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满达海 编辑

清朝宗室

爱新觉罗·满达海(1622—165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第七子,清朝宗室,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崇德五年(1640年),随皇太极围攻锦州,次年封辅国公。崇德七年(1642年),任都察院承政,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晋爵贝子。之后又跟随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讨伐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其父代善的亲王爵位。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赐满达海巽亲王称号,并命其执掌吏部事务。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满达海去世,谥曰简。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侵占多尔衮财物等罪被追削爵位,降为贝勒。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爱新觉罗·满达海

谥号:简(后被剥夺)

封号:和硕巽亲王(后革爵)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日期:1622年

逝世日期:1652年

主要成就:清朝开国功臣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从征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后金征明朝锦州,满达海率师截取明军杏山粮运于海上。

清崇德五年(1640年),跟从皇太极围攻锦州,击败杏山援兵,又以红衣大炮击败松山马兵。

崇德六年(1641年)五月,满达海被封为辅国公。八月,跟从肃亲王豪格围攻明朝松山,以本旗兵击败明松山兵,锦州城中有兵出城割草,满达海率右翼侍卫击走之。明兵犯镶红旗军营,满达海击败之。洪承畴率13万大军开赴松山援救,与清军在松山展开大战。满达海以步战破其三队,洪承畴兵复来犯,力拒之。满达海所乘的战马受到创伤,豪格大声说:”马受伤了,赶快更换战马!“明军大举杀来,清军力战不敌,满达海负责殿后然后撤回。明军复乘雨来犯,率兵击却之。明朝总兵三桂背靠大山列阵,满达海与诸王的兵马相互结合击破了吴三桂所部的明军,吴三桂当晚就兵败逃走了。 十一月,随豫郡王多铎赴宁远,有明兵运粟海上,率兵击取之。

崇德七年(1642年),满达海跟从郑亲王济尔哈朗攻克了塔山。

崇德八年(1643年),从征明中后所、前屯卫,俱有功,满达海被授为都察院承政的职务。

入关南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满达海跟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入关,满达海率军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复败之于望都县。十月,进封为固山贝子。再跟从英亲王阿济格追逐李自成由边外至陕北绥德。

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满达海攻克陕北沿边三城以及延安,追李自成至湖广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破伪肃王。八月,凯旋回师。

顺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满达海跟从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进入四川,讨伐大西农民政权张献忠。七月,满达海自汉中进入秦州,收降了张献忠的部将高如砺于三台山。十一月,大军进发进入西充,追击并且斩杀张献忠后,再与敬谨亲王尼堪分剿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资阳的张献忠余党,很快稳定了四川的局面。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凯旋班师。

顺治五年(1648年),满达海收兵凯旋而归。因包涵巴牙喇纛章京希尔根冒功之罪而被连坐,朝廷议罪应该罚他银两,睿亲王多尔衮因其战功下令免除对他的处罚。

承袭爵位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满达海承袭其父礼亲王代善的和硕亲王爵位。七月,清朝的降将姜瓖在大同反叛,满达海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率领大军去讨伐姜瓖在大同的叛乱,满达海被再次授为征西大将军。八月,克朔州、马邑,降宁武关伪总兵刘伟、伪道员赵梦龙及副将以下官弁五十余员,马步兵五千四百余名,静乐县、宁化所、八角保山寨悉平。遂会端重亲王博洛军克复汾州,斩伪巡抚姜建勋、伪布政使刘秉业等,伪总兵杨振威斩姜瓖首级献英亲王,大同平定。十月,遣护军统领索浑围平遥,伪知县刘三元弃城走,又遣署护军统领希尔根围太谷,以红衣大炮破其城,伪知县李成沛、伪都司吴成器率众逃走,遣兵追歼之。时潞安府叛军分兵拒沁州,又围辽州,满达海复遣多罗贝勒拜音图、护军统领索浑驰赴沁州,叛军闻风逃跑,遂拔沁州,趋潞安。伪道员胡国鼎来战,大兵围之,比夜遁去,遣兵邀击,歼之。又遣镇国公汉岱、署护军统领希尔根赴辽州,击破叛军,屯留襄垣,榆社、武乡等县俱降。 姜瓖被诛杀后,大同地区也就跟着平定。满达海接着为了稳定周围的局面,派遣兵马围攻平遥、太谷、辽州、沁州等地,并且先后攻克这些地方。接着,屯留、襄垣、榆社、武乡诸县也都很快被他攻下。睿亲王多尔衮下令郡王留瓦克达继续留在山西北部剿灭剩余的叛乱军队,满达海率领军队返回京师。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满达海受命同理六部事。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改满达海封号为巽亲王。三月,根据规矩授予诸王分治部务的权利,满达海被受命执掌吏部。六月,顺治帝幸南苑,赐鞍马。

英年早逝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满达海逝世,年仅三十一岁,朝廷赐予谥号“简”。七月,以长子常阿岱袭封巽亲王。

