:名单不全)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3月,近5年来,学校学生共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690余项,其中一等奖或第一名21余项,其中,连续三届获浙江省航海院校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连续三届获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三等奖,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大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39项,共101人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20项、省级三等奖30项。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类别

名称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协同创新中心

虚拟航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成果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共获得厅局级以上项目49项,到校科研经费271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01万元,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2020年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览表

课题(项目)名称

课题(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中国东南海洋史研究·地方文献汇编(舟山卷)

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子项目

2020年9月

基于教育数据挖掘的高职学生学业预警决策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2020年2月

基于江海联运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教学的创新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2020年2月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发展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2020年2月

疫情防控延期开学线上教学效果评估诊断、校正与启示——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2020年4月

基于“项目供应”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开发研究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

2020年5月

区块链技术下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实现——以机电专业为例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

2020年5月

基于产教融合的石化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

2020年5月

文旅融合背景下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浙江省文化旅游厅课题

2020年9月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船员知识更新培训“零次跑”解决方案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防疫与复学专项课题

2020年9月

基于防疫常态化需求的在线作业设计与评价创新研究——以《商务英语沟通与谈判》课程为例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防疫与复学专项课题

2020年9月

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研究——以舟山为例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2020年10月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舟山远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2020年10月

大型邮轮典型舱室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2020年10月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船舶分体式吊装安全系统的设计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2020年10月

基于发电系统感温元件更换通用性的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2020年10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

2020年5月

大型船舶动力实验室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开发研究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

2020年5月

航海类专业扩招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2020年6月

高职百万扩招形势下航海类专业招生就业对策研究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2020年6月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双主体”跨界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

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课题

2020年7月

地质灾害、重大结构隐患下互联网+船舶与海工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1年6月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61万册,数字资源总量61054GB。

学术期刊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5年,是由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高职教育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校园航拍(部分)校园航拍(部分)

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8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5万人次;与中国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共同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建有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日本常石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培养国际海员。

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大海我的未来》

校徽释义

校徽图片

学校徽章为圆形,外围是学校的中英文名称,中央是破浪航行中的盾形船首图案。学校校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为红底白字,学生为蓝底白字。

校徽校徽

参考资料:

校旗

学校校旗根据不同需要,分天蓝色和白色两种旗面,由徽章和校名标准字体构成。天蓝色旗面是白色校名,白色旗面是天蓝色校名。

学校校旗学校校旗

校名

学校校名(中文)由董建华题写。

精神文化

校训

德行四海

校风

勤实

教风

立身、立学、立业

学风

致远、致勤、致用

校歌

校歌歌词

校歌曲谱

因为蓝色的传奇我选择了你,德行四海从此心铭记。千岛之城伴我进取,致远致勤致用我们在一起。

因为远航的魅力我追随着你,勤实共济从此前程开启。大潮之上学会挺立,立身立学立业我们在一起。

啊,大海我的爱,我的未来,我的青春因你因你而精彩。哦眼界多宽世界就多宽啊,海阔天高才是我的情怀。

啊,大海我的爱,我的未来,我的人生因你因你而豪迈。哦梦想多远航行就多远啊,新的传奇我们写出来。新的传奇我们写出来。

校歌曲谱校歌曲谱

参考资料:

社团文化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艺类、志愿公益类等领域学生社团21个,开展社团活动70余次。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苏为泽

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平

党委副书记

孔志光

副院长

李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谷燕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刘相

党委委员,副院长

曹志斌

党委委员,副院长

夏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