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科技大学 编辑
重庆科技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重科大,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设立重庆科技学院;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已建和在建校舍总面积超过7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5.5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纸质图书210万余册,电子图书204万余种;设有20个学院(部、研究院、中心),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下设21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领域硕士点;有教职工近1700人,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 2022-2023学年,学校本科专业数为70个。
中文名:重庆科技大学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简称:重科大,CQUST
所在地:重庆市
创办时间:1951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
主管部门:重庆市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黎德龙、校长:赵明阶
本科专业:70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院系设置:18个学院(部、中心)
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校庆日:5月18日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401331)
院校代码:11551
主要奖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
前身溯源
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7月,为了适应全国冶金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决定筹建“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专修科”,选址于原巴县马王乡(今属九龙坡区)。
1952年4月,改校名为“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
1952年11月12日,万里同志(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签署命令,将学校名称改为“重庆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由中央重工业部拨款,易地复兴村(今大渡口区钢铁村)兴建校舍,翌年春学校迁此办学。
1959年6月,学校搬迁至杨家坪原西南工会干部学校旧址(即南校区现址)。
198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84年,实行冶金部与重庆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1985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
1992年,国家教委又将校名调整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7月,学校划转至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1999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9月2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批准,正式建立“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校址选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化龙桥。当年招收专科生,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
1953年,为了适应国家对一线应用人才的需求,学校由专科改为中专,更名为“重庆石油工业学校”。
1955年,石油工业部成立后,学校更名为“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址由化龙桥迁到大坪(即北校区现址)。
1978年9月,学校领导体制改为部、省双重领导,以石油工业部为主,校名为“重庆石油学校”。
198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由中专升格为专科,更名为“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2003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重庆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立德运动区
篮球场
教学主楼大厅
毓秀湖
合并升格
2004年5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同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
2017年7月,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同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7月,被认定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学校南门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中心)。 2022-2023学年,学校本科专业数为70个,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7个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学制 | 授予学位 |
---|---|---|---|
石油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油气储运工程 | 4年 | ||
海洋油气工程 | 4年 | ||
地质学 | 4年 | ||
地球物理学 | 4年 | ||
资源勘查工程 | 4年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4年 | ||
冶金工程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年 | ||
材料物理 | 4年 | ||
(new)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年 | ||
功能材料 | 4年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4年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4年 | ||
金属材料工程 | 4年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4年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机械电子工程 | 4年 | ||
汽车服务工程 | 4年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年 | ||
智能制造工程 | 4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年 | ||
(new) 储能科学与工程 | 4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年 | ||
自动化 | 4年 | ||
(new)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4年 |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4年 | 理学学士 |
应用化学 | 4年 | ||
环境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能源化学工程 | 4年 | ||
制药工程 | 4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年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土木工程 | 4年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4年 | ||
工程管理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工程造价 | 4年 | ||
建筑学 | 4年 | 工学学士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年 |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4年 | 理学学士 | |
安全工程 | 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4年 | 工学学士 |
消防工程 | 4年 | ||
化工安全工程 | 4年 |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4年 |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人力资源管理 | 4年 | ||
市场营销 | 4年 | ||
物流管理 | 4年 | ||
酒店管理 | 4年 | ||
供应链管理 | 4年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法政与经贸学院 | 4年 | 经济学学士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年 | ||
社会工作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4年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理与大数据学院 | 4年 | 理学学士 |