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满达海于奏削多尔衮封爵后,夺去其财物;并在掌管吏部时尚书谭泰骄纵,未有论劾谭泰,最终被削爵位和谥号,并降常阿岱爵为贝勒,以多罗康郡王爱新觉罗·杰书袭封其祖父代善亲王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乾隆帝以巽亲王满达海著有劳绩,赐一等辅国将军爵,世袭罔替,以满达海七世孙福色铿阿袭。

主要影响

编辑

在皇太极时期,满达海就跟随出征,在对明朝的战役中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崇德五年(1640年),满达海兵围锦州。崇德六年(1641年)和肃亲王豪格一起兵围松山,大破敌军。后又大战洪承畴、吴三桂。

顺治元年(1644年)满达海从龙入关,大败李自成,并且击败了张献忠的军队。 顺治六年(1649年)满达海率兵平定山西反清将领姜瓖,成功后班师回朝袭爵。

历史评价

编辑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人际关系

编辑

家庭

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

父亲:礼亲王代善

母亲:叶赫纳喇氏,贝勒阿纳布之女

兄弟:

岳托,多罗克勤郡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晋李佳氏。

硕托,已革固山贝子,黜宗室。母嫡福晋李佳氏。

萨哈廉,和硕颖毅亲王。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瓦克达,多罗谦襄郡王。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巴喇玛,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玛占,奉恩辅国公。母侧福晋哈达纳喇氏。

祜塞,追封和硕惠顺亲王。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妻妾:

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拜之女

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尔津之女

侧福晋奇特氏,公布颜图之女

庶福晋舒舒觉罗氏,安堵祜之女

妾吴氏,吴大之女

儿子:

常阿岱,母博尔济吉特氏,袭爵

楞塞宜,母舒舒觉罗氏,无嗣

(以上内容来

世系

第二代—爱新觉罗·常阿岱:爱新觉罗·满达海第一子,顺治九年(1652年)袭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降袭贝勒,康熙四年(1665年)薨,谥怀愍。

第三代—爱新觉罗·锡伦图:爱新觉罗·常阿岱第二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封奉恩将军,康熙三十六年(1697)从征厄鲁特有功,加一云骑尉。

第三代—爱新觉罗·世宪:爱新觉罗·常阿岱第三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封奉恩将军。

第三代—爱新觉罗·广昌:爱新觉罗·常阿岱第四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封奉国将军。

第三代—爱新觉罗·希常:爱新觉罗·常阿岱第五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封奉恩将军。

第三代—爱新觉罗·星尼:爱新觉罗·常阿岱第六子,康熙四年(1665年)降袭固山贝子。

第四代—爱新觉罗·英俊:爱新觉罗·锡伦图第三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奉恩将军。

第四代—爱新觉罗·英永:爱新觉罗·锡伦图第二子,乾隆八年(1743年)袭奉恩将军。

第四代—爱新觉罗·成文:爱新觉罗·世宪第三子,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袭奉恩将军。

第四代—爱新觉罗·申德:爱新觉罗·广昌第二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袭奉恩将军。

第四代—爱新觉罗·星海:爱新觉罗·星尼第一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袭镇国公。

第四代—爱新觉罗·都隆额:爱新觉罗·星尼第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奉恩将军。

第五代—爱新觉罗·积善:爱新觉罗·成文第二子,乾隆元年(1736年)袭奉恩将军。

第五代—爱新觉罗·巴尔萨:爱新觉罗·申德第二子,雍正四年(1726年)袭奉恩将军。

第五代—爱新觉罗·常平:爱新觉罗·星海子。

第六代—爱新觉罗·普正:爱新觉罗·巴尔萨第一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袭奉恩将军。

第六代—爱新觉罗·福色铿阿:爱新觉罗·常平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一等辅国将军。

第七代—爱新觉罗·素清阿:爱新觉罗·普正第二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袭奉恩将军。

第七代—爱新觉罗·明嵩:爱新觉罗·福色铿阿第一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封三等奉国将军。

第七代—爱新觉罗·明宪:爱新觉罗·福色铿阿第三子,道光元年(1821年)袭辅国将军。

第八代—爱新觉罗·达三布:爱新觉罗·素清阿第一子,嘉庆三年(1798年)袭奉恩将军。

第八代—爱新觉罗·禄智:爱新觉罗·明宪第二子,道光十四年(1834年)袭辅国将军。

第八代—爱新觉罗·禄绅:爱新觉罗·明益子,爱新觉罗·明宪堂侄,同治元年(1862年)袭辅国将军。

第九代—爱新觉罗·德春:爱新觉罗·达三布第一子,嘉庆七年(1802年)袭奉恩将军。

第九代—爱新觉罗·铁山:爱新觉罗·禄绅第三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袭一等辅国将军。

第十代—爱新觉罗·安禄:爱新觉罗·德春第二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袭奉恩将军。

史料索引

编辑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传三》

下一篇 千载难逢

上一篇 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