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黄戏 编辑
宜黄戏,亦称“宜黄班”“大戏”“土戏”“老二黄”等。由明末清初形成的宜黄腔发展而成的,因产生于宜黄而得名,是江西省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及赣东北、赣南和闽西地方传统戏剧,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宜黄戏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西秦腔的“吹调”,演变成的宜黄腔是清末吸收其他声腔和剧目而形成一个多种声腔综合的剧种。唱腔以宜黄腔为主,此外有反调、唢呐、西皮、浙调、吹调、南北词等,男女同腔同调。净脚行当有大花、二花、三花、四花之分。表演艺术上保存了一些古风。
2006年5月20日,宜黄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8。
中文名:宜黄戏
别名:宜黄班、宜黄调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江西省宜黄县
遗产编号:Ⅳ-38
宜黄戏
宜黄腔是由西秦腔演变而成的。明末清初,当着西秦腔在南方落脚以后,声腔上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江西便出现了以唢呐伴奏的二凡和以笛子伴奏的吹腔。进入宜黄后,废唢呐笛子而用胡琴,又将黄梅采茶的【还魂腔】改造为一种【反调】,就形成了以胡琴伴奏的宜黄腔,其基本曲调为【二凡】。
宜黄戏是清代初期,在宜黄县发展起来的,因江浙发音“宜”、“二” 不分,故后来有人称“宜黄腔”是“二黄腔”。
宜黄戏可以直溯明代的西秦腔。这种西秦腔的曲调包括以唢呐伴奏的“二犯”及以笛子伴奏的“吹腔”。其中的“二犯”因较之西秦腔之“二犯”有很大发展,便成了独树一帜的宜黄腔。
清代乾隆年间初期,宜伶又以原配奏乐器大筒胡琴改为主奏乐器,从此唢呐“二犯”及平板“吹腔”一变为胡琴腔。
清代戏曲家李调元在《雨村剧话》中曾写道,胡琴腔起于江右,又名“二黄腔”。胡琴腔的诞生,标志着板腔音乐在南方增加了一路。
唱腔
合并图册
宜黄戏的曲调主要有宜黄腔、反调、唢呐二凡、西皮浙调、南北词等,同时还保留西秦腔时代的吹腔,俗名“平板吹腔”。宜黄戏唱腔较为原始、平直,拖腔少而短,老生、老旦用本嗓,小生大小嗓结合而尾音常翻高八度,男女同腔同调。
其声腔属乱弹系统板腔体。演唱特点是旦行用小嗓、小生真假噪结合,其它行当用大嗓。演唱时讲究吐字清晰、音随字走。传统唱腔中,衬字运用很多,几乎每句均有。行腔中常用倚音、波音和下滑音等润腔手法。语言用的是中州韵,只是丑角多用宜黄方言。
宜黄腔音乐包括【二凡】(二黄)【凡字】(反调)【唢呐二凡】(用大唢呐吹奏的二凡)【西皮】【拨子】【吹腔】【浙调】和【南北词】等腔调。
脚色
宜黄戏的脚色发展到近代可以分为正生、小生、老生、副生、正旦、小旦、二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四花十二行。其表演粗犷古朴,严谨工稳。有些戏中表现人物骑马,不用马鞭代替马身,而采用元明杂剧的方式,将马形扎于身上,随着锣鼓打出的马蹄声应节而舞,作出跑马的身段。
身段
宜黄戏生角表演有:修书、阅信、奏折、上下马、点吹灯、舞剑、饮酒、升堂、坐帐等;必备基本功有“抢背”、“扑虎”、“旋子”、“克子”、“僵尸”以及甩发动等;基本步法有“方步”、“蹉步”、“垫步”、“跪步”等。旦角的表演身段表演有:开关门、洒扫、抚琴、卷帘、装扮等;必备基本功有“卧云”、“鹞子翻身”、“乌龙绞柱”以及水袖功等。
伴奏
宜黄腔初期为笛子伴奏的“平板吹腔”和有三种板式的“唢呐二犯” 。清乾隆初年“宜黄腔”废唢呐、改由胡琴为主奏乐器,并将“吹腔”、“二犯”两种曲调统一 ,“二犯”分作4种扳式,吹腔变成了二凡的平扳,形成了广为流传的“胡琴腔”。
宜黄戏
宜黄戏演唱特点为旦行用小嗓演唱,小生真假嗓结合,其它行当用大嗓。演唱时讲究吐字清晰、音随字走。传统唱腔中,衬字运用很多,几乎每句均有。行腔中常用倚音、波音和下滑音等润腔手法。语言用的是中州韵,只是丑角多用宜黄方言。宜黄戏的乐队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合称“十一根弦”。
传承价值
宜黄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了突出的地位,它的形成、发展、衰落过程已成为戏曲史的一个缩影,因此宜黄戏正是探索研究戏曲衍变规律的理想标本。
传承现状
现代社会,宜黄戏的生存、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特别是1989年,宜黄戏剧团撤销解散后,宜黄戏这一古老剧种逐渐处于濒危状况。
传承人物
邓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宜黄县申报。申报项目:宜黄戏。
保护措施
2018年5月29日,宜黄县实验小学舞蹈室,学生在练习“戏曲操”的基础动作。宜黄县多形式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戏曲操从宜黄戏中提炼身段动作,融合戏曲音乐旋律,与现代广播体操相结合,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宜黄县文化馆获得宜黄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宜黄县文化馆保留宜黄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