应用统计学 | 4年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年 |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4年 | 文学学士 |
西班牙语 | 4年 | ||
翻译 | 4年 | ||
汉语言文学 | 人文艺术学院 | 4年 | |
环境设计 | 4年 | 艺术学学士 | |
艺术与科技 | 4年 | ||
视觉传达设计 | 4年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 | 4年 | 理学学士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年 | 工学学士 | |
物联网工程 | 4年 | ||
软件工程 | 4年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680人,博士700余人;柔性引进院士4人,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近70人,有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团队。
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冶金工程教师团队
类别 | 姓名 |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尹立孟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赵明阶 |
全国优秀教师 | 赵明阶、吕俊杰 |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 | 符春林、刘晓燕 |
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戚志林 |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 刘洪、符春林、曾顺鹏 |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王文和、晏致涛、尹建国、 任正德、曹鹏军 |
重庆英才·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刘洪、晏致涛、李作进、周传德、尹立孟、韩涛、廖晓玲、孙永河 |
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 刘洪、晏致涛、李作进、尹立孟、韩涛 |
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 | 王家序 |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 王文和、晏致涛、李作进、唐德东、周传德、尹立孟、 朱光俊、 任正德、曹鹏军、符春林、韩涛、 蔡苇 |
资料来源: 注:以上名单不全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下设21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领域硕士点;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 2022年,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位类型 | 授位类别 | 一级学科/专业类别 | 二级学科/专业领域 |
---|---|---|---|
学术学位 | 理学硕士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
专业学位 | 电子信息硕士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技术 控制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
机械硕士 | 机械 | 机械工程 智能制造技术 | |
资源与环境硕士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 |
土木水利硕士 | 土木水利 | 土木工程 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 | |
旅游管理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 | |
会计硕士 | 会计 | 会计 | |
公共管理硕士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 | |
国际商务硕士 | 国际商务 | 国际商务 | |
资料来源: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化学 |
2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 机械 |
4 | 材料与化工 |
5 | 资源与环境 |
6 | 公共管理 |
7 | 旅游管理 |
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 | 机械工程 |
1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资料来源: 注:以上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石油工程 |
油气储运工程 | |
冶金工程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工程管理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海洋油气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
自动化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土木工程 | |
安全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功能材料 | |
资源勘查工程 | |
石油工程 | |
油气储运工程 | |
海洋油气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消防工程 | |
资料来源: 注:“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不全 |
中心类别 | 中心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石油与天然气实验教学中心 |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 |
重庆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外语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热能与动力工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资料来源: 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不全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高等数学(经管)I | 李庆玉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吴培刚 |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 企业绿色管理概论 | 万玺 |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 高等数学 | 李庆玉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金属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及衍射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 董季玲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大学英语II | 全冬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C语言程序设计 | 熊茜 |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 功能材料综合实验 | 廖晓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液压传动技术 | 朱新才 |
资料来源: 注:“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生近三年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了1800余项国家级奖励。2015年、2019年两次获得第9届、第14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
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丁梧秀,张锐,王淑珍,陈岩,刘国际,屈凌波,王资生,贾碧,张丽娟,林海燕,王洪刚,武超,曲红升,王战民,王新昌,王北方,卢爱新,王鸿毅,石念峰,黄强 | 洛阳理工学院,盐城工学院,重庆科技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地方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南昌航空大学,重庆科技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资料来源: |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2个,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类别 | 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依托学院 | 负责人 |
---|---|---|---|---|---|
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2019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尹华川 |
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 重庆市教委 | 2017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智慧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2018 | 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 | 施金良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 2007 | 安全工程学院 | 邹碧海 |
