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孟戏 编辑

江西省广昌县传统地方戏剧

广昌孟戏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是一种以专唱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唱腔为曲牌体,唱南北曲,俗称盱河高腔。广昌孟戏流行于广昌县境内,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广昌孟戏约起于明末,在广昌原有三路,现存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舍溪孟戏已在20世纪60年代自然湮灭。 广昌孟戏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有两个民间戏班演唱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戏曲,剧情都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地人俗称“孟戏”。广昌孟戏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宗族戏,有一定的演出习俗。甘竹大路背戏班和赤溪戏班出帅时间分别为正月初一上午和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五任选一日上午。

2006年5月,广昌孟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昌孟戏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类别:传统戏剧

非遗编号:Ⅳ-14

申报地区:江西省广昌县  

历史渊源

编辑

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始皇正徽招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广昌孟戏广昌孟戏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广昌孟戏就以这个传说作为题材。

溯源

广昌孟戏广昌孟戏

明万历、嘉靖年间,弋阳腔、青阳腔、海盐腔、昆曲、陇东调等多种戏曲声腔流入广昌,彼此交融,新老腔并存。至万历

2015年7月,广昌开展2015民俗文化周系列活动,广昌孟戏在其中演出。

2016年10月20日晚,使用广昌孟戏的主要声腔盱河高腔演出的乡音版《临川四梦》在北京大学亮相。

重要著作

1998年10月,《中国戏曲志·江西卷》出版发行,吁河戏在其中占有一定的篇幅。1999年12月,《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出版发行,盱河戏在其中的篇幅占第二位。因为广昌孟戏是旰河戏里颇具特色的剧目,所占份量较重。《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吁河戏部类以吁河高腔(孟戏高腔)为主。

下一篇 宜黄戏

上一篇 吉安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