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画派 编辑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期崛起的中国画流派,由广东籍画家组成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代表人物有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高剑僧、何香凝、方人定、卢传远、李抚虹、伍佩荣、容大块、黎雄才、关山月、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赵崇正、何磊、杨素影、黎葛民、黄幻吾、何漆园、黄少强、赵少昂、陈凝丹、杨善深。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广州何浩以画松著称 ,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中文名:岭南画派
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意义:“广府三秀”之一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第二代代表: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卢传远/杨善深
第三代代表:伍嘉陵/陈金章/何永祥/黄桢祥
居廉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一带,是清末著名花鸟画家居廉、居巢居住、作画及授徒之所。开创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学画于此。可以说,十香园是岭南画派发源之地。作为岭南画派的摇篮,十香园以及“二居”对岭南画派的影响十分深远,二居以革命精神开创的“撞水”、“撞粉”技法被后来者沿袭至今,二居、二高一陈富于创新的革命艺术精神更使得岭南画派开一时风气之先,在中国画坛独领风骚。
清光绪年间,罢科举倡新学,设立新学堂,开设图画课。隐居隔山村十香园的居巢、居廉响应新议,开设书画蒙馆,手把手地教导垂髫小儿学画。二居在十香园二十多年的美术教学中,为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当时,岭南绘画界八成以上的人都出自十香园门下或是经受过二居绘画艺术的熏陶。十香园门下在中国美术史上垂名的杰出弟子多达三十余人,堪称是我国最早美术学府之雏形。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高剑父由族兄高祉元介绍,拜居廉为师。随后的近十年间,高剑父一直追随居廉学画。陈树人拜于居廉门下则较晚,时间大致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居廉的另一弟子张逸介绍入于门下。此时居廉已近垂暮之年,所以陈氏一直被认为是居廉所收的最后一个弟子。
十香园
“二高一陈”分别在日本接受近代美术的教育,同时,他们也开始酝酿在中国画领域进行一次大的变革。民主革命新思潮和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美术革新的影响激起了他们改革中国画的热情。“二高一陈”成为当时国画界的民主先驱,创立了当时被称作“折衷派”的新国画派——岭南画派。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革命加艺术”的精神,是以风云变幻的特定的时代为背景的。岭南画派大胆提倡表现新的题材,极力主张描绘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的题材;提倡技法上的创新,重视写生,师法自然;主张吸取外国的摄影、透视等方法和东、西洋画的优点,同时注意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技法。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得名由来
关山月《红梅》
除此以外,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如中国的文人画派、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南派”、“北派”之分则比较特殊,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 很明显,“岭南画派”之称,是按第一种原则 ——地区性命名的。
这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很奇怪,这个名称却曾经很令画派的创始人感到不满。据关山月说:“当时高、陈诸先生对‘岭南画派’这个称号,并不满意,因为它带有狭窄的地域性,容易使人误解为只是地区性的画家团体。更主要的,它没能体现出吸收外来营养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革新国画的理想。所以剑父先生从来没使用过‘岭南派’这一名称,而宁可自称是‘折衷派’。在他心目中,‘折衷’这个用语,也并非全为贬意的,只谓博采众长,合于一身而已。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接受‘岭南派’这个名称,而且它已经造成广泛的影响,所以这个名也就被写进了现代美术史册了。”
《荣宝斋画谱 · 伍嘉陵绘》
后来,好些“派中人”也一唯师言是依,如黎葛民等,直至六十年代还在文章中置辩,认为岭南派之名“不够恰当”。到今天,尚有人提议要“恢复‘折衷派’ 之名”呢。
名称沿革
黎雄才《峨嵋印象》
岭南画派的历史:
岭南的画家,据说最早的几位是唐朝的张询、宋朝的白玉蟾和元朝的孔伯明,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什么作品。明朝以后,岭南开始闻名中原。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广州何浩以画松著称 。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比及近代,西洋画法传进中国,岭南画家首开中西结合之风,“岭南画派”独步天下。而油画和版画等画种,画派”独步天下。而油画和版画等画种,主要也是由岭南画家介绍进中国,并由他们使之走向繁荣的。
高剑父《秋鹰图》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 以求其真。
主要精神
(一)革命精神;
(二)时代精神;
(三)兼容精神;
(四)创新精神。
岭南画派
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
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本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
“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状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