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 | 2007 | 安全工程学院 | 邹碧海 | ||
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科委 | 2012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
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2013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
工业发酵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2015 | 化学化工学院 | 戴传云 | ||
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2017 | 建筑工程学院 | 晏致涛 | ||
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重庆市发改委 | 2017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廖晓玲 | |
稠油开采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科技局 | 2018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
油气生产安全与风险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科技局 | 2021 | 安全工程学院 | 刘洪 | |
国家职业危害防护工程试验基地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 | 2014 | 安全工程学院 | 邹碧海 | |
重庆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科委 | 200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刘德绍 | |
重庆市冶金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 | 施金良 | ||
重庆市流体传动与机电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周 雄 | ||
重庆市工业在线分析及大数据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电气工程学院 | 李太福 | ||
重庆市特种油气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
重庆市油气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化学化工学院 | 黄文章 | ||
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4 | 电气工程学院 | 李太福 | |
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重庆重点实验室 | 2017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尹建国 | ||
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重庆高校石油天然气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刘 洪 | |
重庆高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刘德绍 | ||
重庆高校半导体智慧照明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17 | 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 | 彭 军 | ||
高水平科研 创新平台 | 非常规油气田开发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教委 | 2019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 | 2022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戚志林 | ||
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周雄 | ||
省部级社科研究中心 | 重庆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 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2014 | 工商管理学院 | 胡伟清 |
重庆创新文化研究中心 | 重庆市科协 | 2019 | 法政与经贸学院 | 干勤 | |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学院分中心 | 重庆市委宣传部 | 202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张劲 | |
省部级科普基地 | 重庆科技学院科技探索体验中心 | 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科协、重庆市社科联 | 2013 | 数理与大数据学院 | 张启义 |
重庆科技学院科学和技术传播中心 | 2013 | 法政与经贸学院 | 张宗浩 | ||
重庆科技学院垃圾发电科普中心 | 2014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林顺洪 | ||
重庆市无线电科普体验中心 | 重庆市经信委 | 2018 | 数理与大数据 | 张启义 |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2014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7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200余件;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牵头完成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130余项。
成果名称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
复杂环境下油气长输管道自动化焊接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尹立孟、王学军、王刚、刘锴、朱洪亮、郑明高、何亚宁、王京、倪洪源、姚宗湘、冯大永、何洪勇、陈翔、张成杰、李荣东 | 重庆科技大学、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江汉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熊谷加世电器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 |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重庆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临沂大学 | |
油气储输系统火灾爆炸致灾机理及高速抑爆灭火技术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蒋新生、王文和、钱海兵、吴运涛、王冬、张培理、平志龙、梁建军、但琦、米红甫、蔡运雄、雷武、陈维银、余彬彬、陈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山西新思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大学 |
复杂断裂带断层圈闭含油气有效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孙永河、刘露、吴康军、刘兴周、孟令箭、李小冬、范廷恩、徐少华、刘玉敏、李小刚 | 重庆科技大学、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 |
复杂碳酸盐岩高含硫气田高产稳产与安全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黄小亮、文士豪、郭肖、席学军、张培军、贾长青、朱占美、王丽、吴婷婷、徐敏 | 重庆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川东北作业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四川艾华克思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海相深层页岩气富集规律及甜点精细评价关键技术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赖富强、王濡岳、雷治安、闫建平、王海涛、刘建平、孙超亚 | 重庆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 |
深井超深井复杂难钻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董广建、李猛、王华平、田家林、陈颖杰、袁和义、李成全 | 重庆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发事业部、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
川渝地区碳酸盐岩气藏8000米级超深大斜度井钻井关键技术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王明华、李凤霞、李洪兴、余晟、贺立勤、贺明敏、姚建林 | 重庆科技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钻探公司、四川川庆石油钻采科技有限公司 |
多源异构数据下园区监管智慧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孙德亮、张军以、王晓锋、张凤太、刘睿、张家兰、李太福 | 重庆师范大学、中再云图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 |
