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贵人 编辑
老贵人,现有学者推测她与康熙帝那贵人为同一人。
雍正初年,已被封为老贵人,乾隆元年四月去世,葬于清东陵附近的苏麻喇姑的园寝内。
关于她的身份曾有争议,曾被讹传为萨克达氏。根据目前史料推测,老贵人可能是因抚养弘昼而被雍正帝赐予贵人的身份,或为康熙帝妃嫔。
中文名:老贵人
葬地:清东陵附近的苏麻喇姑的园寝
老贵人
老贵人,葬于清东陵附近的苏麻喇姑的园寝内。关于她的身份曾有两说:
一说老贵人中的老为姓氏,因为没有为雍正皇帝侍寝,所以没有入葬妃园寝。
一说老贵人是康熙帝的贵人,雍正时加封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
清帝并不会引用汉文诗词给后妃赐号,这是影视剧编造的。老贵人的“老”在满文档案里作“sakda”, 意为“年老的” “老人”。而姓氏“老”的满文为“loo”。可知“老”并非其姓氏。在雍正十三年的一份汉文档案里,老贵人与康熙帝遗孀并列写在一起, 其他雍正朝与乾隆朝的档案里把老贵人与雍正帝妃嫔写在一起。
王冕森《清代后妃杂识》:贵人的称呼,一般并不是由内阁恭拟的封号,只是使用原姓或其他称号(闺名或皇帝所赐嘉名)。这种“封号”与“称号”的区别,体现在“封号”为满文意译词汇,而“称号”为满文音译词汇。 但是,亦有例外之情况。若一位原本位分等级较高的后宫主位因故被降为等级较低之位分时,即有可能保持原有之封号。如宣宗道光帝之彤贵妃,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降为贵人,却仍称“彤贵人”,未将封号剥夺。另外,从咸丰朝中期开始,清廷对于八旗出身且初封为贵人的后宫主位,经常在其为贵人位分时即给予封号。如穆宗同治帝之敦惠皇贵妃,在同治七年(1868年)参加挑选八旗秀女,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被指定为瑨贵人。其“瑨”字满文为“saingge”。
所以老贵人的“老”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老贵人在雍正三年已经被称为老贵人,整合其他档案,可知她因照看和恭亲王而被赏予贵人名号,并且因年老而以“老”字作为称号。
这是雍正元年的上谕: 朕奉皇太后(孝恭仁皇后)懿旨,朕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允祹)之母(定妃万琉哈氏),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允禄)之母嫔(顺懿密妃王氏),亦晋封为妃。再现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经受封者,俱应封为贵人。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之母(通嫔那拉氏)应封为嫔。内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应封为贵人。这位“年已七旬”的贵人应当是老贵人。以此计算,老贵人最晚生于顺治十年。
《国朝宫史》中收录了一道谕旨,时间为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雍正帝在谕旨中说:“今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妈里姑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若遇事出,同内务府总管密议、具奏。”
根据雍正时期的档案记载,老贵人位次居贵人的首位,并且位下有五个官女子伺候她,而根据嘉庆、道光年间的相关记载,老贵人的身份是照顾五阿哥弘昼的乳母,以此推测:老贵人可能原为宫女,因抚养弘昼而被雍正帝赐予贵人的身份,去世后葬在苏麻喇姑的园寝中。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二十一日的奏折:“奏为有老贵人及苏妈拉妈妈坟茔一处,该二人系照看懿亲王、和恭亲王之嬷嬷,请该二府修理事”。
《道光朝实录》“又谕、马家庄老贵人、及苏妈拉妈妈坟茔房间。著和恭亲王履懿亲王后嗣。自行修理。其每年清明供饭一次。仍照旧官为办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