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师出同源,信奉同一艺术原则,但各有创新,风格不一样。第二代的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风格各异。
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剑父不希望学生学得跟他一样,他声称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流派沿革
高奇峰《猿月图》
俞剑华在1934年撰文道:“广东二高(高剑父、高奇峰)参用日本画法以画国画,一洗国画重笔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泼色,光怪陆离,色彩斑斓,遂以新派自命,而又尝从事革命工作,遂有革命画派之目。”另外,尚有“新宋院派”、“新文人画派”种种名目。最笼统、最含糊的称呼莫过于把自古及今(包括二高)的广东画家一锅端,通通算作“广东画派”的了,如今人李涤尘的《鉴别画考证要览》一书便是那么做的。
至于在今天普遍通行的“岭南画派”一名,则迟至1948年才出现(用黄志坚说)。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约定俗成”说,一种是“自己商量”说,还有一种是“北方来源”说。
第一说云:“关于‘岭南画派’这个名称。并不是哪个岭南画家自封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群众创造的。当年高剑父先生留学日本,受到日本画家参酌西方绘画以革新日本画的启发,同时又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热斗争的洗礼,于是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他和陈树人、高奇峰先生以异军突起之势,揭起新国画的旗帜,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崭新的画风,给当时画坛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时人为表示敬仰,称他们为岭南三杰。后来‘岭南画派’这个名称,也就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了。”“当年 ”‘二高一陈’被时人尊为‘岭南三杰’,并因此引申出‘岭南画派’的称号,其实也是人们沿着习惯的思路,犹如称‘扬州八怪’为‘扬州国派’一样。”
其余两说则见于香港赵世光的《岭南画派界说及其发展导向》一文。其中“自己商量”说已见前引;“另一说则是解放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到北京画展,当地报刊因其来自岭南,故一致宣传为‘岭南派’,并把其师称为岭南画派的始创者”。同属“北方来源”的还另有不同的一说:“‘岭南派’这一带有地方色彩的称谓,是建国初期,由郑振铎依北方人的习惯,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到海外展览时,撰文介绍时冠上的,后来便加以沿用。”评断一下各说的是非,如果真是“在 1948年以前,还没有‘岭南派’这个称号”的话,那么,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当时尚未有“岭南画派”之名,何来三人商量之事?可见那一说是不可信的。另外“北方来源”之说亦靠不住,因为它们的时间都在解放以后,比1948年要迟了好几年。可见,揆之以理,只有“约定俗成”一说比较可信。
回到派名争议的问题上来。那么多顶“帽子”,又是“折衷派”,又是“新派”、“革命派”,又是“岭南派”……到底哪顶最合适呢?是否非得恢复“折衷派”的名称,便不能“体现它的思想实质”、“ 鲜明宗旨”呢?“新派”、“革命派”今天是不好再叫的了,至于“折衷派”一名,固然可以显示它“吸收外来营养”的偏于技术性方面的特点,却仍然难以体现它“艺术革命”的全部宗旨,尤其是有关“艺术与人生”的重要内容。再从这一画派的实际情况看,它发源于岭南地区,创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员又都是岭南人,而今天这个画派的“大本营 ”仍在岭南一带,那么,按中外画派命名的第一条通则,称为“岭南画派”还是比较适当的。
可是,为什么外国现代的一些美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等等,又多据艺术表现特点命名呢?须知那些都是重形式的画派,所以那样取名是理所当然。但岭南画派不同,它是形式与内容并重的画派。假使勉强效法国外表现主义的现代诸流派,定要拥“折衷”命名之,那岂不是有违自己画派的本旨?从逻辑学、词汇学的角度看,“名”与“实”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多元的、可变的,本来就是“约定俗成” 的。
“岭南画派”这一名称只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它身然便具有了如上所述的内涵。正如“扬州八怪”、“上海派”等也有它们的包括内容风格、技巧形式等各种艺术追求在内的特定含义一样。
所以我们说,担心本画派一旦冠以“岭南”之名,便会显不出它的“思想实质”、“鲜明宗旨 ”,或容易使人产生“以为只是狭窄的地区性的画家集团”的误解,其实都是过虑。
风格特点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
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
杨善深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他们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四位大师谐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是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的。
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也是这一画派能够永葆青春的原因。
兼容精神, 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主张,是它的艺术原则,也是“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
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 “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本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
“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状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师出同源,信奉同一艺术原则,但各有创新,风格不一样。第二代的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风格各异。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剑父不希望学生学得跟他一样,他声称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岭南三杰之陈树人
