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钱 编辑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中文名:花钱
别名:厌胜钱、压胜钱等8个别称
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
种类:开炉、镇库、馈赠、祝福
源于:汉代
中国历史
花钱
古代花钱
明清时期,压胜钱的铸造和流传达到鼎盛时期,称谓繁多,内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日本历史
压胜钱在日本又被称为“绘钱”(絵銭)或者“画钱”(画銭),室町时代末期从中国传入日本,最早铸造于京都的六条河原,其后江户时代,直到明治、大正年间均有铸造。绘钱品种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有大名祝贺用的、寺社上梁用的、商家的记念品、孩童的玩具、收集者的臆造品、赌博用的赌具等等。
参见:厌胜物
厌胜钱的钱文和图案一般都是反映古代民俗的内容,故又被人称为“民俗钱”。“厌胜钱”的“厌”字通“压”,因此也被记为“压胜钱”。在日本,又被称为“绘钱”或“画钱”。在台湾,也被称为“玩钱”。
“厌胜”一词指“以诅咒厌伏其人”,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也有“因诬言欲作盅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的记载。厌胜就是方士们用咒语和象征性的物体帮助那些有求于他们的人来诅咒仇人、祈祷鬼神,制服被诅咒者的工具。厌胜钱则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的物品,供人佩带赏玩,厌服邪魅,祈求吉祥。
《明史·马文升传》中“宪宗朝,岳镇海渎诸庙,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贮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及五谷为厌胜具”是中国正史以“金银钱”用于压胜的明确记载。
“中国民俗钱”一名最早见著于陆昕在1990年代末《花泉六品》一文,戴志强也曾多次表示支持“中国民俗钱”的命名,中国钱币学会、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和北京市古钱币博物馆也曾多次以“中国民俗钱”命名召开学术会议和布展,得到中国泉界的普遍认可。
花钱一组
花钱一组。康熙通宝、咸丰重宝
镇库钱
花钱
镇库钱
挂灯钱
宫廷用钱一种,用作宫灯的下坠,多见于清代。史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凡是见到清代年号钱中厚重、大型、铜质、精良的,即可能是挂灯钱。
挂灯钱
祝寿钱
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长命富贵、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为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配饰钱
指古人佩带于身上作装饰或辟邪的钱形铸品,亦称“配钱”。配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来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诸如“日入千金,长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间大量的锁片往往也被归入配饰钱一类。
春钱
古代民间作首饰的小钱,多为私铸,质地多为金银。此钱在元代已经有了记载,当时妇女首饰多为金银小钱状,此即春钱。另有一种“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铜钱也属春钱一类。
撒账钱
古时在婚嫁仪式上使用的钱形铸品。撒账钱上多系吉语祝词,如长命富贵、夫妻偕老、金玉满堂、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等,也有在流通钱表面鎏金、鎏银的品种。
象棋钱
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现在的样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钱也出现在宋代,通常图文并茂,极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门神钱
春节时农村一般都贴门神。古代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唐朝时,门神像由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明清时候,两位门神“站”在钱币上了。
贺年钱
专门用来祝新春的。这种钱体形小,也怎么精良,是民间私人铸造的。因为专门用来恭贺新春,故又称新春钱。
吉语钱
吉语钱--连中三元
即在钱币上铸有吉祥语句,这种钱币种类很多,盛行于唐宋。如“岁岁平安”、“四季平安”钱。
压岁钱
每逢除夕或新春岁首,长辈往往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史料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那时给压岁钱有一种镇岁、除邪、祈福、迎福的意义。民间还有用红绳穿百枚铜钱做压岁钱,寓长命百岁之意。
警世钱
古钱币多数是流通用的,也有一些是吉语或颂政的花钱,但用来警世的古币则不多见。在江苏省盐城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徐守璜先生的家中有一枚特殊的古钱币。
这是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直径4.6厘米,制作精美,古朴端庄,品相完好。正面是“法宜古今”4个楷体字,背面呈龙线条图纹,外龙内凤,显示了帝王的豪贵与霸气。“这4个字还有一定的学问呢,可以旋读,也可以直读,体现了古人设计此币的良苦用心。”如果旋读的话,即是“法宜古今”,说明法是治国安邦之要;如果直读的话,即是“法古宜今”,也就是说既要效法古代有益的章法,又要考虑是否适宜现今之所需。多种钱谱和花钱目录,均未有所记载。在与藏友们研究后,初步认定此币的铸造时间在明代或明末清初,是当朝皇帝颁发给握有重权的文武百官的警世钱物。
“镇宅之宝”大型木雕花钱
清代花钱,木质,外布黑漆,已残,直径16.8厘米,穿径1.8厘米。正面为真书直读“镇宅之宝”,四周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家称“四象”,也称“四灵”,后来又升格为“四御”,为四方神圣。背面穿上为隶书“驱邪镇凶”;穿左右饰有云纹,将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代表天上和人间;四周刻四个符篆文字,穿口借穿为第五个符篆文字,道教称为“五岳真形”符;穿下刻一葫芦,内刻“白云观”款,表明器物是白云观道士制作的符钱。
古代花钱材质通常是铜钱和金币还有其它材质的
铜钱儿
金币
白银
铁钱
陶瓷
木材质
北京
2013年,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开设“流连方寸间——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截止2017年一直是第二展厅的常设展览。 2014年5月26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民俗钱币学会共同举办的“吉金雅藏——中国历代民俗钱币展”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开幕。
海口
2015年2月,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景区内的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博物馆向游客开放,该馆曾因英文翻译雷人而被媒体曝光。
广东
2015年9月,中国民俗钱币博物馆在广东省广州市观音山开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