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期 编辑
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生长期与温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以上的温度可继续生长的时期就称为生长期。通常,日平均气温5℃作为界限。在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决定着生长期的长短。进行正常生活周期所必需的生长期,每因植物种类而异。生长期的长短多决定着植物(尤其是树木)分布的北限(在北半球)。生长期越短,植物可生育的纬度和海拔高度也越高。
自然界植物的生长期是指各种植物中最早开始萌动生长至最晚停止生长的整个持续日数,这种现象和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又称气候生长期;作物生长期是指作物播种或返青生长至成熟或停止生长持续日数。
作物生长期因作物种类、品种而异,不同光、热、水等条件及其组合,不良气象条件以及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等,也会引起生长期的变动。如短日照作物水稻的同一粳稻品种,在同一地点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稻栽培生长期长。同一冬小麦品种在越冬期长短不同的地点栽培,其生长期也有较大差异;在低温季节比高温季节栽培生长期长;水分过多、施肥过晚能延缓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并在后期易出现贪青晚熟。
生长期依农事活动、农业种类的不同需求采用日平均气温≥0℃、5℃或10℃期间的日数表示,也可用无霜期表示。中国气候生长期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就≥0℃的部分作物长期而言,北部的寒温带<180日,中温带180~240日,暖温带240~300日,北亚热带300~330日,中亚热带330~365日,南亚热带及以南地区全年都是生长期,高寒地区温度低,生长期短。在干旱半干旱、季风强烈、雨旱季分明的地区出现水分生长期;在干旱严重的地区旱季植物不能生长,只有雨季生长期。
对比分析地区间气候生长期和不同作物或不同作物品种组合所需生长期资料,可以选取适当的作物、品种搭配和某种种植制度。
①3℃界限温度。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冬小麦、韭菜等农作物开始返青,春小麦开始播种。秋季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以下时,大部分作物停止生长,大秋作物开始变黄。因此,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的持续时期可称为喜凉作物的生长期。
②5℃界限温度。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多数作物和果树开始恢复生长。秋季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作物生长缓慢。因此,日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持续时期称为植物的生长期。
③10℃界限温度。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是各种喜温作物开始播种和生长的临界温度,秋季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喜温作物生长速度变缓。因此,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持续期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或作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0℃积温可用来评价热量资源对喜温作物的满足程度。
④15℃界限温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的初日是喜温作物开始积极生长的日期,大部分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对贪青作物灌浆和成熟都不利。故日平均气温大于15℃的持续时期称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