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蒙代尔 编辑
罗伯特·蒙代尔(1932年10月-2021年4月4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罗伯特·蒙代尔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66至1971年,出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编辑。1974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2001年升任为大学讲座教授。2009年9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截至2021年,罗伯特·蒙代尔获超过五十个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2021年4月4日,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复活节当天因病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1949年,罗伯特·蒙代尔念书期间,恰逢英镑贬值,而之前英镑一直主导着世界金融。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
1953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罗伯特·蒙代尔到伦敦经济学院进行学习,在那里接受了很好的教育。195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以《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论文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1956—1957年在芝加哥大学从事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罗伯特·蒙代尔的导师里面,至少有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詹姆斯·爱德华·米德和罗伯特·索洛,同时还有伦敦经济学院领袖罗宾斯和经济史家金德尔伯格。之后罗伯特·蒙代尔在斯坦福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博罗格纳高级国际研究中心(意大利)任教。
1961年,罗伯特·蒙代尔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工作人员。
罗伯特·蒙代尔
1974年,罗伯特·蒙代尔到哥伦比亚大学,并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1999年参与创建了世界经理人集团,2002年起担任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2006年参与创建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蒙代尔杂志》。
2009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邀罗伯特·蒙代尔出任博文讲座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后,每年将会居留香港中文大学两个月讲学,以促进学术发展。
2021年4月4日,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复活节当天因病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也被称为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
罗伯特·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固定与弹性汇率下的资本流动与稳定政策》(《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该篇文章的分析是简练的,但其结论是深远和有影响力的。罗伯特·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连的。而且,罗伯特·蒙代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也可以概括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含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汇率安排的指导思想,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世界汇率体系的稳定,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金融和货币条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政策主张的应用,仍然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这是该模型的内在不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该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序号 | 表现 |
---|---|
1 | 只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缺乏对浮动汇率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的研究。 |
2 | 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可见该模型从方法论上讲,属于短期分析范畴。短期分析的主要弱点在于仅仅考虑国际收支调节和内部平衡实现的政策效应,忽略了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和内部平均的影响。 |
3 | 资本完全流动假定与现实世界差距较大,该模型忽略了交易成本、预期等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因而削弱了模型的理论解释能力。 |
最优货币区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的文章《最优货币区理论》(《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简要阐述了共同货币的优势,如降低了贸易中货币结算的交易成本,消除了相关价格的不确定性;同时罗伯特·蒙代尔也详细分析了共同货币的劣势,最大的不足在于:当需求的改变或遇到其他不对称冲击要求某一特定地区的实际工资下降时,很难保持充分就业。罗伯特·蒙代尔强调了劳动力高度流动性的重要性,只有劳动力高度流动,才能弥补以上不足。
罗伯特·蒙代尔将最优货币区定义成这样一系列地区:当其中一个地区面对不对称冲击时,劳动力迁移的偏好足以确保充分就业。其他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其理论,加入了其他标准,像资本流动、地区专业和共同的税收交易体系。可以说罗伯特·蒙代尔最初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
该分析的长处是指出了考虑加入货币同盟的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劳动力在国际间缺乏流动性、黏性的工资—价格和放弃汇率工具等因素可能使一国出现A地区那样的长期失业。
罗伯特·蒙代尔文章讨论的货币联盟或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一国必择其一。罗伯特·蒙代尔的分析更是与欧洲货币联盟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已采用他的最佳货币区域理论分析欧洲货币联盟的优势和劣势。
货币动态模型
罗伯特·蒙代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伯特·蒙代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研究均是根据静态的模型,强调实际经济因素和外贸的变化。罗伯特·蒙代尔建立了动态的模型来分析持续较长时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如何产生并消失的。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发生变化,经济也将作相应的调整。该方法被许多研究人员采用的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被看作开放条件下分析稳定政策长期方法的开始。
罗伯特·蒙代尔的动态分析可以被看作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分水岭。罗伯特·蒙代尔根据存量和流量出清的不同,以及当经济趋向长期均衡时对存量和流量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引进了意义深远的动态分析方法。