高剑父
高剑父
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高奇峰
高奇峰
幼年多斋,因家境贫寒,曾寄食于他人之家为小役,至其兄高剑父振兴家道方挈之归。17岁时,随兄赴日本留学,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民国初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与兄剑父同至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后剑父随孙中山奔走国事,审美书馆馆务由奇峰担任。1918年受广东工业学校之聘任职于该校美术制版科,同时自设美学馆于广州,开馆课徒。后因染肺疾,迁居珠江之滨天风楼,杜门作画以自娱。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高氏擅画花鸟走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
陈树人
陈树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化龙镇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为“二高一陈”,同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
自幼喜爱美术,早年师事著名画家居廉。是岭南画派大师。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任要职。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其作品和中兴会办的《中国日报》共同宣传革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民国37年(1948年)10月4日,陈树人因胃溃疡不治,在广州逝世。其一生创作有《陈树人画集》、《陈树人近作》、《陈树人中国画选集》,诗集有《寒绿呤草》、《自然美讴歌集》、《战尘集》、《专爱集》和《春光堂诗集》等。
第二代传人(弟子)
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创作始终沿着创新的道路而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脱颖而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有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卢传远、方人定、黄少强等。其中赵、黎、关、杨四人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四大画家。
赵少昂
赵少昂
一九零五年三月六日在广东广州出生。1998年逝世于香港,终年93岁。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著名书画家伍嘉陵为其入室弟子。历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出版有《少昂近作集》、《少昂画集》、《赵少昂画集》,著有《实用绘画学》。
黎雄才
黎雄才男,汉族,广东肇庆人,1910年生。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数年后得高剑父资助留学日本,历时四载见闻益广,艺事大进。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 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1949年以来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会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擅山水,尤以巨幅见长,所作气势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风貌,为当代“岭南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出版个人画册多种。代表作品有《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卷》、《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有《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画选》、《黎雄才画集》。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关山月
关山月《秋溪放筏》
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写生,作品描绘热带风光,并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华侨的欢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举办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写生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纪游画集》。1949年春,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的艺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南文艺学院教授兼中南文联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学位考试委员会校外委员。
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香港回归梅报春》等。此外,他还访问过波兰、法国、瑞士、荷兰、苏联等国,并在日本、澳大利亚举办画展,在美国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建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关山月作品选》、《井冈山》等作品集。
杨善深
杨善深《月下虎啸图》
卢传远
卢传远(1903—1972)岭南名家,顺德勒流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美协会员。著名画家高剑父入室弟子,精绘鲮鱼。收著名画家伍嘉陵为其弟子,为岭南画派传人。擅画人物,惟妙惟肖。
著名画家卢传远作品
