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简称“浙海职院”(ZIMC),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国家级船舶与海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平台、浙江省外派海员劳务培训基地、长江经济带六省二市“江海联运”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前身是原舟山水产学校、东海学院、舟山航海学校和定海职业中学。1984年4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舟山水产学校。2004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新城本部和岱山2个校区,占地面积约6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院部8个,开办高职专业25个;有全日制高职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800余名,教职工466人,专任教师300人。
前身溯源
舟山航海学校(舟山水产学校)
1984年,舟山水产学校创办。
1990年11月,在舟山水产学校基础上成立舟山航海学校。
东海学院(东海业余专科学校)
1985年5月,东海业余专科学校创办。
1988年,挂靠在宁波职工业余大学招生。
1994年4月,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舟山分校联合办学。
1996年4月,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
1997年3月,更名为东海学院。
定海职业中学
1984年,定海职业学校建立。
2001年,育英职业中学(创建于1995年)、舟山市应用职业中学(创建于1998年)并入定海职业中学。
后续发展
2006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东海业余专科学校为建校基础,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1年,舟山航海学校恢复建制独立办学,委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2017年12月,成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020年12月,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教学院部8个,开办高职专业25个。
学院 | 专业名称 | |||||||||||||||||||||||||||||||||||||||||||||||||||||||||||||||||||||||||||||||||||||||||||||||||||||||||||||||||||||||||||||||||
航海工程学院 | 航海技术 | |||||||||||||||||||||||||||||||||||||||||||||||||||||||||||||||||||||||||||||||||||||||||||||||||||||||||||||||||||||||||||||||||
轮机工程技术 | ||||||||||||||||||||||||||||||||||||||||||||||||||||||||||||||||||||||||||||||||||||||||||||||||||||||||||||||||||||||||||||||||||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 ||||||||||||||||||||||||||||||||||||||||||||||||||||||||||||||||||||||||||||||||||||||||||||||||||||||||||||||||||||||||||||||||||
港口与航运管理 | ||||||||||||||||||||||||||||||||||||||||||||||||||||||||||||||||||||||||||||||||||||||||||||||||||||||||||||||||||||||||||||||||||
海洋装备工程学院 | 船舶工程技术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智能控制技术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1个、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交通部行指委创新行动项目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8个,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主持和参与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2项,省教学成果2项,教师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注:名单不全)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3月,近5年来,学校学生共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690余项,其中一等奖或第一名21余项,其中,连续三届获浙江省航海院校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连续三届获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三等奖,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大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39项,共101人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20项、省级三等奖30项。 科研机构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科研成果2019至2020学年,学校共获得厅局级以上项目49项,到校科研经费271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01万元,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61万册,数字资源总量61054GB。 学术期刊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5年,是由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高职教育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8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5万人次;与中国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共同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建有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日本常石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培养国际海员。 学校标识校徽
校旗 学校校旗根据不同需要,分天蓝色和白色两种旗面,由徽章和校名标准字体构成。天蓝色旗面是白色校名,白色旗面是天蓝色校名。
校名 学校校名(中文)由董建华题写。 精神文化校训 德行四海 校风 勤实 教风 立身、立学、立业 学风 致远、致勤、致用 校歌
社团文化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艺类、志愿公益类等领域学生社团21个,开展社团活动70余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上一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