罗伯特·蒙代尔对宏观经济理论还作出了其他贡献。罗伯特·蒙代尔发现高通货膨胀将导致投资者降低现金,有利于提高实际资本的形成,因此,即使预期通货膨胀也可能对实际经济有影响——这被称作蒙代尔—托宾效应。罗伯特·蒙代尔还对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贡献。罗伯特·蒙代尔拓展了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的结论。罗伯特·蒙代尔认为即使存在贸易障碍,国际间劳动和资本的流动最终也会使各国商品之间的价格均等化。
年份 | 名称 |
---|---|
1961年 |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最优货币区理论》) |
1963年 |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固定与弹性汇率下的资本流动与稳定政策》) |
1965年 | 《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 |
1968年 | 《人类与经济学》 |
1968年 | 《国际经济学》 |
1971年 | 《货币理论:世界经济中的利息、通货膨胀和增长》 |
1977年 | 《新国际货币制度》(与J. J. Polak共同编写) |
1983年 | 《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历程》(与Jack Kemp共同编写) |
1990年 | 《全球失衡》 |
1991年 | 《债务、赤字和经济状况》 |
1992年 | 《建设新欧洲》(与M. Baldassarri共同编写) |
1996年 |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增长》(与M. Guitian共同编写) |
2000年 |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器》(与A. Clesse共同编写)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讲座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和多国中央银行的顾问莫瑞斯·奥博斯特弗尔德:如果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成果完全是技术性的话,它将会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相反,通过罕见地将分析的力量和熊彼特式的“远见”结合在一起,罗伯特·蒙代尔从数学公式里提取了重要的智慧,从而永久改变了我们关于开放经济的思维方式。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原IMF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穆萨:来自于他单一的一个想法,而是来自于他对国际经济学研究采取的整套方法。关于国际资本流动重要性的分析及其在国际经济相互作用中的研究均处于时代前沿。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布殊:如果罗伯特·蒙代尔讲课兴致所来,说了一组数字,千万别当真,因为这些数字可能是他信口说出的。
罗伯特·蒙代尔不仅是出色的理论经济学家,而且是世界上曾经对政策的制定产生过直接影响的少数经济学家之一。1961年,罗伯特·蒙代尔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当时美国经济所面对是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非常高;另一个是美国在国际收支当中出现逆差,黄金持续出口会影响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针对两个问题,罗伯特·蒙代尔提出要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来解决,并同时应该增加税收,或者增加政府支出,以便刺激经济。罗伯特·蒙代尔认为在固定汇率前提之下,货币政策应该是相对于国际收支状况而言的,财政政策才是能够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
罗伯特·蒙代尔
到1962年底,由于美国整个经济状况还是不好,于是约翰·肯尼迪总统完全改变政府立场,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一次演讲中,约翰·肯尼迪总统完全放弃过去采用的经济政策,而采用了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政策,一方面要减税,另外一方面通过货币的供应改变收支平衡的状态。罗伯特·蒙代尔倡导的减税政策,在1964年夏天产生了非常好的结果,从那以后美国经济直线上升,实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扩张。
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蒙代尔与施明慎合影
罗伯特·蒙代尔长期关注中国的改革,发表了《过渡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个案》《体制转轨国家的通胀和增长》等论文,以及编著《中国的通胀和经济增长》等。
罗伯特·蒙代尔认为,人民币应以不变应万变,甚至认为,“让人民币升值则无异于发疯”。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加速通货紧缩、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降低利润率、增加失业和财政赤字;如果人民币贬值,将会给周边国家造成问题,因为中国已经是地区重要的经济力量。
对于中国新设银监会,专司商业银行监管,罗伯特·蒙代尔深为赞许。在他看来,此举将银行的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从而将货币政策与监管职能分离,这两者之间构造了一道防火墙。罗伯特·蒙代尔建议,中国制定经济政策时要时刻注意两点:保持汇率稳定和控制财政赤字。
2004年11月3日,罗伯特·蒙代尔应邀访问武汉理工大学,并发表了演讲。
罗伯特·蒙代尔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乃至全球第一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国际企业家大学——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于2004年1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成立,罗伯特·蒙代尔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共同担任大学的荣誉校长。
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和李克强曾多次接见罗伯特·蒙代尔,并与他就中国在全球金融及货币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未来的定位进行过深入的交流。
罗伯特·蒙代尔非常关心中国青年学者的成长,他是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并受聘担任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深圳大学、内蒙古大学等中国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罗伯特·蒙代尔还担任北京市政府顾问。
2005年,罗伯特·蒙代尔成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绿卡”的美国经济学家。
2006年10月13日上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大礼堂,以“亚洲货币问题”为主题,给师生们作了一场学术报告。
1967——1970年,罗伯特·蒙代尔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兼任《政治经济学学报》编辑,也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最“乱套”的时代,教员休息室像矿区的酒吧,饮酒和玩扑克,闹得乌烟瘴气。因为他经常懒得看稿复信,导致《政治经济学学报》最终倒闭。
1974——1975年,18个月的时间,罗伯特·蒙代尔画了400多张色彩斑斓的油画,颜色鲜艳明快,其画风甚至比文森特·梵高更疯狂。
他上课总是一塌糊涂、随心所欲,而且也不改考卷。有时酒醉时的一句话,却可能成为学生论文的灵感来源。有时,他连信也懒得看,以至于成为美国计量经济学会院士都不知道;而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后,他竟然忘记出席就职典礼。罗伯特·蒙代尔喜欢独自一个人在乡间别墅边看电视边饮酒。表面上看,罗伯特·蒙代尔的随心所欲,其实不是。
1999年12月10下午4点,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罗伯特·蒙代尔一时兴起,为听众献唱了加拿大保罗·兰科写的歌《痛苦与欢乐》:“你认为我做了很多?可我要羞答答地唱:不,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走自己的路而已。”他是20世纪唯一一个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唱歌的获奖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