春草原名颂耀,号竹园,1927年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顺德,据说陈树人先生的学生,全才式的国画家,无论花鸟、山水、人物以及各类动物他都擅长,都各具其美,长期旅居国外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继承发展“岭南画派”画风。他中年时代游历了大半个世界,边游历、边讲学、边采风、边创作,各地的风土人情、大自然的万千丘壑,均化作笔下彩墨的图景。他以中国画的笔墨画《美国大峡谷》、《埃及金字塔》、《尼加拉大瀑布》、《地中海马尔他岛》、《马来西亚神山》、《黄山天都峰》等,晚年回国定居后转画故土乡情。2006年6月人民大会堂正式收藏的宏篇巨作《天下第一峰》就是他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体验生活后的新作,此画气势磅礴、层次分明,有一种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作品《天下第一峰》及《月是故乡明》送去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帆满图》获亚细亚奖(韩国),《尼加拿瀑布》被澳洲西澳艺术馆收藏,《大树高风》被珠江驻军宾馆收藏,《万般千帆归祖国》被香港驻军收藏。
叶绿野
叶绿野,是岭南画派泰斗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岭南画派的代表性画家。
第三代传人(再传弟子)
陈金章
陈金章,被誉为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传人。他1947年考入高剑父担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在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谈到岭南画派这三位大师,陈金章表示,“回头看,三位老师留给我的不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对着生活去画画,这个道理并不容易悟出来。好比许多人学郑板桥画竹子,但怎么都比不上他,就是因为郑板桥对竹是有真情实感的,不只是画竹,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
“高剑父对我的影响很深,高老师经常展示他的画作,给我们讲解。我记得有一次他画了一只狐狸咬着一只鸡,狐狸的目光凶恶,他十分可怜这只鸡,画就取名为《弱肉强食》;还有一幅画上,只有一只雄鸳鸯在夜晚的雪地中,大家问他为什么不画一对鸳鸯呢?他解释说雌鸳鸯死掉了,雄鸳鸯在守护它,所以取名为《冷夜》;一只雄鹰扑向大海,高剑父老师取名为《抗暴》。身处那个动乱年代,高剑父的国画始终饱含热情,他提出以国画‘改造国魂’的艺术主张,告诫后辈要关心时代、关注生活,这是我永生难忘的。”
伍嘉陵国画《水仙》
20年带出6拨研究生
从不卖画佳作准备捐给国家
如今,80高寿的陈金章教授早已名满天下,德高望重。他告诉记者,“一个世纪能产生的真正的大师不超过10位。而他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美术教育家’,我用了40岁到60岁最年富力强的20年带出了6拨研究生,算是自己对广东美术最大的贡献。”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及大江南北。林墉、周彦生、陈新华、苏百钧、张治安、陈永锵、李劲堃、万小宁、刘书民、朱永成、方楚乔,都已成为广东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陈老告诉记者,“早期其实我很喜欢画人物的,后来专攻山水,我画画很慢,一幅作品至少要费时二至三个月。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海南的尖峰岭写生,由于条件艰苦,早晨上山,每人只带了一壶水、一些饼干,晚上才能下山。但我被眼前的山水画卷迷住了,完全忘记了时间,为了画一张一尺来长的小画,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两只山蚂蟥在我的腿上吸得鼓胀胀的,我也没有发觉。”
因名声在外,陈的画作难免有因赠人流入市场,身价不菲。他告诉记者:“我从未卖过画,一辈子画过所有的好画都留在自己手里,再贵都不卖,如有可能,等以后适当的机会,捐献给国家。”
伍嘉陵
被誉为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传人
伍嘉陵国画《农果》
伍嘉陵传略收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近20种辞书。由于伍嘉陵在书画方面卓有成就,作品又相继入编《中国名家》画库大型画集、《广东著名老书法家精品系列--伍嘉陵书法选》、《中国美术年鉴》、《荣宝斋画谱--伍嘉陵绘》等多部著名辞书。2009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从事新中国文艺创作60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2016年7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艺术周刋为伍嘉陵出版特辑,介绍其多年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作品被南京、武汉、荆州、广州暨南大学等馆藏。
何永祥
岭南派画家何永祥先生早岁随潘德修先生习传统国画。德修先生故后,乃从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先生游,遂为岭南派第三代门人。先生秉承「折衷中外,融汇古今」之岭南风貌,其作品风格集二师之长,故其用笔豪迈而带秀雅;古意今情,都在尺幅之中,其造诣之高可见矣。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末以名为之芙蓉花鸟画参与全中国青年国画大展,其作品在台北国家画廊展出,并获国立历史博物馆优质作品奖状。八十年代
参加台湾文化大学举办之学园艺文展,作品供华冈博物馆收藏。翌年又在香港及台北国立艺术馆举办画展。自是声名鹊起,殊荣迭至,于是设馆授徒,于今从游者众。数十年来,永祥先生多次举办个展、师生联展及海外邀请展,展地包括香港、澳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贵阳、广州、深圳,以及台北、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澳洲墨尔本。去年先生再赴美国纽约个展,展出新作四十余幅,可谓佳气西传。
黄桢祥
黄桢祥作品
关权昌
关权昌作品
岭南画派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2014年以来,岭南画派作品多次以过千万元成交,说明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开始关注和认识到“岭南画派”潜在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岭南画派”发源于中国岭南地区,创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员又都是岭南人,而今天这个画派的“大本营”仍然在岭南一带(包括港、澳地区)。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岭南画派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与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成为新派中国画的代表之一。岭南画派作品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和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广府三秀”。
