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秧歌戏(蔚县秧歌) 编辑
秧歌戏(蔚县秧歌),河北省蔚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蔚县秧歌又名“蔚州梆子”、“蔚剧”,产生于蔚县,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晋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旗县,是深受流行地群众喜爱的一个戏曲剧种。蔚县秧歌早期用“训调”(民歌)演唱,以“两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常在农村社火中演出。蔚县秧歌深受山西梆子的影响,不仅吸收了梆子的袍带大戏,还借鉴梆子的音乐体制,形成了由梆子腔演变而来的各种板式。唱腔以蔚县方言演唱,多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发音方法。小生与旦可唱“训调”,“红”较少唱“训调”,“黑”则完全不唱“训调”。梆子腔类唱腔,除“黑”有特定唱腔外,其他行当唱腔结构大致相同。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蔚县申报的秧歌戏(蔚县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Ⅳ-70。
中文名:秧歌戏(蔚县秧歌)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北省蔚县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70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戏剧起源
蔚县秧歌《穆桂英挂帅》
蔚县秧歌的舞台演出活动,最早的记载见于蔚县阳春镇豹峪村的舞台题壁。这条题壁的时间是“嘉庆伍年十月十一日”,演出班社是“西宁(注:原属蔚州,今属阳原县)扬(秧)歌班”,所列剧目有《观灯》《卖肉》《招亲》《休妻》《打洞》等16个。这些剧目现代仍保留在蔚县秧歌之中。所列剧目是以小旦、小生(或小丑)为主要角色的所谓“两小戏”或“三小戏”。其唱腔是由民歌小调和社火中的秧歌音乐发展而来,艺人称之为“训调”或“训儿”。
发展历程
从乾隆后期至道光年间,是蔚县秧歌的重要变革时期。随着山陕梆子的流入和北方梆子戏的兴起,蔚县秧歌在剧目、表演、行当和音乐体制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蔚县秧歌由演出“两小戏”或“三小戏”转变为演出行当齐全的梆子戏,同时在音乐体制上也已经由民歌体的训调唱腔转变为以板腔体为主的梆子腔了。
蔚县秧歌表演
20世纪30年代末期,宁寨班社的一批艺人,借鉴和吸引了山西梆子音乐,对板腔体唱腔和伴奏进行了系统加工整理,从而使得蔚县秧歌的音乐、唱腔进一步趋向完整、统一和规范。
1955年成立了蔚县业余秧歌剧团,在此基础上,又于1958年8月1日成立了蔚县秧歌第一个专业剧团——蔚县少年秧歌剧团(1959年末更名为蔚县蔚剧团)。从此,蔚县秧歌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培养和造就了蔚县秧歌第一代女演员,从而拓宽了传统唱腔的音域,丰富了唱腔的艺术表现力。
演出形式
蔚县秧歌演出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耍笑戏。语言生动活泼(系当地方言),诙谐幽默,如《武大郎卖饼》等。另一种则是唱工戏。有些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被吸收进来之后,艺人们对剧本各方面进行了加工,改成了唱工戏。有些唱工戏没有道白,甚至连三五字的“叫板”也用唱腔来代替,如《伍子胥过江》等。
脚色行当
蔚县秧歌表演
唱腔风格
蔚县秧歌在很早以前,大约从清朝咸丰、同治以来,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板眼和唱腔的程式。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梆子腔的声腔系统,既具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晋剧行腔运调的流畅,但又与这两大梆子迥然有别,在激越中见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特别的韵味风格。蔚县秧歌的唱腔板式,有尖板、导板、头性、二性、三性、拖腔、滚白,八嘹子、训调等等。头性音色清越,声调嘹亮,一板三眼,旋律悠扬,感情细腻,富有开阔的田园风味,长于抒情。二性快慢适中,高低相错,一板一眼,适宜于述叙。三性有板无眼,行起腔来,欢畅明快,听起来非常活泼。滚白、八嘹子用于哀伤和恸楚,拖腔可把气愤的感情推向高潮。由于蔚县秧歌的唱腔板式丰富多采,变化灵活,喜怒哀乐之情,寄于音中,溢于声外,表现力相当强,有“看戏动心,听唱落泪”之说。
音乐特色
蔚县秧歌《剪纸谣》
在长期舞台实践中,蔚县秧歌积累了两百多种演出剧目,《回龙阁》《打瓦罐》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同时还有《花亭会》《九件衣》《翠屏山》等代表剧目。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有《向阳庄》《十五元》《王二小接闺女》等30多个。其中《花亭会》《花伞》《王二小接闺女》被河北电台录音,在全国播放。
传承价值
蔚县秧歌《花烛错》
传承状况
蔚县秧歌面临生存困难,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造成演出市场的萎缩,使得演出团体大量减少。与此同时,老艺人纷纷离世,青年人又多不愿意学习这种声腔、程式都较为古老的艺术。在此情势下,蔚县秧歌传承乏人,濒临灭绝,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王芝兰,女,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秧歌戏(蔚县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蔚县文化馆获得“秧歌戏(蔚县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蔚县文化馆保留“秧歌戏(蔚县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活动
蔚县秧歌剧《魏象枢》
2016年6月,蔚县秧歌演艺公司在“2016年端午节及第六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九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中出演蔚县秧歌《花烛错》。
2016年7月,蔚县秧歌演艺公司在“2016中国国际露营大会(蔚县站)”活动中出演蔚县秧歌《花烛错》。
2017年9月6日,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蔚县秧歌剧《魏象枢》在张家口市会展中心开演。
2018年7月7日晚,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18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蔚县秧歌剧《魏象枢》于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首场演出序幕,这也是蔚县秧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登上首都戏剧舞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上一篇 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