川东深层高含硫气井套管—水泥环风险评价与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张智、许红林、刘婉颖、汪波、刘哲知、侯铎 | 重庆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1月重庆科技大学图书馆官网数据,重庆科技大学图书馆面积4.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馆藏图书总量达413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210万余册,电子图书203万余册;拥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视频教学、在线学习、检索工具、专题特色等各类数据库;馆藏文献以石油、化工、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建筑、人文学科为主。
俯瞰图书馆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主动适应和服务石油、冶金行业和成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紫金矿业、德胜钒钛、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等500余家中国国内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与市应急管理局、沙坪坝区、大渡口区、铜梁区等政府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重科晚霞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的中心图形创意源于初升太阳映照下挺拔的油井、钢厂、城市的剪影。具有上升趋势的两组对称图形象征着以石油、冶金为特色优势的学科专业齐头并进,并带动其他学科专业蓬勃发展;图底的经纬线象征着学校发展的坐标,寓意重庆科技大学在办学的历史坐标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奔向新的高峰。
重庆科技大学的校名中英文字围绕中心图形,象征着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951”为学校开始办学的年代,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环绕学校名称的小圆点象征着学校桃李满天,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校徽外形轮廓取材于重庆市花“山茶花”的花瓣形态,连续的曲线也似长江滚滚的波涛和重庆连绵起伏的山丘,寓意着学校立足重庆并辐射全国,具有宽厚的办学底蕴和开拓创新精神。
校名“重庆科技大学”中文标准字体集合了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同时期的手书而成。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八字校训从品德、学业、精神、实践等四个方面对重庆科技大学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其释义如下:
厚德: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出自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和《论语》:“君子博学于文”。
砺志:磨砺意志,志向专一,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求师生注重陶冶坚强意志和人文精神。出自于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笃行:实事求是,崇尚实干,忠贞不渝,执着追求,身体力行,学问思辨贵在笃行,要求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出自于《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
重庆科技大学精神简称重科精神,是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下,全体重庆科技大学人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对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及机关作风的高度凝练。重科精神的完整表述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重科精神的简要表述是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优精神(“三创精神”)。
“创业”是体现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美好愿景的实践过程;“创新”是育人之魂,进步之道,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创优”是发展之道,大业之基,是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的体现;“创新、创优、创业”(“三创精神”)既是学校办学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学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始终服从服务于办学宗旨和办学指导思想的实践,也是学校实施办学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重庆科技大学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已成为重庆科技大学优秀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创业精神包含石油行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也包含了坚韧负重、千锤百炼的钢铁品质,它是一种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是一种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是人生的发展之源,是学校的发展之源,是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源,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要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创新是一所学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重庆科技大学人在新的时代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的关键所系。纵观学校的发展历史,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实现建设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庄严使命,要求重庆科技大学人在办学治校的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就是工作高标准、业务创佳绩。包括始终保持勤奋敬业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朝气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锐气。追求卓越、争先创优是重庆科技大学文化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一所学校、一个单位的人能不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业发展的水平、工作推进的成效。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是重庆科技学院人敢于竞争、勇攀高峰的如山誓言,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更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决定和行动。
教风
敬业爱生、立业修能、兴业立名
“敬业爱生、立业修能、兴业立名”从道德、学识、能力、目标等方面对重庆科技大学的师德师风提出了要求,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将为人为师之要,治学治教之道,尽含其中,寓意深广。
“敬业”是教师的事业发展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敬业与爱国、爱校、爱专业、爱学生、爱岗位连为一体,“敬业爱生”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连为一体。“敬业爱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基础和事业前提。教师当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事业,品德和学业同修,才学与美德并茂,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科学素养。
“立业”指教师在敬业基础上的事业发展路径。“修能”指教育工作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作为工科院校的教师还要不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立业修能”寓意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在能力,建功立业之基在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能力,才能获得事业发展的机会。
“兴业”指教师在敬业、立业基础上的事业终极目标。“立名”指重庆科技大学教师当在学校“造就名师工程”延续不绝的使命担当中,敢为人先,以不断的教学改革、不断的实践探索、不断的科技创新发扬光大教育事业,成就教学科研名师,实现“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事业抱负,为国家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学风
为学诚信、励学严谨、博学求新。
重庆科技大学学风是对重科精神、重科校训的局部阐释,体现为重庆科技大学师生特别是重庆科技大学学生的求学精神态度、治学行为规范。