岭南画派名家辈出
岭南画派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始于晚清时期,“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等为岭南画派早期著名创始人。岭南画的特点之一是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的景物丰富题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方色彩;之二是主张写实,博取诸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引入日本东洋画派的技法,大胆吸收外来养料,画面明暗交替、颜色鲜艳,有点类似于西画;之三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用水墨的方式演绎出来,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并突破传统的水墨笔法,即在绘画技法上,一反勾勒法,采用“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法,可谓是传统国画上的重大创新。
“岭南三杰”弟子众多,名家辈出,逐渐成为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岭南画派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岭南画派经久不衰的奥秘。中国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四位艺术大师,属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最著名的传人,也是当代岭南画的杰出代表。赵少昂、关山月被誉为高奇峰之后岭南画派成就最高者,这一切,皆源于继承、发展和创新。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无论在审美意识上或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海外友人大多以收藏赵少昂的花鸟、关山月的山水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长期在美术学院任教,门下弟子颇多。第三代的杨之光、陈金章、伍嘉陵、林墉、王玉珏等画家都曾得到他们的嫡传,现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杨之光是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就人物画而言,杨之光比“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从岭南画派发展轨迹看,第三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形成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造就了岭南画派在广东地区长盛不衰的局面。
“长青不老松”成岭南画标杆
岭南著名画家 伍嘉陵作品欣赏
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赵少昂的“花鸟百开册页”以1456万元成交;在2011年8月广州皇玛艺术品拍卖会上,黎雄才1992年创作的《旭日苍松》以747.5万元拍出;在2012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赵少昂的《雄心百兽惊》又以602万港元成交。尤其是2013年春季拍卖中,岭南画派表现十分强悍,在2013年3月31日北京荣宝斋迎春拍卖会上,黎雄才1984年创作的巨幅山水《长青不老松》经过众多买家激烈角逐,最终竟以8960万元的超高价成交,超过预估价10倍,使岭南画派价格上了一个新台阶。黎雄才作为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巨幅山水,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别具风貌,被评论界誉为“黎家山水”。长期以来,岭南画派在艺术市场上没被太多的炒作,价值一直被低估。2013年春拍黎雄才的画作拍出天价可说是为岭南画派整体价值提升吹响了进军号。《长青不老松》的天价成交在国内拍坛真是“春雷一声响”,引起各界高度关注。黎雄才画作大幅上扬,带动了岭南画派艺术先驱高剑父及关山月、赖少其、黄君璧等名家精品也同步上涨。
关山月赖少其作品稳步上扬
与火热的2011年艺术市场相比,2014年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行情有所降温,各类艺术品的成交率和成交价明显回落。但出人意料的是,岭南画派作品在目前的下跌市道中却表现更加出色。在2014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岭南画派先驱高奇峰代表作《怒狮》以1564万港元成交,并刷新画家作品拍卖新纪录;在2014年11月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的《晨练》以720万元起拍,最终以2012.5万元成交。《晨练》作于1975年前后,画面充满浓浓暖意,日出东方的南海岸边,火红的凤凰花树,充满激情,极具收藏价值;著名岭南派画家赖少其1981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梦游黄山西海门》以2200万元起拍,在数分钟竞价过后,最终以3910万元的天价成交,真是可喜可贺。赖少其的山水画向以笔力壮势雄强、墨法浑厚精气著称,究其笔墨风格的师承,远则渊源于明末清初“新安画派”,尤得力于程邃,近则得益于国画大师黄宾虹教导和启发。该画赖少其即取法程邃“干裂秋风”之笔意,将其擅长的焦墨、重墨发挥的淋漓尽致。画中大刀阔斧的线条,沉郁浓重的笔墨,营造出群峰排山倒海之势。此幅全画作于丈二整纸之上,通高逾丈。如此大幅精品巨制,堪称赖少其数十年艺术创作的结晶,该画拍出近4000万元的天价可谓物有所值。2014年以来,岭南画派作品多次以过千万元成交,说明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开始关注和认识到“岭南画派”潜在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相对而言,岭南画派中影响力更大的画家如关山月,他的《晨练》虽然拍出了2012.5万元的高价,但他还有不少优秀作品远没达到应有的价位,其他一些岭南派著名画家,如关良、杨之光、林墉、伍嘉陵、许钦松、方楚雄、等,他们作品的价值也被市场低估。而2013年春拍以来岭南画派作品上扬行情已初现端倪,这是一个极好的势头,相信不用多久,岭南画派画家达到千万元级别的作品定会与日增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