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伦·斯科尔斯 编辑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amuel Scholes,1941年7月1日~)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由于他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由此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教授。
在他的母亲死于癌症之后,斯科尔斯继续留在哈密尔顿就学,并在1962年从麦克马斯特大学获得经济学的学士学位。在他就读麦克马斯特大学时,他的一位教授介绍他认识乔治·斯蒂格勒与米尔顿·傅利曼,他们都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后来也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迈伦·斯科尔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决定前往芝加哥大学进行经济学研究。他在这里与是与同事迈克·简森(Michael Jensen)与理查德·罗(Richard Roll)成为同事,也获得跟尤金·法马和莫顿·米勒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研究领域是历史较短的金融经济学。他在1964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然后在1969年通过莫顿·米勒的书面论文审核,获得博士学位。
1941年出生于加拿大
1961年获工程学士学位
1962年在Mc-Master大学获学士学位
1964年获芝加哥MBA学位
1968年获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
1968年-1973年执教麻省理工学院
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2-198执教于芝加哥大学
1983至今执教斯坦福大学。在此期间曾与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默顿·米勒进行了合作研究,在工商管理学院担任Franke·Buck讲座财务学教授,同时也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2024年7月,获得中山大学名誉教授 。
《期权定价和公司债务》中关于公司债务问题的论述也极富创建性,指出:企业债务可以看作一组简单期权合约的组合,期权定价模型可以用于对企业债务的定价,这包括对债券、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传统方法在分析权益价格、长期债务、可转换债券时,对资本结构中不同的组合成分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利用期权定价理论评价企业债务时,对资本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时进行评价,这样就考虑了每种资产对其他资产定价的影响,确保了整个资产结构评价的一致性。
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对某一特定证券定价时,不象统计或回归分析那样,需要这种证券或与其相类似证券以往的数据,它可以对以往所没有的新型证券进行定价,这一特性扩大了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为企业新型债务及交易证券如保险合约进行定价提供了方法。
迈伦·斯科尔斯同罗伯特·默顿一样,是199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同罗伯特·默顿在期权定价理论方面所作出了杰出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体现了经济学界对期权定价理论巨大意义的充分肯定。
获博士学位后有两份工作供他选择,其一是德克萨斯大学副教授,年薪17000美元,且可当企业顾问;另一个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助教,且不准兼职。但斯科尔斯最终接受了MIT的聘约。他舍弃优厚的薪酬和诱人的职位而投向MIT,足见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志向。当时MIT是美国学术研究重镇,特别是关于期权理论的研究,由于有萨缪尔森的参与,成为当时的研究中心。斯科尔斯选择MIT很可能与此有关。此后不久他遇到了费希尔·布莱克,由于他们两人都对CAPM模型的检验有共同的兴趣,而且都对期权定价理论有相似的见解,所以尽管两人性格差异很大,但却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合作伙伴。1972年与布莱克合写的《期权合约定价和市场有效性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詹森作的一些实证检验》,此两篇论文成为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检验与市场有效性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1)1972年与布莱克合写的《期权合约定价和市场有效性检验》(JournalofFinance,Vol.27,pp.399~417)
(2)1972年与布莱克、詹森合写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詹森作的一些实证检验》
(3)1973年与布莱克合写的《期权与公司债务定价》(ThePricingofOptionsandCorporateLiabiliti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s,Vol.81,pp.637~654)
(4)1974年与布莱克合写的《股利发放和股利政策对普通股价格和收益的影响》(JournalofFinancalEconomics,Vol.1,pp.1~22)
(5)1976年所写的《税收和期权定价》
(6)1977年与J·Wiliams合写的《以异步数据估计β》(JournalofFinancalEconomics,Vol.5,pp.309~327)
(7)1978年与米勒合写的《股利和税收》(JournalofFinancalEconomics,Vol.6,pp.333~364)
(8)1982年与米勒合写的《股利和税收:一些实证证据》(JournalofFinancalEconomics,Vol.99,pp.1118~1141)
(9)1996年写的《全球金融市场,衍生证券和系统风险》(JurnalofRiskandUncertaity,12;271~286,1996)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