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编辑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宝库中,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2、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雕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可说是家喻户晓。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孟姜女庙。这座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东6.5公里处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剪纸
唐初梁载言著书《四番志》,也曾谈到过“梁祝”事,并解释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似乎说,梁祝果有其人,其事也广为传诵。但语焉不详,对梁祝故事的丰富没有太多贡献。
到晚唐时,文人张读作《宣室志》,对这个故事进一步丰富发展,使之成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男女爱情小说。可以说,现在人们看到的梁祝,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成型了。《宣室志》所记全文如下,“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应该说,是张读将梁祝从《华山畿》 的只言片语中给拯救了出来,如果没有他,也许人们就看不到梁祝了。但这个时候的梁祝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呢?爱情有之,孝道有之,仁义有之,节烈有之……这些都是当时人们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也是故事得以传承的基本要旨,即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作为官方道德宣教、风物教化的范本来推广。
到宋元时,话本的出现和戏剧的诞生,使梁祝故事以更多的民间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文人的杜撰和发挥,梁祝故事的内容也进一步扩大,夹杂了太多的“理学概念”,反而让人觉得有点似是而非。好在其主干,依旧承袭了张读《宣室志》的精髓。从现在来看,更多文人参与创作梁祝故事,对它的传承有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 南宋张津在《四明图经》,还对张读《宣室志》中所说的“义妇冢”进行了考证,说“‘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这里的县指的是会稽县。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人书
梁祝公园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梁祝化蝶才真正成为梁祝故事的一部分。而这当中文人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也正是因为文人的参与,使梁祝故事血肉日渐长成、情感日益丰富、情节也更具戏剧性。
4、白蛇传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小人书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而非许仙)相恋,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并且在其他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法国汉学家儒莲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白蛇传》的故事早期因为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戏曲《白蛇传》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此外,还有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亦是根据白蛇传创作的,而后经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拍摄后搬上银幕。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的白蛇传歌仔戏露天表演,常在端午节前后演出,故事内容无较大的改编,但在舞台设计上与传统戏剧表现的设计,有许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桥段更出动消防队的洒水车,还有吊纲丝的设计,制造出白蛇与青蛇腾云架雾的感觉。另外,本作也被日本东映动画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设定--小青是青鱼而不是青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民间传说
上一篇 程砚千秋:迟小秋演唱曲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