“为学诚信”是重庆科技大学人求学治学的价值准则,体现了重庆科技大学人在求学行为和学术交流中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的治学求学态度。
“励学严谨”是重庆科技大学求学治学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重庆科技大学人在求学治学行为中严肃谨慎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学以致用的精神。
“博学求新”是重庆科技大学人求学治学的价值目标,体现重庆科技大学人在求学治学行为中兼容并包、博取新知,不断寻求科技创新的学术技术追求。
“为学诚信、励学严谨、博学求新”的学风外化为重庆科技大学学生“阳光、自信、包容、进取”的形象,使重庆科技大学学生因诚信而阳光,因严谨而自信,因博学而包容,因求新而进取。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黎德龙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赵明阶 |
党委副书记 | 谭勇 |
副校长 | 吴松、刘德绍、刘上海、朱永利、周雄、柏伟 |
纪委书记 | 贺吉胜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唐克 | 1952.7—1952.10 | 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刘玉芳 | 1952.10—1954.9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尹晓楼 | 1954.9—1956.11 1956.12—1958.10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李致中 | 1958.10—1960.2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高善玲 | 1960.2—1967.1 1973.5—1975.12 1975.12—1979.8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总支部书记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委书记 |
陈秋白 | 1970.9—1973.5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
李兴荣 | 1979.8—1980.5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委书记 |
廖沛湘 | 1980.5—1982.6 1982.6—1992.3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党委代书记 重庆钢铁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刘玉德 | 1992.3—1997.7 1998.7—2004.9 |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夏永平 | 1997.7—1998.7 |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资料来源: |
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唐克 | 1952.4—1952.11 | 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代理校长 |
尹晓楼 | 1952.11—1956.1 1956.1—1958.9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副校长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校长 |
钱南屏 | 1958.3—1962.12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校长 |
周清臣 | 1962.12—1970.6 1975.2—1977.3 1977.3—1979.2 1980.5—1984.8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第一副校长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校长 |
陈秋白 | 1968.11—1975.2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
李兴荣 | 1979.2—1980.5 | 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校长 |
夏永平 | 1984.8—1998.7 |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王智祥 | 1998.7—2004.9 |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资料来源: |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宋世杰 | 1952.10—1953.2 | 重庆石油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
周庆堂 | 1953.2—1955.11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党支部书记 |
郭德华 | 1955.11—1956.11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党支部书记 |
王礼庭 | 1956.11—1958.10 | 重庆石油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
黄志强 | 1958.10—1964.4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党总支书记 |
秦政枢 | 1964.5—1970.5 1975.1—1987.5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党委书记 |
平松义 | 1970.5—1972.1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党的核心小组长 |
刘宝珍 | 1972.1—1974.12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仪器修配厂石油学校党委书记 |
邹水生 | 1987.5—1994.7 | 重庆石油学校党委书记 |
黄建民 | 1994.7—1998.3 |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李玉平 | 1998.3—2002.9 |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资料来源: |
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孙自全 | 1951.9—1952.2 | 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焦益文 | 1952.2—1954.10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长(兼) |
周庆堂 | 1954.10—1955.10 1958.10—1961.10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长(代) 重庆石油工业学校校长(代) |
郭德华 | 1955.10—1956.3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长(代) |
王礼庭 | 1956.3—1958.10 | 重庆石油工业学校校长 |
陈世璞 | 1961.10—1968.12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长 |
秦政枢 | 1968.12—1971.12 1975.1—1976.8 1982.11—1983.9 | 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校长(兼) |
刘宝珍 | 1971.12—1974.12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仪器修配厂石油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
吕德功 | 1976.8—1978.11 1978.11—1982.11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校长 |
夏树华 | 1983.9—1989.9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校长 |
蒋德芳 | 1988.10—1989.10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校长(代) |
江立生 | 1989.10—1990.12 |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石油学校校长 |
高国炎 | 1990.12—1994.7 | 重庆石油学校校长 |
刘业厚 | 1994.7—2004.9 |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资料来源: |
重庆科技学院
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唐一科 | 2004.09—2005.08 2004.09—2009.08 |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重庆科技学院校长 |
魏世宏 | 2005.08—2014.10 |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
严欣平 | 2009.08—2017.04 2014.11—2015.07 | 重庆科技学院校长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
刘东燕 | 2015.07—2020.04 |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
尹华川 | 2017.04—2022.03 | 重庆科技学院校长 |
黎德龙 | 2020.04—2023.12 |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
赵明阶 | 2022.03—2023.12 | 重庆科技学院校长 |
资料来源: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