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幌 编辑
酒幌,亦称酒旗、酒望、酒帘、青旗、锦旆等。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幌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帜”就是酒幌,后世人称:“酒市有旗,始见于些。”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利用酒幌这一特殊的广告形式来传播商品信息了。
中文名:酒幌
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
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等
酒幌。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也称为「酒帘」。
酒幌在古时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在酒幌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幌,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有的店家还在酒幌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如:《歧路灯》上开封祥符三月三吹台会上的那面“飞在半天里”的“酒帘儿”写着“现沽不赊”;《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所进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而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两把销金旗上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即使与现代广告语相比,也毫不逊色。
除经之外,酒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酒幌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的标志。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幌;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幌。《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幌。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幌如今已被高科技广告设施所取代。偶有仿古酒幌有林立的高楼间悬着,但仍透着一种韵味,不过“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现代人已越来越难领略到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