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编辑

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境内公办高校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Tourism &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of Zhejiang Zhoushan ArchipelagoNew Area),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校于2014年1月在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和师资的基础上筹建;2015年3月,正式建校;2017年3月,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划转学校。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地面积1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9万平方米;下设5个二级学院(部);12月有教职工230人,全日制在校生3316人,函授生近3100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外文名:Tourism &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of Zhejiang Zhoushan ArchipelagoNew Area

简称:舟山旅游与健康学院(ZTHC)

所在地:舟山市

创办时间:2015年

办学性质:公办高校

学校特色:现代创业型高职院校

主管部门:浙江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姚奇富、校长:郑能波

院系设置:5个教学单位

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学院路99号

院校代码:16408

历史沿革

编辑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2007年,浙江海洋学院与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普陀科技学院。

2014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及师资和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校园基础上筹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2015年3月,正式建校。

2017年3月,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划转学校。

2018年10月,舟山航空培训中心(波音合作机构)开训。

2019年6月,学校通过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20年12月,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建设。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5个教学单位。

旅游分院

酒店管理

导游(国际导游方向)

休闲服务与管理(海滨休闲旅游方向)

空中乘务

健康学院

护理

助产

健康管理

护理(医疗美容方向)

商务学院

大数据与会计

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30人。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教育部行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舟山市111人才工程人才、舟山市“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10人。

省级教学名师:姚奇富

名单不全,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浙江省特色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浙江省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48个,校内实训室59个,其中省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同时建有建筑面积 3400 平方米的“校中厂”——维也纳酒店。

国家教育部首批“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护理专业

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以导游专业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专业群

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健康养老护理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和财经商贸类综合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康养旅游培训基地

名单不全,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普陀区、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和舟山市文广旅体局、市民政局等开展校地校政合作,与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普陀区展茅街道、普陀区大健康产业园、沈家门渔港小镇等特色乡镇园区合作共建,着力打造“一学院一乡镇一海岛”服务品牌。与美国温森斯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全南科技大学等20多所国(境)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开展健康管理专业合作教育项目,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教师海外培训中心”。

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校徽

校徽释义:

1.校徽以“太阳”“波浪”“海鸥”“书本”为基本形,整体圆形代表太阳的形状,表示学校位于东海之滨,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海鸥与波浪代表翱翔、广阔与辽远,展现了师生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上部浅蓝色为天空、下部深蓝色为海洋,传达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

2.波浪线构成展开的书本,代表文化与教育事业,象征学校立足海洋服务舟山,在海洋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培育时代新人,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标志整体简洁大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学习,树立海洋般博大的胸怀,努力成长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精神文化

校训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校训释义:

1.知行合一,语出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就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既注重知,又注重行;既知得透彻,又行得切实;既以知为行的主宰,又以行为知的归宿;既重知向行的转化,又重行对知的更新和发展。“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是对学校办学和师生学习的指引与要求,既要追求新知、努力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中得到修炼与成长。

2.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止”是达到,“善”是指良好的行为和品质,“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强调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止于至善,旨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执着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坚守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不断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境界。

校风

惟德惟才

校风释义:“惟德动天,无远不届”自《尚书》;“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出自《三国志·武帝纪》。德与才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始终未变。德与信相呼,才与技相应,校风和校训承接有序。

教风

善教爱生

教风释义:《礼记》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陶行知先生说“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善教源自古文,偏向技能,爱生取自现代,强调天性,这四字融古通今,一脉相承,同时与校训同气相求。

学风

勤学笃行

学风释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这五步既始于学,终于行,希冀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又始于学,未止于行,注重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勤学笃行是在校求知的为学之序,也是职业生涯的至善之路。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名誉院长

张东

党委书记

姚奇富

党委副书记、校长

郑能波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张朝阳

党委委员、副校长

孔志华、黄承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